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239)关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建议

  现代文明城市的创建,交通管理是关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几年,我市的城市道路建设日新月异、成绩斐然,呈现出一派现代城市格局。现在城市变了,环境美了,道路也宽阔了,可是却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即道路交通时常出现路堵不通畅的状况,尤其是早晚交通高峰时,市区一些主要路段和十字路口还经常发生堵车,严重的有时堵几个小时也不通,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整体路网不系统,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中心城区道路需求矛盾突出。一是中心城区交通条件优势和劣势鲜明,多条道路的增加和拓宽改告,即为区域机动车交通的快速集散提供良好的条件,也吸引了大量的交通;二是中心城区交叉路口多、断头路多,加上道路施工较多等因素,形成的交通冲突点多,给饱和的交通带来了许多拥堵隐患;三是中心城区停车资源紧缺,且大多数道路蓄车能力不足,使停车需求等静态交通矛盾日益凸显。随着车辆迅速增长和道路资源相对有限的局面日趋紧张,我市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二、交通流量趋于饱和,主干道交通压力大,区域性交通拥堵时有发生。

  目前,我市主要道路的高峰小时流量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早晚高峰时间延长,全天交通流量居高不下,市区主要道路基本都处于饱和或者接近饱和的状态,城市交通呈现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交通流量空间分布特点明显,交通主干道不堪重负。因路网结构、出行选择、交通参与者认知度等原因,交通主干道流量居高不下。仅仅这两年的时间,我市的快速路的交通流量就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一旦遇有交通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极易引发交通拥堵,中心城区交通拥阻现象在快速路通车后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2.饱和交通流量导致路网脆弱,极易发生交通拥阻。交通流量趋于饱和,使得路网负荷过大,一个路口的拥阻将快速蔓延成为周边道路的区域性交通拥阻。如中心城区一个路口发生阻塞后,排队车辆将迅速蔓延到周边邻近路口,由一个具体点位的拥阻迅速演变为区域性拥阻,许多交通节点,已由过去高峰时段的短暂拥阻发展为长时间拥阻。

  3.小汽车发展过快,造成路网不堪重负。我市已进入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期,路网交通流量趋于饱和,特别是早晚高峰,车辆排队现象严重。目前,从时间分布上看,早晚高峰时段逐渐延长,周六、周日交通流量有所增长。从空间分布上看,在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交通吸引较大的点位经常发生交通拥阻。在中小学上下时段,由于使用机动车接送学生较多的原因,大部分中小学门前都成为交通拥堵点位。

  三、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未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我市自行车、小汽车、公交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混行交通,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混行交通仍然是主要模式。目前,私家车已发展成与步行、自行车和公交车并行的出行方式,城市交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但是,我市的道路交通出行结构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1.小汽车呈现“高拥有高使用”发展趋势。当前,我市处于私家车的高速增长期,呈现出由“低拥有高使用”向“高拥有高使用”发展的趋势,小汽车主要集中在市区,使用频率相当高。据相关调查的资料显示,市区60%的家庭购车目的是为了接送孩子,造成交通压力不断增加。

  2.公共交通未发挥客运交通的主导作用。近年来,我市的公交车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市公共交通还处于较低水平,线网结构单一,重复系数高,加之车速慢、准点率低、服务水平不高等因素,缺乏吸引力,难以发挥客运交通的主导作用。

  3.自行车出行交通方式比例上升。目前,中心城区主要路口,自行车流量上升。在混行交通状况下,大量的自行车在路口与机动车相互干扰,通行效率低,形成慢速交通与快速交通形式并存的出现结构,加大城市交通管理和控制的难度。

  办    法:

  针对上树提出的问题,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路网系统建设,提供畅通交通。

  1.完善路网规划建设,提高道路载体功能。近几年,我市加大了路网建设改造力度,但对市中心区支、次路网的改造重视不够,造成城市微循环不畅。建议:一是从提高路网协调性、连通性出发,抓紧对支、次路网进行改造和完善,急需打通部分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段,提高路网连通性和整体通行能力。二是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增加交通工程设计环节,充分考虑路网交通组织、与周边路网的衔接和通行安全、交通管网、交通安全设施等问题。

