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90187)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背景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受全球关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数字经济浪潮正成为引领新常态、壮大新经济、打造新动能的主要“引擎”。

  数字经济既是全球潮流,也是中国机遇。最近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实施产业体系升级工程,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制定出台了《关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的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同时,市委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构筑东莞产业体系新支柱。

  二、东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信息产业基础优良,产业资源丰富

  东莞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东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制造企业比例超过七成。

  (二)系列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蓄积了动力

  东莞从2006年开始实施“科技东莞”工程,每年专项资金的大量投入,使东莞迅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第三名、地级市第一名;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新的红利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链接了最具创新活力和高质量创新要素的两个大都市,东莞市委高屋建瓴,提出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契机,为东莞的创新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

  三、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

  我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质量、速度发展方面,总体并不均衡,网络速度制约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

  (二)创新驱动数据驱动能力不足

  东莞近年来引入了一批高端人才和机构落户,初步满足了现阶段的需求。但专项人才、对口人才依旧欠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于数字经济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支撑能力仍有待提升。

  (三)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

  制造业数字化普及程度发展不均衡、信息不对称,数字化场景应用多集中在个人消费端,缺乏对数据分析和再利用的机制。另外,东莞尚未出台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进程。

  
建    议:
  四、关于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普及数字经济的公众认知

  以东莞建设“数字政府”为契机,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预判、协助管理、有效控制办事峰值,提高效率,普及数字化在公众心中的认知。

  (二)加快出台推动数字东莞建设的关联政策

  如规划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带,划片引入科研机构及平台、企业入驻,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积极引导创新主体企业参与其中,推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市场化落地。

  (三)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加快东莞产业数字化进程

  东莞要打造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产业数字化将是重要路径,机器换人将是重要手段。通过鼓励企业积极触网(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帮助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转型升级,吸引大批高端制造企业来莞,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

  (四)建立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

  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地高等教育资源,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培养基础研究人员、专业技能人员;另一方面,携手以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

  (五)加大本土企业扶持,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

  建议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挥港澳委员和港商的链接作用,积极导入香港数字技术和资源,在凤岗等临深片区打造数字产业示范园区,更高效便捷地吸纳香港和深圳资本、技术及企业进入东莞,带动全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全面发展。

  

