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25)关于东莞人口建设问题的建议

内    容:

  近几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数量将会影响着未来的经济发展。东莞除了面临同样的问题外,还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外需增长乏力、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等困难。“世界工厂”的魅力在逐渐下降,外资的撤离,导致供应链受到了较大冲击,劳动力数量也发生了变化。

  城市的盛衰之路跟国家的盛衰之路有共同的特点,都会受到劳动力数量的影响。目前日本人口陷入了老龄化陷阱,导致了经济上升遇到十分大的瓶颈,停滞了20年,日本前十名的创业家现在还活着的只有84岁的稻盛和夫,而美国创业家目前大都为中青年,像哥谷、戴尔等创始人。在中国,东北三省经济持续低迷,大量人才外流,老龄化加剧,要提振东北谈何容易?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国这么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六七十年代的人口快速增长有较大关系。目前,东莞人口结构走势不乐观,人力成本上升,而外来劳动力在减少,人才与技能结构失衡。目前东莞经济发展整体不错,但要是人口的问题不重视,在未来的10到20年也将会是个老龄化城市,制约着东莞的下一代的发展。

  东莞的面积较大,人口的密度相对北上广有十分大的空间发展。所以,通过增加东莞的劳动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是可以作为促进东莞现在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东莞目前的人口现状:

  1.  东莞呈现老龄化趋势

  根据六普数据,东莞市户籍人口老龄化在日趋明显,老龄人口比例由五普到六普,从12.88%增长到15.65%,100个人要养16个60岁以上的老人,而这种趋势在这几年里还将逐渐显示得更明显。对于个别镇区,会是个“未富先老”的局面,将会加重东莞的经济负担,养老建设问题将会更加备受关注。

  东莞的外来人口(新莞人)中,年龄结构六普时候主要集中于23-42岁,比五普年龄集中段18-36岁趋于大龄化。这与外来人口大部分接受教育的时间比以前更长有一定关系。但数据也表明了,这些新莞人的抚养比在上升,从0.04上升到0.076,这些劳动力带来了更多的老年人与学龄前儿童。这说明了劳动力流入东莞的速度比新莞人带出来的老人与小孩流入东莞的速度要慢。

  2. 东莞用工荒,劳动力缺口大

  根据新闻报道,东莞在2014年后,用工荒问题更加凸显,造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东莞制造业发展受限制,仅2014年,用工缺口就达到10万人以上,而相应的人力劳动成本增加了很多,却始终解决不了用工荒问题。到了今年,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加不稳定,许多95后的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远低于老一辈的东莞外来工,流动性加大。

  3. 东莞本地人参与劳动率降低

  大部分东莞本地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提供了大量的出租房,这部分人主要以收租或者社区分红收入为主,作为地主参与劳动率在降低。建设东莞,主要还是靠外来人口(新莞人),换句话来讲,新莞人的未来直接影响着东莞的未来,政府应该给予新莞人更大的政策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在东莞安身立命,把东莞建设得更好。

  4. 东莞人口净增长率排珠三角末位

  根据东莞阳光网的报道,2015年年末,东莞常住人口为825.41万,比2014年少了8.9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莞首次出现年际间常住人口负增长,排全省第三。但“十二五”期间,东莞常住人口净增数仅2.93万,共增0.36%,年均增长率仅为0.07%。不管是净增数还是增长率,东莞均排珠三角末位。这是由于东莞不少工厂经营不景气,难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薪水;同时内地的各个城市发展也在逐渐加快,很多外来工更加偏好在家门口工作。

  5. 东莞人口生育率低,影响东莞未来发展

  根据东莞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3%,跟中国整体的自然增长率5.21%比较稍高。我们可以假设东莞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稍高于全国水平,虽然这不是十分严谨,但可以作为推导依据推断出我们东莞大体的生育率。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生育率为1.047,十分之低,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到了人口数量增长危机的警戒线了,这可以推断东莞的生育率也是非常低的。这将会影响到东莞20年后的发展,人口劳动力数量将严重不足,老龄化问题会更加凸显。


建    议:

