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259)关于推动社会工作进大学校园,探索建立社区大学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内外环境的变迁,大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社会工作者主要是在中小学开展,但忽略了高校学生的需求。高校学生不仅是社工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管理者。

  近年来,东莞地区的高校数量逐步增加,已经有包括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亚视演艺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等几所高校,新的高校如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光明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育才科技职业学院也在陆续筹建当中。我市在校大学生已超过5万人,未来2-3年人数将会达到10万人左右。这一庞大的人群是东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人群。由于心智未成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情感、学习、交友等方面遭遇挫折后极易出现过激或极端行为。如近几年高校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呈多发态势,因交友不慎而引发的刑事案件也开始出现,甚至有因心理缺陷而衍生的恶性杀人事件。另据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的数据表明,在2011年和2012年,东莞都发现有在校大学生感染了艾滋病,年龄介乎18至19岁,都是通过性途径感染的,当中有异性性行为,也有同性性行为。这些事件虽然都是偶发事件,但一旦发生,其所导致的社会效果往往难以控制,特别是在如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达的条件下,一个局部的小事件有可能被放大为全局性的大事件。这些表明,社会更需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通过社会工作进行适当的干预、辅导来帮助大学生的心智健康成长,从而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次,在东莞现有的高校中,对学生事务的管理几乎都是非学生类专职工作人员来担任。非学生类专职人员担任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固然具有专业性、稳定性等优势,但也剥夺了学生进行自律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在校学生如果能与专职工作人员、社工一道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除了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外,还将能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实现“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更有利于促进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校园,为培养社会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喜的是,东莞理工学院已经在2013年初尝试开展了社会工作进校园工程,通过成立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聘请在校学生来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工作,通过引入社会工作者机制,实现“双工联动”来助推心理普查、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这些工作目前已经顺利展开,也收到了初步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他们的心智成熟和心理健康,锻炼了他们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为建立和谐校园做出了贡献。

  办    法:

  1、在东莞各主要高校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力争在2-3年时间内完成相关软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工作,并能为辖区内学生提供包括新生适应、学生社区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工队伍能力提升等在内的功能服务,促进在校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心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社会培育技术过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和综合素养高的人才。

  2、加强对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站运行的指导,规范其运作行为。建议成立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站协调小组,用于指导各高校的社会工作服务站筹备和建设,并促进各服务站的平稳运行和规范、高效运作。

  3、加强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协调与沟通,促进高校在社会工作服务方面的协同创新。各高校可以在协调小组的指导下,进行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多方联动,探索建立高校“社区大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开创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
部门答复

  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140259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市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推动社会工作进大学校园,探索建立社区大学的建议” 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高校社会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目前,在我市范围内,东莞理工学院已经引进了社会工作。2013年,东莞理工学院通过“社会工作进校园”系列工程,引进社会工作服务学生,开始探索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融合机制并提出探索建立“大学社区”。通过政府与学校1:1购买以及机构自费购买的方式,共设置8个社工岗位为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4名社工以莞城罗沙、东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基地”,向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学生提供高校社会工作服务。

  社工在进驻高校后,在新生适应、人才培养、社区建设、心理健康及宣传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促进“融入”。前期通过展开新生适应需求调查,摸准新生在融入大学校园、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在新生适应辅导、人际关系构建、学习适应与专业素养培育、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展开多元化的服务。二是增强“能力”。运用社会工作手法参与团校精英班、助理班主任培训班、自律委员会律英班等学生干部培训,着重提高学生骨干能力。同时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并链接校外资源,为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提供有效资讯和实践平台。三是推动“参与”。一方面,以提升服务意识作为活动的主线,激发学生骨干参与“大学社区”建设的热情,其中“我的地盘我做主”社区区名征集活动受到学生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目前已确定了“莞雅”、“莞逸”等四个社区名字。另一方面,以打造服务平台作为互动主线,促进学生认识和参与社工活动,并使社工能快捷、便利地回应学生需求。四是广泛“宣传”。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以服务带动宣传;通过联合学校社团,使学生参与宣传;通过开设微博、微群等方式,以新媒体促进宣传。在社工的努力下,截至2013年12月,已开展社区活动52个,小组3个,跟进个案10个,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二、引入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限制

