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217)关于提升我市公共空间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建议

内    容:

  城市公共空间不但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公众亲密互动、互相认同、共同发展的平台,也是城市对内体现城市核心价值、对外宣扬城市包容性的多维度名片。近年来,主流城市在各个领域都在探索如何开放和建设更多的公共空间和提升公共空间的素质品味。

  东莞市的人口众多、建成区巨大,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各镇街的市民广场、休闲公园、各类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步行街等、体育康乐场所等等,这些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和使用主要还是按照城镇居民的传统需求进行。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开放,城市越来越多元化,东莞市的人口结构和素质都发生了改变,民众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城市居民结构和比例的转变、民众素质的提高,我市原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发展初露短板。新一代的产业工人不再局限于工业区中,不但希望享受公共空间,更希望公共空间能提供更多展现机会。受互联网经济的冲击,实体经济大受影响,例如地铁沿线片区的繁荣程度未达预期。东莞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本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广州深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土地价值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

  为使城市继续葆有充沛活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逐步提升我市特有的城市文化、形成我独特的城市风格,同时刺激文化消费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并吸引人才安居乐业,有必要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我市公共空间建设和管理水平。

  1、东莞市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有其固有的特点,市区、镇区、社区百花齐放,但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注重硬件建设,但环境管理不到位、表现形式雷同。

  3、覆盖面广,但群众参与方式单一、缺乏组织。


建    议:

  提升我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但涉及城市规划、文化宣传、城市管理等部门的共同合作,还必须大力鼓励社会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

  1.政府牵头推广开放和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托有经验的机构对可利用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登记、分类,识别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开放、活化和改造;加大公共空间的建设管理投入,重点打造一批明星公共空间。

  2.增加公共空间的投入,打造亮点公共空间,提升公共空间总体品味。简化公共表演的审批流程、放宽非商业表演的限制、降低在制定公共空间进行表演活动的门槛;对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考评,对于积极发展的镇街和社区给予奖励和补助;尝试多种合作模式吸引非盈利组织、非盈利表演团体,非商业使用,活化公共空间的使用;公共空间发展结合我市商业地段、步行街发展,提振实体经济。

  3.活跃公共空间的使用氛围,加强社区、群众互动。开放更多的可供行人停留、休憩、举办宣传展览、开展艺术表演的地点;鼓励艺术文化团队、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开展公益活动,适当利用作为临时商业宣传用途;加强广场、公园、绿道、公交车站等城市艺术建设,增加反映城市文化个性、历史内涵和本土特色;重点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公共空间活动和表演,提供公共舞台,深入挖掘东莞特色的城市文化和打工文化。

  4.深入理解、学习公共艺术理念、表现手法和艺术内涵,拓展公共艺术展示方式。在学习国内外公共空间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把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作为城市文化交流的机会,吸收和消化优良的城市文化,让东莞城市发展更好地和先进城市接轨并走向国际化。



提案者 陈莉
部门答复

市规划局:

东莞市城乡规划局

(B):类

东规议函〔2018〕95号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0180217号提案的答复

陈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公共空间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对于您提出“提升我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四点建议,我局十分认同,并重点从三个方面做好公共空间提升的工作。

一、在公共空间规划上,我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及《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审查各类城市规划的编制,确保公园和广场用地的规模,为公共空间提供用地保障。在建筑方案审查上,我局严格按标准控制建筑退让范围,并确保街道空间的公共性与开放性。目前,我局正在对《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修编,希望陈莉委员持续关注公共空间各类标准与规范的制定。

二、在公共空间建设上,按照“市(组团)级-镇街级-社区(村)级”三级公共空间体系,明确建设主体。一方面,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建立大型公共空间投资回报模式,利用公共空间的建设引导土地开发的方向与开发强度的布局;另一方面,鼓励市场多元主体参与到公共空间,特别是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利用奖励、补助等手段,促使一批私人供给“公共空间”的建成使用。

三、在公共空间管理上,我局结合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调动各园区、镇街积极性,通过城市修补与空间“微改造”等手段提高公共空间品质,将现有衰败的、管理不善的公共空间,重新打造成具有活力的、市民愿意前往的城市公共空间。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领导签字:黄宇东