  1. 提高生育率,建立合理的生育公共政策

  尽管国家目前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社会的反应各有不同。由于培养成本的不断提升,导致到很多人对于生二胎望而却步,在东莞生育一小孩,有网友说至少多花60万。但对于城市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来讲,提高生育率是当下重要的战略规划,不然再过20年,中国就将会步日本的后尘,呈现老龄化社会,缺少创新,缺少给年轻人上升的空间,缺少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所以政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思路。

  第一,加强深化二胎宣传政策,鼓励生育二胎。

  第二,加强公共政策建设,降低养育成本,如从女性职业、产假、医疗卫生、教育培养等等方面去思考。

  第三,鼓励有能力的镇区或者企业单位对生育提供津贴。这看似有点不妥,但长远来讲,这笔开支值得支出,不然我们的下一代都要养我们太多的老人。

  2. 降低积分入学难度,增加学校建设

  很多外来人员由于不能舍弃家里土地的利益,不愿意把户口迁到东莞来,但是小孩到了适龄入学阶段又不能享受到公办学校的待遇,不少人就选择离开东莞。根据数据统计,东莞积分入学的人群增长是比积分入户的人群要快得多,说明积分入学的需求是很大的。

  目前积分入学考核的项目包括有在莞的服务年限、居住年限、参保年限、纳税情况、教育等方面,建议对于我们的下一代要更加宽容,让家长更有东莞归属感,自己留在东莞,下一代也留在东莞。

  所以大体的思路如下:

  第一,降低积分入学难度,年限或者考核的内容可以有所减少;或者对于加分项目,可以加大加分力度;

  第二,加紧学校建设,扩大师资力量;

  第三,设计出合理的、偏低的培育费用方案,令到上学难度降低,费用降低,给家长减负。

  3. 降低积分入户难度,重启购房入户政策

  目前的积分入户标准包含了很多条件,建议在原有考核基础上降低积分入户标准,或者说在某方面加分上可以加更多分值,如学历、纳税情况等。

  重启购房入户政策,部分人会认为政府认钱不认人,摊薄了社会的资源,无形中推广房价上升,对于富人有好处,对于穷人没影响。所以,建议政府要努力研究出对于购房入户这政策,所得的房产利益力能流到公共建设里,而不是都被房产商所拥有。

  而对于部分无能力购房者,要加大提供公租房与廉租房力度。对于公租房与廉租房的建设与使用上应该研究出更科学的方案。之前的雅园新村的公租房闲置太久,造成了资源浪费。

  4. 倡导“来了就是东莞人”的包容文化

  深圳一直都被认为是年轻城市,是创新的城市,这以“来了都是深圳人”的包容文化有一定关系,这赋予了外来人员主人翁的精神,也打破了原有的“地头蛇”的文化。对于一个包容的城市,人才们更加乐意投奔。香港旅游业之前受到重创,跟部分香港人狭隘的地域观有十分大的关系。一个城市的魅力,对于个人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实现,除了物质还有精神,包容的文化能令到外来人员更加有归属感。

  所以,建议政府加紧包容文化的宣传,欢迎外来员工,“来了都是东莞人”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移民精神。

  5. 提高社康服务与设施建设,应对老龄人口增加

  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有所显现,对于老人的社区服务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建议通过增加养老床位,满足养老需要,提高服务理念,合理定价养老服务,使更多老人能安享晚年,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

  对于外来工的所带来的老人,很多不太适应城市化的生活,言语不通,人际关系少。目前东莞本地的老人关爱活动已经取得进展,这建立在当地镇区的经济发展与社区建设服务的不断完善基础上。而对于政府来讲,目前需要去研究课题应集中于如何关心新莞人的老人生活。这实质上是增加东莞的魅力的一个课题,给予更多的新莞人留在东莞的一个理由。



