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46)关于大力推动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

内    容:

  东莞建城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市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旨在通过申报和创建活动,传承东莞的历史文脉,提升东莞的城市魅力,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

  莞城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东莞的历史城区位于莞城,历史城区内划定了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兴贤里历史文化街区及象塔街历史文化街区;莞城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处,市级8处;在已公布的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中,莞城共有76处。莞城作为东莞历史文化的中心,在东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部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我市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规划和措施,为相关申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莞城在相关建设的支持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 莞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资金投入较大,莞城区财政负担相对较重。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投入为例,市财政对每个街区支持财政资金200万元(其中中兴路-大西路街区500万),占总投入的40%,其余60%由镇(街)承担。全市历史街区5处,莞城就有3处,莞城自身承担的资金相对于其他镇街明显偏重。同时,相关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资金的持续投入。

  2. 相关历史建筑维护、修缮的实施细则还未出台。《东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纳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由所有权人负责维护、修缮。已公布为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管理人不具备维护、修缮能力的,市、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根据情况可以采取置换、收购、给予资助等方式予以保护。但在具体实施上,对所有权人拒不实施维护、修缮的没有相关约束细则,对政府收购、资助等相关工作也没有具体指引。

  3.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如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目前主要从事副食、水果、日用品批发等行业,业态未能融入文化建设背景,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4. 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的交通设施不完善。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地铁2号线离莞城最近的为天宝站,从该站乘公交车到象塔街需20分钟,到可园需30分钟,到兴贤里、迎恩门城楼需40分钟。且1号线、3号线和4号线均未经过莞城,近期设置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也没有在莞城人口相对集中的文化广场、人民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站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莞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支持。

建    议:

  1. 加大对莞城区相关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市财政在莞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上给予适当倾斜。特别是在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长期保护方面,要充分考虑莞城实际,加大市级财政在相关方面的支持力度,建议相关资金投入方面,市级财政承担70%,莞城财政承担30%。

  2. 完善历史建筑维护修缮的实施细则。重点是出台针对产权归属私人所有的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实施细则,明确产权所有人的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相关约束。对已公布为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管理人不具备维护、修缮能力的,市、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根据情况可以采取置换、收购、给予资助等方式予以保护的,明确置换、收购、资助标准以及相关资金来源。

  3. 加快莞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导莞城区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及附近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保护好历史城区、历史街区的同时,注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商业休闲等现代功能,积极发展创意街区、时尚街区、休闲街区,增强旧城活力,激发文化魅力。

  4.  完善莞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经过莞城文化核心区域,以及加强莞城旅游、居民出行的慢行系统建设(如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完善各类交通系统的衔接,便于广大市民共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成果。


提案者 彭争武
部门答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对《关于大力推动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第20170346号政协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城乡规划局:
  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346号提案收悉。现将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莞城是东莞的历史城区,拥有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有重要作用。为保护利用莞城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莞城文物资源完好率
  为加强我市文物保护利用,提升文物资源完好率,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2015年,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东莞市文物保护与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莞城等中心城区的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项目的补助标准为市、镇4:6。
  2016、2017年,由市财政补助1,128,806元,用于维修东湖寺、东莞县博物馆旧址、讴歌亭等,提高了莞城的文物资源完好率。
  二、开展莞城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
  2015年,我局与中大历史系合作,成立了专家团队,对申报区域特别是历史城区莞城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进行深化研究,理清莞城的文明起源、城市沿革、城市建设、商贸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揭示东莞、莞城与海防及海贸的关系,出版了《莞城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全面彰显东莞历史城区莞城的城市发展脉络、文化特色与价值。
  根据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我局组织东莞市博物馆会同莞城,开展历史文化街区调查,对每条街区的历史沿革、建筑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进行系统梳理,撰写莞城历史文化街区调查报告。
  三、活化利用莞城区历史文化资源
  2016年,我局在东莞县博物馆旧址策划举办了《千年一脉——莞城城建与人文发展史》展览,全面展示莞城的古城特色和历史文化;在莞城中心小学策划举办了《见贤思齐——东莞古今乡贤纵览》展览,以乡贤事迹教育青少年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容庚故居,改造升级容庚生平事迹展,全方位展示容庚先生的生平。
  同时,我局将积极配合莞城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千年老城焕发新的生机。


