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80054)关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以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促进两地更高水平合作的建议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东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贸相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进入新时代,大湾区建设、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香港向内发展的旺盛需求、东莞经济转型的强大冲动,都给两地深化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以推动产业转型为出发点,打造莞港两地青年创业创新平台,可以成为深化两地合作的突破口。市政府应该抢抓机遇,结合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加以引导和鼓励,探索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打造一批发展平台,以便充分利用两地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
  一、背景
  近年来,东莞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随着制造产业配套完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东莞逐渐从“世界工厂”向“智造之都”升级。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大潮中,香港各界也在积极求变,从政府、企业到社会组织层面,都在积极寻觅新的契合点,推动莞港合作创造新的业绩。
  港资企业以及香港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东莞制造产业配套完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如何利用两地合作的传统优势,加强与香港的协同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将是深化莞港合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东莞产业转型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旧厂房物业,城市更新的脚步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一批新的产业基地正在形成,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支撑。在莞港更高水平合作中,需要不断探索莞港合作新模式,将一些旧的厂房物业改造后成为创业创新载体,将一批产业基地作为港资企业转型的聚合平台,即可以打造莞港协同创新的载体、降低双方合作的成本,又可以引导城市更新往产业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面临的契机
  当前,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建设莞港青年创业创新基地面临如下机遇: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这必将引领香港再创新的辉煌。2017年初,国家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发展规划,把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三地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进一步深化与香港的合作,可以推动东莞在大湾区一体化建设中承担更高使命。
  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粤港澳区内“9+2”城市的互联互通将全方位推进,资本、人才等各种要素将更加充分地流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个几何量级的优化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脊梁”是制造,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依托香港的资本、技术崛起的制造业,在全球制造领域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香港有科技研发优势,东莞有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双方在科技和产业结合上,能找到很好的契合点。随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双方将进一步密切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二)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大机遇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提出,要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为重点,发挥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优势,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东莞是全省纳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唯一一个地级市,正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加快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全面加强与香港的协同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将打造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东莞制造产业配套完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为加快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东莞全市计划开展创新产业园区、新型科研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孵化器等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港资企业以及香港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当前香港在创新问题上的认识不断深化。如果能将香港的知识创新体系与东莞的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形成有效融合,就能充分发挥两地创新效应和辐射支撑作用。
  (三)香港向内发展的旺盛需求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珠三角主动承接香港产业转移,接受现代服务业的辐射。随着珠三角经济的日益发达,连接的世界市场越来越广阔。而随着香港与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双方发展水平的驱动,香港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呈现出被“边缘化”趋势。对于香港一方来说,产生了向内发展或者说借内发展的旺盛需求。