提案者 黄硕松
部门答复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黄硕松委员在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符合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积极开展各项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我们从政策层面入手,支持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一)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我市于2013年出台《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暂行办法》。其后又于2015年修订出台《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紧扣我市人才需求,制定五大类特色人才目录,细化特色人才在科研创业、居留入户、住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社保等方面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向重点发展行业、产业、区域集聚。如,国家级人才最高按国家资助1:2比例配套;省级人才最高按省资助1:1比例配套;特级人才最高可享受购房补贴250万元,人才创业最高可享受贷款贴息200万元,企业引才最高可获奖励50万元等。截至目前,我市已认定评定共338名特色人才。2016年至今,市财政累计发放特色人才住房补贴3614万元,个税补贴119万元,引才奖励181万元。
  (二)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政策。2009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并于其后不断修改完善,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东莞创新创业。根据《东莞市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管理实施细则》最新规定,对入选的领军人才,先期按类别给予100至200万元项目启动资助资金,后期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再给予最高100至300万元创新创业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已引进八批共9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分布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 市财政累计投入项目资助资金和奖励资金超过1.3亿元。
  (三)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2013年我市出台《东莞市博士后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实施博士后人才引进培养工程。2017年最新修订出台《东莞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博士后引进培养力度,提出对我市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创新实践基地一次性给予100万元、35万元、35万元的建站资助;对新进站博士后人才提供每年15万元资助(为期2年);对出站后在本市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5 年以上合同的博士后人才分5 年给予接收单位共50 万元出站资助等系列扶持措施。2013年至今,市财政累计投入博士后工作扶持资金超过4300万元。全市现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6个,分站1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2个,共7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设站(基地)规模位居全省第四,数量仅次于广州、深圳和佛山,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人才263名。
  (四)产业创新人才奖励政策。2018年6月,我市出台《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该政策将覆盖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明星企业、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市政府认定的优质企业等其他鼓励发展的企业。对上述单位中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重大课题负责人和纳入中央、省、市重点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和特色人才,按当年度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个人所得税市留成部分最高不超过80%的标准给予奖励,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
  (五)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政策。2018年11月,我市出台《东莞市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提出坚持立足本土、突出重点、靶向支持的原则,支持本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从2019年起每年集中遴选约60名扎根东莞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培养对象包括科技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金融领军人才、社会建设领军人才等4个类别。市财政为每名入选者提供30万元资金支持,主要支持培养对象开展科研、培训进修、技能提升、学术交流等。同时,入选者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的重大人才计划,担任东莞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并享受入户、医疗、子女教育等各方面优惠待遇。
  (六)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2018年11月,我市出台《东莞市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实施方案》。一是实施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对我市符合条件的新引进人才按学历、职称或纳税条件分别给予1-30万元综合补贴。二是实施新时代创新人才提升项目。对符合条件的本土人才,在我市工作期间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的,给予2-5万元能力提升培养扶持。三是实施新时代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支持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成长性高新企业创建博士工作站。对经批准设立的博士工作站,由市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建站资助。
  (七)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参加培训并考取相关证书。根据《广东省省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社〔2014〕128号)相关规定,从2014年8月起,各行各业人员(全日制在校生、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除外),符合考取广东省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且持有社保卡等条件的,可申请最高3500元技能晋升培训补贴,补贴范围涵括500多个职业工种,包括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数控程序员、智能楼宇管理师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职业工种。
  二、树立招才引智活动品牌
  我们不断探索开展各类招才引智品牌活动,延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莞创新发展。如2018年我们组织举办以下多项活动:举办“2018东莞名企名校行”,组织125家(次)企业赴安徽、长春、西安等地著名高校举办东莞名企名校行专场招聘会和全国博士专场招聘会,共面试1535人,达成录用意向硕博士人才308人,本科人才535人。承办“2018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经多轮对接和匹配,正式邀请280多名博士人才来莞与58家企事业单位对接洽谈。现场达成求职意向361人次,其中国内博士人才281人次,海外高层次人才80人次;达成项目合作意向43项,其中国内博士人才合作项目35项,海外高层次人才合作项目8项。举办“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东莞分团项目,向我市重点企事业单位派驻由教育部筛选的著名高校博士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结合。2018年34位来自全国19所知名高校的优秀博士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8家驻点企业梳理分析技术需求和难题32项,协助解决技术难题30项,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18个,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讲座12场,参与编制企业科技计划项目4项,撰写调研报告10份,开展各类科研试验19次,为驻点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优化人才服务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生态绿城、文化新城和历史名城,营造人才安居乐业的良好城市环境,并开展各项精准化服务努力留住人才。
  (一)拓宽高层次人才建言献策渠道。每年开展领导干部走访联系高层次人才活动,打通领导干部与人才沟通交流的“最后一公里”。市党代会、市人大、市政协会议等重大会议,均邀请高层次人才列席。
  (二)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在松山湖设立“东莞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建立东莞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搭建高层次人才学习提升、沟通交流、创新创业、共谋发展的平台,定期举办创业辅导、人才沙龙、松湖论剑、人才年会、人才周末等人才专题活动。
  (三)优化人才入户服务。实施条件准入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的人才入户政策,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化办理平台,实行“即来即办”,推动人才顺利落户享受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促进各类人才扎根东莞。
  下阶段,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我市人才政策体系,积极开展多元招才引智活动,优化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助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此复。


  责任领导:赵毅
  承办人姓名:伦碧琪
  联系电话:22836652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4月1日

 

  东科函〔2019〕226号

  市科技局关于对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

  代表建议第20190187号的会办意见

  市工信局:

  关于贵局主办的“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的建议,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我市“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2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市财政投入大量的资金,组建了一批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电子科大研究院、信大融合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在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信息等领域具备雄厚科研实力和成熟技术的创新平台,对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我局每年都会举办创新平台与专业镇、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产学研对接活动, 2018年,抓准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我局会同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举办了6场“数字东莞,驱动发展”产学研对接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推动创新平台的发展以及推动产学研合作活动,加快推动我市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实现现有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

