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197)关于科学推进全市内河涌污染整治的建议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城市人居环境并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东莞河涌污染问题严峻,在东莞市受监测的371km河流中,有246km河流全年综合水质类别为V类或劣V类,近70%的河流存在黑臭现象,消除黑臭任务艰巨。因为污染等原因,东莞辖区内的湖泊水质非常差,大多数湖泊无法满足游泳的水质要求。市内9座主要水库水质介于V类~劣V类,其中松木山、同沙、马尾、五点梅、芦花坑等联网水库均为劣V类水。此外,东莞供水安全水源保障能力不足。东莞人均用水量仅为251立方米,属于国际规定的严重缺水地区。且东莞供水水源单一,东莞饮用水九成来自东江,但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东江流域用水量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东江饮用水源水开发已处于承载能力警戒范围,而东莞市地处东江下游,每年分配取水量不足21亿立方米。同时,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加剧了东莞市饮用水短缺。东莞市内河涌直连东江,受溢流和感潮影响,污染物直接进入东江,造成部分河段东江水污染,另外,本可以作为重要水源保障的水库湖泊,水质却不容乐观。严峻的水生态环境,已成为东莞发展的瓶颈
  总体上看,全市的治水工作已取得不错的成绩,截污次支管网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黑臭水体治理也已经初显成效,污水厂建设和提标改造有序推进。但从改善整个水环境角度来看,我市的治水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已建成管网距目标缺口仍然很大,部分河道治理多年,投入巨大,但进度缓慢、收效甚微,7个国、省考断面仍未达标,全市300条河涌处于重污染状态。东城老围河、长安人民涌的治理经验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未能针对东莞河道特点科学、系统地选择技术措施。为进一步巩固人民涌、老围河技术试验成果,科学推进全市全市内河涌污染整治工作。
  

    议:

  1. 统筹规划,科学引领。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综合考虑流域、地域特点,注重与经济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规划衔接,保障用水安全,科学编制东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增强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突出重点,分布实施,有序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把临时工程和永久工程相结合,避免重复施工;加强审批,着力解决九龙治水,多头治污问题;对跨镇区河流实行分段监管、统一治理,加快全市河涌整治总体进度。其次,要坚持科学治污,强化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整合资源、集聚优势、通力合作,加快推进国内外先进治污技术在河涌治理的应用,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攻坚克难,切实提高河涌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综合考虑,系统治理。根据河涌具体情况,结合河涌地理特性和水系的关联性,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把握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侧,合理选择技术措施。系统做好控源、截污、清淤、活源和生态修复工作,并加强环境监管。具体将河涌整治与源头控污、内源治理、城市景观和文化建设、土地利用和城市更新等结合起来,做到标本兼治。
  3. 创新制度,加大保障。水污染治理时间紧,任务重,但前期有可研编制、审批、立项、招标等程序,建议我市简化流程,为河涌治理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另外,我市应积极推进先进技术,让一批有实力的治水技术率先在东莞落地,并创新工程融资机制和建设机制,两手发力,发挥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既要市场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也更应发挥政府在污水治理方面的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科学推进内河涌治理工作。
  4. 系统协调,明确分工。河涌整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水电接驳、临时占道、污染监管、日常维护等,涉及到农林、环保、水务、环基办和周边居民、企业等,系统协调才能保障河涌治理的顺利进行。因此应明确市镇两级、以及不同部门(农林水务、环保、环基办)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确定相关责任主体。各部门沟通顺畅,协调一致,才能汇聚各方面力量,保障全市内河涌整理工作。
  5. 加强宣传,监管并重。河涌整治的同时,一方面,应重点抓好水生态保护政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和企业自觉参与河涌治理;另一方面,对有不文明行为的居民和企业进行监督严控,将河涌污染整治和污染控制结合起来,防止出现污染增量,要坚持建管并重,制定每一条重污染河涌的水质改善量化目标,防止污染反弹,保卫河涌治理成果。
  

