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91)关于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稳定卫生技术队伍的建议

内    容:

  医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广大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只有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医改才能成功。东莞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398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所。受工资待遇、编制晋升等因素影响,不少社区医疗出现了“招人难”“留人难”的现象。早前《东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案》正式下发。《方案》明确到2017年底,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基本破除,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方案》总结了东莞公立医院改革的四条基本路径,包括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明确了东莞医改的七大任务,包括医检结果互认、完善分级诊疗、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等等。无论如何,有必要把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和辛苦付出,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放在首要位置。当前,医疗卫生事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层医生人才流失率高

  东莞目前社区医务人员缺口达到查不多2000人。基层原有的医生也有的因待遇低而改行、跳槽,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不足,基层医院只好降低招人标准。其中,大多人不愿意去基层,愿意去基层的又大多没有从业资格证。基层原有的医生也有的因待遇低而改行、跳槽,人才流失严重。目前东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收入是参照事业单位工资模式,分为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以及绩效工资。据估算,医务人员的平均工资在2000-3000元/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编制不够、待遇不如同级医疗机构等因素影响,就曾出现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人难、医生频繁跳槽等现象。他们没能获得合适医疗机构就业机会,宁愿选择改行。医学毕业生严重缺乏到基层卫生机构就业的观念,就这样造成基层卫生机构招募和留用人才两难的局面。

  二、社区医生晋升存在难题

  社区医生晋升也遇到了难题,尤其是中、高级职称。社区医生工作琐碎,考试内容包括内、外、儿、口腔等多个领域,一般很难过关。寮步是东莞社区卫生说没有保障机制,竞争根本不在一个层面,招人留人也难。

  三、民营医院无补贴难生存

  东莞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办医院数量,全市八所三甲医院中就有两所是民营医院,东莞民营医疗发展一直被称为全国的标杆。东莞所有公立医院前年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即药品在进货价的基础上增加15%加成)政策,由于政府补贴,民营医院曾希望能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只有四家民营医院自行实施药品零加成,绝大部分的医院不愿跟风,担心难以生存。东莞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由此造成的亏损部分可由市财政来进行补助,但民营医院没有补助。


建    议:

     一、聘用人员可享绩效工资

  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总体提升薪酬水平,规范岗级薪酬差距,已经是当务之急。取消编制内外人员身份界别,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以岗定薪、同岗同薪。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把全科医生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解决其身份问题,并确定专门的职称评定系列,让他们干起来有劲头。在待遇上参照大医院医生工资标准,给从事社区医疗事业的全科医生同样待遇。提高社区医生待遇,使之待遇优于大医院,这无疑能留住人才。

  二、稳定卫生技人才队伍是保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创造较好的居住环境,解决一些基本生活条件,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但是目前卫生院居住环境的改善所需的资金是基层单位根本无法解决的,只有在原有的条件下尽可能让在职人员得到改善。通过制定相关住房管理制度解决在职职工住房问题,保证在职人员生活、学习、居住基本条件。如租房管理办法保障卫生院住房在职职工居住率。

  三、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成长

  创办卫生技术人才进修学习基地,使培养的人才尽快成长,更快时间地服务于基层。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工作招聘方面降低条件,减轻经济负担,这样能为基层留住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服务基层的优惠政策,引导人才流机会、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等,引导医疗卫生类毕业生到基层地区工作。

  四、给予民营医药政策支持

  相比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存在亏损,则只能依靠自身消化解决,没有政府补贴。从医改的方向来看,民营医院在发展高端、特色医疗上大有可为,或可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经营来弥补,此外,民营医院在管理体制上也相对比较灵活,可通过现在管理模式,进一步减少药品消耗等运营成本,政府能进一步关注民营医院的发展,在补助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提案者 唐子恩,邓耀升,陈健文,温小燕,侯庆虎
部门答复

卫生和计生局:
唐子恩等委员:
      您们提出“关于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稳定卫生技术队伍的建议”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就提案的内容现回复如下:
      我市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联系城市,在薪酬制度改革、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财政投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建立合理薪酬分配制度,稳定医务人员待遇
      2011年我原市卫生局、人力资源局以及财政局联合印发了《东莞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强调在保障我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前提下,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向第一线和特殊岗位适度倾斜,稳定和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切实促进我市卫生医疗事业的全面建设和均衡发展。为配套完善东莞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我局制定《东莞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意见》,提出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绩效考核工作意见。绩效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挂钩,同时也是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在应用考核得分进行绩效工资分配时要充分考虑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情况。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为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减轻公立医院的负担,我市财政部门对公立医院均采取定额补助的方式管理。一是对市人民医院等9家市属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经费予以补障。二是设立疾病应急救助资金解决公立医院疾病应急救助欠费问题。市财政部门每年筹集资金规模参考上一年我市市属公立医院应急救治发生的欠费情况,按财政负担50%的原则确定下一年度应急救助资金规模。三是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力度,确保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增加对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购置经费的补助,在2015年市财政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两个培训基地各补助了150万元的基础上,2017年增加补助350万元。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万元。四是对市属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进修培训给予经费补助,每年选派6名学科带头人到港澳台地区进修培训,选派35名业务骨干到国内著名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培训。五是市财政部门加大对公立医院经费投入,扶持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和加大人才培训引进力度。2016年我市设立公立医院院长专项资金,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医院筹集2000万元,主要用于人才培训经费、高层次人才引进经费、业务骨干优秀人才培训及补助经费、重点专科建设补助及奖励经费等。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水平
      贯彻落实“人才东莞”战略,加快推进我市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名师、名医、名家特殊津贴试行办法》(东府〔2015〕113号),我局制定了《东莞市名医评选实施办法(试行)》,从东莞市卫生计生系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疾控、中医及科研等领域工作的、且在东莞医学界有较大贡献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评选出东莞市名医(类别分一类名医、二类名医和三类名医),享受市财政名医特殊津贴(一类5万元/年/人,二类4万元/年/人,三类3万元/年/人),连续补助3年。已评选出首届“东莞市名医”198名。
      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壮大卫生技术队伍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2014年开展全市卫生系统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工作,成功招聘了222名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的卫生专业人才,全部纳入编制管理。2015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工作,招聘326名专业技术人员。为解决我市卫生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市政府出台《东莞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试行办法》。我局制定了《东莞市卫生计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和短缺急需专业人才引进考核工作意见》,2015年至今我系统引进60名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卫生计生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全面推行以岗位管理制度、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重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形成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
     (二)加大卫生计生人才培养投入的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为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支持医学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加大支持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完善临床医师培养体系;加大对全科、急诊、儿科、康复、院前急救、精神卫生等薄弱领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办理单位 卫生和计生局
网友评价
支持 7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