  此函。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3月28日

  (联系人:产学研结合科袁倩华)

 

 

市工信局:
《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20190187号提案)已收悉。我局对此提案作出以下回复:
今年我市已出台《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目前正在草拟《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其中《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东莞政务“数据大脑”,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推进“智网工程”、一体化政务服务、政府管理效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市场监管、信用建设等系列大数据应用建设。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逐步提升感知认知、综合管理、智能调度等能力,形成政务“数据大脑”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服务人性化、应急快速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推进“智造东莞,慧治名城”建设,引领和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接下来我局将力争关联政策快速到位,积极推动数字东莞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另外,目前正加快推进组建我市“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公司,整合数据资源,打造统一服务;并通过依托松山湖华为安全产业联盟,打造国家级安全创新高地,建设全市政务信息安全体系,为促进数字经济建设提供资源和技术保障。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积极配合开展做好相关工作,努力促进数字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19年5月5日

(联系人:李平,联系电话:22831506)

 

尊敬的黄硕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数字产业发展的关心。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迅速会同会办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共同办理,经过深入详细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关于您提出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建议以及指出的我市数字产业三大不足之处((一)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二)创新人才和科技不足、(三)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在这些方面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给出有指向性的建设规划
近年来我市早已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大数据、互联网、智能
制造、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我市也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促进我市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计划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提升我市工业制造和城市管理水平。例如《东莞市大数据发展规划(
2016-2020年)》、《东莞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筑云惠企”工程 发展工业互联网 促进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东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6年市政府1号文《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市政府6号文《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及 《东莞市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
(二)夯实“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
以建设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契机,部署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推动一大批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解决了一大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高速便捷的光纤网络接入能力显著提升,安全泛在的无线网络覆盖全市,东莞获“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最佳实践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截止2018 年底,我市光纤接入(FTTH/O)用户超过238 万户,排全省第三;光纤覆盖用户1033.2 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578.9 万个,光纤接入(FTTH/O)端口492.8 万个,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四。累计建成4G基站(RRU)94293座,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二,4G 移
—2—
动信号基本覆盖全市范围。
3G/4G 移动手机用户突破1392 万户。建成公共免费WiFi接入点(AP)3.1万个,覆盖我市主要公共服务区域,注册用户超190.2万,日均使用量超102.3万人次。
(三)加强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工作,出台的系列人才政策均将该类人才纳入引进培养落户政策覆盖范围:一是实施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获得市特色人才的,除了可获得最高千万元的资金资助和奖励外,还可以获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住房(最高250万元)、医疗、社保、税收、通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薪酬等优质生活待遇。截至2018年底,我市共认定评定市特色人才累计达317名。二是实施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政策。入选的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最高分别可获得200万、500万资助奖励。截至2018年底,我市现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8名,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0名。三是开展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工作。目前共有1336人获得人才补贴1093.84万元,另有530家单位共2277名人才拟扶持补贴经费共1994.23万元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发放。四是加强人才载体建设。累计全市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6个、分站1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2个、省博士工作站26个,累计招收博士后263人。五是树立招才引智品牌。4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和6个国内人才工作站建成运作。“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东莞名企名校行”、“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项目
—3—
等大型招才引智活动品牌成效逐步显现,通过举办“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活动搭建高校人才与企业互动交流合作平台。六是大力推进人才政策机制创新。
2018年出台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完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修订市特色人才目录,草拟引进培养青年领军人才政策。七是实施人才入户政策。实行比较宽松的人才入户政策,学历类人才和技能类人才均可通过条件准入类人才入户渠道申请入户,数字产业人才可通过条件准入类人才入户途径解决入户问题。
(四)加大市财政投入,促进数字产业技术研发创新
