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90183)关于基于中子科学城引进一流研究生院的建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广东省第一个大科学装置,2018年已经完成项目验收。为充分发挥散裂中子源的作用,东莞市拟建设总面积约40多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并将中子科学城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闻名的国家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作为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为未来争取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出最大努力。除此之外,东莞的“倍增计划”和“机器换人”战略已经把人才提高到首位。但科技人才不能只采取拿来主义,还需要高等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相对来说,东莞的高等教育与东莞的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不匹配,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

  高校群对于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科技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深圳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10多所一流高校形成顶尖高校群。国内与东莞经济水平地位相当的城市包括苏州、青岛、大连、无锡、宁波等高等教育都快速发展。苏州高教区引进了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等知名高校;青岛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康复大学等重量级高校;无锡和宁波均有大学引进。东莞在高校建设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除了快速发展的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医科大学,引进了包括华科、同济等高校研究院,但研究院在科研和创新方面离一流高校群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相对于研究院来说,研究生院囊括的专业范围更大,更注重学生的基础培养和管理。同时引入研究生院具有审批更快捷,周期短,成效快,适合东莞科技创新人才快速培养的需求,并可以以研究生院为依托,通过长期融合扩展建立本科教育。

  如能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引入多个研究生院形成集群效应,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充分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和南方光源平台,高起点引进一流高校研究生院,中国散裂中子源和未来南方光源可通过研究生院进一步深入合作,培养研究生使用该设施的能力;提升东莞地区的科研和创新实力,填补广深科技走廊在东莞段一流高校的空白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

  
建    议:
  1. 借鉴深圳引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以及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子科学城“国家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综合东莞人才特色以及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大量需求,建议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研究生院,为未来中子科学城不断入住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持续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2. 除了教育部高校,为了重点发挥“中国散裂中子源”和未来“南方光源”等大科学装置以及“材料基因研究院”的作用,建议在中子科学城重点考虑引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东莞校区”,并与国内外双一流高校研究生院,共同形成一流高校群。中科院大学起点高,目前国内综合排名第三,能充分利用当地的研究机构资源建立一流 “小而精”的特色校区。目前中科院积极推进与研究所和当地政府合建的校区,充分利用中科院的资源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层次科研人才,例如,中科院依托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等国家级大科学设施等成立“上海科技大学”,依托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将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依托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将建立“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学院”等。引入中科院大学并且依托散裂中子源和南方光源建立包括一流物理学院、工程学院等,宜尽早开展,对于提升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以及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提案者 林海川
部门答复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183号提案的答复
 
林海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基于中子科学城引进一流研究生院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我市争取高水平大学落户东莞工作情况
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莞合作举办高等学校,是扩大我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和提升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和培养适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争取高水平大学落户东莞。
(一)积极争取设立大湾区大学并落户东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实施方案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东莞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优势,推动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高质量发展,我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提出推动新机制、高起点筹办大湾区大学,以尽快补齐我市高等教育短板。大湾区大学为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办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开放型创新型综合性大学。主要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省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华为、步步高等高新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并设置学科专业。
(二)争取香港高水平大学落户东莞工作情况
为引进香港高水平大学资源来莞合作举办研究院、研究生院、东莞校区等高等教育机构,进一步提升我市高等教育水平,市教育局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加强与香港城市大学的联系,全力推进香港城市大学来莞合作办学。
二、中国科学院与高校共建高等教育机构情况
目前,中国科学院自办或合作建设的高校有4所,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上海市政府合办的上海科技大学、与深圳市政府拟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三、东莞与中科院共建项目情况
为促进国家重点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东莞理工学院区位与资源优势,有效依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科研优势和技术实力,开展适应华南地区城市建设及产业需求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研究及推广应用,东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东莞理工学院本着“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东莞分所”的协议。经市有关职能部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及东莞理工学院等多方充分沟通,决定由东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东莞理工学院三方共建东莞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目前,《东莞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东莞分所共建合作协议书》进入完善阶段,正协调解决东莞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建设相关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争取设立大湾区大学并落户东莞。保持与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动向,持续推进此项工作。主要有:一是联合省教育厅尽快成立“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物色专家企业人选组建“大湾区大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大湾区大学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尽快组建机构,选定校长。二是省市共同开展大湾区大学投资体制、办学体制、运行管理机制、人事管理体制和经费管理机制等研究。三是积极协调教育部将大湾区大学项目纳入《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
(二)继续推动合作办学与交流。一是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来莞合作办学事宜,力争有1所香港高水平大学分校落户东莞。二是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加快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争取首期建筑动工建设。
(三)继续推进东莞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建设。在完成《东莞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东莞分所共建合作协议书》签订后,将加快推进东莞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建设。面向东莞市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东莞重大需求为导向,结合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目标,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为基础,重点开展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集成、测试、中试,及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华南地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助力广深科技走廊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今后我市的高等教育工作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市科技局对第20190183号提案(关于基于中子科学城引进一流研究生院的建议)的会办意见

