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289)关于筹建东莞市华侨博物馆的建议
内    容:
  东莞作为著名的华侨之乡,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众多,但至今却没有一座华侨博物馆。建议东莞市迅速筹建市华侨博物馆,以保护东莞的华侨文化遗产,向社会展示东莞的侨乡文化,宣传华侨爱国爱乡、刻苦勤劳的精神,助推东莞文化名城建设,同时,凝聚侨心、开发侨力,引导侨胞积极参与侨乡经济建设,推动东莞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一、 东莞市华侨历史概况
  东莞有海外侨胞20多万人、港澳同胞近80万人。全市32个镇街中,凤岗、虎门、常平、清溪、横沥、石排、厚街等镇街侨胞数量居多,是著名的侨乡。其中凤岗镇有2万多侨胞,分布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乡亲旅居香港。早期修建的碉楼就是由凤岗海外侨胞捐建的,至今一直保存完好,并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广大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助、支持兴办家乡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如东莞理工学院、凤岗华侨中学、石排中学、石排医院、常平黄水职业中学、厚街河田小学、清溪中学等一批学校、医院以及社会养老设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他们还主动宣传东莞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积极牵线搭桥,以商引商,吸引、动员其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来莞发展,从而促进、带动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二、筹建东莞市华侨博物馆的必要性
  (一)保护华侨文物,开展东莞侨史研究。
  东莞华侨出国历史悠久,伴随着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历史和社会活动,记录、衍生和积累了大量的民间文献和实物,如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侨批、族谱、照片等文献资料。这些文物大多散落在海外华侨华人居住地和东莞各地侨乡。由于人们对侨史文物发展意识不高,往往得不到重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华侨文物已经遭到丢弃或者即将被损坏以致消失。东莞作为著名的侨乡,华侨文物是研究东莞华侨文化的重要依据,是侨乡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国内多家华侨博物馆的相继建立和筹备,特别是中国华侨博物馆的建立,使华侨文物资源由于激烈争夺更加激烈而日渐稀缺。因此,应该尽快抢救和保护我市华侨文物。建立东莞自己的华侨博物馆,可以很好地搜集、抢救、保护东莞华侨文物,并为研究东莞华侨历史提供一个资料库和基地,让东莞华侨史成为一部看得见的历史。
  (二)团结侨胞侨心,弘扬华侨爱国爱乡精神。
  建立东莞市华侨博物馆,将其建成宣传东莞华侨文化的重要窗口。可以通过举办侨史等专题展览,展示东莞华侨华人历史和侨情,让社会更好地认识东莞的侨乡文化特色,了解东莞籍华侨华人在海外拼搏奋斗的历史。通过博物馆这一公众文化平台,向大众展示东莞归侨侨眷在旅居地的学习、生活、工作状况,宣传东莞籍华侨华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吃苦耐劳、团结守信、爱国爱乡的精神,对教育后人、激励民众、凝聚侨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旅游基地,安排许多来访团组,吸引海外侨胞前来参观,使之成为侨胞的精神家园、华裔寻根的接待站和凝聚侨心之所。“侨二代”、“侨三代”们可以通过参观华侨博物馆,了解先辈们的艰辛移民史、艰苦创业史和对世界的贡献史,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增强他们与祖籍地的感情和联系,提高华侨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
  (三)紧跟时代潮流,助力东莞打造文化名城。
  《2017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提升城市文明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东莞城市精神,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域历史文脉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与象征。华侨华人是中国特有的优势资源,许多侨乡都已建立了华侨博物馆。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的华侨博物馆(含纪念馆)有2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家,分别是厦门华侨博物院、开平华侨博物馆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梅州华侨博物馆、广东华侨博物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南通华侨博物馆、长乐华侨博物馆。这些华侨博物馆,在彰显侨胞的历史功绩,弘扬华侨文化和精神,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独特作用。东莞的华侨文化是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华侨博物馆,挖掘、整理和保护丰富的侨文化,有利于丰富东莞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东莞打造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
  
