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205)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摆到重要地位和工作日程,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要实现全民健康,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打好基础的重中之重,我市提出卫生强市的战略目标,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分区统筹发展格局,依托现有公立医院的资源,采用市镇共建的模式,规划建设5所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构建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规范医疗联合体的运行和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但医疗卫生服务在基层的发展和应用,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群众就医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专业人才短缺。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基础、平台、设备、待遇等外在条件较差的问题,难以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导致基层名医、学科带头人、关键岗位、行政管理以及全科、产科、儿科、公卫等医务人员不足,公共卫生服务只能由医务人员利用加班时间完成,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给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二)人员薪酬待遇不均衡。根据市卫计局201612月对全市33个社卫机构的薪酬调查数据显示,全市社卫机构非在编医务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2万元,其中年人均待遇最高为14.11万元,达到8.22万元以上的有18个镇(街道),达到10万以上的有9个镇(街道)(据今年6月了解,2017年新增3个镇达到10万以上),仍有个别镇街年平均工资仅为5.41万元,人员待遇不均衡,基层医务人员流失率严重。
  (三)管理机制不活。医疗改革开展还不够深入,绩效考核办法还不够科学合理,导致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影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资源整合机制不够完善,镇街医院与社卫中心在个别职能和医疗资源方面存在重复或闲置的问题,没有发挥出人、财、物的最大作用。
  

    议:

  一、有效整合基层内部资源力量。积极探索镇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医联体的具体运行模式,支持镇街医院发展特色专科,保留特色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接管普通门诊、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及计划生育指导服务。在人员、设施和场地上进行合理分流整合,避免重复和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建设和人员招聘,使基层医疗卫生设施、设备、人员等方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二、争取优质高端医疗资源支持。巩固发展市级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传帮带关系,建立往上级医院转诊、检查等绿色通道,实现患者在基层医院住院,可享受市级医院检查、治疗的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同时定期邀请省、市专科专家前到基层医院指导和坐诊,积极选派医务人员到先进医院学习深造,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建立科学人事管理机制充实人才队伍。一是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形成公平合理竞争体制,必要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坚决留住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发挥其所长。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大关键职位人才培养和人才聘用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准。二是打造有效分配激励体制。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要紧密联系起来,使分配激励体制与医务人员的实际贡献、职位责任和工作业绩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利用分配激励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内在活力。三是建立建全考评体制 。加强医务人员队伍的动态考评,打造符合标准的科学的考评系统;依据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准、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多层次的考评,在考评时注重客观因素的考评,使竞争公平、公正、公开,使医院职工人尽其用。四是形成高效培育体制 。针对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紧缺情况,实行精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基层诊疗水平,完善人才引进制度,进一步充实专业人才,建设构造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四、加快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信息化扩展功能;积极拓展移动网络与医疗机构的互通渠道,启用微信平台预约、查询、支付功能,优化群众就医流程,缩短群众等候就医时间,完善智能、便捷、轻松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与医疗保健网络平台合作,完善家庭医师便携式装备、慢病患者便携式自测仪器等装备,通过患者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利用互联网+医疗保健模式,适时监测患者身体基础数据,让医务人员通过远程实施干预,对需要及时诊疗的患者及时给予建议。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部门答复

答复单位: 财政局
答复文号: 东财函[2018]756号
答复日期: 2018年05月07日
联 系 人: 财政局
联系方式: 22831195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第20180205号、20180200号、20180210号
  的会办意见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第201802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第20180200号)、《关于尽快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现状的建议》(第20180210号)收悉。上述提案人就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待遇、加强社卫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结合市财政职能,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市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情况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社卫机构”)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越来越重要。为提高社卫机构的服务水平,留住优秀人才,市财政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一)建立完善与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相符的社卫机构工作人员薪酬制度。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公立医疗机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局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并已呈报市政府审核。待市政府批复后,我局将配合卫生部门及时督促各镇街落实相关经费,切实保障社卫机构工作人员薪酬。
  (二)关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的问题。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发展和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业务用房和原有的医疗设备配置已不能满足当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开展的要求。站点布局不够合理,业务用房不足、医疗设备有待更新升级等问题制约了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从2018年起,市财政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给予专项补助,对达到我市新标准的社卫机构一次性补助10万元。目前,相关标准制定和经费投入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我局将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确保我市社卫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力度。2017年起,进一步提升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经市政府同意,我市人均基本公卫项目经费标准按比全省平均标准高10个百分点确定。我市基本公卫项目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经费标准分别按照人均55元、人均60.5元、人均66元、人均71.5元、人均77元安排。2017年度,市、镇街(园区)两级财政年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达4.54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局将进一步完善社卫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指导镇街财政如何支持社卫机构发展和规范社卫机构管理。
  (二)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培养投入力度。为留住社区优秀人才,我局将会同市卫生计生局,参照公立医院设立院长专项资金的做法,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的一定比例筹集资金设立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培养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秀人才。
  以上意见供参考。
  东莞市财政局
  2018年4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伍柏坚,22831175,18688662696)
  