  香港位处珠三角网络的一端,一旦流通不灵更易成为“死角”。一体化带来的虹吸效应,香港若发展稍有滞后,其人才及资金便会流失,优势亦随之转移。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本届政府有决心大力发展传统产业以外的新兴产业,创新及科技和创意产业是具优势、有潜力的产业,既可推动经济增长,也可为青年人创造更优质的就业机会。香港高度城市化后,发展空间日趋狭小。同时,香港是一个有科研能力,没有科技产业的城市。本届港府要在科技产业上大做文章,必然重视向内拓展。
  近期,特首林郑月娥访莞时表示,特区政府会做好“促成者”的角色,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官方之间合作意愿及举措的加强,对莞港两地联合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是极大的利好。
  (四)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需要
  一段时期以来,香港面临制造业外移、服务业占比过高、创新乏力等一系列经济结构性问题。面对多方挑战,香港既要巩固及提升传统产业,也要尽快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受“占中”“港独”等影响,香港一些青年对未来感到“迷茫”。本届港府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青年人创造更优质的就业环境。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对指引香港青年的发展方向、提升香港青年的就业质量有着明显帮助。莞港两地联合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对加强对香港年轻人的引导和国情教育、做好团结香港年轻一代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东莞的功能和优势在于它是创新科研成果的“实验地”,与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相比,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最大优势就是有东莞这个成果转化基地,可以使青年创业者从设想到产品的速度比硅谷快上5到10倍,而成本只是其五分之一,甚至更少。与此同时,东莞在创业创新政策上的力度不断加强。出台了《东莞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等一批新的政策,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东莞市加快科技四众平台建设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和《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等,对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支撑。
  在东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迎来了良好机遇,各社会主体积极投身创业服务的事业,创新产业园区、新型科研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孵化器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市共有38家众创空间,其中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1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5家;孵化器数量合计5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2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孵化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达到1500家,累计毕业企业505家。这种良好的基础和政策支撑,为莞港青年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东莞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提速的机遇
  目前,港资已成为东莞第一大外商投资,全市共有港资企业6485家。在东莞产业升级的热潮中,广大港资企业面临着较大转型压力。很多港资企业想转型,但不知道如何转,在观望和等待中错失良机,有步台企萎缩发展后尘的趋势。同时,我市工业保障线的划出,使得港资企业借助土地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受阻,只有产业转型一条路可走。挑战之下,转型升级的路该怎么走?如果引导得当,这种压力就会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东莞产业升级向更高质量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达46.8%,仅次于深圳的54.8%,在全省排名第二,远高于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全市有18个镇街开发强度在50%以上,其中莞城92%,石龙、万江已超过70%,基本达到了资源环境可承受的极限。与此同时,全市具备“三旧”改造潜力的区域面积达46-66万亩,其中本轮规划期内纳入标图建库的就有25万亩,这是我市未来土地供给的储备库、主战场,相当于15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在全市新增用地空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发展目标,就只能依靠盘活存量土地挖潜,进一步拓展新的承载空间,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来保持发展动力。今年11月,东莞市城市更新局成立,城市更新进一步提速。此举有望加速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补足公共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力,助推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中抢占先机,更好支撑东莞未来的长远发展。
  鉴于以上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浪潮中,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与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具有明显共性特征,均位于世界著名大湾区,具有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但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和广深科创走廊中部的东莞,缺乏创新型大学、顶尖人才、创投基金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建议莞港对标旧金山湾区,携手参与“中国硅谷”建设。包括引入香港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人才等高精尖创新资源,发挥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优势,强化对科技产业发展支撑等。具体到细节上,打造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的时机已然成熟,政府层面加以引导,必然会对促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维护两地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建    议:
