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09)关于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建设制造业服务型城市的建议

内    容:

  近年来,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从“世界工厂”逐渐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制造业名城,制造业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提高,转型升级工作成绩有目共睹。2015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设立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的宏伟目标。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我市制造业将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与此同时,城市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则显得十分重要,既关乎制造业本身转型升级的成败,也关乎产业链是否健康、经济发展能否持续等重要问题。制造业服务化是成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将价值链从制造向服务转变的过程,衍生出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继续服务于生产,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东莞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加快制造业服务化,促进我市从制造业城市向制造业服务城市转变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仍然不高,与一线城市差距较大。2016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31.4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50.7%,比重在全省21个城市中处于第3位,仅落后于广州(58.4%)、深圳(58.5%),但与广州、深圳差距较大,而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则能达到六成。我们认为,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偏慢,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大型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和示范效应不明显。目前,东莞的大型服务业主要是集中于移动、电信、邮政等国企,缺乏大范围服务于制造业的大型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基础性的服务业较多,创新科技类的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东莞交通运输仓储、通信等基础性服务业仍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科研技术、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从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衍生的业态发展较慢,企业规模小且未能形成集聚效应。多数企业的科研、设计部分局限于制造业内部,没有分离形成成熟的配套服务业。三是制造业服务化的人才要素短缺。缺乏高端的工业技术培训学校,常规职业学校未能满足制造业发展需求,企业普遍反映缺乏中高级技工,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两端缺乏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政府应在要素投入、资源整合、营造环境等方面加大引导力度,加快全市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建    议:

  一、引导企业做强产业链两端,鼓励分离生产性服务业

  鼓励企业信息化,涉足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引导全市制造业企业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分离设计、培训、咨询等上游服务外包承接企业,鼓励维修、检测、物流、销售等产业向下游延伸。选取一批大型企业,重点引导服务化,实现从制造企业向制造与服务并行的战略转型,为全市作典型示范。从制造业分离的生产性服务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建议放宽制造业企业开拓服务领域业务和涉足生产性服务业务的准入门槛,开通绿色通道。

  二、对接广州、深圳高端服务业,鼓励企业外包服务

  广州、深圳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均比东莞高,两市已经衍生出很多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东莞提供了很多发展经验和发展资源。利用好区位优势,对接两市产业溢出,引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壮大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份额,服务改进我市制造业生产模式,加快我市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临近广州和深圳的镇街园区,除了在先进制造业上要做到产业对接外,应当还要重视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做好各大孵化器的引商工作。同时,鼓励本土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利用好引入的高端服务业实实在在服务本土制造业,提升行业竞争力。

  三、整合资源促产业集聚,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力

  研究出台制造业服务化工作指导意见,打造制造业服务化示范基地,依据行业特色形成行业集聚。示范基地服务企业业务范围不应局限于本土制造业,也要对周边城市制造业提供服务,利用东莞已形成的制造业品牌资源,延续和过渡到服务业品牌,形成具有东莞特色品牌的制造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凝聚人气,扩大地区影响力。

  四、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

  培养和引进制造业服务化的专业团队和机构,开展制造业服务化的企业培训教育,建立对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进行企业服务化发展的培训机制。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库作用,开展制造业服务化专题研讨,探索研究加快制造业服务化的具体做法。加大职业学校建设力度,优化课程设计,提高职业学校质量,建设高端的工业技术学校,培养储备高端制造业人才,创造创业和就业平台,发挥人才红利,增加制造业产业链两端的人才资本,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人才要素。

  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设立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分离和示范基地、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完善财税制度,加快全面“营改增”的步伐,防止出现企业产业分离时造成税收费用多缴,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出现。强化制造业服务化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为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允许制造业企业利用工业用地发展自营生产性服务业,以鼓励企业实现产业分离。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部门答复

商务局

 

人力资源局:
市经信局:
      民进市委会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建设制造业服务型城市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我局提出如下会办答复意见:
      一、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东莞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东府办〔2012〕108 号)。2016年投入近100万元举办竞赛,我局举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模具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现代制造技术等12项职业技能竞赛,2822人参加决赛,423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84人获得“东莞市技术能手”称号。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二是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计划。鼓励企业结合员工培训需求、自主制定技能人才评价方案,由市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对符合条件的员工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享受薪酬增加、职业晋升以及技能人才入户等待遇。2016年,在全市范围推开自主评价工作,10家次企业完成评价,涵括16个工种,涉及模具、机械设备、陶瓷等行业工种,1897人次申报参评,839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是实施企业“首席技师”津贴计划。2016年,出台《东莞市“首席技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通过专家评审筛选出83名东莞市首批“首席技师”,经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每人每月享受津贴1000元。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解决企业的生产操作难题,参与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开展“名师带徒”活动,传授技艺特长及绝技绝活。
      二、大力建设职教城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一是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直属我局的公共服务管理型公益性事业单位.高训中心根据东莞产业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设置了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包括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主楼和精密模具制造训练中心,实训设备总值近1.5亿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设备,可同时容纳700人进行实训,年实训量超过50000人次。
      二是  东莞市技师学院目前理工科共开设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电子、城轨通信、城轨机电、汽车机电、汽车钣金等38个专业,在校生共6204人,其中高技生共4206人。
      三、实施系列促进创业就业政策
      一是我局2016年根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东府〔2015〕88号),制定出台了创业孵化基地认定、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孵化服务补贴等系列促进创业政策的操作办法,着力推动个人自主创业。其中职业学院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只要符合相关条件,不分户籍都可以享受创业政策。
二是通过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免费向企业和各类劳动者提供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招用工服务,以及举办“就业服务日”、各类专场招聘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供求对接平台。