提案者 朱厚丞
部门答复

卫生和计生局:
朱厚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东莞人口建设问题的建议》(政协提案第20170325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面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
      继续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和地中海贫血防控、新生儿疾病筛查、补服叶酸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婚前和孕前、孕期健康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强化孕前、产前和新生儿期三道出生缺陷防线,我市住院分娩出生缺陷持续下降。
        2016年全市共为30146名待孕妇女免费派发叶酸,全年免费为5807人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共检测出地贫基因携带者3745人,占比10.07%,G6PD缺陷1558人,占比4.19%。
      2016年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东莞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管理方案(试行)》,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补助纳入政府财政补助项目,2017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6年,我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115449例,筛查率94.45%;其中发现苯丙酮尿症0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0例,召回确诊G6PD缺乏症147例,地中海贫血128例。所有缺陷新生儿均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做好早发现、早干预,使残疾儿童能尽早被发现并得到康复治疗。
       二、加强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建设
      为贯彻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和卫生强省决定,进一步加强全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2016年9月,制定下发了《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东卫办〔2016〕45 号),9月29日组织召开急救网络管理培训会,全面启动急救网络实施工作。充实市级专家组人员,健全抢救“绿色通道”运行机制,规范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流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运转高效、覆盖全市的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会诊、转诊网络,实现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全市全市32个镇街和72所助产机构覆盖,有效保证全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畅通。同时制定配套监管措施,同步出台《东莞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工作评估方案(试行)》(东卫办〔2016〕46号),加强急救网络日常监督管理,提高急救网络运作成效。2016年接听急救电话约180多次,派出市级专家外出抢救30多次,转诊患者约110多人,抢救成功率达97.7%。
      三、落实市政府民生实事妇幼健康服务项目
      2016年全市共完成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孕妇37698例(目标任务1.5万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28485例(目标任务1.5万例);完成18598对夫妇免费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任务8000对)。先后举办四期免费婚前和孕前健康检查项目管理和业务培训班,共约培训1200人。开展妇幼健康送基层活动,2016年全市共举办宣传义诊咨询活动1314场次,参加活动群众382494人次,举办健康讲座1516场;2016年,全市共为30146名待孕妇女免费派发叶酸。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减少残疾儿童的出生率。
      四、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今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统筹谋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和思路。一是开展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工作和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可及性调查,参与全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课题研究,为决策层提供人口形势方面的分析报告。二是调整优化新莞人子女积分制入学计生审核,取消了原方案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妻任何一方未接受处理或未处理完毕的,其子女不得申请积分入学”的规定,放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限制。三是计生证明电子化工作。对符合提交的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现场打印计生证明,为流动人口提供了方便。四是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以南城街道为试点单位,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服务、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服务、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积极推进均等化服务五是开展创建流动人口健康示范单位和新市民健康城市行活动,引导流动人口实行健康生活习惯,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
       五、积极落实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16年我市采取政府补助形式,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全市常住居民免费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预防接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6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人均补助标准达45元。2017年人均补助标准已提高到50元,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截至2016年底,我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60万份,健康档案利用率为62.62%,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为22.45万人,已管理高血压患者达27.51万人,已管理糖尿病患者达8.47万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0~36个月儿童16.34万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老年人14.94万人。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和省计生条例纳入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宣传工作重点内容。围绕“全面两孩”主题,主动宣传策划,利用各类媒体阵地宣传“全面两孩”政策及优生优育知识,营造良好氛围,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为了更好地普及健康知识,我市卫生计生部门将充分利用省、市各级各类媒体,持续扩大宣传效果,将通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线下活动,将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人力资源局: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325号提案的答复