  一、借力城市更新,设立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基地。近年来,莞城等地利用现有厂房物业的改造,大力发展文化创业产业,形成了多个以文创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在盘活闲置土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东莞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纷纷落户,城区汇聚了不少国内及港台转型升级服务资源。借力城市更新,打造莞港两地青年联合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孵化基地,对促进两地青年创新创业、融合起到促进作用,也将引导城市更新向实体经济产业方向发展。
  二、借助新型产业平台,设立港资企业转型发展引导基地。在资源要素趋紧的当下,港资企业转型需要政策引导,并产生规模和集聚效应。当前,东莞一批新产业基地正在崛起,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港资企业进入产业基地,接受创新辐射,增强研发能力,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进而更好的推动原有产业的升级。
  三、借鉴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引入香港知名高校科研资源。香港的高等院校在科研方面实力强,在国际排名前列。建议采用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引入香港知名高校在莞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莞港青年创业创新基地的内核和香港青年接触东莞的窗口。香港高校能为东莞带来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在创业创新基地进行成果转化,同时,为基地内初创型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成果的在莞转化,推动东莞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加强与香港有关科技园区合作,互设两地青年融合发展基地。一方面,向基地引入香港创新资源和管理模式,打造东莞引入国际创新资源的窗口;另一方面,增进东莞与香港创业创新方面的交流,以香港园区为窗口,开展交流和实习互动,开拓内地青年创业创新视野,尽可能的将发展视野与国际接轨。借鉴香港科学园一园三邨的发展模式,发挥东莞雄厚的制造业优势,为落户融合发展基地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提供产业配套。
  五、发挥资本撬动作用,探索“空间+投资”型模式。香港是金融之都,东莞民间资本实力雄厚,两地从来都不缺资金,缺的是优质项目。以两地青年联合创业创新平台空间为载体,引导两地社会资本成立“粤港青年科创投资基金”,对基地优秀项目进行扶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意、创业特质的青年人,带动基地发展,也能充分发挥两地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六、引入香港创意资源,探索“创新+创意”型模式。香港的创意产业发展蓬勃,人才辈出,在不同的创意领域都有大量经典作品。创意产业不但可令香港经济多元化,同时也为香港的青年人带来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借助内地强大市场的吸引力,向莞港青年创业创新平台引入香港创意资源,可以为基地注入特色文化内涵,打造“创新+创意”的发展模式,共同抢抓内地创意产业发展迅猛的机遇。
  七、借鉴海峡两岸创业基地模式,探索“科创+孵化”型模式。借鉴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模式,在平台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基地青年创业团队提供注册服务、场地办公、政策资金申请、管理顾问、技术支持、创投融资、市场咨询等一条龙产业孵化服务。
  八、充分发挥统战资源,打造两地青年创业大课堂等品牌活动。目前香港莞籍乡亲约80万人,约占香港人口总数的1/10。东莞各级在莞设立同乡会机构众多,广泛联系两地社会各界。建议发挥统战资源,建立两地青年定期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两地青年创业大课堂等品牌活动,选择有潜力的合作平台打造成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之一。
  九、制定专门政策,吸引港二代在莞创业创新。与台商二代相比,在莞打拼的“港商二代”并没有给人留下太深印象。在打造香港青年在莞创业创新平台的同时,还应扩大宣传推广力度,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吸引众多港二代来莞创新创业。毕竟,在创业上他们不同于父辈大部分专注于制造领域的做法,对新业态具有浓厚兴趣。
  

提案者 张宇凯
部门答复

科技局:

  市外侨局:
  关于贵局主办的“关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以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促进两地更高水平合作的建议”的提案,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出台港澳台专项政策
  为推动我市更好地承接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20168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出台《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为有志来莞创业的港澳台人才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出台后,我局共组织了两批认定申报工作,其中天安数码城和常平科技园认定为东莞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另有近50位港澳台人士认定为东莞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二)承办港澳台创新创业大赛
  为吸引更多港澳台创新资源及项目在东莞落地,我市已承办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参赛项目共计728个,其中台湾地区199个,香港地区61个,澳门地区25个,广东地区443个。第五届港澳台赛12个获奖单位中,共有7个单位与我局签订了《项目落户意愿书》,最终共有6个单位成功落户我市松山湖、莞城和东城等地。第六届港澳台赛18个获奖单位中,共有12个单位与我局签订了《项目落户意愿书》,现正在筹备落户东莞事宜。自港澳台赛升格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赛事以来,三届港澳台赛中有两届在东莞举办,港澳台赛已逐步成为我市吸引港澳台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载体,赛事与天安数码城、中天联科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了深度合作。
  (三)筹备科技创新创业学院
  为有效解决青年创业者尤其是港澳台青年来莞来粤创业遇到的问题,我们依托各孵化载体共同建设创业学院,通过对创业者的悉心培育,推动学员来莞创业就业。2017912—15日,创业学院第一期实验班在东莞天安数码城顺利开班,共计吸引了30名来自港澳台籍及内地学员参加本次培训。
  二、下一步工作