发展和改革局:
市经信局:
  民进市委会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建设制造业服务型城市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如下会办答复意见:
  东莞市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加强产业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2016年2月,印发《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十三五”时期,东莞将围绕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发展。2017年2月,印发《东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外包、会展与商务咨询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突出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我市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目前,即将出台的《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增材制造(3D打印)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空间布局为“两带多节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出建立以东莞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主体产业带,推进城区范围内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与制造基地。《建议》中所提及的“鼓励分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外包服务”“整合资源促产业集聚”等意见建议,在以上有关规划中均可体现。下来,市发展改革局将进一步落实有关规划的责任分工,加强跟踪督查,及时对我市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势作出研判分析,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地实施,以此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经信局:
  尊敬的民进市委会:
  感谢您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您在提案中提出要整合资源,做强产业链,鼓励企业外包服务,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等建议,我局认为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就提案回复如下:
  一、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
  (一)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2016年全年我市服务外包合同登记金额4.84亿美元,同比增长86.33%;其中离岸合同4.47亿美元,同比增长78.94%;服务外包执行金额3.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15%,其中离岸执行金额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4%,排名全省第四。2015年8月,联络8家以上发起企业以及30家以上会员企业组建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市服务外包产业联合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在政府指导下从松散式走向抱团式发展,进入有政策引导,有组织架构,交流共享、互相促进的新阶段。
  (二)工业设计平台成效显著
  依托制造业基础,我市工业设计按照产业集聚逐步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产品设计、五金机械模具产品设计、纺织服装设计等不同特色领域,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东莞市已集聚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服务的创新团队和公共创新平台,打造了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东莞国际名家具设计研发院等专业设计创新平台。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共建了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依托广州美术学院共建了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还有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广东岭南创新院等,其中华南工业设计创新院获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业务范围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并建立了相关的众创空间,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培育了中道、布鲁斯、浪尖、金种子、万喜至等一批创新设计领军企业,推动制造与设计产业对接。
  (三)产业集聚特色突出
  我市将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我市科技服务业产业基地,已列入国家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市已基本建立起市、镇(街)逐级分布、种类较多的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了国有、民营、股份制、外企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聚集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省首家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正式落户我市松山湖高新区,引进了华特迪士尼暨创意服务中心项目;东莞艺展中心年均举办150多场艺术品交易展览活动,营业额超过了3000万元;寮步香市文化工程开发莞香系列产品,探索设立沉香质量检测中心;运河创意公社吸引了建筑设计、艺术生活、创意策划类文化企业近30家,园区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目前,我市已建成联丰创意谷、运河创意公社、艺展中心、塘厦东八音乐创意园区、凤岗婚庆文化产业园、工农8号、寮步莞香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良、规模适中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其中大部分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作,并成功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或项目。此外,东城“33小镇”、万江“泰库”、道滘油画中心、常平珠宝产业园、南方影视主题公园、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也正在论证或规划建设当中,产业园区的聚集作用和带动作用逐渐显现。
  二、就提案相关问题的回复
  对于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关于加快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我局认为您提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对于您提的相关建议,我市目前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况如下:
  (一)关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的建议
  为落实我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相继出台了《东莞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指导意见》、《东莞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东莞市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为促进我市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2015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东莞市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工业企业应用创意设计进行补助和对重点工业设计机构进行奖励;同时,认定工业设计应用重点企业,对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生产进行补助。2016年,出台《关于实施东莞工业设计应用壮大工程的工作方案》,通过补助、奖励、定额资助、服务券等财政资金扶持方式鼓励和支持全市工业设计应用和发展,助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出台的《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东莞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东莞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东莞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助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编制发布《2016年科技金融发展项目申报指南》,在信贷风险补偿与奖励、贷款贴息、创业投资风险补助、科技保险补贴、专利保险补贴、科技金融人才培养资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设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市财政安排了首期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市内注册的种子期、初创期等创业早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落实“重点企业信贷支持”计划,向合作银行推荐了近700家符合“重点企业信贷支持计划”要求的企业。
  (二)关于鼓励企业外包服务、促进产业集聚的建议
  挑选一批重点企业开展登门走访,宣传国家和省市的服务外包扶持政策,解答和协调企业在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时遇到的问题,辅导企业做好系统登记工作。2015年共为150多家企业提供了专门辅导,包括新科磁电、尚睿电子、元创动力、兴昂鞋业、广东拓达斯科技、绿洲鞋业等服务外包企业或准服务外包企业。推动松山湖(生态园)、莞城科技园发挥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先行优势,加快服务外包企业招引步伐。2016年,积极做好松山湖(生态园)引进中软国际等服务外包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选取常平科技园等有一定基础的园区,鼓励并指导其按照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标准进行建设发展,落实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构建服务外包产业“两个核心、一条主线,多点聚集、外延拓展”的战略格局。
  (三)关于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建议
  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2012年出台了《东莞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2016年投入近100万元举办竞赛,举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模具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现代制造技术等12项职业技能竞赛,2822人参加决赛,423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84人获得“东莞市技术能手”称号。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计划。鼓励企业结合员工培训需求、自主制定技能人才评价方案,由市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对符合条件的员工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享受薪酬增加、职业晋升以及技能人才入户等待遇。2016年,在全市范围推开自主评价工作,10家次企业完成评价,涵括16个工种,涉及模具、机械设备、陶瓷等行业工种,1897人次申报参评,839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企业“首席技师”津贴计划。通过专家评审筛选出83名东莞市首批“首席技师”,经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每人每月享受津贴1000元。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解决企业的生产操作难题,参与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开展“名师带徒”活动,传授技艺特长及绝技绝活。大力促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东莞市技师学院目前理工科共开设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电子、城轨通信、城轨机电、汽车机电、汽车钣金等38个专业,在校生共6204人,其中高技生共4206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市将继续整合资源,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发展,做好服务外包工作,促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强化工业设计平台建设
  加强工业设计平台建设,巩固产业集聚区专业化领域创新设计平台的产业技术支撑能力,依托产业特色,举办相关应的工业产品设计大赛,如名家具设计大赛、“大岭山杯” 金斧奖中国家具设计大赛、“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等,促进产业交流,加快推进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和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的建设,完善充分发挥平台对产业的科技支撑作用,促进我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拓展业务范围,重点做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业务,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支持。做好市重点企业工业设计诊断服务,整合我市以及国内外专业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建设工业设计专业服务资源池,以我市、镇“倍增计划”企业为主体,委托池内专业机构分批进行分析诊断,评估企业工业设计产业化现状,提出优化提升路线图和方案建议,促进服务机构与企业更好地对接。目前,我局正在研究创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以及工业设计人才的交流对接。服务平台将整合我市现有优势资源,以人才培养及工业设计管理与咨询服务为方向,加强工业设计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培育我市工业设计相关产业链。
  (二)做好服务外包工作
  根据我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改革措施的要求,按照到2017年底培育10家从事研发、设计、产品开发等业务且年销售规模超2000万元的服务外包企业的要求,继续做好登门服务的工作,进一步做好重点企业的优选和培育,收集并总结典型个案。计划每季度登门辅导重点企业。计划上半年做好万科、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企业的辅导,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做好中小在岸企业辅导。
  (三)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促进面向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集聚,重点推进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技服务基地建设,以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高端科技服务机构为载体,为园区乃至华南地区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优质、全面的科技服务,打造集教育、培训、研发、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创新区。继续跟进中软国际等服务外包项目落户松山湖(生态园)相关工作。支持松山湖(生态园)、莞城科技园、常平科技园等园区加快招商步伐,提升承载能力,发挥好示范带动效应。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科技局

