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258)提高东莞数字化水平,建设智慧东莞

  2013年8月17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意味着“宽带战略”从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依托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融合技术集成、综合应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新模式,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必由之路。

  东莞是IT制造名城,具有城市“数字化”的本土产业优势。建设“智慧东莞”将开创产业融合的新机遇,对东莞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产生有效的推进作用。

  办    法:

  一、尽快制定和出台“智慧东莞”发展战略,确立 “智慧东莞”发展的重点领域,强化规划力度和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东莞城市数字化和智慧东莞实施。

  二、鼓励东莞有条件的镇区、工业园和生活区通过“光纤入户工程”、“三网融合工程”、“信息网络领先工程”、“电子政务工程”、“信息兴业工程”、“数字民生工程”、“网络文化工程”,率先实现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数字化和智慧化。

  三、构建作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数据体系,突破数据活化、数据深度感知、大规模场景建模和即时呈现、数据高效共享与协同等“智慧城市”共性关键技术,建立集成“动态数据处理中心”、“物联网”、“三网融合”、“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系统,推进“智慧东莞”和东莞传统信息产业的升级,使东莞在城市信息化,尤其是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四、建立网络数据基地,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容灾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和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松山湖南方移动通信数据中心等项目,规划建设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重点提升发展一批智能家电、智能电表、电子商务等设计制造企业,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治安监控设备等新兴制造产业群,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电子警察和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全面推广面向市民的教育、卫生、治安、交通、住房、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建设。

  五、加大城市信息化工程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光纤到户覆盖率和高速宽带覆盖率,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探索城市信息化新模式,促进东莞本地IT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骨干网建设、镇区三网融合、内容分发平台方面实现模式创新。鼓励和资助东莞IT企业致力于光纤入户相关技术开发,三网融合终端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的开发、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掌握双向通信技术、信息设备互联技术、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围绕城市社会管理和经济信息管理两大方面构建政务资源基础库,提供接口规范的、标准统一的政务资源公共应用平台,提高资源整体使用效益,逐步形成全市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综合利用的格局。

  六、在大力推动“无线城市”应用,按照“政府推动、购买服务;企业投资、建设运营”运营模式,在公园、商业网点、旅游景点、图书馆、广场等公共场所为东莞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
部门答复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TA20140258提案的答复

  民建市委会:

  提案《加快建设智慧东莞的建议》收悉,感谢一直以来对“智慧东莞”工作的关注与支持!现就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尽快制定和出台‘智慧东莞’发展战略,确立‘智慧东莞’发展的重点领域,强化规划力度和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东莞城市数字化和智慧东莞实施”的建议

  我局已于2013年出台了《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3-2015年)》,并于今年起草了《智慧东莞实施方案》和《东莞市发展信息消费实施方案》,现已上报市政府审定。规划和方案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和重点领域,对智慧东莞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尽快打开智慧东莞建设的局面,全力推动珠三角信息化发展先导建设,今年2月的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按照袁宝成市长提出的关于适当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指示精神,市政府张科副市长亲自部署了“智慧东莞十大工程”,通过全面推动实施十大示范工程,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示范带动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在专项资金方面,我局也编制了《东莞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送审稿),对涉及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业项目和信息化应用重点项目进行扶持,目前该方案已上报市政府。

  二、关于“率先实现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先后提出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主题鲜明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成为全省首个省市共建物联网产业基地,还被列为全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张科副市长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亲自部署实施“智慧东莞”十大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智慧政务”工程。主要是建设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以及省网上办事大厅东莞分厅。其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要以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为建设目标,提供多样化的数据管理机制,为建立区域的“大数据信息资源中心”提供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撑。通过平台运用,支撑各种跨部门协同应用需求,如商事登记改革、“两建”体系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涉税信息共享等应用,使平台成为区域信息化核心基础设施之一。省网上办事大厅东莞分厅,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体现为民服务。东莞分厅要重在构建协调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深化网上办事服务,面向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提升办事效率,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推进部门并联审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效的政府服务。

  (二)“智慧环保”工程。主要是建设环保“6+1”体系,即在基础支撑平台上建设社会智能服务、风险控制、业务智能管理、点源排放监测监控、面源环境质量监控、城市环境视频监控等六大体系。重点打造面向环境治理的监管、预测、审批和应对服务;打造面向企业的教育、引导、污染防治和支持服务;打造面向公众的环保信息发布查询、舆情引导等民生服务,努力实现环保全覆盖。重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手段,面向全市市民和企业提供普惠型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所有监测数据的全市范围内多维度、高时效的融合、分析和挖掘,努力实现环保全智能。     (三)“智慧医疗和教育”工程。智慧医疗方面,建设包括基于健康档案的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基于4G无线网络的120生命急救移动平台、全市传染病监控上报系统平台等6个平台,以及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服务应用等3项应用,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共用、远程医疗、社区医疗资源调度等智能医疗服务,打造社保智慧服务。智慧教育方面,努力建设具有东莞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推进“智慧教与学”工程,在高速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支持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和网上教研,以及学生改变学习模式,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应用平台。

