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282)关于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议

内    容:
  东莞文化产业发展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实体产业背景优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位于珠三角地区、上有广州下有深港的良好地理位置,这些基础条件都是东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同时,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及媒体的高速发展也为东莞的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服务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文化会展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以演艺娱乐、印刷复制为重点的传统文化产业都在蓬勃发展。文化产值和占GDP的比重逐年递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各类展会平台亦渐渐兴起。
  在发展的同时,东莞市在文化产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一是文化制造业比重过大,真正属于「互联网+」时代和全民创意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服务业等增长仍然相对乏力;二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程度仍显不足,诸多文化企业仍然遵循相对陈旧和保守的文化产业发展路线,在品牌、产品和服务上缺乏创造力,导致文化企业的数量质量比呈现出失调的状态;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端的培植力度以及整体消费质量都略显不足,消费市场尚未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在消化力有限。
  
建    议:
  第一,积极把握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同时藉助「互联网+」与大众传媒时代的大背景,重构东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转型升级成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界的翘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拖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东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这些都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土壤。利用「互联网+」时代转型就是要将过去分块与分业的硬性经济转向混业型的软性经济,在文学、漫画、动画、游戏、影视、玩具、服装等领域开展多元化、交叉式的运营,消除其界限与隔膜,打破东莞文化创意产业原本的条块分割模式,形成横向经济。
  第二,加强「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驱动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政府应鼓励或资助有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引进年轻化创新人才、设立企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奖项。同时,还应与各大专学府合作,共同培育相关人才,开设独具东莞文化特色以及创意特色的学科或课程。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东莞的地理区位优势,引导文化企业在广州、深圳乃至香港等地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引导本土创意设计企业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鼓励各类企业设计服务外包,扩大设计服务市场,通过创新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
  第三,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端。许多城市或地区在发展某种产业时,往往缺乏逆向思维,只注重生产端的发展,而忽视了消费端的培植,殊不知此二者的重要性不相伯仲。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消费端取决于消费意愿与活力、消费结构、产业的成熟性与消费端期待的差距以及政府对消费端的引导作用。故此,为了培育成熟的消费端市场,首先应该通过软性调控,转变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观念,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或生活方式,营造文化创意消费氛围;二是要注重硬性引导,包括政府的宣传态度、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包装盒策划,提升消费端的消费欲望,准确定位人群的精神层面,大力推动体验型、娱乐型和创意型的文化消费,使其逐渐成为持续的发展动力。三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动引导作用,在培育初期搭建文化消费平台,从而为文化创意消费创造声势,激发消费行为,从而加速文化消费的传播与扩散。

 

提案者 陈振邦
部门答复

工商局: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政协提案第2018028号——《关于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议》已收悉,作为该提案的会办单位,现将我局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提案中提到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局将协助主办单位,认真履行工商登记职能,不断深化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一是创新“全程电子化+人工智能”服务,在更大范围推进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实现区域、业务、企业类型全覆盖。二是减少开办企业程序、跑动次数,将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三是根据省政府部署,积极对接全省“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在更多领域简化市场准入手续,提高许可审批发证效率。


教育局:
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第20180282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陈振邦提出关于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在莞高校相关专业情况
  我市有在莞普通高校9所,其中本科高校5所,专科高校4所,全日制在校生11.84万人。其中开设文化创新产业相关专业的高校有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和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本科专业点12个,专科专业点26个,在校生5248人(其中本科2844人,专科2440人),开设的专业有表演、服装与服饰设计、广播电视编导、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物形象设计、摄影摄像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艺术设计、首饰设计与工艺、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文化产业管理、舞蹈编导、舞蹈表演、戏剧影视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艺美术品设计、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音乐表演、音乐学、音乐制作、影视编导、影视动画等。
  二、我市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交流情况
  我市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重点,在办学模式引进、课程体系引进等方面积极校企合作与交流,办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7年以来,我市有5所高校与9个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如:东莞理工学院与广东中建新型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制定了合作计划;广东科技学院与美国美亚文化交流中心合作,组织学生赴美国弗吉尼亚州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与广州漫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与中山日报报业有限集团、涿州市喜征鸿影视有限公司、广东群星影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常平全国小品基地、广州漫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厚街金夫人婚纱摄影开展形象设计综合实习项目等。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继续支持在莞高校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支持高校组织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企业培训进修,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支持高校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丰富知识结构。支持高校转变实践教学观念,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请查看附件。

 

商务局:
      东商务函〔2018〕213号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0180282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政协第20180282号提案《关于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回复意见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2017年,全市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9亿美元,同比增长93%,新增执行金额6.55亿美元,同比增长82.2%。其中,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4.5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按执行金额前20名服务外包企业,就有11家是与工业设计服务相关联的企业。全年为60多家企业提供专门辅导,为其解读扶持政策、解决登录系统的疑难。通过抓好企业的服务,确保了我市服务外包业务稳定增长。
  (二)积极促进文化餐饮消费
  2017年5月份,指导和支持市餐饮协会完成“东莞盛宴”钻石名菜、最受欢迎连锁餐饮品牌等评选活动,对东莞名菜名点、最受欢迎餐厅进行展示宣传及表彰,促进了文化餐饮消费。
  (三)鼓励文化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支持文化贸易企业参加在境外开展的各类展览会及贸易促进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重点组织企业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扩大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协助办好 “加博会”、“海丝博览会”、“漫博会”、“台博会”、“名家具展”、 “织交会”、“服交会”、等大型展会的筹备工作,加强与会展机构、行业协会、专业展馆沟通联系,对办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给予协调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做好服务外包有关工作
  继续做好登门服务的工作,进一步做好重点企业的优选和培育,收集并总结典型个案。计划每季度登门辅导重点企业。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申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工作,做好申报报告、申报材料收集,争取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及早享受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相关税收政策。
  (二)广泛传播东莞优秀餐饮品牌
  擦亮东莞美食名片,引导促进消费。指导与支持市餐饮协会举办了东莞钻石名菜、最受欢迎餐厅评选活动,对东莞名菜名点、最受欢迎餐厅进行展示宣传及表彰,促进了文化餐饮消费。
  (三)继续推动文化企业开拓市场
  协助办好 “加博会”、“海丝博览会”、“漫博会”、“台博会”、“名家具展”、 “织交会”、“服交会”、等大型展会的筹备工作,支持文化贸易企业参加在境外开展的各类展览会及贸易促进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
  东莞市商务局
  2018年4月8日
  (联系人:黄志坚,联系电话:22817951)

 


办理单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商局,商务局,教育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