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72)关于实施”倍增计划“,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建议

内    容:

  回顾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国系统推进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及智能制造的元年,众所周知,东莞是中国制造业的排头兵,盘点我市2016年的业绩,预计全年生产总值6770亿元,同比增长8.1%左右,快于全国全省,增速为近三年最快;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全市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贡献了15.1%、17.8%的增长,高于其他产业的增值,是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展望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市政府在总结2016年良好的开局条件下,战略性地提出了在2017要努力促进经济结构更优,并着重突出抓好实施重点企业规模和效益倍增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我市经济增长的根本和重要引擎,为实现2017年重点企业规模和效益倍增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东莞制造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较快的增速,就需要在智能制造和两化深度融合这个方面,加强加快推进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广大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优质增长企业的发展需求。

  我们从2016年推进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的成绩入手分析,我市在机器换人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战架,为我市智能制造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但是在两化深度融合方面,截止至2016年三季度的统计数字,虽然我市参与评估的企业数量达1335家,位居榜首,但是通过试点的数量仅为12家,落后于广州58家、深圳55家、佛山25家、肇庆25家、顺德区20家、潮州15家、中山13家,整体排名靠后。这些数字反映了两个事实,一是参与评估的企业数量排名榜首反映了东莞广大企业对两化融合概念的认同以及智能制造软件方面的刚性需求,同时反映了经信局对宣传工作大力推进的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二是通过试点的企业仅占参与数量的1%,不仅落后于广州、深圳、佛山,落后于中山、顺德区,甚至落后于潮州、肇庆。这个反差,以及1%的推进效率,不仅反映了我们东莞的广大制造业企业嗷嗷待哺,也反映了我们相关政府部门、服务机构的工作存在了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面对这个突出的矛盾,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将发现的核心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一是莞企在大环境整体偏下行的局势下,出路在于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开拓客户资源,当下莞企接单的首要流程就是客户审厂,除了传统的ISO质量体系认证、行业标准认证以外,更多的客户提出了精益生产管理和产品及品质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需求;所谓的节流,就是向精益生产要效益,提高设备稼动率,降低时间和能源损耗,提升品质和缩短生产周期;开源和节流的重心不约而同的将重心指向了精益生产,而企业要实现精益生产,就不得不借助于智能信息化产品来提升管理水平,这也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意义和价值,也是莞企踊跃申报两化试点推行两化融合的主要原因。

  二是东莞制造业的优质企业和明星企业,虽然在经信局大力宣传,以及CIO协会,物联网促进协会等咨询机构的大力宣导下,对两化融合体系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但是在解决制造业现场的大数据采集,解决生产设备信息孤岛,生产一线工人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问题上,得不到东莞本土高新企业的有力支持,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智能信息化软硬件配套服务。

  三是东莞本土提供两化融合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型公司尚在萌芽阶段,多数是小微企业,面临资金短缺,人才、研发资金不足,导致服务能力不足。达不到规模广告效益,难以满足企业的真正需求。

  四是除明星企业和优质企业以外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两化融合认知严重不足,信息化层次低,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信息化高端人才短缺,尤指即精通企业精益生产管理又精通物联网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人才;二是东莞本土两化融合推行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目前作为两化融合推行主力的两家服务机构CIO协会、物联网促进协会尚无一人拿到国家级认可的两化融合咨询师的执照;三是东莞目前尚无相关专业的职业培训机构,无法满足企业和服务机构的最核心,最需要的人才资源需求。

  综上分析,映证了倍增计划,创新团队计划,两化融合推进计划的紧密关联, 即两化深度融合是莞企刚性需求,是倍增计划的保障,势在必行,且需要行之有效,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服务性高新企业在倍增计划中的重点资金扶持,在创新团队计划中的对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的重点人才扶持。


建    议:

  一、在倍增计划和创新团队计划中重点加强对物联网、两化融合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扶持,创建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本土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要注重从东莞的产业格局出发,针对电子、塑胶五金、家具、服装行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制造软件研发这个主题,重点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服务性高企。

  二、解决人才问题,大力扶持东莞本土专业培训机构,咨询以及教育机构。

  其中首先要加强国家级高端科研教育机构在东莞地区产学研的合作交流,通过定期创办相关协会、高新企业的专业人员与国家级专家交流的论坛,创办科技刊物,创办物联网及两化融合展会等活动培育人才第一梯队,然后利用第一梯队的人才资源,扶持或培育专业的培训机构、咨询机构、教育机构加快加强第二梯队的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输入东莞本土的制造业企业,从而促进东莞整体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体系的逐步形成。

  三、发挥各镇街区经信委的资源优势,加强加大力度与优质的本土服务型高新企业,以及专业咨询机构对接,提供优质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制造业企业资源,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创造企业试点的第一梯队,并以此为推广效益,加快两化融合体系建设的以点带面的布局,并在合作项目中产生企业、经信委、服务型高企,研发咨询机构的多方 共赢效益。

  四、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实质融合,在办法第二点中提及的产学研合作交流中,要重视促进工业企业精益管理科研机构和工业自动化科研机构,以及物联网及管理软件科研机构与制造业企业界管理代表进行横向交流。由经信局、科技局牵线搭桥,多组织有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于提升东莞整体两化融合体系的质量水平,以及打造行之有效的沟通平台,问题反馈及分析解决机制平台,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提案者 谭画
部门答复

经信局:
尊敬的谭画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0170372 号提案《关于实施“倍增计划”,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有数据、有剖析和有建议。经研究,现对您的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对企业财政资金支持的建议
      目前,我局正在编制《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信息化专题项目实施细则》,未来我市拟对两化融合、软件信息服务、促进大数据应用等三类项目进行支持。相比以往,无论扶持内容还是扶持方式都有所丰富和创新,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相信将有利于创建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本土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
      二、关于解决人才问题的建议
      目前,我市已经印发了《强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东府办〔2017〕12 号),其中在人才培养上,提出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将开展万名技术人才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提升工程,不断强化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政策体系等。另外,我局也将结合您的建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一步会有关部门研究“扶持东莞本土专业培训机构,咨询以及教育机构”的相关政策措施。
      三、关于整合资源优势,形成两化融合以点带面推进局面的建议
      与您提出“发挥各镇街区经信委的资源优势,加强加大力度与优质的本土服务型高新企业,以及专业咨询机构对接,提供优质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制造业企业资源”的建议不谋而合,市经信局已初步搭建了由17 家服务机构组成的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委托资源池的机构对东莞1000 家制造企业“把脉会诊”,评估企业智能制造现状,提出升级改造路线图和方案建议。财政资金按照企业规模和诊断深度分档进行补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10 万元。
      四、关于积极开展横向交流,建立沟通平台机制的建议
      目前,市经信局编制了《市经信局公共服务项目资助实施细则(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根据该文件,市经信局将对包括定位符合“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及产业经济政策导向的各类政策宣传、论坛、培训,以及技术交流、产需/产学研对接、项目推广等活动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支持。支持拟采取事后奖励的资助方式。两化融合相关的技术交流、论坛、培训、推广等横向交流活动都在支持范围内,我们也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在我市两化融合工作方向框架内搭建各有特色的交流平台,共同推动全市两化融合上水平发展。
      以上是我局对您提案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东莞两化融合工作的支持、关心和贡献!

办理单位 经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