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302)关于以轨道交通为抓手,提高我市公共交通利用效率的建议

内    容:
  一、我市公共交通利用效率的现状分析
  我市定线运营的公共交通有公共汽车、轨道交通、轮渡等几种,因为轨道交通对于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和投入高、受关注程度高等原因,本建议就单以我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现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以求对全市的公共交通利用效率管中窥豹。
  我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单轨系统等,据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25日发布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调整(2017-2024年)及线网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显示,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共有8条线路,但目前已开通运营的只有轨道交通2号线,总长37.8公里,站点15个,覆盖7个市辖镇区,起始于石龙镇西湖、途径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止于虎门镇白沙村,启用出入口53个,至今运营时长已达一年7个月余。
  就目前这条线路的运营情况来看,地铁站对站点周边的商贸、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已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如鸿福路站、东城站、寮厦站都使得南城、东城、厚街的人气进一步提升,商贸、房地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黄旗山城市公园和榴花公园的游客也因地铁开通人流增加了约5%。但就其解决市民出行问题的主要功能而言,利用效率还不是很高。东莞轨道交通公司在东莞地铁运行一周年之际向媒体通报:地铁2号线从2016年5月27日正式开通,到2017年5月20日的359天时间里,累计运送乘客3521万人次,日均客运量9.8万人次。而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17年3月28日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6年度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的30个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的平均日均客运量是158.1万人次,东莞周边城市广州日均客运量是680.5万人次、深圳日均客运量是354万人次。而按照2016年广州常住人口数量1404.35万人计算,广州每日人均坐地铁0.484565次;按照2016年深圳常住人口数量1190.84万人计算,深圳每日人均坐地铁0.297269次;按照2016年东莞常住人口数量826.14万人计算,东莞每日人均坐地铁0.0118624次。很显然,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广州每日人均坐地铁的次数是东莞的41倍之多,而深圳的则是25倍之多。所以,提高我市公共交通利用效率已势在必行。
  二、我市公共交通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1.地铁开通时间较短。由于开通只有一年多,市民尚未形成坐地铁出行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2.市民坐地铁的需求不高。2号线所覆盖的7个镇区,其中就含有3个城市主商业区:莞城、东城、南城;另有厚街、虎门也都有自己很成熟的商业圈,所以沿线镇区市民坐地铁到市区购物的人并不多。
  3.地铁线路单一。由于目前只开通一条地铁轨道2号线,线路单一,尚没有形成交通的网络状,所以除地铁沿线居住的市民外,其他市民坐地铁都必须要转公交车,很不方便。
  4.接驳不顺畅。由于地铁沿线外的市民都必须要转公交车,而接驳地铁的“最后一公里”却让不少选择地铁出行的市民犯难——走路走不动、坐出租车不划算、公交车到不了家门口、想骑公共自行车又没有站点。
  5. 小车停车位不够。原来开私家车出行的市民发现许多地铁站点没有足够的停车场,于是也还是宁愿开私家车出行。


建    议:
  1. 加大公交宣传。对利用东莞轨道交通和莞惠城际铁路出行的优越性和便利性,多利用公共媒体进行公益宣传。
  2. 营造地铁文化。人性化的、舒适的地铁环境不仅包括硬件环境,而且包括彰显市民修养的软件环境,如果乘客都能做到“保持车厢和站点的环境卫生”、“在雨天妥善放置所携雨具以免影响他人”等等,就会极大地提高地铁文化的品位,假以时日,这种文化一定会慢慢渗透到每一位东莞市民的血液里,也会促使喜欢坐地铁,逐渐形成坐地铁出行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3. 完善交通网络。一方面,要尽快开通新的地铁线路和地铁站点,成网成片,逐步形成地下线路的网络化。另一方面,要基于地铁重新梳理全市整体的交通网络状况,比如:将原有地面公交线路整合、改善原有的公交线路设置等,实现地铁站点与公共汽车站点之间的无缝接驳,逐步形成以地下轨道交通为主干、以地上公交车为支干的立体化的、多层次的、健康的、均衡的公共交通体系,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在东莞范围里的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的建筑物附近无地铁死角的大交通格局。
  4. 开发城市商业圈。选择性在地铁站点进行商业开发,形成新的繁荣的城市商业圈和文化生活场所,使市民愿意坐地铁到这些地方购物或娱乐,提高了市民坐地铁的需求。
  5. 完善配套设施。尽快建设与地铁配套的其他公共设施,如建设自行车停放场所,配备锁自行车的铁桩,给自行车停放场所安装摄像头,在出入口开通从地铁站顺畅出入的自行车绿道等。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大站,建设容量庞大的停车场,以让外来车辆停放,能使车主无后顾之忧、放心地通过换乘地铁的方式进入到市中心。在人流较多的地铁出口,配备电子化的公交信息触摸屏设备,乘客一走出地铁,就可以通过触摸浏览该系统,快速查阅自己将要去的目的地的最佳交通方案等,而不用担心怎么坐公交、坐错路线等,使乘车没有思想负担。
  6. 简化支付手段。尽快实现微信、支付宝用于公共交通的扫码支付,并且逐步取代东莞通卡等卡的功能。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部门答复

