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79)关于以临深镇域为重点,更加主动谋划莞深一体化的建议

内    容:

  改革开发以来,东莞市从一个位于珠三角地区的贫穷落后边陲小县一跃发展成“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作为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城市的面貌和经济格局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此前由中国经济网根据人均GDP、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评选出的中国前20最富裕的城市中,东莞超越大家熟知的北上广深,成为四个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而名列榜首。2016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来到东莞调研,凸显其不可忽视的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东莞市委提出的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争取在“十三五”期末迈入GDP万亿俱乐部正逢其时。

  东莞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优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东莞已经具备了一个工业发展先进城市的基础,其制造大市的地位短期内还无法被其他城市所取代。可是,随着东莞的深入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国际上经济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国内面临环境约束、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产能过剩等方面的问题,东莞也面临土地资源匮乏,传统劳动力供给不足,创新动力不足,外贸形势不确定等诸多风险和挑战。因此,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东莞发展的迫切课题。

  为了应对新的国家和区域形势,解决东莞市自身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也应该继续发扬开放的精神,跳出东莞看东莞,重新审视问题,推动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看到比邻我市的深圳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创新中心,深圳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实现高水平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更重要的是,深圳发展的溢出效应我市是最大的受益者,尽管不够主动,我们近几年的发展事实上已经得到实惠,华为终端总部落户松山湖已是很好的标志。因此,如何以临深镇域为重点更加主动谋求深莞一体化是未来我市实现宏伟蓝图的战略选择。为了主动融入首先要看到我市与深圳相比的差距和不足:

  1、与相邻的深圳相比,东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水平相对落后,城市品质的差距较为明显。而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交通线路陆续开通,我市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渐弱化,区位优势面临进一步的挑战。

  2、和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甚至后起之秀的深圳相比,东莞市在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上短板显著。

  3、与其经济发展需要不相匹配的教育科研环境,如何在取得实质性的改善,这才是当前东莞发展的重要课题。

  这些影响城市向高品质、优生活都市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汇聚,虽然他们可能向往东莞、特别是临深区镇尚可接受的房价,但其缺乏魅力城市品质和不足的教育科研环境等等往往成为他们决定在东莞安居乐业的掣肘。

建    议:

  1、城市功能方面。以城镇规划修编为契机,主动与深圳在规划层面进行对接。制定新时期的城市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地引导临深区镇从规模扩张向功能提升转变,完善镇域功能,提高区域品质,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

  2、交通方面。以临深镇域为重点,依托便利的交通打造莞深置业一体化生活示范区。依托东莞将建成两横两纵交通网络,实现大统筹大联动,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重构,强化宜居化的城市,打造复合城市功能走廊、网络化中心功能体系和特色化功能发展片区。临深镇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高快速网、莞深联通大桥,进一步拉近与深圳的距离,并充分发挥临深区镇综合成本低的优势,对接深圳逐步外溢的高端产业和优质生活需求,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共同构筑莞深产城融合圈。

  3、教育方面。进一步优化教育科研环境,留住这些人才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构建与东莞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人口规模和人才结构。东莞要构建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环境,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办法,实现教育、科研联动,形成莞深置业生活一体化示范区。在此过程中,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人才激励重于技术开发,营造环境职工与集聚要素,作为城市“软件”的城市文化重于设备厂房之类的“硬件”。因此要营造“工业能致富,教育致大富”的环境。

  4、在人居环境方面。临深区镇依托境内的名山、河川,努力营造山、河、湖、海生活方式,形成与深、港相融合的国际湾区优质生活空间。深圳是全国城市管理最成功的城市。其成功原因在于深圳开放包容的的移民文化,有利于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层次人才置业深圳,,从而孕育了“敢于冒险、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精神。作为相邻的东莞市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学习借鉴深圳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及其领先其他城市的创新做法,打造一个深圳与广州之间独具特色的魅力城市。

  5、置业方面。东莞与深圳的分工和合作已十分紧密,东莞应抓紧机遇,积极谋划吸引深圳高端企业管理以及科研技术人才的来莞置业,从而带动东莞和深圳的共赢发展。

  6、统筹协调方面。利用好珠三角一体化3+2合作机制,更加主动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特别是和深圳在合作机制基础上要建立发改、规划、交通、环保等方面的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落实有关工作,发掘新的机会,重大事项更加及时地报送到联席会议去决策。