  (四)“智慧城管”工程。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力促进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发展,为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快捷化、精细化和长效化创造有利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提升城市竞争力。例如,通过大力推广物联网智能路灯应用,提高市政路灯管理水平。又如,通过建设全民城管公共平台,方便市民即时上报身边发生的城市管理案件,打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靠人民”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五)“智慧镇街”工程。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的契机,以部分先进镇街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城镇信息化建设,示范带动全市各镇街大力推进城镇信息化建设。其中,“智慧东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为方向加快建设;“智慧石龙”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形成良好的智慧城镇数据生态和服务模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智慧常平”以“提服务、抓民生、促消费、育产业”四大主题为主线推动信息化建设辐射经济社会各领域;“智慧松山湖”打造以无线WIFI园区全覆盖、地理信息云平台等为基础层,以数据交换为中间层,以智慧消防、智慧应急等为应用层的多层级、立体式信息化园区。

  (六)“智慧交通”工程。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应用,强化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建立起全方位的运输和管理系统。重点建立跨部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交通闭环发展模式;加强交通信息服务,满足政府、企业、公众对交通信息的服务需求,保障出行快捷安全可靠;完善东莞地区交通信息服务产业链,建立政产学研联盟推动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及设备制造业标准化,进一步促进信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实施“智慧交通”工程,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快速协同响应能力,实现交通态势全时空把控,提升拥堵黑点治理水平。

  (七)“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主要推动生产过程、生产产品、生产装备、生产服务等“四个智能化”。其中,在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方面,重点推进企业集成制造技术应用、节能和清洁生产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大数据应用,加快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在推进生产产品智能化方面,重点发展智能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电子产品,提高产品智能化设计开发水平。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方面,重点发展智能化和精密化程度高的电气机械制造业。在推进生产服务智能化方面,重点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应用。

  下来,我市将坚持示范带动的做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广成功经验,让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引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生产线;要推广面向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八)“智慧商务”工程。智慧商务重点围绕电子商务展开,帮助东莞的生产制造企业在采购、销售、市场和服务等各环节应用电子商务。引进和培育一批综合性电商平台,深入推进“莞货网上行”,不断拓展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促进物流智能化,扶持龙头电商企业上市,培育国家级示范企业,切实构建起完整的智慧商务服务体系。同时,重点实施智慧社区“商圈”工程,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度“智慧”的购物环境(商圈),通过支持企业围绕居民生活开展购物、教育、家政等民生“智慧商务”,不断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休闲体验,带动和刺激消费。

  (九)“东莞手机一卡通”工程。突出解决广大市民各式各样的“卡”过多,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建设“一个平台,五大功能中心”,在“手机一卡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电子账单中心和多应用管理中心,实现多种账单电子化支付及呈现,实现多应用管理和一卡通空中充值服务。同步建设O2O服务中心,发展移动智慧商务;建设信用监管中心,管理信用记录;建设大数据处理中心,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下来,我市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入国内优势企业,开展本地化运营服务。同时,大力加强协调,整合主管部门、现有一卡通公司、通信运营企业资源,争取实现公交刷卡、银行卡现场支付、门禁食堂、金融服务、电子账单、O2O电子商务等应用,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手机一卡通带来的便利。

  (十)“无线宽带全覆盖”工程。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智慧城市概念所引领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革命需要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的无线宽带网络,没有无线网络,移动互联无从谈起。因此,我市将依靠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以3G、4G网络为主要承载平台,融合WLAN等无线宽带接入网络,加快拓宽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区域,形成高速接入、安全稳定的接入网络和立体式无缝化的网络覆盖。

  三、关于支持智慧城市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建议

  按照《东莞市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3-2015年)》的内容,我市将开展产业技术和服务突破工程,充分发挥东莞既有物联网企业与科研单位的现有研究成果,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东莞物联网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主要包括:

  ——RFID 关键技术:联合RFID 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及行业组织,开展高端芯片、天线、读写器、中间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技术协同攻关,标签封装设备、封装生产线产业化,实现超高频和微波RFID 技术的整体提升。

  ——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开展传感器敏感元件、微纳制造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技术联合研发,力争实现新型、小型、智能型传感器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应用开展各种数据挖掘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实现国产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的全面推广。有针对性的开展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现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软件在物联网市场的广泛应用。

  ——云计算关键技术:开展云计算基础平台、云计算应用平台相关技术,重点突破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管理、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海量小尺寸数据存储、海量数据实时处理、云计算平台安全、云计算数据隐私等关键技术。

  四、关于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相关建议

  2013年,全市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613亿元(东莞市物联网产业促进会统计口径),同比增长22.6%。其中,物联网器件与装备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230亿元,同比增长39.4%;物联网通讯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250亿元,同比增长13.6%;物联网信息与服务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53亿元,同比增长17.8%;物联网产业应用拉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80亿元,同比增长14.3%。

