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68)关于通过师资培育来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短缺的建议

内    容:

  东莞起步于制造,扬名于制造。随着以“机器换人”为典型的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旺盛。根据东莞本土某知名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表明,2016年该平台发布的机器人相关职位数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来自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广东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报告》也认为,“机器换人”继续推开,未来或将出现“结构性失业与技能型工人短缺并存”的态势。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推进,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虽然东莞有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东莞技师学院为代表的学校开始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但从专业设置到招生再到培养就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培养的数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另外,企业才是真正的学校,只有把企业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快速解决人才的短缺问题。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东莞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它制约着智能产业的发展,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的关键是东莞缺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师资。东莞要保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强大后劲,就必须解决这个领域的人才问题;要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师资的问题;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师资培养的资源、路径以及土壤的问题。


建    议:

  一、完善及落实人才政策,透过师资培养打造东莞特色的智造人才培育新模式。东莞历年非常重视人才建设工作,每年投入10亿元实施“人才东莞”战略。在《东莞制造2025》中,人才也是实现“东莞智造”的核心因素之一,“切实抓好人才培养和引进”也被写入规划。东莞在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创业与服务平台,吸引高端研发型人才聚集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东莞未来发展战略,单独制定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师资培养政策,透过师资培养打造东莞特色的智造人才培育新模式。

  二、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企业培养和输送师资,把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基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特点,实操是最重要的,所以企业才是最好的道场,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可以在职业学院以及有能力培养师资的企业设立多个教学基地,把企业现有的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组织起来进行专业训练,培养成这个领域的老师,再让这些老师回到自己的企业批量将有潜力的员工培养成适合企业的技能型员工,这样就能快速解决目前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技能型人才的短缺。

  三、鼓励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树典型、立标杆。智造人才培养解决师资问题是关键。目前市场尚未形成非常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人才培育体系,从职业院校到企业内部,从师资到教学均还在不断摸索。因此,可以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师资培育中来,重点发掘和扶持有志在这方面发展的机构和个人,并表彰在师资培训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机构、企业和个人,透过标杆的带动效应推动社会对这个领域的关注。

  四、号召及发动民间力量,搭建平台推进智造人才培养。策划举办系列智造师资、人才培育课堂,大力宣导政府在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针对设计、规范智造相关领域的技能型人才补贴和职业技能证书认证等。同时发挥平台的服务功能,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推动产学研合作,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整合智造师资、人才、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等各类资源,凝聚成智造领域的人才库、知识库、教学资源库、智力库,最终服务于企业、行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五、鼓励和引进东莞之外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师资培训资源。东莞本土一方面缺乏象广州数控、巨轮智能、新松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更缺乏象广数职业培训学院这样的企业内部职业培训学院,单靠自身摸索周期长、成本高。政府应创造机会把类似这样的资源对接和引进到东莞来,并促成其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快速为东莞服务。




提案者 蒋淑军
部门答复

教育局: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局的职能,现将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关于通过师资培育来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短缺的建议”有关内容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密围绕东莞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的目标,支持中职学校开办相关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专业,支持在莞高校对接东莞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加大培养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为东莞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提供人力支撑。
      一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学徒制”协同育人单位、“校中厂”协同育人单位、“厂中训”协同育人单位等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培养更具特色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汇晟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联合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参与机器人需求企业就研发、培训和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广东省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与东莞市松庆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达成“机器人人才培养服务公共平台”、“企业进校”“专利技术开发”等合作意向;与东莞市沃格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围绕线上与线下两种营销模式促进大学生实战创业。
      二是主动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支持东莞理工学校、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与台湾、德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机构(GIZ)合作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方向台湾课程班、智能化控制技术(机器人)专业德国课程班,推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实行一体化。
      三是依托产业发展需求,打造重点学科。我市高校随着产业升级要求创新转型,深化教学改革,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切实加强专业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整体办学水平继续向上突破,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如:东莞理工学院与西门子、华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等对接合作,确定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3D打印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机器人性能与质量检测中心、类脑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带动学科交叉融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来,我市将结合东莞市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创新育人体系建设,加强“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政联合”等校地合作,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产学研发展水平。
      一是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根据我市智能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继续办好现有的与智能制造产业相关的专业,在设备投入、师资配备、招生教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努力打造品牌专业。结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共建政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实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专业镇+高新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推进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支持高校与合作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共建创业基金,为高校师生实训实习、科技孵化、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培育创新型人才。
      三是提升师资水平。实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加强学科领军人才和专业带头人培养。支持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支持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互相流动,全面推进在莞高校与企业的人才、技术合作,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局: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368号提案的答复