莞城街道:
市规划局:
  《关于大力推动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第20170346号的提案收悉。感谢彭争武委员对我市文化宣传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资金支持问题。目前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专项资金总预算约2300万元,我街道除了之前完成的全面整治工作外,后续将进行部分历史建筑的修缮、中兴路公房的回收及中兴路后半段市政工程的开通等工作,所需资金将进一步增大,若按照市财政与我街道的分担比例为4:6,我街道的财政负担将大大增加,因此我街道建议在后续工作中市财政提高相应扶持标准。
  二、关于政策扶持问题。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街道调查摸底了中兴路街面物业权属情况,拟回收部分属于莞城房管所物业,进行统一规划利用;同时我街道选择中兴路22-24号、30号历史建筑作为试点,对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及修缮,目前正在深化修缮方案中。由于历史街区大部分建筑的产权不属于我街道,希望市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协助我街道收购该批物业,并制定相关维护及修缮细则,以便对回收物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三、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目前已完成了历史建筑挂牌、标识系统安装、管线综合整治、周边环境修缮整治、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方案设计以及名城迎检展示布展等工作。下来,我们将推进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复博物图书馆(邓尔雅、黄般若纪念馆)、东湖寺、王氏家庙、解元屋、金刚经云石塔、讴歌亭等历史建筑,同时对珊洲酒店和莞城粮所等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东莞岭南特色文化创意街区。另外,以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通过《文化周末报》、《莞城报》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莞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在容庚故居和东莞博物图书馆举办一系列的展览,提升文物的利用率。
  四、完善莞城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的交通设施建设问题。希望市政府及市规划局在对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及有轨电车规划中,综合考虑莞城实际需求,将已预留经莞城八达路至万江的轨道交通通道一线路,调整为经莞城东纵大道、人民公园(含东莞中学、莞城中心小学等)、向阳路、文化广场、可园博物馆,再过万江的轨道线路,以满足历史街区发展的交通设施要求。