  提案中,贵会关于在东莞各主要高校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议,有利于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多样化的需求。“成立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站协调小组”,2-3年时间内完成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站的软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工作,需要发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使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时始终保持第三方角色,以体现专业性和独立性。在目前条件下,这一建议的具体实施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影响。

  一是国内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高校在管理上主要沿袭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下属二级学院的院长负责制,制度突出了党委和校长,书记和院长的领导地位。在这种行政管理模式下,每一所高校都需要定“级别”,大学管理者均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一般而言,本科以上高校是厅局级,专科高校则是副厅局级。目前,市教育局高教办负责高校管理。高教办仅2名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为协调和服务在莞各高校,协助各高校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协助市政府对我市高校进行统筹管理等工作,促进我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从行政级别来看,市局对高校的管理可谓是缺乏“底气”。

  二是社会工作“嵌入”现行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式仍需探索。现有高校体制中的学生工作系统囊括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广泛领域,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方法。在原有学生工作系统不作大改变的条件下,引进高校社会工作,就等于在原有的学生工作体制中增加一项专业服务。这对原有学生工作系统产生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职能、角色方面定位高校社会工作,目前国内暂时没有可行的经验可供参考。目前,我国高校分“校—院(处)—系—室”的四级科层化管理,各部门和院系负责人由学校统一任命,实行长官负责制,各部门的分工明确、职权清晰。学生工作往往牵涉诸多部门的工作职能,在社会工作未曾完全为高校各部门接纳和认可的情况下,社工在开展服务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若简单地在这样的行政体制中引入社会工作,难以确保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效率。东莞理工开展高校社会工作,正是我市对社会工作“嵌入”现行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有益尝试。我们认为,在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成熟经验之前,不宜仓促成立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站。

  三、建立高校“社区大学”的可行性探讨

  “社区大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国,社区大学是在美国的州或市用州民或市民的税金来运营的两年制短期大学,提供希望插读四年制的大学或职业培训课程后直接就业的教育,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似于国内的大专院校。在台湾,社区大学是台湾成人高等教育中扎根于社区的非正规系统学习机制,学员彼此间、学员与社区大学本身均具有伙伴关系,共同学习以凝聚社区意识、开拓民众的公共领域、发展民众的批判思考能力。台湾社区大学属于平民大众的高等教育场域,课程内容有三类,一是知识类(或学术类);二是生活艺能类;三是社区社团类。台湾社区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传统大学相比,特点主要有:一是社区大学的多重属性。社区大学兼具普遍性的公民大学与区域性的社区大学双重性质;同时,也兼顾正式大学的高等教育内涵与非正式教育的学习需求。二是社区大学的社区属性。三是社区大学的平民属性。台湾社区大学以推动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成人学习的新模式,培育现代公民,形成公民社会,以重建一个新的社会、新的文化为首要目标。

  近年国内也有机构在社区中组建类似台湾社区大学的学院。中山古镇社区学院以“扎根社区,面向社会,整合政府资源,培养本地人才,构建学习型社会”为宗旨,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开设各种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课程。学院是中山市古镇镇政府与中山大学的教育合作项目,围绕古镇灯饰和花木两大基础产业及建设灯饰之都的总体目标,发展社区教育,是古镇实现“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其面向古镇社区招生以成人为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可以将社区大学简单理解为扎根于社区的,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知识教育、生活艺能和共同学习、交流场所的成人继续教育的组织或项目。

  从社区大学提供的教育内容来看,在高校中建立“社区大学”将会面对较大的困难。首先,高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指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并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在高校学习知识比社区大学更为全面和系统。其次,高校具有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实践和兴趣学习。最后,高校本就是一个思想汇集、交流、碰撞的场所,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备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因此,“社区大学”提供的主要服务,学生均能在高校获取,在高校中建立“社区大学”将面临重复服务、优势不明显等问题。

  衷心感谢贵会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民政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