  下来,我局计划继续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发掘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优质科技创业项目,促进项目团队与各类资本、创新资源的对接和融合,解决创业初期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东莞市科技创业学院建设,拓宽创业学院受众范围和业务领域,重点关注港澳台地区的创业群体,兼顾我市本土的创业力量,打造形成创业培训课题研究交流宣传的创业服务链;加大创业学院的宣传和招生力度,通过与香港东莞青年联合会和深圳市育山科技协会(台湾)等机构合作,在港澳台地区广泛宣传东莞、推广东莞,吸引更多港澳台地区的创业青年来莞创新创业;提升创业学院的办学质量,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知名创业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合作共建或课程采购等方式,共享优质师资力量,针对我市创业环境和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具有我市特色的创业培训课程。


市外侨局:

  张宇凯委员:
  您所提交的政协第20180054号提案《关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以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促进两地更高水平合作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并综合团市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会办单位的办理意见,我局提出回复意见如下:
  一、莞港合作基础方面
  东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贸相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一方面,我市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优势,能很好地承接香港科研成果的落地,把科技创新转化为产能和科技生产力。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莞港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我市正积极引入香港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人才等高精尖创新资源,发挥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优势,强化对科技产业发展支撑。打造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对促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维护两地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市目前有香港莞籍乡亲近80万人,莞籍香港社团58个,其中全市32个镇街均成立了东莞同乡会,并推动成立香港东莞社团总会、各镇街同乡会青年委员会等莞籍社团,有效凝聚了莞籍乡亲。近年来,在一众莞籍社团和乡亲的积极推动下,莞港两地合作进一步频繁和密切,为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也是推动莞港青年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主要工作方面
  近年来,我市各有关单位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莞港澳合作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促进莞港两地更高水平合作。
  (一)市商务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积极办理港澳服务业投资备案手续。积极落实CEPA协议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进入,我局积极协助香港服务提供者做好投资设立CEPA项下服务业企业的备案手续。截至2017年,共为26家香港服务业企业办理备案手续,进一步推动莞港澳服务贸易和技术转移合作。所涉行业主要为批发零售、仓储物流、文化创意、咨询服务等,进一步推动了莞港澳服务贸易和技术转移合作。
  二是联合开展生产力提升辅导。2009年开始,我局与香港生产力局签订合作协议,搭建转型升级辅导平台,为在莞港资企业提供升级转型辅导服务,推动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截至目前,共有255家企业参与辅导计划,共有190家提出资金申请,其中深入评估和专项辅导66家,基本评估124家,市财政给予补贴1897万元。
  三是协调召开莞港联席会议。着力完善莞港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香港驻粤办、香港四大商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贸发局和市外商协会等,在香港组织召开每年两次的莞港联席会议,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协调解决港企升级转型难题。截至2017年底已成功召开19次莞港联席会议,解决港资企业转型升级问题超150个。
  四是合作搭建服务平台。联合市科技局、市港澳事务局和莞城街道办探索搭建“外贸转型升级支援服务中心”,引进港台生产性服务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我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目前,支援服务中心已成功引入香港生产力局、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台湾工业设计中心等16家专业服务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品牌创建、生产力提升辅导、融资创投、法律法务及人才孵化等服务。
  五是推动我市企业开拓港澳市场。充分发挥省市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支持我市企业自行参加港澳当地商务部门主办的展会,尤其是与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展会,如香港电子产品春季、秋季展览会、香港国际灯饰展、香港国际玩具展、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香港家庭用品展、香港礼品及赠品展览会、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企业参加《东莞市境内外贸易型展会推荐目录》制定的境外贸易型展会,展会费、特装费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补助,同一展会每家企业最高10万元。
  六是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强与省厅沟通,掌握自贸区政策创新情况;推动《东莞市人民政府 香港贸易发展局利用粤港服贸自由化机遇全面加强合作备忘录》签署工作,共同推进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培训以及企业“走出去”等领域的合作;指导松山湖做好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及申报等相关工作,加快服务贸易产业集聚。
