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88)关于加强马来西亚十万东莞藉人口联系工作的建议

内    容:

  马来西亚因为独特的历史原因,国家宪法规定马来西亚由三大族群组合而成,马拉人,华人,印度人,所以马来西亚华人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历史文化。马来西亚估计有十万东莞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十四个城市、省份,成立了十四个东安同乡会,过百年历史的亦不在少数。同乡会之间亦自发地组织了同乡联谊总会,总会长单位由十四个联会内产生,组织亦己完善。马来西亚东莞乡情浓厚,还可讲东莞话,大多数社团领袖都会定期回乡省亲祭祖,亦开展自己的莞马两地的事业。所以联络好马来西亚东莞人,可以说是市委市政府开始部署落实的一个事项。

  东莞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胆创新,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东莞人的刻苦耐劳,辛勤努力,己经形成市委市政府带动,32个镇街各自因应历史造就的独特有利条件,形成了群策群力的发展势头,成果显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打出了东莞名声。香港的镇街同乡会的成立成长,十年下来,已然凝聚好在港的各镇街乡亲,乡情浓厚,畜势待发。总结香港镇街同乡会的成功经验,可以推而广之,快速落实推动马来西亚镇街同乡会的启动工作,打造引领在马来西亚东莞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尽一份力,争一份光。


建    议:

  (一)马来西亚十万东莞人是一个比较大的社群,工作内容繁多,建议在市委统战部常设一副部长级职能,用三年时间,领导打造好成立马来西亚32个镇街同乡会的成立和发展的工作。

  (二)上世纪九十年代,吉隆坡的东莞、宝安藉乡亲为配合吉隆坡东安会馆百年庆典而发起了三年一度的世界东安恳亲大会,因应于此,政府各对应职能部门可以更有系统地协助此恳亲大会的承传及开展,特别是东莞、宝安本来是一家亲,现在东莞及深圳都已经发展壮大,不可同日而语。



提案者 王湛华
部门答复

侨联:
      一、现阶段不适宜在马来西亚成立东莞32个镇街同乡会。
      主要因为:一是国外与香港的同乡社团成立运作有本质的区别。香港特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莞与香港一衣带水,共存共荣,在香港成立同乡社团,是引导居港乡亲参与家乡建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凝聚乡亲力量与损害破坏香港繁荣稳定、分裂祖国甚至国外的反华势力作斗争的需要,从国家层面和东莞发展的实际考虑,在马来西亚与香港成立的同乡社团是有本质区别的。二是马来西亚同乡社团在各层面已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国外的同乡社团,侧重于团结海外华侨华人,联系乡情、友情,维护会员权益,促进中国与住在国的政府和人民联络交往,同时也参与反独促统斗争。目前,马来西亚有19个莞籍社团,分别是马来西亚东莞联合总会及其14个各地区分会,还有莞商会和下属分会以及正在筹建的马来西亚莞商联合会,上述社团已经能为马来西亚莞籍乡亲安居乐业提供服务,在维护祖籍国的利益上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三是如成立镇街同乡会,将会打破原来的传统,有可能不利于乡亲团结。马来西亚东(莞)(宝)安会馆,是历史悠久的老会,在马东安乡亲发展到现在,很多已经是第四、第五代,他们对自己是“东安人”的身份认同由来已久,东莞籍和宝安(深圳)籍乡亲很大程度上已实现融合,如果另外再成立东莞的同乡会,会对原有的东安会馆乡亲进行拆分,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团结的局面。四是地域身份较难甄别。马来西亚东莞籍乡亲大多为第四、第五代甚至更多代,有相当一部分只知道自己祖辈是东莞人,而不清楚是哪个镇街的人,如果自己祖籍地不明确,成立镇街同乡会的意义就不大了。
      二、支持举办好世界东安恳亲大会。
      世界东安恳亲大会三年一届,历来得到东莞市委市政府支持与重视,东莞也先后三次主办过世界东安恳亲大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乡亲侨胞的称赞。在以后的世界东安恳亲大会,建议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给予支持,并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如借大会召开之机,认真加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宣传,加强东莞城市形象的推介,邀请莞商联合会和部分行业商会参加交流活动等,充分利用好海外东安人的人才和商务资源,为东莞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服务。

 