分办人姓名:潘卓鸿

联系电话:22498525


东莞市城乡规划局

2018年5月28日





市城管局:

  ( B ):类

  东综管函〔2018〕1328号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0180217号提案的答复

  陈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公共空间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公共空间园林绿化工作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的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它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也进而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打造一个活力而充满色彩的东莞,我局支持开展我市公共空间建设有关工作。

  根据东莞市“三大节点”重点项目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我局要求每个园区、镇(街)通过提升改造工程,打造至少1个上档次城市公园,每个村(社区)打造1个社区公园。目前,我局正对全市各镇街公园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编制相关指引和草拟标准,计划通过景观提升、新建改造等打造一批公园,争取今年年底完成该项工作,为群众停留、休憩、运动提供更加优雅靓丽的公共空间。

  我市提出了城市品质三年提升、建设美丽东莞、广深高速(东莞段)沿线景观提升等工作要求,各镇街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道路绿化、公园绿化的景观提升工作,如东城街道东城中路景观提升项目、南城街道百花林项目等。

  我局去年完成了东莞大道第一期景观修复工程,主要针对轨道交通2号线各站点周边绿地进行修复,将新建的蛤地站、西平站、鸿福站和旗峰公园站等地块的绿化修复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综合搭配的绿化带。下来,我局计划近年开展东莞大道二期景观提升工作,对东莞大道全线绿化景观进行升级改造。拟以“廿里繁花映芳华”为主题,沿路按节点分段注入区域文化、提炼东莞元素,融入文化小品,打造东莞元素的城市道路景观,展现东莞四十年的芳华岁月;增加种植大量的开花乔木和花灌木,重新梳理林缘线和地被线,增加微地形的营造,打造简洁大气、震撼感强的道路花海效果。

  同时,我局计划对中心广场进行一次(或分步)的景观重新规划提升。拟在元美公园建设儿童活动区,元美公园山体观光栈道等,改变会展西绿地仅作为城市绿地的功能,将其改造建设为中心区域一处有地域文化、历史沉淀及城市精神的综合性公园,中心广场区域则着力改造绿地的透气透水性能,以海绵城市标准加以改造。

  东莞植物园于2016年8月在原绿色世界城市公园的基础上按植物园的规划启动建设,已初步建成名树名花园、岩石园、荔枝园、杜鹃园、草药园、山茶园、兰花园、彩叶植物园、莞香园、儿童植物园、芳香植物园和橡胶文化园等12个植物专类园,其中名树名花园内还有百花涧、华芳苑、樱花苑、澳洲植物区、沙生植物区、欧洲台地花园等景点。通过专类园区的建设,极大丰富了园区植物种类和植物景观,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美的生态休闲空间。

  二、 关于规划编制情况

  目前,我局正在编制《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5)》,现已形成初稿。按照我市总体规划,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小山小湖保护规划、三旧改造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四个街道和松山湖(生态园) “一主两次两轴,多园点缀,绿脉织网,山水环城”的绿地系统格局。一主两次:打造以黄旗山城市公园、水濂山森林公园和同沙生态园组成的绿核,形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游赏等多功能复合的城市活力中心。分别打造以松山湖、东莞城市湿地公园为依托的绿地景观节点,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山水景观风貌轴:由西向东串联汾溪河、东莞水道、可园、人民公园、黄旗山城市公园等重要的滨水、绿地、历史文化节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中心城区山水景观风貌轴。城市景观风貌轴:沿东莞大道串联城市主体功能轴,打造南北向的城市景观风貌轴。多园:合理布局城市内部公园绿地,形成完善的绿地服务功能,与道路绿网、带状公园共同构建城市绿地网络。绿脉:由城市内部的河流水系、生态绿道、带状公园构成。山水环城:城市组团外部构造滨水-郊野公园环,由城市外围河流水系、郊野公园、山地公园、综合园及生态绿廊构成。下来,我局将加快完成规划编制和报审,指导属地按照规划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领导签名:

  承办人姓名:罗琳

  联系电话:22012558

  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

  2018年6月11日




办理单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