  总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打造引领东莞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劲引擎的临深区镇的莞深置业生活一体化示范区就是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应该作为“十三五”时期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提案者 兰建锋
部门答复

市规划局:

东规议函[2017]19号

关于报送东莞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第20170379号会办意见的函
市发改局:
      东莞市第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关于以临深镇域为重点,更加主动谋划莞深一体化的建议》(第20170379号)收悉。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我局赞同兰建锋委员提出的以临深镇域为重点更加主动谋划莞深一体化的一系列意见和建议。目前,长安、大岭山、黄江、凤岗、塘厦、清溪等毗邻深圳的各镇正在开展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我局将继续要求并积极配合各镇在编制工作中加强区域协调的论证,积极应对深圳城市功能外拓的机遇及莞深轨道交通建设的形势,在城镇定位、产业对接、用地布局、交通衔接等方面与深圳做好对接。


教育局: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局的职能,现将提案“关于以临深镇域为重点,更加主动谋划莞深一体化的建议”有关教育方面内容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实施基础教育“十项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得以协调发展。
      一是教育整体水平明示提升。东莞市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广大市民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全市各镇街(园区)居民幸福感测评调查中教育指标位居各行业前列。二是惠民教育不断发展。全市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优质学校占比不断提高。三是教育发展格局更趋开放。初步建立中、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和国际化教育的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实施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稳妥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探索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办法,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经费保障机制,使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新莞人。
下来,我市将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人口变动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质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优化教育科研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东莞、留住东莞、服务东莞,助推莞深一体化建设。
      一是优质发展基础教育。深化学前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和全面优质,引导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民办学校规范优质发展。二是高品质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优化,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服务型专业,高起点改造提升一批特色专业。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招工和招生一体化。三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落实政策赋予高校的科研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益。四是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动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成人高校、职业院校、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资源,大力开展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五是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的实施管理办法。继续落实《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的配套实施细则及办理规程,研究制定《东莞市特色人才配套资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出台《东莞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民办学位补贴暂行办法》,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东莞。


交通局:
市发改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以临深镇域为重点,更加主动谋划莞深一体化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我市与深圳交通对接方面,莞深相邻的镇街共有7个(分别为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塘厦、凤岗、清溪),已建成通车的道路共有14条。其中,高速公路5条,分别为广深沿江高速、广深高速、莞深高速、龙大高速、博深高速;地方主干道路9条,分别为国道G107、省道S358、S359、S255、泗黎路、沙湖大道、龙凤大道、凤观路、龙平南路等。
  为加强我市与深圳路网对接,推进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莞惠三市于2015年共同编制印发了《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对跨市路网进行统筹规划,共同致力于构筑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依托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平台,莞深两市共有10个项目纳入合作协议。其中高速公路一项为深外环高速,地方道路九项,分别为东宝河大桥、恒心路、金龙路、沙湖大道-桂花路、丹平快速、黄江至深圳公明快速通道、长安霄边大街对接深圳松碧路、大岭山杨屋至深圳罗田道路、海堤路等。为加快推动跨市交通项目建设,深莞惠三市交通部门制定了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目前,深外环高速先行段、东宝河大桥、恒心路、金龙路等4个项目已动工建设,东宝河大桥预计年内通车,其余6个项目处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下来,我局将加快推进项目进展,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的沟通协调,促进交通对接项目早日建成,努力构建便捷、快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为我市承接深圳产业辐射,构筑莞深产城融合圈提供保障。
  特此回复。