建    议:
  三、关于筹建东莞华侨博物馆的具体建议
  (一)尽快开展文物征集及保护工作。
  华侨历史文化遗产是城镇化建设发展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华侨博物馆建设变为现实之前,可以利用现有的博物馆来进行华侨文物的征集工作,并举办有关东莞华侨历史展,增加民众对东莞华侨历史与文化的认识,提高对华侨文物的重视。此外,还可以通过侨务部门或其他博物馆设立一个留学生交流平台,发动留学生收集提供海外侨情以及搭建海外关系网络,为征集华侨文物奠定基础。
  (二)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由于建立华侨博物馆具有重大的政治及文化意义,因此东莞华侨博物馆不应成为盈利性的机构。又因为华侨文物搜集和华侨研究的特殊性和难度,因此华侨博物馆应该是专业型的博物馆。华侨博物馆建立不仅要像其他博物馆一样,考虑馆舍、藏品购置和保存、日常维护、管理经费等等,还要考虑与海内外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之问的互动和联系。单靠个人或者某个团体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建馆的工作,必须要有政府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支持并调动民间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并发挥华侨博物馆的作用。
  在化解博物馆经费制约的问题上,也有很多路径可以走。比如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民间资金的筹集以及公益组织投资、有实力的华侨华人企业的捐资或金融单位的融资等多渠道筹措。东莞的华侨博物馆经费筹集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广东和福建的华侨博物馆建设和运营资金除政府财政支持外,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是通过华侨华人企业和个人筹款、手赠。也可以考虑设立东莞华侨博物馆建设基金会,募集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助款,实施“公办民助”模式,弥补政府渠道资金不足,实现对博物馆的日常运作与维护。此外,成都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的运营理念也值得参考,他们围绕博物馆做长产业链,建各类茶铺、文物商店、旅游纪念品商店、餐饮酒店等配套设施,使博物馆有了强大的“造血”功能。
  (三)东莞华侨博物馆的选址可选择华侨大厦(旧华大)现址。
  东莞华侨博物馆的建立不仅仅在于铭记东莞悠久的华侨历史文化,教育当代人,引发海外华侨华人情感共鸣、维系与故乡的情谊,还有助于提高城市软实力,打造城市名片,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所以东莞华侨博物馆的选址应该考虑便于华侨华人的参观,建在交通发达便利地方,既能为侨乡旅游增加看点,又能让更多的华侨华人以及归侨侨眷领略到华侨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增进对故乡的向心力。
  华侨大厦位于东莞市莞城中心区运河西二路与可湖横路交叉口,与东莞文化广场隔河相映;政府机关团体、银行、邮局、戏院、商业网点近在咫尺,与东莞市最著名的古建筑——明代的迎恩门楼、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一步之遥。更加重要和有意义的是,华侨大厦(旧华大)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改革开放前由东莞海外华侨华人部分捐资而兴建的、一座已经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可以说,东莞华侨大厦是当年无数莞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回到东莞的首选落脚之地,特别是老一辈华侨和港澳同胞对此有特别深厚的情感。
  2014年10月,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对《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公示。《规划》内容显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市域)的总体保护、历史城区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等4个层次和东莞历史城区、东莞历史文化街区2个重点。划定历史城区规划范围,包括东莞古县城与城外商贸区,东至东门路、东门广场与罗沙路,南至南城路、向阳路、可园北路、可湖路与可园路,西至东江、州面坊与珊洲街,北至光明路、振海路与新风路,总面积约180.22公顷。其中,以振华路-西正街-东正街为主要保护街巷,同步加强构成历史城区内树枝状道路格局的中山路、中兴路、兴贤里、旨亭街的道路景观建设,根据道路职能,发展特色街道景观。而东莞华侨大厦就座落这一保护片区内,正是一座得天独厚、不可多得的设立博物馆的“宝地”。而博物馆的建成,也有助于依托振华路一带老城市中心的骑楼商业步行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大打文化牌,通过规划更新,融食、住、行、游、娱、购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形成一个集文化、商业、饮食等游憩功能于一身的旅游商圈。
  因此,建议把东莞华侨博物馆选址在华侨大厦,相关部门应迅速展开可行性论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抓紧抢救涉侨文物、文献资料,迅速理顺现在华侨大厦的产权租赁关系,划拨专款,争取早日建成东莞华侨博物馆。
  
提案者 夏显辉
部门答复

市外侨局: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今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第20180289号提出筹建东莞市华侨博物馆的建议,经认真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东莞是著名的侨乡,拥有海外侨胞20多万,分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兴业,大力推动了我市经济发展,成为我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桥梁纽带。近年来,国家、省及附近兄弟地市均纷纷提出要保护华侨文化遗产的倡议,随着海外老一代华侨的逝去,海外华裔新生代对华侨的历史以及祖籍国的文化也越来越缺乏认同感,保护华侨文化遗产的确刻不容缓。该提案提出建设市华侨博物馆,对保护我市华侨文化遗产确有积极意义。
  二、我市海外侨胞众多,但侨胞群体中真正在当地社会有成就、有影响力、有故事的少,且多为在国外出生成长的侨二代、侨三代,可收集到用于展览的华侨文物有限,史料不足。另一方面,筹建华侨博物馆需大量资金,但海外莞籍侨团、侨胞经济上有实力的不多,通过民间资金筹集的方式解决经费来源可行性非常低,我市目前也无专项经费用于博物馆的建设和后期管理维护。此外,华侨大厦产权现归莞城街道所有,经询莞城街道,华侨大厦目前已另有规划他用,无法腾出地方建设博物馆。鉴于以上展览内容有限、经费场地等问题制约,我局认为,筹建东莞市华侨博物馆在我市暂不具备充分可行条件。
  三、参考省华侨博物馆及江门、梅州等地的华侨博物馆,除展出反映华侨历史的史料物品外,还用了大量篇幅讲述华侨华人走向海外创业谋生,并回馈家乡的故事。目前东莞展览馆内也展出了部分华侨发展史,因此,我局建议,可参考其他地市展示华侨文化故事的展览方式,考虑在现有的展览馆、博物馆中划分专门区域,并加强历史资料考究和挖掘,集中展示华侨文化,也能达到宣传华侨文化史,保护华侨文化遗产的效果。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请查看附件。


办理单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外侨局
网友评价
支持 1   反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