我市“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2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市财政投入大量的资金,组建了一批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电子科大研究院、信大融合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在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信息等领域具备雄厚科研实力和成熟技术的创新平台,对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我局每年都会举办创新平台与专业镇、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产学研对接活动,2018年,抓准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我市举办了6场“数字东莞,驱动发展”产学研对接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五)创新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有力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方向迈进
近年来,在国家工信部、省经信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东莞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东莞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17年2月,东莞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16年度推动实
—4—
施“中国制造
2025”战略、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荣誉认定的城市,并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具体来说:一是不断完善我市产业扶持体系。2015至2016,连续两年以市政府1号文的形式出台高规格文件,先后出台《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强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等文件,着力构建良性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着力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路径。二是深入实施“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累计受理“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共3175个,总投资约446亿元。在“机器换人”的带动下,全市近三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在珠三角九市中位居前列。新增设备仪器76315台(套),其中莞产设备占17.5%。项目实施后,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5倍,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6.1%提升到90.7%,相对减员约20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减少9.43%。三是推进金融支撑智能装备应用。出台《东莞市关于省市共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试点工作方案》,省、市财政各出资1亿元,以共建方式在东莞试点设立“省市共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专项资金”,对融资租赁项目进行贴息和风险补偿。截至目前,试点政策覆盖的设备融资租赁合同备案数量1079笔,涉及企业超432家次,拉动企业投资近50亿元(其中融资总额超34亿元),共立项229个贴息项目,总贴息金额13230.59万元,基本能覆盖利息成本的80%以上。同时,带动了我市融资租赁业务迅速发展,融资租赁机构从两
—5—
三年前的不足
10家增加至82家,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从两三年前不足2%提升至6.8%,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50亿元。四是搭建智能装备产业对接合作平台。连续五年举办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五是积极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三国产”特征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即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系统、国产机床装备及配套国产工业机器人)。六是推动智能制造示范线推广普及。全市近20家企业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已建成普及型生产线约109条,在建及计划建设209条。2015年以来,先后有广东劲胜等4家企业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欧珀精密等6家企业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项目。2018年,认定新能源等2家企业项目为市级示范,下达资助资金1441万元。七是大力培育扶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对我市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经认定为东莞首台(套)的重点技术装备产品进行奖励。我市累计拥有省级机器人骨干企业6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领域骨干企业4家。依托服务需求,推动一批骨干制造业企业转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依托创新需求,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先进装备本土制造商。八是开展智能制造全流程诊断。2017年4月起,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对500多家企业实施了智能制造诊断服务,2018年,超过100家专业服务机构在“智造东莞”网站进行了备案,资助一批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项目。已分别在华为、拓斯达举行两场线上专题活动,现场连线德国专家及香港专家,为倍增企业“问诊”。拓宽资金链,大力开展省
—6—
市共建设备融资租赁贴息,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层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和升级改造的主动性的同时,吸引了国内外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专业服务机构等来莞开展业务。
(六)搭建发展大数据发展基础框架
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东莞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和《东莞市大数据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立足东莞、服务粤港、面向全国”的大数据枢纽,汇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数据骨干企业,打造全国制造业数据应用先导区和大数据创业创新集聚区,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一是在“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服务型制造专题”中新增对大数据应用项目的扶持,对企业购买用于提升企业的研发、制造、经营等能力的大数据资源、服务、系统项目,按企业年度投入总额的20%给予最高20万元的事后补助;对大数据服务商按其年度销售总额的15%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事后补助。大力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培育工作,累计引导22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申报。分级建立市大数据发展重点企业库,打造东莞大数据产业基地,指导松山湖高新区认定为珠三角综合试验区省级大数据产业园(第二批),中科云智认定为省级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器(首批三个之一),石龙镇获得省级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建设省级企业数据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首批四个县区之一)。二是加强省企业情况综合数据工作,2016-2018年我市完成数据采集企业数量和质量均全省排第3名,并被省通报表扬为优秀。三是开展东莞市大数据全生态链情况调研,全面摸清在我市范围内开展大数据相关业务的企业
—7—
发展情况。
(七)重点发展智能终端和智能装备等人工智能产品
大力扶持发展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发展、配套链条完善的智能制造全产业链条,打造结构调整、动能转换重要引擎。