  2.科学实施交通组织,充分挖掘路网功能。树立“管理挖掘、增能增效”的观念,发挥交通组织软管理的作用:一是解决交通堵点、结点。要对排出的交通结点进行综合和周边道路影响系统分析,有条件的要落实非工程性改进措施。二是优化管理设施。不断完善指路标志系统,解决交通信息不连续、信息缺失等突出问题,方便交通参与者,做好市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调整和完善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道路路口渠化和指路标志、让行标志、行人横道线设置,减少无效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明确交通方式发展政策,优化出行结构。

  1.明确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合理引导城市出行结构。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大城市必须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小汽车、自行车等个体交通为补充”的科学交通发展战略。调控我市交通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实现道路交通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一是抓住我市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启动的有利时机,抓紧制定出台我市公交发展规划, 由政府在资金投入、规划、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推动公交快速发展,优化公交网布局,将公交线路引入支、次道路和居民区,增加公交点覆盖率,方便群众乘坐,增强公共交通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二是在财政、建设、规划和管理方面予以照顾,采取“民办官助”形式,在重点中小学示范校开辟校车路线,免费接送学生上下学,减少接送学生的个体车辆造成的交通压力。

  2.宏观调控小汽车交通,解决小汽车交通问题。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过度发展,势必影响城市交通,对私人小汽车发展要把握好“车、行、停”三者的关系,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

  三、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

  1.当今社会,网络文化高度发展,各类信息层出不穷,道路交通管理也应适应潮流,创新工作方法,开辟与道路相关的官方网站,在网站里设置“交通便民服务”、“出行安全服务”、“道路交通信息”等栏目,通过网络在网站上发布主要交通干线的道路信息,为广大交通参与者及时提供动态路面信息、行车指南、天气预报、交通地图、行车常识等便民服务信息,更加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同时在路面安装“路面信息组合式电子显示屏”,为行驶中的车辆司机提供滚动播放的交通状况、天气预报、安全警示等信息。

  2.针对当前个别地区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监而不控现象,逐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立GPS车辆管理体系,为所有警用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指定的车载台发送手机短信息,实现了对车辆的远程控制、指挥调度和信息查询等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对车辆的管理水平。

  3. 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要坚持"科学化、人性化、系统化"的原则,加大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升道路交通现代化管理水平。一是加大交通安全设施调整和规范设置力度,重点加强指路标志系统、人行过街信号灯、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线、人行步道桩等人性化设施建设,使交通安全设施成为展示我市形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二是建设交通管理信息发布诱导系统,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业务系统和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快交通信息发布诱导系统建设,为市民出行提供全方位的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提案者 韩炜光
部门答复

  韩炜光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建议》提案收悉。结合我局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能,现将如何提升交通运行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完善路网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快速路为龙头,国省道为骨架,一级公路通镇街的较便捷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截至2013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2.4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5.112公里、国省道679.901公里、农村公路4145.83公里),密度202.94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国内城市排名前列。下一步,我局将立足本职工作,加大推进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堵塞点的整治力度,规范交通安全设施,全力打造高效运行的交通网络。

  (一)加快推进高快速路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打造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速我市“一环六纵六横三连”高、快速路体系的建设,建设“15分钟上高快速路”工程,打造直达周边城市的“一小时生活圈”,我市按照强化骨架路网、改造干线路网、连通镇区路网、提高通达深度、构筑区域一体、完善配套设施的思路,突出抓好高(快)速路网、主干路网的建设。全面加快广深沿江高速、博深高速、从莞高速、环莞快速等高快速路的建设,提升主干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二)加大对主干道堵塞点的整治力度

  为改善我市主干公路交通堵塞问题,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我局积极推进治理交通拥堵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指导市域干线道路交通疏堵工程合理实施。我局于2007年开始组织设计单位对我市3条主干公路(莞长路G107、莞惠路S357和东深路S255)12个堵塞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堵塞点立交改造方案。截止到目前,寮步镇金富路口、京都路口,樟木头镇石新路口、东城区四环路口和水濂路口、大岭山信立农贸市场路口等10处已经完成改造(另2处暂缓实施)。通过对市域主干路拥堵节点的工程改造,我市主要干线道路高峰期的交通通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拥堵情况得到缓解。