交通局: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李健明委员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以轨道交通为抓手,提高我市公共交通利用效率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一、常规公交接驳轨道交通2号线情况
  轨道交通2号线途经的莞龙路、东城中路、东莞大道、莞太路路段一直以来都是我市常规公交的主要客流走廊,沿线公交线路一直都比较密集,截至目前,轨道交通2号线共有轨道站15个,沿线共有地面公交配套设施(中途停靠站、首末站、枢纽场站)33个,分布在15个轨道站地面出入口的300米范围内,目前已有120条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2号线接驳,其中,城巴线路41条,小巴线路13条,跨镇线路32条,镇内线路34条,线路基本覆盖了市内较大居住区和主要商业区。
  二、常规公交及轨道交通2号线应用移动支付技术情况
  东莞通公司于2018年1月31日推出东莞市银联动支付“智慧交通”银企合作项目,并推出了东莞通银联卡、“云卡”(虚拟卡,需在东莞通APP上开通和绑定银行卡)产品,借助上述产品,我市公共交通领域正逐步实现移动支付。其中,在常规公交,目前东莞通公司正分批改造公交车上的东莞通车载机设备,待设备改造后,市民可通过东莞通“云卡”扫码移动支付乘坐公交车;在轨道交通2号线,在线路的鸿福路站及虎门火车站目前已试点安装了云支付购票机,市民可提前在东莞通APP上移动支付办理购票,并在到达车站后通过在云购票机上扫东莞通APP购票生成的二维码领取车票乘车。
  在接下来工作中,我局将结合轨道站点周边公交场站设施建设情况及市民出行需求,持续做好轨道交通站点的常规公交接驳,并结合实际,适时推动移动支付等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市民的公交出行便利性。同时,我局建议有关部门和镇街进一步加强轨道站周边公交停靠站及首末站场设施的规划建设,为不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布局、扩大公交服务覆盖范围提供设施保障。
  特此回复。


东莞市轨道交通:
      轨道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东莞轨道交通特色的服务文化品牌,并通过创新手段驱动品牌建设,构建具有东莞轨道交通特色的运营服务文化,努力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综合服务。
  (一)通过文明乘车、科技文化月、便民服务、进校园进社区、地铁开放日等特色服务文化推广活动,渗透式宣传地铁知识及服务文化内涵,逐渐提升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的意识。同时,将2018年定为“服务文化深化建设年”,今年将结合时代特点及本土特色,策划运用智能化手段开展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加强运营服务文化传播,营造文明、和谐、绿色的服务氛围,让市民更加了解轨道交通的服务理念、服务宗旨,加深市民对品牌的印象,塑造品牌形象。
  (二)2017年12月,轨道公司已在鸿福路站和虎门火车站推行云支付购票试点,该项技术将逐步应用于2号线全线,丰富乘客购票方式。同时,正在开发银联闪付功能,将有望实现扫码进站,提升乘客乘车的便利性。
  (三)2018年下半年,将结合客流稳定提高的情况,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行车组织能力,让乘客进一步感受乘坐地铁的便捷及舒适,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不断增长的乘坐地铁出行的需求。
  (四)通过强化安检、车巡等安保手段,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促进市民“地铁首选、安全便捷”意识的逐渐形成。


