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23)关于支持和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品牌质量提升的建议

内    容: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异军突起,完成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城市的转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市的龙头产业和靓丽名片。“东莞堵车,全球缺货”,正是对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这一品牌的赞誉。但与东莞其它优势产业一样,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多以加工贸易为主,产品比较低端,研发投入较少,自主品牌缺乏,人才储备不足,这使得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处于产业链的较低层次,对外依附度较高。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将面临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竞争白热化的严峻局面。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占比不大,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平均年产值只有2亿元,与全国平均值3.1亿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缺乏有代表性的大型行业骨干企业作支撑,满天繁星不见月亮的局面仍然未破,一旦智能手机出现替代性风险,东莞经济将大受影响。还有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外向型特征明显,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产品出口比率均在80%以上,产业植根性差、自主性不强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而东莞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规模不大,发展壮大困难重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缺乏自主性的、引导性的前沿研发技术。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和开展自主营销的能力普遍不足,绝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以代工为主,不重视或没有投入研发,产业发展基本受外部企业主导;二是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质性投入仍然相对缺乏,专业人才储备速度难以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三是资金瓶颈问题。民营企业为什么经营这么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困难重重!他们普遍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瓶颈。东莞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代工加工型企业,对资金的渴望尤为更甚,即使是部分大中型企业,当企业的产值要突破阶段性的1亿元、10亿元、30亿元的峰值时就会碰到资金的瓶颈。而我们国内金融机构往往都不能有效地支持解决。因而许多发展不错的企业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绞尽脑汁,耗费大量的精力亦举步维艰,有的甚至会无所不用其极,如高利息的民间借贷;拖长原材料供应商的数期等等。这样企业就容易走向极端,从而迸发倒闭危机;四是管理的瓶颈。现在制造型企业都往工业4.0的方向发展,走智能化、自动化的改革,但在管理方面却往往跟不上。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根本,企业只单纯实现工业制造上的4.0,却没有同步实现企业管理的4.0,同样亦会严重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因此,支持和引导电子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解决突出问题,以品牌质量提升促进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成为产业突围和城市突围的重要路径选择。


建    议:

  建立支撑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综合体系,多层次促进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这一品牌的质量提升,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政府应以更大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和支持东莞企业进行产业间的并购重组。虽然目前已有一些政策支持,但力度和深度都未够。政府也应持更开放、更全面的态度,帮助具备实力的本土企业走出东莞,走向全球进行国内间、国际间的产业并购,亦应寻找国内、国际间的知名实力企业对本市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这样,企业就可以迅速地发展壮大,并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从而在产业上游拥有话语权。

  2、借力国内外的实力基金和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平台,成立电子行业的产业基金,协助电子企业突破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目前,我国的银行往往只愿锦上添花,极难做到雪中送炭。所以单靠国内目前金融机构较为单一的融资渠道并不能为企业的壮大发展有效、高效地解决资金问题。因此要创新金融服务,构建电子产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相互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成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基金,全方位为企业服务,增强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

  3、出台更全面、更具可行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

  (1)产能方面的支持: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对于产能实现快速增长的企业,适当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返还式的补贴,使成长性好的企业得到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实惠。

  (2)技改方面的支持:继续加大机械换人的支持力度,在事后奖补、融资租赁等方面出台更具吸引力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降低企业技改的综合成本,鼓励企业加速自动化、智能化的进程。

  (3)招引人才方面的支持:除鼓励引导企业自身重视招引国内外科技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外,政府亦应建立多层次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体系,统筹规划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加强校企政研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引进培育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金融人才,建立人才供需数据库;进一步研究人才留存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成长。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开放用人渠道,制定更为有效且操作性强的用人政策,努力构建东莞人才高地和人才宜居城市。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开展海外技术合作,支持引进国外技术团队,实现研发设计国际化、市场营销国际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引进海外专家,并进行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形成东莞人才智力群体的比较优势。

  (4)引导和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建设能够支撑“工业4.0”的“管理4.0”,加大对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引进和支持力度,支持和推动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培训,优化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智库和平台,加强前沿研究,加强对企业的指引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改造管理体系;推动东莞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协会的精细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服务管理平台作用。