  (三)加强对交通标志标线的整治

  市政府于2007年1月印发了《东莞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按《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及市有关职能单位和道路管理单位按职能和管辖范围分别对全市范围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标志标线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对于部分右转、掉头车道行驶方向标志,不够显眼,预告效果弱,使车辆来不及变道而造成违章、拥堵的问题,交警部门将对各路段通行情况进行调查,对存在上述问题路段的指示标志标线进行调整、优化,或协调道路养护单位进行处理,使指示标志标线的尺寸、设置位置等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要求,并考虑在安全及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导向车道线前方设置多块指示标志进行提前预告。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督促相关公路管养单位继续完善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同时,市城管局根据职能划分,进一步加大对市直管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力度,并要求属地镇街做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管养工作,确保我市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完好。

  二、积极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一)积极发展轨道交通

  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修订)》和《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目前,莞惠城际轨道线、穗莞深城际轨道线、佛莞城际轨道线及我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正积极建设中。

  未来5-10年,我市将加大力度,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积极配合穗莞深、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轻轨,加快建设东莞站、东莞东站、东莞望洪站等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尽可能实现轨道交通、长途客车、市内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

  (二)加快推进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工作

  为顺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形势,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公交运营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体现公交社会公益属性,根据市政府部署,今年以来,我局牵头启动了公交运营体制改革的工作,制定了《东莞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框架方案》,并获得市政府批复同意。目前,我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已经完成了框架方案下多个子方案的制定工作,完成跨镇公交公司的组建工作,公交运营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

  (三)加快开展常规公共交通规划修编的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公交体系,配合全市公交体制改革,我局正在组织开展全市公共交通规划修编,该规划修编将综合考虑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并在统筹现有各项公共交通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思路进行调整,提出符合城市和经济发展要求和趋势的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具体方案以及公交配套场站设施规模和站点布局,并重点考虑跨镇公交、核心城区(含松山湖、生态园)以及水乡特色经济区公交线网调整和公交配套设施布局规划。该规划将有效指导我市常规公交的持续发展,提升常规公交的线网和站点服务水平。该项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完成。

  三、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

  (一)市区交通监控设施运行情况

  为优化市区交通状况,提高交通秩序管理水平,市交警支队于2002年筹建交警指挥中心(下称“指挥中心”),2003年3月开始正式启动,04年9月完成系统方案设计,05年9月底完成指挥系统一期项目的招投标,2006年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随后经过指挥系统二期、三期建设,现交警指挥系统已建成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和流量采集系统、交通诱导发布系统、东莞交警微信平台、122接处警系统、GPS警车定位系统、主干道路车辆行驶秩序监测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形成一个具备交通监控、信息研判、决策支持和指挥调度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

  交警指挥中心在市区范围内共建有30块交通诱导屏,结合微信发布平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多个途径发布交通路况、交通管制、道路施工和交通宣传标语等信息,为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提供交通出行最新信息服务。为及时调动处警警力,全市共有250辆交警警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实现警力统一调配。根据交通流量分析对部分拥堵路口路段进行调研,结合当地交警大队提供的管理意见,对部分路口路段设置进行调整。莞穗路教育路口、四环路三元路口等部分路段因路口车流量过大导致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的情况。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提出对此类路口进行铲除绿化带拓宽路面车道的方法,并联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实施,经改造后可有效缓解上述路段交通拥堵情况。

  (二)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情况及发展计划

  目前,我市交通信息化发展已经起步,交通行业信息利用及共享已有一定基础,目前,我局已建有中心机房、交通局监控中心,有一定的智能交通运输建设配套措施。我局GPS监控平台于2005投入使用,先后两次对系统升级改造,监控中心面积为143平方米,配置9名专职监控人员,设置了4条电话线路,监控各类营运车辆34427辆,全市24个三级以上客运站场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监控范围包括我市所有的出租小汽车、跨省跨市班车包车、市内公交、驾驶员培训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重型货车。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对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争取建立一套以为公众服务为主,兼顾行业监督和管理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为我市交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为公众出行提供信息化、精细化的服务。

  谢谢您的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议。 


办理单位 东莞市交通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