市规划局:
东 莞 市 城 乡 规 划 局
(B):类
东规议函〔2017〕111号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第
20170346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彭争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设的建议》(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34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莞城是东莞的历史城区,拥有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动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构建了莞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体系
      规划引导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活化的基础。我市在2013年编制的《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对莞城的保护已提出了框架性的要求。为了深入莞城实施《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莞城的规划管理,我市还组织编制了《东莞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及周边空间整合策略》、《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兴贤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和《象塔街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等涵盖历史城区、街区的一系列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总规、控规等法定规划,从更详细完善的角度对莞城的保护提出了更深的要求。目前,上述几项保护规划均已取得初步成果。
      二、建立健全了历史文化保护管理机制
      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我市已出台《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东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社会资金引入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莞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规定。同时,在实际的保护和活化工作中,我市还正在编制《东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细化对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也有相关具体规定,加强管理政策的可实施性。
      三、探索了适合莞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整治模式
      同时,我市还编制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整治指引》和《东莞市历史城区标识系统建设方案》,探索结合莞城实际的修缮整治模式。一是整治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完成了中兴路-珊洲河示范段,中兴路尾段车行的路面铺设及珊洲河局部路面修复;完成了骑楼立面违章或废弃广告牌、杂物、杂草等的清理;完成了中山路地面砖铺设工程;完成了和平路、维新路、却金亭碑附近等路面的局部修复;完成了街区范围内的破旧雨水口、井盖等市政设施的修复;基本完成了管线整治工作。二是建设标识系统,完成了莞城历史建筑的挂牌工作,以及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标识系统的建设。三是修缮历史建筑,初步在中兴路-大西路街区选取了中兴路作为样板段,结合中兴路-大西路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制定了中兴路的修缮导则,并在街区内先期选取了三栋历史建筑(中兴路22、24、30号)开展修缮,委托具有资质的公司对三座历史建筑的修缮制定方案,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另外,相关部门和莞城区也正在沟通,对先期修缮好的历史建筑,我们拟搭建公益性的学术论坛平台,探索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路径。
      四、基本完成了莞城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
      依托莞城深厚的文人底蕴优势,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传扬莞城本土的历史文化,彰显莞城历史文化特色,我市自2010年起便着力整理出版莞城地方历史文献著作。现已逐步形成了三大系列:其一,是以“校点”为主的《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目前已出版了四辑,四十八册,分别为第一辑《历代莞人著作(一)》、第二辑《容庚学术著作全集》、第三辑《莞城历代词选》(上)和第四辑《容肇祖全集》(该书于2015年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其二,是以“影印”为主的《东莞历代文献丛书》,此丛书2015年底已立项,借《广州大典》出版之际,由莞城图书馆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同合作,以影印的方式,将上至宋代,下至民国,公藏机构现存的大部分东莞历史文文献收入其中,丛书共计40册,预计于2017年中可出版面世。其三,是以“研究”为主的《东莞文史研究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已于2016年立项,将以东莞权威学者杨宝霖先生及其工作室成员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首册出版的《东莞古籍经眼录》(杨宝霖著)乃东莞至今唯一一本记录现存古籍情况最全的专著,2017年底出版,此外《东莞文史论丛》、《旧梦留痕——莞城已消失的名物》、《东莞木鱼书提要》等著作也将纳入此系列。
同时,2015年,我市与中大历史系合作,成立了专家团队,对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区域特别是莞城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进行深化研究,厘清莞城的文明起源、城市沿革、城市建设、商贸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名人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揭示东莞、莞城与海防及海贸的关系,出版了《莞城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全面彰显了莞城的城市发展脉络、文化特色与价值 。
      五、重视莞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旅游以及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2016年,我市在东莞县博物馆旧址上策划举办了《千年一脉——莞城城建与人文发展史》展览,全面展示莞城的古城特色与历史文化;在莞城中心小学策划举办了《见贤思齐——东莞古今乡贤纵览》展览,以乡贤事迹教育青少年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依托容庚故居,改造升级容庚生平事迹展,全方位展示容庚先生的生平。目前,我市正着手以历史风貌区为背景、以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以休闲产品商业化为手段,开展全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鼓励扶持我市的文化传承,注重多样化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充分活化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国内团队对莞城区内的中兴路-大西路、象塔街及兴贤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进行设计,使千年老城焕发新的生机。
      六、加大对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资金的投入
      在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资金投入上,一方面,我市正在酝酿建立历史文化名城资金使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结合镇街具体情况考虑,通过对镇街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所取得的效益来补充我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资金空缺。2011-2015年,市财政共投入4679.5万元用于莞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日常保护管理、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相关机构保护。2015年,我市制定了《东莞市文物保护与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莞城等中心城区的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项目的补助标准为市、镇4:6。2016年,我市出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与《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社会资金引入暂行管理办法》,投入900万元财政补贴用于莞城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并由市财政补助112.8806万元,用于维修东湖寺、东莞县博物馆旧址、讴歌亭等文物。
      七、积极统筹研究轨道交通线路有关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重大民生基础设施,按项目审批程序,须将近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纳入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报国家发改委审定批复,且每条线路须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等,报省级发改部门审定批复。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2004~2020年)》,已批复的1、2、3、4号线等近期建设项目均未经过莞城。目前,我市正组织开展全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以及启动了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关于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经过莞城有关问题,我们将在新一轮的线网和建设规划中予以统筹考虑和综合研究。
      八、将建设文化名城工作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积极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发展,将有关工作内容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历史风貌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莞城老街区文化旅游景区等一系列美丽幸福村居,并将“莞城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市“十三五”旅游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便于从全市角度统筹协调文化名城建设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报送第20170346号提案相关工作会办意见的函

市规划局:
      根据提案第20170346号《关于大力推动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相关建议,结合发改部门职能,经研究梳理,我局相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将建设文化名城工作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发展,将有关工作内容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历史风貌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莞城老街区文化旅游景区等一系列美丽幸福村居,并将“莞城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市“十三五”旅游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便于从全市角度统筹协调文化名城建设发展。
      二、积极统筹研究轨道交通线路有关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重大民生基础设施,按项目审批程序,须将近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纳入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报国家发改委审定批复,且每条线路须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等,报省级发改部门审定批复。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2004~2020年)》,已批复的1、2、3、4号线等近期建设项目均未经过莞城。目前,我市正组织开展全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以及启动了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关于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经过莞城有关问题,我们将在新一轮的线网和建设规划中予以统筹考虑和综合研究。
专此函达


财政局:
无意见。


办理单位 市规划局,莞城街道,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