提案者 程发良
部门答复

答复单位: 水务局
答复文号: 东水务函〔2018〕334 号
答复日期: 2018年04月20日
联 系 人: 水务局
联系方式: 13433033353、22830753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20180197 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环保局:
    转来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97 号提案《关于科学推进全市内河涌污染整治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根据《东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东府〔2016〕﹞17 号)和《东莞市2018 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东府办〔2018〕15 号)的部署要求,我局起草了《东莞市2018年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已征求相关单位和园区、镇(街)的意见进行了完善,待报市政府审定后,统筹推进全市内河涌工作。
    二、引进专业技术,保证整治成效。我局将在贵局开展的
40 条黑臭水体整治采用的技术基础上,将充分借鉴采纳取得较好效果的经验技术,同时结合东莞实际情况,调研各种治理河涌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接下来内河涌整治提供更好的技术思路。我局将引进综合实力强的单位为技术咨询单位,负责对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技术咨询,并提出优化建议,在服务期内对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成效进行总体把关,确保河涌水环境建设的质量、效果及绩效。
    三、开展“一河一策”,系统推进河涌整治。随着河长制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我市五大流域的“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和各园区、镇(街)的“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现正加快编制中,到今年年底前,全市669 条河涌都将有符合自身流域特性的“一河一策”,在以“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生态修复”为工作思路综合治理河涌的同时,将更多考虑源头控污、内源治理、城市景观等因素,做到因河施策,标本兼治。
    四、简化建设程序,加快工程建设。我局起草的《实施方案》
正上报市政府审定。实施方案拟建议项目符合镇街审批条件的,由镇街按规定自行审批,各相关审批单位要对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为加快整治工程进度,确保整治效果,建议采用EPC+O 或 PPP模式开展整治工作。
    五 、部门联动,建立河涌长效管理机制。我局起草的《实施
方案》中拟建议市镇环保、水务、城管、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在内河涌整治工作同时,继续开展控源截污、工业污染管控、农业面源治理、环保监管执法等工作。加强对辖区内河湖水面垃圾和水浮莲的清理和处置,全面改善水面环境卫生。各有关部门和园区、镇(街)需建立健全相关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巩固整治成果,确保河涌水质不退化,运营管理长效化和制度化。
    六、建立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将加强对内河涌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及时公开全市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关情况,积极引导市民大力支持、广泛参与。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支持河涌治理,为全面推进内河涌水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市环保局统筹完成河涌截污的基础上,我局今年着力推动完成全市85 条河涌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的整治,并根据“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生态修复”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前全市完成不少于100 条内河涌水环境整治综合整治任务,且整治后的河涌能全面稳定消除黑臭。
    专此意见。
                                                                                                                                                            东莞市水务局
                                                                                                                                                      2018 年4 月20 日
(联系人:杜杰荣、李柏鸿、联系电话:22830753

 
答复单位: 环保局
答复文号:  东环函〔2018〕1825号
答复日期: 2018年06月07日
联 系 人: 环保局
联系方式: 23391086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环函〔2018〕1825号
  关于对市政协第20180197号提案的答复
  程发良委员:
  转来第20180197号提案《关于科学推进全市内河涌污染整治的建议》收悉。我局经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自2016年10月份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我市的治水工作已取得不错的成绩,截污次支管网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黑臭水体治理也已经初显成效,污水厂建设和提标改造有序推进。由于截污管网建设未完成、面源污染控制不到位、跨镇街协调机制还待完善、生态修复技术成效有待检验和生态补水普遍缺乏等问题,内河涌污染整治工作任重道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0条内河涌整治,2020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60条内河涌整治,我局与市水务局紧密合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具体如下:
  一、简化建设程序,加快工程建设
  积极探索加快工程建设的途径,内河涌污染整治项目符合镇街审批条件的,由镇街按规定自行审批,各相关审批单位要对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为加快整治工程进度,确保整治效果,避免政府承担风险,优先采用EPC+O 或PPP模式开展整治工作。
  二、全方位创新机制确保治水成效
  截污次支管网和内河涌污染整治所需的治污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投入大。针对基层镇街反映的工作难点,东莞坚持大胆改革探路,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治污工程推行“一镇(街道)一包”方式,采用打包实施,减少招标次数和时间,加快实施。对截污次支管网工程项目涉及的前期审批事项,由东莞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现场指挥部现场办公、集中办理,并按照“一镇街一总账、一工程一台账”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按照时间节点倒逼各项治水工程项目推进。为加快内河涌污染整治进度,确保整治效果,全市各级各部门正在积极创新水环境治理模式、技术手段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市镇财政分摊、以奖代补、EPC+O、PPP等模式,多措并举推进水环境治理,力争以最优的方式、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治理效果。市财政参照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园区、镇(街)一定补助,但对于年底前完成不了目标任务的,则不予以奖励补助。
  三、综合考虑,科学治水
  2017年7月,东莞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后行,引进东莞理工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志峰教授团队,选取了东城老围河、长安镇人民涌2条具典型代表性的重污染黑臭河涌,开展河涌污染治理技术攻关和科学试验。通过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市、镇街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东城老围河、长安镇人民涌2条整治试验项目取得明显效果,成为东莞市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的典型。
  为加快改善全市水环境治理,全面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打造一批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2017年9月印发了《东莞市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将河涌整治思路完善为“正本清源”、“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全面启动全市44条重污染示范河涌整治示范项目,强化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公开招标产生采用不同先进技术的4家国内治理单位(联合体),由各镇街(园区)结合示范河涌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技术,切实提高河涌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部门联动,建立河涌长效管理机制
  河涌整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水电接驳、临时占道、污染监管、日常维护等,涉及到农林、环保、水务、环基办和周边居民、企业等,系统协调才能保障河涌治理的顺利进行。我局将加大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推进力度,优先实施今年需完成整治的85条河涌的截污工作,切实保障河涌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市、镇两级的财政、发改、环保、水务、城管、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协调,扎实做好控源截污、面源治理、雨污分流、溢流污染控制等工作。要健全全市河湖水面垃圾和水浮莲清理的长效联动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园区、镇(街)开展联合清理行动,全面改善水域岸线的环境卫生。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园区)需建立健全相关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巩固整治成果,确保河涌水质不退化,运营管理长效化和制度化。
  五、加强宣传,监管并重
  建立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加强对内河涌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及时公开全市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关情况,积极引导市民大力支持、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支持河涌治理,为全面推进内河涌水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保卫河涌治理成果。
  附件:市水务局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97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领导签字:
  承办人姓名: 邓华荣
  联系电话:23391106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
  2018年6月7日
  公开方式:依申请公开
  校稿:黄柱梁。
  



办理单位 环保局,水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