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225)关于“围绕东莞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建议

内    容:

  相比于文创产业开展得有声有色的近邻深圳来说,东莞市文化创意产业多年来并无太大起色。东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仅鸦片战争博物馆每年就有近五百万观众量,而深圳并不具备这些优势。东莞的现状与我们几近空白的文创产业极不相称。据调查,为数不少的游客对文创产品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我们可因势利导,利用我们固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引领消费,引导游客提升审美情趣。“全世界都知道虎门有炮,但是这炮却一直还没有打响。”这句话用于我市的文创产业恐怕同样贴切。

建    议:

  1、紧紧围绕东莞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以虎门诸炮台、销烟池旧址、可园、蒋光鼐故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岭南建筑文化作为东莞文创产业主打产品;营造创意环境,发挥扩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开发多类创意产品,增强文创产品趣味性和实用性,将带有东莞LOGO的文化创意产品批量或限量推向市场。2013年东莞原创歌曲《中国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MV中的东莞元素无疑让全国观众更加清晰明了地读懂东莞。

  2、紧紧围绕游客需求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游人都有把特色文化、区域风景带回家的愿望,据此主要考虑如下几项因素:

  (1)价格因素:据资料显示,游客在对文创产品的筛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价格,50元到100元区间是销量最好的。

  (2)实用因素:在价格基础上,尽量开发实用性较强并且携带方便的小商品:如冰箱贴、手机壳、耳机、文化衫、邮票等等。

  (3)标志元素:虎门炮台、销烟池旧址、东莞门楼、可园建筑、荔荫园、东纵大队群雕、虎门人民抗英群雕、松湖烟雨风景等等。

  (4)创意开发:英国军舰、虎门大炮——巧克力;林则徐像、蒋光鼐像、可园建筑——手机壳背景图案、文化衫。另外我们还可利用一些博物馆或相关机构运作比较成熟的手工探索作坊为游客定制各类文创产品,或者由游客DIY进行创意创作。

  3、借用外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1)大力培养创意研发、营销推广等人才。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推广,该校创意设计学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用操作,已有两名学生在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该院自开办以来,先后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10多项,取得丰硕成果,建议充分发挥东莞本土高校优势,实现人才需求与文化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建议成立“东莞创意文化产业筹备处”,完善引导扶持机制,畅通国有和民营、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门槛,摒弃以利润为唯一目的功利性项目。当今一个节点是网罗培养一批高素质并且具备丰富经验的文化产业创意群体,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提供多视角创意平台。东莞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题材上的排头兵我们当仁不让,欲将产业做强做大必须有通晓相关历史知识与产品开发的高素质产业从业人员。

  4借鉴文创产业先行者的成功运营模式,推销东莞自己的文化。推动优秀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跨界融合,更多融入公共空间,丰富延伸文化内涵。台北故宫博物院采用以下方式:由厂商向博物馆提出图像授权申请,鼓励厂商和博物馆做双品牌合作,希望藉此扶持台湾的产业,博物馆也希望能借助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更了解市场需求、宣传手法,彼此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品牌跨域合作,将文化、创意、产业三者有机连结。

  近年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人员开发的产品让我们脑洞大开,真正实现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不少产品是根据文物的外观特色+实用性+趣致的名字构成,以下几款商品即可见一斑:

  这些生活气息浓厚的文创产品作为地域文化衍生品,是让文化“活”起来的一种得体方式,是让地方文化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展的一种手段,更是接地气的一种再生模样。

  5、加强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维护东莞本土文化产品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与内涵,通过文创产品的载体延续文化内容与生命。善用授权机制以及多元合作模式的策略,让东莞文化资源得以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民众的生活周遭,推广人文艺术教育、培养大众生活美感经验并提升。透过商品的流通渠道,在销售商品的同时也将文化和艺术美学经由商品而带往世界各地,让世界看见我们的文化创意正能量。

  用创意文化讲好东莞故事、传播好东莞声音、展示好东莞形象。东莞经济发展引世人瞩目,用文化再次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发展东莞市文创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释近代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辅相成作用。当文化要素开始全面涌入经济活动领域时,文创产业不仅会逐渐成为增长最快、获利最大、最具竞争实力和潜力的经济部门,而且也会在国际上形成以“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让文化与市场直接对话,增强文化再生能力,让民众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汲取信息、充实心灵,实现文化价值再体现。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部门答复



办理单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