  七是积极开展莞港澳经贸活动。(1)着力推介粤港澳大湾区我市发展计划。去年7月,我市在香港组织召开了“深化莞港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支撑”交流会,市领导梁维东会上专题推介,传递东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的信心和决心,抢占大湾区建设的先机。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东莞社团总会、香港五大商会等机构代表,及近500家港资企业高层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2)着力加强与香港重点商协会沟通联系。去年12月,香港工业总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珠三角工业协会、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第十六届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会。此次活动规格庞大,内容丰富,得到了粤港两地政府、工商界的大力支持,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省领导陈云贤,省港澳办主任廖京山东莞市领导吕业升、梁维东,以及近千名粤港两地政府、工商界代表人士近千人出席活动。本届交流会为第三次在东莞举办,随着影响力逐步扩大,交流会已发展成为粤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3)积极参与港澳重点交流会。去年分别带团赴港澳参加了粤港经贸合作交流会、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部门及商界人士的沟通,使港澳各界投资者充分了解我市在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相关政策动态。
  (二)市科技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配合出台港澳台专项政策。为推动我市更好地承接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20168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出台《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为有志来莞创业的港澳台人才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出台后,科技局共组织了两批认定申报工作,其中天安数码城和常平科技园认定为东莞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另有近50位港澳台人士认定为东莞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二是承办港澳台创新创业大赛。为吸引更多港澳台创新资源及项目在东莞落地,市科技局已承办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参赛项目共计728个,其中台湾地区199个,香港地区61个,澳门地区25个,广东地区443个。第五届港澳台赛12个获奖单位中,共有7个单位与我市签订了《项目落户意愿书》,最终共有6个单位成功落户我市松山湖、莞城和东城等地。第六届港澳台赛18个获奖单位中,共有12个单位与我市签订了《项目落户意愿书》,现正在筹备落户东莞事宜。自港澳台赛升格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赛事以来,三届港澳台赛中有两届在东莞举办,港澳台赛已逐步成为我市吸引港澳台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载体,赛事与天安数码城、中天联科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了深度合作。
  三是筹备科技创新创业学院。为有效解决青年创业者尤其是港澳台青年来莞来粤创业遇到的问题,科技局依托各孵化载体共同建设创业学院,通过对创业者的悉心培育,推动学员来莞创业就业。2017912—15日,创业学院第一期实验班在东莞天安数码城顺利开班,共计吸引了30名来自港澳台籍及内地学员参加本次培训。
  (三)团市委开展的主要工作
  积极深化青年交流联络,促进港澳台青年友好往来。重视资源整合,深化与莞港青年交流促进会、香港青年协进会、香港青年联会、等多个港澳青年社团的长期合作交流。结合东莞经济社会文化特色,策划组织有主题、有意义的活动。承接香港中联办来粤调研的部分行程,获得团中央、中联办的高度认可。安排“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学生内地交流计划系列团”赴松山湖参观,藉此加深香港师生对东莞松山湖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的认识和了解。组织省、市青联委员参加“我是你回家的航标”春运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开展便民志愿活动。开展莞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第二届会董会就职典礼暨东城街道公益志愿文化,增进与香港在青年公益志愿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市青联秘书长熊赟赴香港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高峰会二零一八”。举办2017年莞港青年交流项目签约仪式暨“鼓动星扬”自闭症社会融合项目开班仪式,组织20多名香港青年来莞参与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与王锦辉基金会、香港浸会大学组织的“信暖工程”服务学习团在莞开展志愿服务专题交流活动,分享公益活动心得。
  三、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巩固莞港合作基础
  一是继续完善莞港联席会议制度。在上下半年分别择期召开莞港联席会议,与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香港贸发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四大商会、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机构加强工作沟通与协调,共同协商解决在莞港资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提升对港澳服务业者的政务服务。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加快制定与CEPA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办事指南,简化港澳服务业投资审批程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和办事、跨部门事项并联办理。三是继续开展生产力提升辅导。联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外贸企业尤其是传统产业企业,开展生产工艺提升、节能减排、理顺生产流程等辅导提升工作,进一步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四是推动企业抱团拓展市场。与香港贸发局加强合作,积极发动和组织专业镇、行业协会和外贸企业,抱团参加内销展览和商贸活动,扩大东莞特色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五是推动企业创建品牌。与香港贸发局合作,通过举行研讨会、推介会等形式,交流企业创建品牌、品牌授权及提升产品设计水平等成功经验,为企业创建品牌或收购国外品牌、开展品牌营销等进行辅导和培训。
  (一)继续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
