案由:(20190216)关于将非中心镇属医院与镇社区卫生中心合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筑牢基层医疗底部的建议

2008年10月1日开始全市铺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办、政府管” 体制,通过收支两条线的方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医疗方面。十年来成绩斐然:完成免疫规划接种覆盖全市0-6岁儿童和重点人群(含新莞人子女),接种率达95%以上,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了慢病管理,实施了家庭医生制等。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过10年的运行,有一些新问题出现,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资历偏低,经验不够,无法应对危重病人的甄别和转诊前处理;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扩大,医疗用房严重不足。
  3、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水平有待提升,社保资源待细化管理。
  东莞市在医疗发展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于:
  1、东莞已经确定了八个中心镇区,确定了重点发展这八个中心镇的医院,中心镇的医院列入市医管局管理。
  2、东莞市直接管理镇(区),除几个中心镇(虎门、常平、厚街等)外,一般镇管辖的面积幅度不太大,镇管辖的人口有的几万人,有的20万人。与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的区相比,东莞非中心镇就是一个社区,每个镇街医院就具备一个社区卫生中心的功能(医疗技术水平,设施,人员)。
  3、近年非中心镇区的镇医院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镇拨款只是用于基本建设,近年大部分镇属医院在镇政府支持下建设并搬入新医院,在负债经营,医疗用房空置,医疗人员大量流失。
  经初步调研:如万江医院,因为人民医院的虹吸效益,有医生没病人,医疗人才流失严重;高埗医院、望牛墩医院,因为镇内居住人口减少,有医生没病人,医疗用房空置,人才流失严重。个别医院,比如洪梅医院已经工资发出困难。
  

建    议:

  非中心镇属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都属于镇卫计局管理,有可行性。
  一、整合非中心镇属医院的资源:增加资源利用率
  1、整合医疗用房资源:有些镇属医院新医院建设不久,空置面积大,比如黄江医院、高埗医院、洪梅医院、望牛墩医院,而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用房面积不足。
  2、整合医疗人力资源:一方面有些镇属医院新医院病源人数下降,医生工作量下降,加上待遇不够高,医生流失;另一方面,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资历偏低,经验不够。通过整合可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技术力量,增强社区卫生中心的应对危急症的能力,留住现有镇属医院的医疗人才。
  二、有利于加强社保和用药监管力度,有药师监管医生的用药是国际认可的方式,药师资源和专业能力也是镇属医院优势。
  三、方便镇内居民就医,提高居民治疗便利性和安全性:
  因为镇属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分设一个镇里二个地方,镇内居民看病要跑两个地方,请假二次才能完成治疗,镇属医院如果合并社区医疗中心,大大方便镇内居民就医。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部门答复

答复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
答复文号: 东卫函复〔2019〕134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5月17日
联 系 人: 罗东
联系方式: 23280315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东卫函复〔2019〕134号
  (B):类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提案第20190216的答复
  九三学社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将非中心镇属医院与镇社区卫生中心合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筑牢基层医疗底部的建议》(政协提案第2019021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医疗资源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3月,全市已发证医疗卫生机构2729所,包括:医院110所(含市妇幼保健院及市第六人民医院),其中公立医院48所,社会办医院62所,按三级管理医院16所,按二级医院管理38所,按一级医院管理5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6所;门诊部692所;诊所594所;卫生所(室)931所;血液透析中心2所;医学检验室4所。全市编制床位37420张,实有开放床位30031张。
  二、主要做法
  坚持“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保障了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可及。同步推进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在社区首诊就医点就医可享受门诊医保报销70%的待遇,有效控制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大大减轻群众就医负担。2018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为1973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28%,创历史新高;次均门诊费用仅为79.5元,参保人社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更低,有效减轻了市民的就医负担。
  (一)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8年我局召开了全市基本公卫服务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实施国家基本公卫服务工作指引和5份配套性文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由最初的9类增加到14类,年度绩效考核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以慢性病防治为重点,开展社区诊断和健康管理,全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77万份,建档率达82%;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等多项指标高于国家和省目标要求。
  (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巩固基层首诊制度。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和服务包收付费方案,推出普惠包、健康管理包和个性化服务包等三大类11种类型服务包。群众可根据自身健康需求签订服务包,与家庭医生共同完成自身健康管理,有效签约家庭医生的参保人社区门诊就诊报销比例将可提高到75%。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有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68个,签约群众267万人,签约重点人群76万人。
  (三)推进镇街公立医院供给侧改革。镇街公立医院主要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负责危急重症抢救,疑难复杂疾病上转,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医联体,强化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我局根据区域性差异,有所侧重,错位发展,避免与已有区域中心医院重复定位,建议镇街医院重点往“大专科、小综合”方向发展,鼓励和支持向区域中心医院、特色专科医院、医养结合型医院等方向转型,目前,东坑医院、洪梅医院等设置护理院; 大岭山医院创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城医院创建肝胆疾病医院。
  (四)以社保调节为杠杆,引导群众基层首诊。为有效实施社区首诊,市委市政府要求卫生、医保、发改、人力资源以及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推进制度的建设。其中医保的杠杆作用发挥充分。自2008年以来,东莞市建立起门诊统筹待遇的社区首诊支付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参保人数实行人头定额包干。根据有关要求,所有参保人以就近原则,可以在其工作地和居住地各选定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其首诊就医点,在首诊就医点就医,或经其按规定转诊至上级医院,可以享受医保待遇。参保人在指定门诊就医点发生的基本医疗费,基金按70%核付,不设起付线和最高封顶线,病情需要的,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相应下调20%或35%。通过政策引导,有效引导了参保人到社区基层首诊。参保人社区年就诊人次由2009年的686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736万人次,年增长率达14.2%,参保人逐渐接受了家门口就医的模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的建议对于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局将会同各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吸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促进我市医疗公共服务均衡协调发展。
  (一)探索镇街公立医院转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深度融合发展。探索部分镇街公立医院直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组建医疗集团等形式深度融合发展。以横沥镇、中堂镇、石碣镇为试点,探索在镇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医疗集团内部实行“总额包干、节余留用”的医保付费方式,实施“紧密型+按人头付费+现代管理”的管理运营模式,促进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对医疗资源相对富集的片区,区域内部分镇街公立医院探索直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度融合,以强化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二)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下沉。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镇街公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加快特色专科护理发展满足群众需求。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下沉。有条件的镇街公立医院可以为养老机构提供护理服务或指导,提高医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逐步推广互联网+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
  (三)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领域。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同时为签约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鼓励中医医院或中医科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中药加工等人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时间。以上是我局对《关于将非中心镇属医院与镇社区卫生中心合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筑牢基层医疗底部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衷心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监督支持和帮助!如仍有疑问,可在收到函件后与我局医政医管科罗东同志联系,电话: 23280315。
  领导签字:张亚林
  承办人姓名:罗东
  联系电话:23280315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19年5月10日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2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