 
答复单位: 卫生和计生局
答复文号: 东卫函复〔2018〕141号
答复日期: 2018年05月25日
联 系 人: 莫银芬
联系方式: 23281226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卫函复〔2018〕141号
  ( B ):类
  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20180205号的答复
  农工党市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收悉,经会同市人力资源局和财政局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2007年全面启动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办、政府管”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3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70所,构建和牢筑了覆盖全市各镇、村(社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居民步行15分钟可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市共有2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国家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广东省家庭医生团队师资骨干培训基地、3个东莞市家庭医生团队师资骨干培训基地。
  (二)群众认同程度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由2009年的943.2万人次逐步递增至2017年的1871万人次,为历年最高,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27.1 %,部分镇街社区门诊量占辖区门诊总量的近50%,广大群众逐渐接受并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的就医习惯。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68个,共签约群众267.34万人,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32.39%、67.83%。
  (三)群众医疗费用有效节省。通过实行与医保制度相结合的社区首诊制,有效控制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2017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次均为79.5元,仅为全市医院门诊次均费用203元的39%。对照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估算,每年为居民节省医疗费用近20亿元,切实有效解决了居民看病就医需求,降低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落实。我市通过实行社区首诊制度大大促进了慢性病管理、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孕产期妇女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高效实施。截至2017年底,全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670.32万份,电子建档率81.21%;老年人健康管理达21.86万人,管理率为60.90%;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达18.93万人,糖尿病患者管理5.81万人,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8.78%、78.65%,近年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
  二、主要存在问题和困难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市基层卫生工作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有待提升
  随着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推进,我市镇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生育服务所职能整合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职能任务相应增加,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设置、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人员缺口较大。2017年底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医护人员4039人,按照全市826.14万常住人口,每万服务人口配置8名医护人员(包括3名全科医生、3名社区护士、2名公卫医师)标准,我市医护人员缺口2570人。二是非在编医护人员薪酬待遇偏低。我市非在编人员年均薪酬与在编人员年均薪酬差距较大,加上我市处于广州和深圳两市之间,人员稳定性较差,人才流失,招聘困难。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升。据调查,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学人才缺乏,学历程度普遍较低,主要以专科及以下学历为主,整体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东委发〔2016〕10号)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7〕114号)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一是开展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升级达标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升级达标建设,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增设30-50张康复护理床位,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需要。二是继续落实基层首诊,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同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做实“保基本、强基层”。三是创新基层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推行家庭医生团队与城乡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统筹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力争三年内实现同岗同酬,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并在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吸引力。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综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快推进区域性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建设,2017-2018年建设4个区域性全科医生实训中心,结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家庭医生团队师资骨干培训基地,形成长效、稳定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着力提升全科医生数量和业务水平。三是组织实施东莞市社区卫生人才填洼计划,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支撑。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全面配合预约服务平台、分级诊疗信息系统等建设,进一步优化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模块功能,对接区域检验平台、全市电子病历共享平台等业务系统,全面提高社区卫生业务信息采集能力和数据利用能力,优化信息使用和数据共享,为居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双向转诊、居民健康信息收集、在线监测和健康档案查询等服务,优化群众就医流程,增强群众获得感。
  此复。
  领导签名:尹露萍
  承办人姓名:莫银芬
  联系电话:23281226
  东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5月11日
  抄送:市政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答复单位: 人力资源局
答复文号: 无
答复日期: 2018年04月10日
联 系 人: 人力资源局
联系方式: 22203622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答复如下:
  关于建立科学人事管理机制充实人才队伍的建议。目前,我局按照《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东委发﹝2016﹞10号)精神,在全市各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以岗位管理制度、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重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形成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逐步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管理事权在国家和省,因此基层医疗卫生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应按照原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粤人发〔2007〕56号)文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各事业单位自行按照程序制定,因此分配比例的倾斜可由单位自行研究制定。
  健康是民生之本,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是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水平的有力保障。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改革工作安排》,今年我市将开展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模式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建立院长目标年薪制。下来,我局将继续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及时反馈至省市相关部门,为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正向激励集思广益,吸引更多医疗人才来莞工作。
  责任领导:赵毅
  承办人姓名:郑春泽
  联系电话:22836692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
  2018年3月30日
  


办理单位 卫生和计生局,人力资源局,财政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