  以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为契机,发掘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优质科技创业项目,促进项目团队与各类资本、创新资源的对接和融合,解决创业初期面对的困难和问题。
  (二)推动东莞市科技创业学院建设
  拓宽创业学院受众范围和业务领域,重点关注港澳台地区的创业群体,兼顾我市本土的创业力量,打造形成创业培训课题研究交流宣传的创业服务链;加大创业学院的宣传和招生力度,通过与香港东莞青年联合会和深圳市育山科技协会(台湾)等机构合作,在港澳台地区广泛宣传东莞、推广东莞,吸引更多港澳台地区的创业青年来莞创新创业;提升创业学院的办学质量,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知名创业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合作共建或课程采购等方式,共享优质师资力量,针对我市创业环境和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具有我市特色的创业培训课程。
  (三)深化粤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合作项目
  一是继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社团的交流联动,继续保持与港澳青年高频次交流的好势头,进一步扩大港澳青年组织的参与面。继续推进“青年同心圆计划”各品牌项目高标准实施,重点针对新时代粤港澳青少年特点设计开展新的优质项目增强品牌效应,扩大覆盖范围。积极发展新兴青年社团,推动莞港青年交流促进会换届,积极探索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鼓励香港青年来莞创业就业。二是强化东莞市青年人才成长促进会团结凝聚、服务培养莞籍在外青年人才作用,推进其制度化、品牌化建设。在莞籍青年聚集地市继续成立青年人才服务基地,完善充实各地分会人员组织架构。按照市统一部署,实施青年人才启航计划,遴选莞籍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市成长型企业工作锻炼,推动优秀项目和人才在莞落地扎根。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项目筛选、资金扶持,引导基层和社会组织等团体重视推动莞籍在外青年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各镇街开展具有东莞特色的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创,推动我市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发展,营造我市青年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四)以莞籍社团力量促莞港青年创新合作
  继续加强与香港各莞籍社团的联系,深入挖掘两地青年的全方位合作空间,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两地青年定期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两地青年创业大课堂等品牌活动。


团市委:

  我委积极深化青年交流联络,促进港澳台青年友好往来。重视资源整合,深化与莞港青年交流促进会、香港青年协进会、香港青年联会、等多个港澳青年社团的长期合作交流。结合东莞经济社会文化特色,策划组织有主题、有意义的活动。承接香港中联办来粤调研的部分行程,获得团中央、中联办的高度认可。安排“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学生内地交流计划系列团”赴松山湖参观,藉此加深香港师生对东莞松山湖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的认识和了解。组织省、市青联委员参加“我是你回家的航标”春运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开展便民志愿活动。开展莞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第二届会董会就职典礼暨东城街道公益志愿文化,增进与香港在青年公益志愿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市青联秘书长熊赟赴香港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高峰会二零一八”。举办2017年莞港青年交流项目签约仪式暨“鼓动星扬”自闭症社会融合项目开班仪式,组织20多名香港青年来莞参与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与王锦辉基金会、香港浸会大学组织的“信暖工程”服务学习团在莞开展志愿服务专题交流活动,分享公益活动心得。
  接下来,我委将积极配合市外侨局工作,推动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新模式发展。
  一是深化“青年同心圆计划”粤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合作项目,继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社团的交流联动,继续保持与港澳青年高频次交流的好势头,进一步扩大港澳青年组织的参与面。继续推进“青年同心圆计划”各品牌项目高标准实施,重点针对新时代粤港澳青少年特点设计开展新的优质项目增强品牌效应,扩大覆盖范围。积极发展新兴青年社团,推动莞港青年交流促进会换届,积极探索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鼓励香港青年来莞创业就业。
  二是强化东莞市青年人才成长促进会团结凝聚、服务培养莞籍在外青年人才作用,推进其制度化、品牌化建设。在莞籍青年聚集地市继续成立青年人才服务基地,完善充实各地分会人员组织架构。按照市统一部署,实施青年人才启航计划,遴选莞籍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市成长型企业工作锻炼,推动优秀项目和人才在莞落地扎根。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项目筛选、资金扶持,引导基层和社会组织等团体重视推动莞籍在外青年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各镇街开展具有东莞特色的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创,推动我市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发展,营造我市青年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商务局:

  东商务函〔2018207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0180054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外事侨务局:
  政协第20180054号提案《关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以莞港青年联合创业创新模式促进两地更高水平合作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莞港澳合作的有关工作部署,在落实CEPA、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扎实推进莞港澳各项合作交流事项。
  一、主要工作
  一是积极办理港澳服务业投资备案手续。积极落实CEPA协议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进入,我局积极协助香港服务提供者做好投资设立CEPA项下服务业企业的备案手续。截至2017年,共为26家香港服务业企业办理备案手续,进一步推动莞港澳服务贸易和技术转移合作。所涉行业主要为批发零售、仓储物流、文化创意、咨询服务等,进一步推动了莞港澳服务贸易和技术转移合作。