发展和改革局:
尊敬的兰建锋委员
  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您提出了《关于以临深镇域为重点,更加主动谋划莞深一体化的建议》的提案(提案号:第20170379号)。首先感谢您对莞深一体化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您对推进莞深一体化工作提出以临深镇域为重点,从城市功能、交通设施、人才教育、人居环境、置业安居、统筹协调等方面进行谋划对接的建议很好,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对于加快莞深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规划局、交通局和教育局等部门进行认真研究,组成专门人员对提案进行办理,并将相关建议吸纳到当前的实际工作中,切实抓好落实。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2009年深莞惠三市就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030年基本实现深莞惠一体化目标。同时,建立了深莞惠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推进莞深一体化重点合作事项,取得积极的进展。“十三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与深圳的对接,加大力度推进莞深一体化工作,“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实施以大组团对接深广惠融合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创新发展、产业招商、环境共治等方面加强与深圳对接,促进莞深融合,建设莞深同城发展先行示范区。
  一、在城市功能方面,实施“对接湾区、融入深广”策略,以 “大组团对接深广”,以临深的镇街为重点,谋划推进莞深同城发展。中心组团加强与深圳广州创新圈的对接,加快推进松山湖国家自主示范区建设,共建穗莞深港创新走廊,增强辐射带动全市的功能和能力;西南组团加强与深圳大空港地区、前海的战略合作,促进产业和城市升级;东南组团加强与深圳光明、龙华、龙岗的深度对接,加快推进莞深融合,建设莞深同城发展先行示范区。同时,在当前全市谋划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工作中,全市六大片区有四大片区与深圳有直接对接的通道,强调加强与深圳“东进战略”相对接,更好地承接深圳创新资源和产业辐射。在城市规划方面,目前,长安、大岭山、黄江、凤岗、塘厦、清溪等镇正在开展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市规划局要求各镇在编制工作中加强区域协调的论证,积极应对深圳城市功能外拓的机遇及莞深轨道交通建设的形势,在城镇定位、产业对接、用地布局、交通衔接等方面做好与深圳对接。
  二、在与深圳交通对接方面,莞深相邻的镇街共有7个(分别为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塘厦、凤岗、清溪),已建成通车的道路共有14条。其中,高速公路5条,分别为广深沿江高速、广深高速、莞深高速、龙大高速、博深高速;地方主干道路9条,分别为国道G107、省道S358、S359、S255、泗黎路、沙湖大道、龙凤大道、凤观路、龙平南路等。为加强我市与深圳路网对接,推进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莞惠三市于2015年共同编制印发了《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对跨市路网进行统筹规划,共同致力于构筑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依托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平台,莞深两市共有10个项目纳入合作协议。其中高速公路1项为深外环高速,地方道路9项,分别为东宝河大桥、恒心路、金龙路、沙湖大道-桂花路、丹平快速、黄江至深圳公明快速通道、长安霄边大街对接深圳松碧路、大岭山杨屋至深圳罗田道路、海堤路等。为加快推动跨市交通项目建设,深莞惠三市交通部门制定了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目前,深外环高速先行段、东宝河大桥、恒心路、金龙路等4个项目已动工建设,东宝河大桥预计年内通车,其余6个项目处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下来,市交通局将加快推进项目进展,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的沟通协调,促进交通对接项目早日建成,努力构建便捷、快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为承接深圳产业辐射,构筑莞深产城融合圈提供保障。
  三、在人才教育方面,为吸引和留住深圳外溢高层次人才,制定实施一系列个性化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引才、留才政策。为重金吸引人才,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申请住房补贴和工资外津贴,博士来莞工作最高可获得10万元安家补助。对新引进的省级、市级创新科研团队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分别资助200万元和100万元。对于经认定的“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人才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补助。除重金引才外,在住房保障、教育培训、子女入学等服务上下足功夫。如,在住房保障上,通过设定新建房地产和三旧改造项目人才房指标、限定销售价格或镇财政给予优惠补贴等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定比例人才房名额;在教育培训上,为企业管理人员、技术职工免费提供培训课程,或者组织开设高升专、专升本的成人教育培训班,提升学历和劳动技能,对于企业自行聘请第三方培训机构进行人才培训的,镇财政给予培训费用补贴;在人才子女入学上,通过积分入学、向民办学校购买公办学位,等途径,扩大公办学位的供给,满足人才子女的入学需求。
  四、在人居环境方面,临深区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借助丰富的森林资源,已建成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障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南门山森林公园、黄牛埔森林公园、观音山森林公园等。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打造覆盖深圳龙华、光明、龙岗、福田、南山等区的半小时生活圈。发挥莞深城际高速、高铁、城际轻轨、快速路、公交系统等交通路网完善,交通便捷的优势,建设高品质楼盘,配套大型购物中心、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社区环境,加上价格洼地、交通距离近等诸多生活便利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深圳人才来置业。
  五、在统筹协调方面,已建立深莞惠经济圈(3+2)紧密合作机制,其构架包括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10个重点领域专责小组的三级管理架构。依托10个专责小组合作平台,我市发改、规划、交通、环保、公安等部门已与深圳对口部门建立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每次联席会议召开之前,两市对口部门通过沟通联合提出重大事项,提交到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策和推进落实。
  再次感谢您对莞深一体化工作的关注!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改进工作,努力实现莞深一体化工作新的突破,为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此复


办理单位 发展和改革局,市规划局,交通局,教育局
网友评价
支持 1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