提案者 陈健文,唐子恩,邓耀升,温小燕,侯庆虎
部门答复

人力资源局: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323号提案的答复
  市经信局:
  陈健文等委员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和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品牌质量提升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我局提出如下会办答复意见:
  关于建议中提出的“招才引才方面的支持”。近年来我市出台系列优惠资助政策,开展了系列引才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人才引进方面,我市从2011年起设立每年10亿元的“人才东莞”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高端人才来莞创新创业,对入选的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奖励”资助引进。为鼓励高端人才来莞工作,我市对聘用时间超过1年、在莞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专业人才,按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贡献额的80%给予奖励。我市组织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每年都有2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我市园区、企业交流对接。为帮助我市重点企业引进优秀高校人才,促进校企合作,策划“东莞名企名校行”品牌招才引智活动。自2013年至今,与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共联合举办了四届“东莞名企名校行”活动, 累计组织近300家企业到武汉、西安、长沙等高校云集的城市引进高校人才。
  二、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市出台了《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以及配套实施细则,在人才创业奖励及扶持、居留落户、住房优惠、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积极申请认定评定特色人才。2015年,还出台了《东莞市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试行办法》,属于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企业和科技平台,新引进人才的一次性给予6000-10000元/人的生活补贴。《东莞市鼓励柔性引进海外专家来莞工作试行办法》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契约管理”的运作模式,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拥有特殊技术专长和国际一流应用技术的外籍人才以及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籍人才,发挥海外人才工作站和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成功推荐海外专家并通过备案的,每推荐1名专家奖励5000元。为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我市实施《东莞市人才入户管理办法》、《东莞市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实施细则》等政策,大大降低人才入户门槛,有利于促进人才扎根发展。
  下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营造优质人才发展环境。
  为营造优质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各类特色人才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我市出台了《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东府〔2015〕110号),为人才提供包括科研配套资助、创业资助和奖励、创业扶持、居留和出入境、落户、住房、医疗、社保、税收、通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薪酬等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
  二、发挥平台的育才作用。
  充分发挥好职教城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高校、培训机构的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加强合作,大力培养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借助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及4个行业教育联盟实训基地,开展师资培训。
  三、发挥各类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的对接作用。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引智模式,利用每年定期举办的“东莞市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东莞市博士后洽谈会” 、“东莞名企名校行”等招才引智活动,重点组织海内外工程技术人才同我市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帮助企业引进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四、落实人才入户政策。
  以贡献为重点衡量标准,将来莞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才纳入直入范围。落实人才入户“1+3”政策,实行“即来即办”模式,当场受理、当场审核、当场发放人才入户卡。


经信局: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32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陈健文,唐子恩,邓耀升,温小燕,侯庆虎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和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品牌质量提升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心。针对你们提出的问题及建议,会同市人力资源局,经过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并购重组
  为推动我市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对外并购和重组整合,加快发展壮大一批综合竞争力高、发展后劲足、行业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我市出台了《东莞市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暂行办法》和《东莞市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简化行政办事手续、财政补助、税收优惠、人才培育、金融支持、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作用等方面对企业兼并重组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对兼并重组后企业总部在我市的,按照不超过其贷款实付利息的50%-70%给予贴息资助,贴息期最长为2年,每家企业每年贴息总额不超过300万元。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资源整合,对于收购对象为本地企业的,贷款贴息的资助比例和限额可分别按照原有资助基准上浮15%。对重大兼并重组项目可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实行“一企一策”的特殊扶持政策。
  下来,我市将探索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并购基金,由市财政认缴其中一部分(原则上不超过20%),采取“母—子基金”的管理结构,围绕我市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大型骨干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撬动民间资金,优先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发起设立若干支产业并购子基金,支持企业实施产业链的纵向兼并整合或横向协同发展,推动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多元发展实现做大做强。
  二、关于成立电子行业的产业基金
  目前我市已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及创业引导基金,首期规模为5亿元,并参股设立了“东莞红土”、“东莞中科中广”和“睿德信机器人”三只基金。我市还设立5000万元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每年2000万元创业投资机构风险补助资金、2亿元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及每年6000万的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以“拨投联动、拨贷联动、投补联动、贷贴联动、贷奖联动”等形式撬动创投资本和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此外,松山湖、长安、道滘、厚街等镇街(园区)也纷纷成立了有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由此可见,我市金融服务体系正逐步完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是否有必要设立电子行业产业基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关于出台更全面、更具可行性的政策支持体系
  目前我市已经在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财政扶持政策体系。已设立企业研发投入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资金、专利促进专项资金、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专项资金、“机器换人”专项资金、企业成长培育专项资金、质量标准化专项资金、“人才东莞”专项资金、特色人才政策等。
  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东莞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今年2月我市印发了《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行动方案》,选取了214家企业作为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共86家,占总数的40%,计划通过创新政策要素供给、产业要素供给、土地要素供给,实现对企业的精准扶持,促进企业3-5年内规模效应倍增。目前我市已创建了“倍增计划政府服务平台”,对企业的要素申请和问题诉求实施分类管理;起草了骨干人才资助实施细则、骨干人才子女入学资助实施细则、专业服务资源池工作指引等配套政策;初步建成由20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组成,涵盖金融、财会、法律、科技、人才和综合服务等12大领域的专业服务资源池。
  同时,为深入实施“东莞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我市还印发了《强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东府办〔2017〕12号),通过重点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发展先进装备提供商、加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扶持、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创新、强化金融服务与智能制造融合、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等对策措施,提升我市制造业集约高效发展水平,促进我市制造业向高端迈进。目前,我市已起草了《东莞市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财政资助实施细则(送审稿)》,并积极推动企业建设整线自动化改造,已有广东隆凯、东莞劲胜、东莞瑞立达、广东长盈、东莞兴科等一批企业启动示范生产线建设,累计启动建设示范生产线约30条。


办理单位 经信局,人力资源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