  朱厚丞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东莞人口建设问题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关心。现对您提出“降低积分入户难度”、“目前的积分入户标准包含了很多条件,建议在原有考核基础上降低积分入户标准,或者说在某方面加分上可以加更多分值,如学历、纳税情况等”的建议答复如下:
  积分入户政策从2010年开始实施至今,历经四次修订,逐步降低入户门槛,入户指标分值从最初的130分降低为目前的100分,入户名额也由最初的总量控制放宽为积分达到100分即可入户。积分入户是我市现行的“1+3” (1个办法,3个实施细则:《东莞市人才入户管理办法》、《东莞市积分制入户实施细则》、《东莞市条件准入类实施细则》、《东莞市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实施细则》)人才入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1+3”人才入户政策,拓宽了人才入户渠道,开通了条件准入、企业自评人才入户、积分入户三种入户通道,帮助异地务工人员入户东莞。其中,条件准入着重从学历、技术、技能、贡献等方面因素考虑,优化设计12类人才准入条件,实行“即来即办”,打造人才入户快速通道,主要目标是吸引学历型、技能型、高贡献型人才。如初级以上职称、高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应届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连续三个纳税年度缴纳工资薪金纳税满6000元以上等都可以直入。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将员工入户的决定权下放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镇街重点发展企业等七类企业,获得自评资格的企业经自主评选,推荐员工入户。积分入户优化设置了文化程度、职业资格、参保时间、就业居住时间、纳税情况、社会服务、镇街引导等13个积分选择项目,总积分达到100分即可获得入户资格。如:对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给予20分、60分、80分的加分;对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纳税、企业股东纳税均给予最高100分的加分,对房屋契税最高给予20分的加分;参加社会保险每险种每满1年积2分;在莞居住4年及以内的每累计满1年积4分,在莞居住5年及以上的每累计满1年积6分;在寮步等10个乙类镇街申请积20分、在中堂等13个丙类镇街申请可积30分。
  以上三种人才入户渠道互为补充,可基本满足异地务工人员的入户需求。有意愿入户的异地务工人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入户方式。
  此复。


教育局:
朱厚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东莞人口建设问题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根据职能分工,对提案有关的内容答复如下:
  一、 关于降低积分入学难度的建议
  目前,我市积分制入学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学生的户籍、年龄”,二是“家长是否持有效《广东省居住证》和在东莞市购买社会保险”。提案中关于“在莞的服务年限、居住年限、参保年限、纳税情况、文化程度、国家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居所情况、科技获奖情况、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参加社会服务情况、计划生育情况以及申请人在莞接受教育年限”等内容是自选的积分项目,申请人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应的积分项目进行积分。简单来说,积分项目是菜单式的自选项目,不是必备的考核项目。为了进一步简化积分入学申办流程,降低积分入学申请难度,我们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行积分制入学“网上报名申请--网上审核评分--网上查询积分”,申请人可以在电脑上自行提交申请和佐证材料,通过各部门之间电子证照(数据)互通共享,简化申报材料,优化申请手续,进一步提高积分入学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 关于扩充教育资源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求,今年我市将“有效
  扩充公共教育资源”事项(包括加快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和实施阶积分制入学随迁子女梯式学位补贴两个子项目)纳入市政府十大重点督办项目,并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牵头督办。目前,我们已经着手邀请专家团队开展“东莞市十三五基础教育资源(学位)需求预测与配置建议”研究,根据各镇街的发展需求制定全市各镇街学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各镇街公办学校建设要求。今年初步计划新建、扩建21所公办学校,进一步扩充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供给,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
  三、 关于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议
  在师资力量配置方面,我市将及时跟进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增长态势,预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需求,及时制定应对师资配备方案,合理调整师资入口条件和途径,争取能基本按教学实际需求配置师资队伍
  四、 关于降低入学费用的建议
  从2009年春季起,我市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借读生书杂费,所有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实行全免费义务教育。提案中提出“费用降低,给家长减负”的建议应该指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学校的费用。为进一步扩大免费义务教育范围,逐步减轻随迁子女在民办学校的费用,我市从2013年春季起,我市给予在我市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公用经费和教科书补助,并逐年提高补贴标准,2015年秋季该项补贴标准已提高至小学每生每年1270元、初中每生每年2155元。经统计,2016年我市共下拨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公用经费和教科书补助经费约8.7亿元。此外,从今年起,我市还计划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积分入学学位供给,实行积分制民办学位补贴,即对通过积分制被录取但未能录取至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实行阶梯式学位补贴,争取至2019年在我市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学位补贴的随迁子女人数达到50%,进一步减轻随迁子女家庭经济负担,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再次感谢您的意见和建议。