一是大力建设全国智能手机生产制造基地。近几年来,在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全球通信网络升级换代、移动终端消费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带动下,我市智能手机产业高速发展,智能手机产量从2011年的4300万台,跃升至2017年的3.54亿台,年均增速高达42.1%。目前东莞产手机约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2%。2018年我市8家主要手机整机生产厂商主营业务收入5402亿元,同比增长16%;莞产三大自有品牌企业(华为、OPPO、VIVO)合计完成增加值636.5 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6.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37 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整机出货量3.35亿台,同比增长8.81%。为继续发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东莞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东莞市构建智能终端产业生态系统工作方案》,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全面形成以“一个示范区(出口智能终端质量安全示范区),三大支撑(一个监测体系、一个平台、一个产业基金),四大体系(产业服务生态、产业智造生态、产业创新生态、产业集群生态)为内涵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系统,力争实现产业生态系统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核心配套研产能力日益完善,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8—
二是做大做强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目前全市拥有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6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3.25亿元,特别是通过加快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机构的沟通联系,成功引进拓斯达、李群自动化、凯格精密等一批拥有自主技沈阳机床、术和品牌的重点智能装备企业。同时,我市围绕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集聚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装备企业。出台了《东莞市关于强化产业政策支持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财政扶持,大力支持我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重点促进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对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认定为东莞首台(套)的重点技术装备产品,按其当年三个批次100台(套)以内的销售金额的10%至20%进行奖励,年度最高奖励1000万元。通过实施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扶持政策,有效促进我市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推广力度,增强莞产先进装备市场竞争力。
(八)培育和开展了一些大数据平台或研究项目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实施和开展了“东莞市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广东楚天龙智能卡有限公司实施和开展了“融合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大数据服务云平台”;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引进和成立了大数据交易平台及面向垂直行业的数据挖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团队。这将为推动我市数字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大数据服务平台。
(九)加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今年我市已出台《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目
—9—
前正在草拟《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
2019-2021年)》、《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其中《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东莞政务“数据大脑”,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推进“智网工程”、一体化政务服务、政府管理效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市场监管、信用建设等系列大数据应用建设。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逐步提升感知认知、综合管理、智能调度等能力,形成政务“数据大脑”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服务人性化、应急快速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推进“智造东莞,慧治名城”建设,引领和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接下来我市将力争关联政策快速到位,积极推动数字东莞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动开展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项目,为实施工业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将继续推动更多传统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化数字工厂,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并以劲胜智能车间项目、长盈、华贝项目等为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试点,以点带面,向全市全面推广。同时加大力度培育和扶持拓斯达、李群自动化、凯格精密等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及相关研究院,促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
(二)推动智能制造企业开展生产数据分析和管理
推动智能制造企业通过对生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分析,实现流行预测、智能化制造、定制平台、订单管理、精准营销
—10—
等。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营销的针对性,降低物流和库存的成本,减少生产资源投入的风险,提高仓储、配送、销售的效率,并极大地减少库存,优化供应链。同时,利用销售数据、产品的传感器数据和供应商数据库的数据等,准确地预测不同市场区域的商品需求。
(三)实施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提升
围绕智造东莞建设,推动建立工业大数据中心和社会生产大数据中心,汇聚制造业数据、现代服务业数据,并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支撑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和数据的开放共享,支持电子制造、机器人、电子商务、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玩具、塑胶、金属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客户个性化需求,建立柔性、快速响应、定制化生产模式,推进分布式制造,以点带面,逐步铺开,打响“东莞定制”品牌。
(四)加强数字产业人才引进
继续完善我市数字人才政策体系,积极开展多元招才引智活动,优化提升数字人才服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数字产业人才队伍,助推我市数字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
(五)继续加大数字产业科研创新投入
我市将继续通过推动创新平台的发展以及推动产学研合作活动,加快推动我市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实现现有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
(六)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11—
我市将加快推进组建我市“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公司,整合数据资源,打造统一服务;并通过依托松山湖华为安全产业联盟,打造国家级安全创新高地,建设全市政务信息安全体系,为促进数字经济建设提供资源和技术保障。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积极配合开展做好相关工作,努力促进数字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领导签字:詹志斌
承办人姓名:王锦超
联系电话:22226671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5月20日

 


办理单位 市工信局,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政数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