  市教育局:

  关于贵局主办的第20190183号《关于基于中子科学城引进一流研究生院的建议》提案,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的建设情况

  2017年,东莞市正式启动了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并由市政府发起成立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挂靠在我局,负责统筹协调政府、高校、企业、研发机构等方面的力量,开展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的各项工作。截至今年7月,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88所高校来到东莞实践研究生共1127人,其中博士211人,硕士916人。对已完成实践签离并就业的128名研究生调查显示,毕业留莞就业的有57人,留莞率达44.5%。目前正在推进的事项有:

  (一)完善名校研究生政策体系。以联合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为指导、以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培养(实践)单位为载体、以高校导师+企业导师为双轮驱动,并形成了“1+1+4”的研究生培养(实践)政策体系,从基地研究生培养、培育机构管理、工作站认定管理、基地导师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作保障。在东莞市内企业进行培养的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2500元,年累计最高补助金额为5万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500元,年累计最高补助金额为3万元。在松山湖幸福花园人才公寓为来莞实践研究生提供拎包入住宿舍。

  (二)推动与省教育厅、省科学院开展联合培养。目前研究生中心已获得25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9年第二批专项联合培养指标,且已完成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三所合作高校和我市东阳光、正业科技、岭南生态等6家企业的精准匹配,届时25名研究生将在上述企业进行1-2年的联合培养。广东省科学院也已明确表态,计划将今年部分研究生联合培养专项指标分配到研究生中心,与东莞企业共同实施联合培养。

  (三)加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力度。研究生中心加强与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协同,共同推动2019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东莞专项工作。通过先期了解非全的招生政策和程序、明确研究生录取与调剂等工作节点及工作安排,悉心组织东莞企业参与上述三所高校非全东莞专项招生录取。预计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非全东莞专项招生超40人;中山大学药学院与东阳光、众生药业、红珊瑚药业的非全计划招收8名;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招生与录取情况持续跟进中。

  (四)开展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针对东莞重点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向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征集科研项目人才需求,建立了“项目人才需求库”。截至今年8月,已有278个企业的548个项目,共计2935名研究生的岗位需求入库。

  由于研究生院不能异地设立的问题,目前工作不涉及引进研究生院。下一步我局将按照“精准选择合作高校、实施精准联合培养、精准选择培养载体、提供精准服务”四个精准要求,部署推进相关工作。

  二、关于香港知名大学研究院工作情况

  自4月份以来,我局积极协助市教育局、大湾区大学筹建办开展香港知名大学(东莞)项目的研究院组建工作,经四轮商洽交流,目前已初步明确以研究院作为项目前期的筹办主体,在大学创新城A5楼提供充足的落地空间,计划通过提前招录博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下一步我局将推动以新型研发机构模式建设香港知名大学(东莞)研究院,,支持推动与东莞理工学院、散裂中子源共建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动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资源来莞转化,对接引入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海外资源。

  此函。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9月17日

  (联系人:科技合作与引进智力管理科 张玉辉,电话:22831345)

 


办理单位 教育局,科技局
网友评价
支持 4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