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45)关于粤剧粤曲进校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建议

内    容: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根据中发〔2015〕27号《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要加强对传统戏曲的扶持,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推动学校与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养。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7月印发的国办发〔2015〕52号《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其中第七条指出:要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2016年2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16)11号文件提出了实施意见,其中第七项关于加强戏曲普及教育。2016年6月,我市召开了“推动扶持粤剧发展”的动员大会。

  粤剧具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世界级非遗,广东省的主要戏曲,而我们东莞是粤剧的发源地之一。粤剧集中了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岭南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有华人居住的很多国家都有粤剧爱好者和社团,更是广东包括东莞最为接地气的一种文艺形式,在基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为老百姓喜爱。

  对于粤剧的传承和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例如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粤剧创作和对优秀的业余曲艺社进行扶持,这是全省独一无二的举措。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整个文化环境的改变和多元文化的冲击,粤剧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出现了粤剧从业人员和观众的断层。这对传承和发展粤剧曲艺事业十分不利。

  要传承和发展粤剧优秀传统文化,解决艺术继承人和观众断层的问题须从娃娃抓起。为了加强和改进我市中小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目前,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和东莞市戏剧曲艺协会已经在一些镇街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了12个“戏曲进校园示范单位”以及镇街青少年粤曲培训基地,旨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实践情况乐观。有众多的学生踊跃参加粤剧培训班或第二课堂的粤剧社团,尤其得到家长们的通力支持。近几年已有很多由学生主演的节目在国际、国家和省市各类比赛和汇演活动中屡屡获奖。但区区十几个示范单位和基地并不能达到普及的作用,希望我市能给予重视,为弘扬这项传统文化作些努力。


建    议:

  1、将“粤剧粤曲进校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校本课程,鼓励中小学生在音乐教师指导下组建相关课外兴趣小组。

  2、加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粤剧粤曲水平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指引。

  3、在一些粤剧粤曲基础较好的镇街筹建公益性的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中心,积极创设青少年学习粤剧粤曲的硬件环境。

  4、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加大粤剧粤曲专业人才的引进,为我市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提案者 郑燕娟
部门答复