市委组织部:
      蒋淑军委员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通过师资培育来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短缺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我局提出如下会办答复意见:
      该提案中提出“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企业培养和输送师资,把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我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结合工作职能,主动联系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企业,通过座谈形式,就当前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部分培训工种(包括智能制造)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探讨,并与唯美集团、劲胜精密科技等企业就共同开发相关培训教材或教学纲要达成意向。通过在企业人才培训的教材题库开发方面的工作,为师资培育打下前期的基础。此外,市训练指导中心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机构交流互动模式。今年计划根据我市民办职业培训师资力量实际及教学水平现状,通过举办职业培训教学观摩、论坛、沙龙等多种方式,致力提升培训机构老师教学水平,加强师资能力建设促进职业培训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该提案中提出“可以在职业学院以及有能力培养师资的企业设立多个教学基地,把企业现有的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组织起来进行专业训练,培养成这个领域的老师,再让这些老师回到自己的企业批量将有潜力的员工培养成适合企业的技能型员工,这样就能快速解决目前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技能型人才的短缺。”2017年1月,市教育局联同我局印发了《东莞市职业院校定点实习实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是实施学生实习实训的服务单位,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2017-2021年期间,计划共认定定点实习实训基地100间。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分别举行过多期师资培训班,分别是:2016年1月4日下午,来自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共14名骨干教师,参加为期两周的智能制造师资培训班;5月31日、6月1日,东莞市中职院校34名骨干教师参加2016年市中等职业院校机械(数控、模具)专业建设研修班;9月29日,东莞市和周边城市30多所中学阶段学校40名教师参加东莞市通用技术骨干教师高效课堂专题研修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助力教师构建高效课堂。东莞市技师学院开设与智能制造有关的专业为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五个专业,其中数控加工共开设16个班(高技),401名学生、专业教师19人;模具设计与制造共开设17个班(高技),409名学生、专业教师20人;工业设计共开设11个班(高技),235名学生、专业教师14人;工业机器人共开设5个班(高技),190名学生、专业教师18人、机电一体化共开设27个班,950名学生(高技生780人)、专业教师42人。与深圳麦士德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东莞达兴模具制造有限工作、东莞志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广东易事特电源有限公司、东莞宏大电器有限公司、天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几家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学期派老师下企业跟随学生一起实习(每名老师一个月),每年下企业学习的老师达今40人次。


质监局:
东莞市质监局关于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368号提案的答复

市委组织部:
  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368号提案《关于通过师资培育来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短缺的建议》由我局参与会办,现结合我局职能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我局积极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人才培训及建设智能制造装备检测基地等工作,推动提高我市智能制造人才数量及能力水平。主要如下:
  一、全面深入、分层次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及质量人才的培育。2016年,我局开展了企业管理面对面活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知识培训、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品牌建设培训等一系列质量培训工作近20场,培训各类企业质量管理人才约1652人次。结合提案内容,下一步我局将面向智能制造业各层次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质量技术培训、标杆企业现场观摩等活动,推广卓越绩效模式、QC管理、TQM等先进管理方法,推进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质量奖评审员等质量专业队伍建设。
  二、积极发挥市质检中心作为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快建设广东省质量监督智能制造装备检验站(东莞),并积极申请筹建国家智能制造装备质检中心,构建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质量管理及技术人才综合培训基地,提升我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质量水平。
  此复。


安监局:
东安监函〔2017〕94号
  关于报送20170368号政协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委组织部:
  收到市政协委员蒋淑军的第20170368号提案《关于通过师资培育来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短缺的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2017年4月5日,我局相关科室人员在陈武勇总工的带领下,前往广东心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与提出提案的蒋淑军委员进行座谈调研,征询委员的意见,并向委员介绍了我局的职能及相关工作情况。
  提案主要提出在我市以“机器换人”为典型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未来或将出现“结构性失业与技能型工人短缺并存”的态势,建议加大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力度,以及加大师资培育的力度。提案与我局职能相关的内容主要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及补贴。关于这个问题,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机器换人”、“智能制造”能减少安全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遏制重点行业重特大事故发生。在实施“机器换人”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大量的中高级复合型技能人才,尤其是在机器人的操作、设备维护等方面,对电工、焊工的需求急剧增加。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这些工种属于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我局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主要有电工、焊接、制冷与空调、高处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等工种,这些工种在生产经营单位广泛存在。从业人员自行参加培训面临培训获得特种作业证而找不到相应工作,认为浪费时间和金钱;企业组织员工参加特种作业培训并获证,又面临刚培训好、员工又跳槽。这种两难局面直接导致特种作业人员在我市培训发证不足。经统计分析,因培训发证不足,无证上岗或持假证上岗的情况在我市生产经营单位中还大量存在。
  为夯实安全基础,切实减轻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负担,我局经请示市政府同意,从2016年6月1日起,对全市所有参加特种作业考试的人员,全面免征考试费。特种作业人员在我市无论是参加新考证还是复审,均免收考试费。
  但是由于培训是由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因此培训费用无法减免,由企业或从业人员自行支付。为切实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好,并充分调动从业人员参加特种作业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减轻企业负担,我局从2015年起,就多次与市人力资源局、市财政局沟通协调,拟将新考证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费用纳入财政补贴范围。2016年,我局通过多种途径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和申请,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17年1月召开的2016年度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把“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投入力度,对电工、焊工、高空作业人员和危化品操作人员实行免费培训,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纳入了《2016年度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并明确了这个问题的整改由白涛常务副市长负责,我局承办。
  接下来,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将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补贴政策尽快落到实处。
  专此函达。


市委组织部:
      转来提案《关于通过师资培育来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短缺的建议》收悉。感谢政协委员、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经研究,根据职能分工和工作实际,我办回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致力于提升人才工作法治化水平,先后出台《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东莞市重点企业人才成长扶持试行办法》、《东莞市鼓励柔性引进海外专家来莞工作试行办法》、《东莞市名师、名医、名家特殊津贴管理办法》、《东莞市人才入户管理办法》、《东莞市技能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东莞市特色人才认定评定实施细则》等40多项政策及配套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人才政策体系,拓宽了人才范围和层次,其中多项政策内容对师资培养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支持措施。
  同时,2017年东莞市政府发一号文《关于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的意见》,将按民营制造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已上市或已挂牌“新三板”企业、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四个类别,各选取50家共约200家企业作为市一级试点,制订行动方案,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培养企业人才,并针对“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人才出台各项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育。
  根据职能定位,人才办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人才工作,关于企业引进、企业人才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组织实施等工作,建议以主管部门的意见为准。
  此复


办理单位 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局,教育局,安监局,质监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