  我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紧抓顶层设计。编制出台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2012-2020年)》(东府办〔2013〕103号)。编制出台了《东莞市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东府办〔2012〕135 号)、《东莞市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3-2015年)》(东经信〔2013〕225 号)、《东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3-2015 年)》和《东莞市关于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推动基础设施适当超前建设。基础通信资源保持了较快发展。宽带传输网络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基础通信与无线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

  (三)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发展。(1)推动多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我市在电子政务、社会公共管理、民生服务、企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初显。(2)推动智慧镇区建设。智慧石龙有序推进。智慧东城试点启动。智慧松山湖建设基本完成。智慧虎门港特色突出。

  (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整合多方资源。我市在物联网产业基地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中国电信东莞分公司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莞市物联网产业促进会”,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东莞市分公司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莞市无线产业促进会”,中国联通东莞市分公司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莞市现代信息服务协会”,东莞市金蝶管理软件有限公司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莞市企业信息化推进协会”。 

  五、关于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议

  (一)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电信管道31651公里;建设通信光缆网络总长度469万纤芯公里;实现60%光纤到户,100%光纤到小区,行政村100%光纤到村,率先完成“珠三角地区到2015年的光纤入户率达20%”的发展目标;全市无线宽带覆盖率达89.9%,位居全省第三,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固定电话用户为617.82万户(截至2012年底);移动电话用户1924万户,全国排名第五,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信息网络城域出口带宽达2080Gb/s,位列广东省第一;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数达232.7万户,家庭用户接入带宽4-10Mbps已经成为主流,最高可达100Mbps,政企客户接入带宽可达10Gbps,互联网普及率突破73.1%,全省排名前五位;全市2G网络覆盖率达99.97%,3G网络覆盖率达99.9%,WLAN热点数量已达6856个,AP数量总计为31211个,3G系统配置吞吐量已达到523.2Gbps ;4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有望今年内实现4G网络全覆盖。下来,我局将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我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粤府办〔2014〕8号)的要求,推进公共、商业和住宅领域的宽带建设,继续保持我市信息基础设施省内领先的地位。

  (二)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方面

  1.信息资源初步实现共享和互联互通。全市共有59家市直部门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注册了信息资源目录,注册信息资源目录数共469项,共享数据总量达1243万条,有效节约了政务资源,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各部门信息数据的横向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工商登记业务信息实现系统每天自动更新,内容涵盖我市所有工商企业的成立登记、变更、年检、注销等各项业务活动,以工商登记数据为基础,整合各部门的审批、监管、执法信息,形成完整、准确、动态的企业监管信息数据库,为推进我市商事登记改革、市场监管、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经信系统商事监管系统实现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无缝对接,自动抓取信息数据,按行业、许可和区域分类,信息监管分派。建成“四方联网”加工贸易管理平台,由单一部门迈向多部门联网综合管理转变。建成全市卫生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对全市46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等单位的数据采集。搭建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日常办公、行政许可、公务管理、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指挥等工作的网上全过程管理,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共存共享。推进全市房产纸质档案数字化进程,走在全国地级市前列。

  2.各种跨部门、跨平台的信息化协同办公持续创新涌现。启动“科技东莞”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的各部门信息系统应用集成、共享数据,形成覆盖全市的“科技东莞”实施监管,展现决策平台。构建全市新莞人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初步实现与人力资源、计生以及组织部门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市房产管理部门和地税、住建、东莞银行间的部分数据交接和共享。建立“东莞规划地理信息空间基础平台”,完成了地形图数据、规划编制数据、规划控制数据以及各种专题数据的入库工作,为各种规划空间信息的统一管理提供强大支撑。建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专利质押融资项目从“企业融资项目申请”、“专利资产价值评估”到“贷后管理”。建成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网络系统,实现全市24家检测机构以及公安、交通部门数据联网。以数字东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数据为依托,旅游、民政、食药监、公安局、松山湖等10多个单位已经或准备接入平台搭建相关业务应用。

  六、关于无线宽带覆盖的的建议

  公共区域免费WIFI建设作为“智慧东莞十大工程”中“无线宽带全覆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方的关注。目前,我市正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我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粤府办〔2014〕8号)中“加快公共WIFI(一种典型无线局域网)建设。积极推动在政府、医院、学校、公园、广场、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提供免费公共WIFI接入服务,政府公共场所由电信运营企业负责硬件和系统建设,省、市、县政府根据机构所在地实际情况以购买服务方式补贴流量费。加快推动机场、码头、车站、商场、宾馆、酒店、餐厅等商业场所提供WIFI接入服务,积极发展城市公交等移动WIFI接入服务”的要求,研究策划我市免费WIFI建设的技术路线、建设模式和覆盖范围。目前,我市已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东莞亚洲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东莞市分公司、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深入接洽,未来将按照有关规定选择最优方案推进免费WIFI建设。  


办理单位 东莞市经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