教育局:
      根据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今年交办的提案办理任务,第20170345号提案(标题为:关于粤剧粤曲进校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建议),现结合我局工作职能,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权限在于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我局无权对义务教育课程进行调整设置。但各个学校可以依照自身的办学条件和需要,将“粤剧粤曲进校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校本课程。我局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在校本课程中进行粤剧粤曲教育探索,并鼓励组建相关课外兴趣小组,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化发展。
      二、我市粤剧粤曲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民间与文化系统,校内粤剧粤曲师资匮乏。粤剧粤曲专业性强,基本与音乐教师专业不对口,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粤剧粤曲水平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指引,现阶段很难做到。但我局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好社会资源,将粤剧引入到音乐课堂,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人力资源局: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345号提案的答复
  市教育局:
  郑燕娟代表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粤剧粤曲进校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建议》收悉。涉及我局职能的是“加大粤剧粤曲专业人才的引进”。经研究,现我局提出如下会办答复意见:
  为满足我市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人才的迫切需求,2014年6月,我市出台了《东莞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试行办法》,属于我市各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我市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紧缺急需的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且获得地市以上荣誉称号的人才,或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本科以上人才,可以打破岗位的限制,采取调动或考核的方式直接引进到事业单位,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市文广系统可以通过该方式加大对粤剧粤曲专业人才的引进,我局将结合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市文广新局开展好该项工作。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郑燕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粤剧粤曲进校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东莞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粤剧之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莞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多项政策举措,推动了粤剧曲艺文化的繁荣发展。从2010年开始,我市已着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已有道滘、麻涌、万江、中堂、厚街、虎门、莞城、石龙、高埗、南城、长安、横沥、寮步等13个镇(街)共18所学校和机构参与了戏曲进校园活动。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设立培训基地。在粤剧曲艺基础较好的镇(街)设立青少年戏曲培训基地,包括麻涌小英雄少儿戏曲培训基地、道滘镇青少年粤剧曲艺培训中心和“莞邑红豆”少儿戏曲培训基地。其中,麻涌小英雄少儿粤剧团成立于2013年,通过聘请粤剧界名人执教排演;2015年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以该少儿粤剧团为基础建立了省首个少儿戏曲培训基地,定期选派优秀师资到基地授课,并挑选小演员与各地戏曲精英交流演出。道滘镇青少年粤剧曲艺培训中心利用周六日和第二课堂分别在镇青少年宫、学校设培训教学点,由该培训中心的专职老师为全镇青少年粤剧曲艺爱好者授课。“莞邑红豆”少儿戏曲培训基地是东莞市首个全市性的少儿戏曲培训基地,每周六在莞城图书馆开课,通过聘请省市资深粤剧曲艺老师进行粤剧曲艺的唱、做、念、打等基本功练习,观摩粤剧曲艺的名段表演,为参与培训的学员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舞台。
  二是挂牌示范单位。在粤剧曲艺底蕴深厚的镇(街),挑选条件较为成熟的学校作为示范单位,挂牌东莞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单位,调动学校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我市已有11所中小学、幼儿园和1个培训中心成功挂牌东莞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单位,包括万江中心小学、石美小学、新村幼儿园,南城阳光第二小学,麻涌镇中心小学、漳澎小学,中堂镇中心小学、第二小学,厚街镇中心小学,高埗镇中心小学,长安镇乌沙幼儿园,以及道滘镇青少年粤剧培训中心。成功推动了戏曲进校园的学校,以设立第二课堂为主要培训形式,把粤剧曲艺的身段、表演、音乐等作为课堂内容,并由东莞粤剧发展中心选派具有丰富演出及教学经验的培训老师,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进校授课,着力培育戏曲新苗。
  三是组织展演活动。一方面,借助我市“粤韵金声”、“粤剧黄金周”等活动的演出平台,投放少儿戏曲精品节目;另一方面,搭建少儿戏曲展演平台,组织举行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2014年6月,麻涌小英雄少儿业余粤剧团在东莞市玉兰大剧院进行了公益性的专场展演;2016年1月,麻涌小英雄少儿业余粤剧团再登市玉兰大剧院舞台,展示了麻涌镇戏曲进校园近年来取得的成果;2016年9月,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东莞市戏剧曲艺协会联合举办了全市首场“戏曲进校园”汇报演出;2017年4月,东莞粤剧发展中心、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莞邑红豆”少儿戏曲培训基地成立一周年汇报演出,向广大市民展示戏曲进校园工作状况、亮点和成果,进一步提高戏曲进校园项目的知名度,增强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影响力。
  四是宣传戏曲知识。2017年,东莞市文化馆开展“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携手东莞粤剧发展中心深入多间学校普及戏曲知识和大力宣传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性,预计年内开展32场粤剧赏析讲座,将粤剧曲艺文化输送至多所学校。截至目前,已顺利在莞城英文实验学校、东坑多凤小学、茶山中心小学、寮步中心小学、麻涌中心小学、高埗西联小学、万江实验小学、企石星光小学、望牛墩中心小学等学校举办活动9场。该活动邀请资深戏曲艺术家,通过赏析讲座、戏曲展演、教学互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广大师生中普及粤剧知识。由于教学形式新、互动热烈,戏曲进校园活动所到之处都收到良好成效及反响,部分学校有意向在校园中培养戏曲社团。另外,为扩大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该活动邀请《东莞时报》作为活动协办方,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学生围绕戏剧学习撰写的优秀征文也刊登在《东莞时报》上。此外,各种新媒体也对该活动予以大力宣传报道,让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关注度大大提升。
  我市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以来,培养了不少优秀学员,大批的少儿演员登上戏曲舞台,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喜人成绩。接下来,我局将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推进我市戏曲进校园工作。
  一是联合市教育行政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粤剧粤曲进校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校本课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权限在于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我市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对义务教育课程进行调整设置。但各个学校可以依照自身的办学条件和需要,将“粤剧粤曲进校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校本课程。我们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在校本课程中进行粤剧粤曲教育探索,并鼓励组建相关课外兴趣小组,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化发展。
  二是逐步扩大戏曲进校园的覆盖面,推动更多镇(街)和学校参与支持戏曲进校园活动。我市校内粤剧粤曲师资匮乏。粤剧粤曲专业性强,加上不少音乐教师不懂粤语,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粤剧粤曲水平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指引,在现阶段很难做到。但我们鼓励并协助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将粤剧粤曲引入到课堂,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前我市推动戏曲进校园的“第二课堂”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三是继续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建立公益性的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中心,不断完善粤剧曲艺培训体系。一方面指导粤剧粤曲基础较好的镇(街),可仿效道滘镇的做法,设立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当地分散的戏曲文化力量集中起来,为学员们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指导已设立青少年培训中心的镇(街),结合实际加设粤剧粤曲培训项目,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
  四是联合市人力资源行政部门,鼓励镇(街)加大粤剧粤曲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我市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专业引领作用。2014年我市出台了《东莞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试行办法》,镇(街)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人选,制定考核方案,将符合条件的粤剧粤曲专业人才引进到事业单位。市人力资源局将积极配合各单位做好引进人才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另外,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将继续做好专业师资选派工作,为我市戏曲进校园单位提供服务和指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