  二是联合开展生产力提升辅导。2009年开始,我局与香港生产力局签订合作协议,搭建转型升级辅导平台,为在莞港资企业提供升级转型辅导服务,推动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截至目前,共有255家企业参与辅导计划,共有190家提出资金申请,其中深入评估和专项辅导66家,基本评估124家,市财政给予补贴1897万元。
  三是协调召开莞港联席会议。着力完善莞港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香港驻粤办、香港四大商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贸发局和市外商协会等,在香港组织召开每年两次的莞港联席会议,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协调解决港企升级转型难题。截至2017年底已成功召开19次莞港联席会议,解决港资企业转型升级问题超150个。
  四是合作搭建服务平台。联合市科技局、市港澳事务局和莞城街道办探索搭建“外贸转型升级支援服务中心”,引进港台生产性服务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我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目前,支援服务中心已成功引入香港生产力局、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台湾工业设计中心等16家专业服务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品牌创建、生产力提升辅导、融资创投、法律法务及人才孵化等服务。
  五是推动我市企业开拓港澳市场。充分发挥省市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支持我市企业自行参加港澳当地商务部门主办的展会,尤其是与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展会,如香港电子产品春季、秋季展览会、香港国际灯饰展、香港国际玩具展、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香港家庭用品展、香港礼品及赠品展览会、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企业参加《东莞市境内外贸易型展会推荐目录》制定的境外贸易型展会,展会费、特装费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补助,同一展会每家企业最高10万元。
  六是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局围绕推进服务贸易发展还着力抓了以下工作:加强与省厅沟通,掌握自贸区政策创新情况;推动《东莞市人民政府 香港贸易发展局利用粤港服贸自由化机遇全面加强合作备忘录》签署工作,共同推进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培训以及企业“走出去”等领域的合作;指导松山湖做好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及申报等相关工作,加快服务贸易产业集聚。我市服务外包来源多元化,香港为主要来源地。2017年东莞企业承接香港公司服务外包合同244宗,合同金额3.0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26.3%;东莞企业承接澳门公司服务外包合同11宗,合同金额8082.7万美元,占全市比重7%
  七是积极开展莞港澳经贸活动。一是着力推介粤港澳大湾区我市发展计划。去年7月,我市在香港组织召开了“深化莞港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支撑”交流会,市领导梁维东会上专题推介,传递东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的信心和决心,抢占大湾区建设的先机。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东莞社团总会、香港五大商会等机构代表,及近500家港资企业高层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着力加强与香港重点商协会沟通联系。去年12月,香港工业总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珠三角工业协会、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第十六届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会。此次活动规格庞大,内容丰富,得到了粤港两地政府、工商界的大力支持,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省领导陈云贤,东莞市领导吕业升、梁维东等,省港澳办主任廖京山以及近千名粤港两地政府、工商界代表人士近千人出席活动。本届交流会为第三次在东莞举办。随着影响力逐步扩大,交流会已发展成为粤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三是积极参与港澳重点交流会。我局去年分别带团赴港澳参加了粤港经贸合作交流会、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部门及商界人士的沟通,使港澳各界投资者充分了解我市在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相关政策动态。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完善莞港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和完善“在莞港资企业升级转型联席会议”制度,在上下半年分别择期召开莞港联席会议,与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香港贸发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四大商会、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机构加强工作沟通与协调,共同协商解决在莞港资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提升对港澳服务业者的政务服务。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加快制定与CEPA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办事指南,简化港澳服务业投资审批程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和办事、跨部门事项并联办理。
  三是继续开展生产力提升辅导。继续联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外贸企业尤其是服装、造纸、食品等传统产业企业,开展生产工艺提升、节能减排、理顺生产流程等辅导提升工作,进一步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四是推动企业抱团拓展市场。与香港贸发局加强合作,积极发动和组织专业镇、行业协会和外贸企业,抱团参加内销展览和商贸活动,扩大东莞特色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五是推动企业创建品牌。与香港贸发局合作,通过举行研讨会、推介会等形式,交流企业创建品牌、品牌授权及提升产品设计水平等成功经验,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为企业创建品牌或收购国外品牌、开展品牌营销等进行辅导和培训。




办理单位 市外侨局,科技局,商务局,团市委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