轨道办:
      (B)类
  东轨道办函〔2018〕330号
  签发人:李天海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0180302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市委会:
  关于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302号提案《关于以轨道交通为抓手,提高我是公共交通利用效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收悉。首先十分感谢对我市轨道交通及公共交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建议》阐述了我市公共交通现状利用效率不高,从我市轨道交通线路单一、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不便、站点周边停车设施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我市在工作中借鉴。现针对所提建议,我办会同市相关单位进行了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公交宣传、营造地铁文化方面
  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东莞轨道交通特色的服务文化品牌,并通过创新手段驱动品牌建设,构建具有东莞轨道交通特色的运营服务文化,努力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综合服务。
  我市轨道交通2号线于2016年5月开通运营。市轨道公司通过文明乘车、科技文化月、便民服务、进校园、进社区、地铁开放日、集体婚礼、摄影大赛、漂流图书、新春随手拍等社会公益性活动,渗透式宣传地铁知识及服务文化内涵,逐渐提升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的意识。开通至今累计客流约7937万人次,目前日均客流达11.33万人次,通过2年多的努力,市轨道2号线客流实现了稳步增长。
  同时,2018年为市轨道公司“服务文化深化建设年”,还将结合时代特点及本土特色,策划运用智能化手段开展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加强运营服务文化传播,营造文明、和谐、绿色的服务氛围,让市民更加了解轨道交通的服务理念、服务宗旨,加深市民对品牌的印象,塑造品牌形象。
  二、关于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主骨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将其作为市政府每年重点工作任务来抓。根据我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途径我市城际轨道线路有佛莞城际、莞惠城际、深莞穗城际,其中,莞惠城际已建成通车;穗莞深城际计划2018年建成,2019年上半年通车;佛莞城际计划于2019年建成,2020年上半年通车;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望洪站—东城南站段于2018年年内开工建设,将与2号线形成“十字”交叉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网络。同时,在2020年前,将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1号线二、三期等项目,并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轨道普速线、滨海湾新区轨道加密线、3号线的规划论证工作,逐步优化完善我市轨道交通网络。
  三、关于开发城市商业圈方面
  今年2月,市政府印发了市轨道交通“1+N”政策文件,大力推进轨道交通站场TOD综合开发(以公共交通优先为导向的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在轨道站场周边规划建设集商业、居住、办公、交通等功能混合的站场综合体,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站场核心优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轨道服务水平。目前正在加快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松山湖北站、滨海湾站等TOD综合开发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其他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积极打造一批轨道站场综合体及“轨道+物业”、“轨道+社区”示范项目。
  四、关于完善配套设施方面
  市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编制了《东莞市轨道交通2号线首期工程站点交通接驳设施实施规划》、《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首期工程公交接驳实施规划》、《东莞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等项目,涉及有公交配套设施(中途停靠站、首末站、枢纽场站)、公交线路优化与调整、小汽车接驳设施(P+R社会停车场、小汽车接驳站)、出租车接驳场站、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立体过街设施、无障碍设施、地铁车站导向标志等从多方面的公共配套设施,以完善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改善市民换乘地铁的出行条件。
  截至目前,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共有地面公交配套设施(中途停靠站、首末站、枢纽场站)33个,分布在15个轨道站地面出入口的300米范围内,已有120条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2号线接驳,其中,城巴线路41条,小巴线路13条,跨镇线路32条,镇内线路34条,线路基本覆盖了市内较大居住区和主要商业区。在接下来工作中,我市将结合轨道站点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及市民出行需求,持续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公共配套设施,为扩大轨道交通及常规公交服务覆盖范围提供设施保障。
  五、关于简化支付手段方面
  目前,市轨道交通2号线乘客购票方式主要是车站购买单程票和东莞通储值卡支付两种方式,近期东莞通公司正在推进东莞市银联动支付“智慧交通”银企合作项目,并推出了东莞通银联卡、“云卡”产品,助推我市公共交通领域逐步实现移动支付。其中,常规公交方面,目前正分批改造公交车上的东莞通车载机设备,待设备改造后,市民可通过东莞通“云卡”扫码移动支付乘坐公交车;在市轨道交通2号线方面,已在鸿福路站和虎门火车站推行云支付购票试点,该项技术将逐步应用于2号线全线,丰富乘客购票方式。同时,我市将适时推动移动支付等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市民的公交出行便利性。


 


办理单位 轨道办,东莞市轨道交通,交通局
网友评价
支持 3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