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90086)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的建议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特别是一流的大学,对人才吸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以来,为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地,东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五大新兴领域十大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引进和培育新型科创人才、建立起一支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提出了迫切需求。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面临着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东莞结合大湾区建设,争取设立一所创新型一流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正当其时。
      
东莞建设大湾区大学的优势:
      1
.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随着湾区一体化进程加速,东莞将成为整个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轴。在东莞布局大湾区大学,既能够集聚粤港澳三方及国际上各方资源推动学校的高起点发展,也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的辐射带动作用。
      2
.拥有链条完备的配套优势。东莞是国际制造基地,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拥有超过115万市场主体,形成了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95%的电子终端配件可以在1小时内配齐。结合东莞城市乃至珠三角未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在我市建立一所有别于内地传统高校特色专业的新型大学,打造成为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示范工程,也将成为东莞落实推进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的重要举措。
      3
.科研力量优势。东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77家,以及全球第四个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目前东莞与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高校共建了33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市共拥有74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随着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与大湾区大学展开互动,为将来的湾区大学吸引优秀的师资,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但是与此同时,挑战也很多:
      1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作为一座人口超过800万的大城市,东莞仅有10所高校,作为龙头的东莞理工学院也仅为一般本科大学(2A),与城市经济实力、产业发展极不匹配,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甚至成为制约东莞可持续发展的一块短板。
       2
.产研结合人才培育有待加强。据统计,东莞产业技工队伍庞大,全市拥有500多万的技工人才,如何将高校的成果与我市工业对接,促进产学研的融合等,是当前要面临的关键问题。亟待通过加快推进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着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破解当前我市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  


    议:

1.提高定位,建议创新办学模式,由政府主导办学,高规格建设一所开放型、创新型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模式,可考虑通过与粤港澳等其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开展交换生、委托培养等项目,把湾区大学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学。
      2
.因地制宜,建议创新办学体制,结合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开设相关学科专业,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国际先进生产力的世界一流学科。
       3
.地尽其利,建议创新产研融合,充分利用大湾区内已有高端新型科研机构、大科学装置、高科技企业等平台,例如东莞散裂中子源、中子科学城等,聘请各相关平台的科学家、优秀学者和产业领军人才为兼职教师,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结合,打造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平台。
      4
.招才引智,建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强有力的人才招引政策,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并在创新团队、重大项目、科研平台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将大湾区大学打造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部门答复

发展和改革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的《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的建议》(提案第20190086号)收悉。结合我局职能,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我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旗帜鲜明地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大文章,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我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提出推动新机制、高起点筹办大湾区大学,以尽快补齐我市高等教育短板。在推动大湾区大学筹设等方面,我局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大湾区大学纳入省的配套文件。我局积极加强与省大湾区办的沟通联系,积极将大湾区大学筹建纳入省大湾区办牵头编制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目前,筹办大湾区大学已写入省的相关配套文件中。如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动新机制、高起点筹办大湾区大学”。
  二是积极配合筹设大湾区大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开展大湾区大学的筹设工作。根据省发改委的意见,向市领导报送《关于湾区大学选址及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大湾区大学建设方案、扩大土地征拆、优化提升空间格局、优化利用省材料实验室发展空间等建议,并得到市领导的批示意见。
  三是部署开展加大大湾区大学谋划力度。将推动大湾区大学落户作为我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政策项目的重要内容,提请白涛常务副市长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明确由市教育局牵头谋划。目前,已形成筹设方案。
  二、有关工作建议
  建议积极争取省尽快明确大湾区大学落户东莞。据了解,省内的中山市等其他城市也有意争取大湾区大学落户。在编制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2019年议题过程中,省大湾区办综合平衡,尽管把《大湾区大学设立方案》作为议题纳入其中,议题所提内容也为我市提出的建设内容,但牵头单位只有省教育厅,没有东莞市。据了解,《大湾区大学设立方案》下来还将提交中央领导小组审议。因此,建议我市大力加强与省教育厅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大湾区大学明确落户我市,并将东莞诉求纳入其中,提请中央和省予以协调解决。


教育局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20190086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市委会:
您们提出的《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我市积极争取设立大湾区大学并落户东莞工作情况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旗帜鲜明地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大文章,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我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提出推动新机制、高起点筹办大湾区大学,以尽快补齐我市高等教育短板。在推动设立大湾区大学并落户东莞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在获悉省委省政府筹设新型大学的信息后,东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立即部署有关部门研究跟进。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大湾区大学筹设工作专题会议,研讨设立大湾区大学并落户东莞的初步规划方案、土地准备情况等相关筹设事宜。
(二)广泛听取专家的办学建议。为规划好大湾区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我们除了向省教育厅征询意见外,我们还向相关院士、大学教授请教有关办学建议。
(三)开展实地调研。2018年,我们拜访了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学,了解新型大学的发展历程;多次察看了拟用于大湾区大学建设的选址地块,为下一步建设大湾区大学打下基础。
(四)积极争取大湾区大学纳入省的配套文件。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等单位积极加强与省大湾区办的沟通联系,积极将大湾区大学筹建纳入省大湾区办牵头编制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目前,筹办大湾区大学已写入省的相关配套文件中。如2019 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动新机制、高起点筹办大湾区大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保持与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动向,持续推进此项工作。主要有:一是联合省教育厅尽快成立“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物色专家企业人选组建“大湾区大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大湾区大学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尽快组建机构,选定校长。二是省市共同开展大湾区大学投资体制、办学体制、运行管理机制、人事管理体制和经费管理机制等研究。三是积极协调教育部将大湾区大学项目纳入《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今后我市的高等教育工作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局
网友评价
支持 19   反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