财政局:
市经信局:
  民进市委会提出的《关于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建设制造业服务型城市的建议》提案收悉。根据财政职能,我局现对第五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中的“设立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分离和示范基地、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我市在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分离和示范基地、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方面已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财政扶持政策。如:
  一、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行定制化生产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商转变、提高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促进供应链协同管理和云平台服务等工作。
  二、设立企业成长培育专项资金,对专业服务项目进行补助,每年向大型骨干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小微上规模工业企业和其他重点企业分别给予发放50万元、30万元、10万元额度的服务券。企业可用于购买财税、法律、培训、策划、设计、品牌、参展布展、宣传推广、电子商务、管理咨询、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有助于企业成长的各类服务。
  三、对公共服务项目进行补助。包括为推动我市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开展宣传推广、产需对接、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等公共服务项目;为我市工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补助项目;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工作的非营利性机构等。
  四、设立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使用财政发放的科技创新券购买技术服务。
  五、设立示范性项目专项资金,对我市经济和信息化领域引进项目类、项目载体类、平台建设类示范性项目进行奖励。
  六、建设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我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组建了25家公共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为我市企业提供设计、研发、技术集成应用等科技创新支持和产业化服务,助力我市经济创新创新驱动发展。
  因此,建议引导企业积极研究、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不再针对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单独设立专项资金。

 


办理单位 经信局,发展和改革局,人力资源局,财政局,科技局,商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