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234)关于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高标准推动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建设的建议

内    容: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血液,金融业在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东莞正处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良好发展阶段,如何发挥好金融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本力量,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莞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7年召开的东莞市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动金融产业做大做强,要加大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一批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建设。

  当前,东莞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基础有条件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在此背景下,建议东莞把握时代契机,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高标准推动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建设。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金融产业基础与实体经济需求不匹配。东莞素有“金融绿洲”之称。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7年9月,东莞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逾12329亿元,存款总量则稳居全省第4位。

  与东莞实力雄厚的传统金融形成反差的是,东莞略显尴尬的新兴金融业基础。以私募基金为例,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透露,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基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管理基金规模11.10万亿元。

  具体到东莞,拥有私募基金管理人133家,平均管理规模仅5000万元,与全国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约5.83亿元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与东莞的城市经济实力不匹配,也难以满足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资本需求。

  2、金融产业布局各自为战、粗放发展,与统筹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包括松山湖、东城、南城、万江、虎门等镇街均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打造金融产业创新集聚区,从目前来看,各镇街(园区)存在发展不平衡、各自为战的局面。以松山湖基金小镇为例,从2017年4月启动至今,短短半年多时间,松山湖基金小镇凭借强有力的政府引导和高度市场化的运营管理,形成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和独具特色的运营服务竞争力,引进各类资金超过数百亿元。截至2018年1月12日,松山湖基金小镇收到基金申请入驻项目51个,已经办出营业执照36家,正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的有15家,合同签约金额达到325.8亿元,约占全市私募行业总规模的75%,聚集效果初步凸现,在国内基金小镇领域构筑起后发优势。但在其他一些区域,打造金融产业创新集聚区的目标及路径仍在摸索中,部分更是存在同质化发展的趋势。

建    议:

  1、加强顶层设计,复制前海等自贸区改革发展经验。为更好推动金融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发挥好金融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本力量,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建议结合《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发布这一契机,选定松山湖基金小镇、南城众创金融街、万江梧桐资本小镇等作为首批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主动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以东莞市政府名义,申请获得广东省政府支持,重启改革之先,复制前海、南沙、横琴等自贸区在扶持金融创新、产业集聚领域的先进发展经验,为东莞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再次添上改革的翅膀。

  2、制定出台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发展。根据东莞金融业发展实际,学习借鉴前海、南沙、横琴等自贸区发展经验,及时指定出台东莞新兴金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统筹发展协调机构,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统筹各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差异化发展。

  3、制定出台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专项扶持政策,精准破解新兴金融产业发展痛点。目前,东莞已经出台部分普惠式金融扶持政策,要高标准推进东莞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建设,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强政府引导,根据产业发展痛点,制定出台新兴金融业态集聚区专项扶持政策,通过投资奖励、税费退还、办公租金减免、人才住房补贴、人才子女入学配套、政府效能提升等手段,精准施策,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专项扶持,为新兴金融产业发展打造比肩一线城市的产业发展生态,最大限度集聚更多优秀企业,从根本上凝聚后发优势,支撑东莞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雄伟目标。


提案者 张敬智,郑金伙,马凤彪,叶效怀,赖少瑜,许斌,刘治猛,钟振强,李泽,蔡玲霞,姚进洪,梁笑莲,叶向明,向淑蓉,邵来文,孙振忠,尹利平,邓皓辉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