市委统战部:
关于《关于加强马来西亚十万东莞籍人口联系工作的建议》提案的复函
市外事侨务局:
  市政协转来王湛华委员《关于加强马来西亚十万东莞籍人口联系工作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我部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海外统战联谊工作一直是我市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部每年都联合市外事侨务局、市侨联等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举办或参加各类活动,与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世界各地海外侨胞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尤其是马来西亚地处“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为贯彻落实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我部近年来特别加强了与马来西亚有关乡亲社团及莞籍侨胞的联系。如: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马凤彪多次代表东莞市委市政府到马来西亚进行“一带一路”政策宣讲,引起较大的反响。在马来西亚,以马来西亚东莞商会为主要抓手并进行扩散,做好当地各莞籍乡亲社团的联系工作,在各社团中宣传祖国、推介东莞。马来西亚东莞商会亦每年组织企业家、会员乡亲回莞省亲观光、商务交流,寻求莞马两地创新创业合作商机。其中,2015年我市举办的第一届“海博会”,马来西亚东莞商会专门组织马来西亚近百家企业和220多名企业家回莞参展,组成马来西亚主题馆,产生了比较大的品牌效应。自此之后,马来西亚企业每年均回莞参与“海博会”,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参展交流力量。2015年,我部还引荐马来西亚莞籍华裔画家谢锡明来东莞举办画展,与本地艺术工作者进行书画学术交流,探索海外文化统战新举措。今年,我部还积极推动莞马两地食品企业合作在莞成立“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帮助两地食品企业抱团开拓国内外市场,为我市转型升级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
  因此,王湛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对马来西亚莞籍侨胞联系的建议,实乃我部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工作,而其提到的打造成立马来西亚32个镇街同乡会、协助世界东安恳亲大会传承开展等两个具体建议,我部也将积极研究,探索方向:
  关于建议(一),我部一直常设有1名副部长,专职分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至于要打造成立马来西亚32个镇街同乡会,则需要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需要做好很多前期准备工作,才有可能进行。比如要广泛开展乡情调查、收集有关乡亲资料,联系整合现有社团力量,物色适当人选以组成同乡会架构等等。而目前王湛华委员所述的马来西亚十万莞籍乡亲,我市有关部门以及各镇街并不掌握有关资料数据,14个东安同乡会我们亦联系不多,32个镇街对推动成立有关同乡会更缺乏具体谋划和工作基础。故此,对于推动成立马来西亚32个镇街同乡会事宜,仍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相当多的工作准备,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
  关于建议(二),世界东安恳亲大会每3年一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举办了9届,第10届将于今年5月4日在香港主办,届时将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并于次日赴东莞举行其他系列活动,这些都离不开东莞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支持。据查,多年来以香港或东莞名义主办的世界东安恳亲大会已有4届,每次都在东莞市委市政府、我部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满成功。因此,未来世界东安恳亲大会如何轮换传承下去,应尊重历史沿革和举办各方的共同意愿。如有需要,我部仍将一如既往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特此函复

 

市外侨局:
王湛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马来西亚十万东莞藉人口联系工作的提案收悉,经商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参照香港镇街东莞同乡会经验在马来西亚32个镇街推动成立同乡会
      一方面,马来西亚已有17个莞籍侨团,包括15个东安会馆和后期成立的马来西亚东莞商会和马来西亚霹雳东莞同乡会,遍布马来西亚各省份和城市,有效团结了马来西亚莞籍同胞。东安会馆历史悠久,东安乡亲发展到现在,很多已经是第四、第五代,他们对自己是“东安人”的身份认同由来已久,东莞籍和宝安(深圳)籍乡亲很大程度上已实现融合,如果另外再成立东莞各镇街的同乡会,有可能会打破原有的侨团团结格局,且莞籍侨胞在马来西亚的分布情况呈现各镇街不均衡性,以凤岗镇乡亲居多,目前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也多为凤岗人,再组织成立镇街同乡会不利于团结马来西亚的莞籍侨胞。
      另一方面,东莞旅港同胞人数众多,有约80万,且香港地理位置特殊,地域面积不大,成立镇街同乡会有利于进一步团结香港同胞,也对推动莞港的深度合作和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马来西亚的实际情况和香港相差甚远,因此我们认为,香港设立镇街同乡会的经验不可盲目复制,参照香港镇街东莞同乡会经验在马来西亚推动成立32个镇街同乡会的建议暂时不具备可行性,且在海外成立同乡会是海外乡亲自发组织的行为,我市有关部门不宜对此强加意愿。接下来,我局将继续加强调查研究,联合市委统战部、市侨联等有关部门,不断引导和推动马来西亚各侨团的团结发展,支持侨团多元发展,进一步凝聚马来西亚的莞籍侨胞。
      二、关于协助世界东安恳亲大会的传承和开展
      东莞拥有20多万海外侨胞,他们在住在国主流社会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是推动东莞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举办世界东安恳亲大会,将世界各地的东莞、宝安籍侨胞凝聚起来,不仅为世界各地东安侨胞搭建了联络交流的平台,也为他们参与家乡建设架设了桥梁。我市对于三年一度的世界东安恳亲大会一直高度重视,每次均由市领导组团赴举办地参加活动,加强与东安侨胞的联系。今年世界东安恳亲大会将在香港举办,据了解,今年主办方将安排莞籍侨胞分批回到祖籍地参观交流,我局也将联合市委统战部、市侨联等职能部门,主动配合回乡侨团侨胞,组织安排好系列参观交流活动,为世界东安恳亲大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协助世界东安恳亲大会的传承和开展。


办理单位 市外侨局,市委统战部,侨联
网友评价
支持 1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