民政局:
尊敬的朱厚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东莞人口建设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结合民政工作职能,提出分办意见如下:
  一、我市老年人口情况
  2016年底,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约30.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201万人)的15%。其中,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有171972人,70至79周岁的有80922人,80至89周岁的有43968人,90至99周岁的有7008人,100周岁以上的有143人。
  二、关于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问题
  我市一直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完善养老设施建设,引入社会组织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我市先后投入资金1亿多元,资助各镇街新建(扩建)敬老院。目前全市共有31间镇街公办敬老院,3家市属公办养老机构,3家民办养老机构。投入1.14多亿元资助各农村(社区)兴建或改造160多个“星光老年之家”,投入超过1.7亿元建成了101个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集福利性、公益性、便民性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17个省级居家养老示范中心、4个“幸福计划”试点、123个农村幸福院。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部分养老机构采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引进社会组织进驻运营管理,并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助餐送餐、老年权益维权等服务,举办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上门送法等关爱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生活。为强化对老年人的应急呼叫救助服务,2011年我市建立了“平安铃”服务平台,为全市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紧急救援、健康咨询、家政对接、精神关怀、人员定位等人性化贴心服务。
  为加快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我们主要做法是:一是出台相关政策文件。2016年,我市出台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东府〔2016〕79号),将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突出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出台后,我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媒介深入宣传《意见》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介绍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举措,大力营造支持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近期,我市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东府办〔2017〕37号),在全市卫生医疗、养老机构等单位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目前,东坑镇人民医院、洪梅镇人民医院、沙田镇敬老院等机构正在积极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结合我市实际,我局起草了《东莞市民政局关于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优化提升改革实施方案》,拟分三个阶段实施:2017年1至3月为试点阶段,2017年3至12月实施改革阶段,2018年为经验推广阶段。目前,该方案已报市政府审批印发,进一步激发了我市养老机构生机和活力。
  下一步,我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及我市相关政策,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养老服务网络,建立养老服务业公平有序的定价机制,并通过提高新增床位和运营补贴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来莞兴办综合性强,集医疗、养老于一体的民办养老中心或者护老养老院,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水平,为老人提供良好优质服务。
  三、关于关爱新莞人老年人生活问题
  我市在关爱新莞人老年人方面主要做法有:
  (一)为符合条件的新莞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
  2015年,我市印发了《东莞市非莞籍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实施方案(试行)》,将男性年满70周岁、女性年满65周岁且在莞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非莞籍老年人纳入免费乘坐公交车范围,办理发放非莞籍敬老优待卡。2016年,我市修订了《东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扩大了优待范围,提高了优待水平,降低部分非莞籍老年人办卡条件,将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在莞工作至退休且在莞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非莞籍老年人纳入免费乘坐公交车范围。目前,共办理、发放非莞籍敬老优待卡8092张。
  年满60周岁暂未符合条件办理敬老优待卡的非莞籍老年人,凭身份证和居住证等证件也可享受《办法》中除免费乘坐公交车和规定户籍老年人享受的其他优待,如免费进入财政补助的公立的公园、园林、旅游景区(点)及公立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在全市各电影院(厅)观看电影及在东莞玉兰大剧院观看相关演出享受优惠等。
  (二)提高非莞籍困难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
  2017年2月27日,我局印发了《东莞福彩关爱基金临时救助办法》及《东莞市医疗救济基金会救济办法》(东民〔2017〕59号),进一步完善本市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这两个办法将救助对象扩宽至非莞籍困难人员(包括非莞籍老年人),首次增加了对非本市户籍人员在东莞市内因火灾、溺水或触电,导致家庭成员人身受到伤害的困难群众的救助。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
  老年人文化艺术节、老年人运动会是我市老龄工作的重要品牌。自199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7届老年人文化艺术节、13届老年人运动会,活动的规模逐年扩大,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多。非莞籍老年人也可报名参赛。我局每年都会组织一部分优秀团队参加全国性的省际老年文艺交流及全省老年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团队的成员也包括非莞籍老年人。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市老年人优待办法,继续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新莞人老年人办理发放敬老优待卡;按照市有关政策,为有需要的非莞籍困难人员提供救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切实保障非莞籍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大力开展各类老年文体活动,鼓励更多的新莞人老年人参与,丰富新莞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办理单位 卫生和计生局,民政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局
网友评价
支持 3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