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305)关于开发“东江旅游”项目,提升东莞新形象的建议

内    容:

  河流是东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对其境内河流的开发与治理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形象与经济的发展。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水系与其他景观相互映衬,可以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利于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例如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

  东莞市内水网密布,河流资源丰富。这一先天优势对东莞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然而我市对河流资源的利用还远未达到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地步。以往我市对东江等河流的利用只停留在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方面,对于河流的旅游功能及文化展示功能尚待开发。随着河流运输功能被高速公路和高铁所弱化,腾出的空间正是开发旅游项目的好时机。要实现全面开发东江河流功能,充分发挥东江资源、提升东莞形象,带动东莞经济增长的目标,尚有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群众对东江的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开发利用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经济迅速腾飞,东莞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东莞的环境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河流的污染也较为严重,虽然经过多年的大力整治,河流污染现象得到一定的改观,但是今后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群众对东江的保护意识更为欠缺,以至于开发东江之前需先治理东江。

  二、政府对东江等河流功能定位相对传统,缺乏创新观念

  加强江河流域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景观,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气质、有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例如上海市对黄浦江区域(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广州市对珠江区域(珠江新城)的开发建设以及杭州市对钱塘江区域“钱江新城”的开发建设,这些开发建设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但是我市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从群众方面,对于东江等河流的开发利用都是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中,局限于取水饮用和发展工业,而对于东江等河流的展示城市文化功能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功能都没有引起重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东江等河流的功能未被全面发掘。

  三、长期以来对东江等河流的开发利用较为片面,缺乏整体规划

  长期以来,我市始终认为与珠江等全国闻名的河流比起来,东江等河流缺乏特色,除提供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外,不具备开发其他附加利用价值的条件,加之东江沿江及周边有些镇街基础设施陈旧,给人以一种破旧衰败的印象,也加大了开发的难度和成本。同时,对于东江等河流的管理也是循用“条块分割”的旧有体制,造成各镇街对东江的态度是有利相争,无利相推,更加大了东江开发的难度。

  以上几点问题只是东江开发治理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要解决上述难题,实现全面开发东江,启动“东江旅游”项目有必要提上日程。要实现“东江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建    议:

  一、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打造城市绿色生命线

  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东江旅游”工程而言,东江的环境状况,水质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而在“东江旅游”工程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东江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大王洲等江心岛以及湿地的生态保护建设,同时可以考虑在沿江扩大和兴建一批生态公园。同时在开发的时候也要注意对东江环境和水质的保护,不能因为开发而引起污染,以致影响“东江旅游”工程的整体效果和社会效应。

  二、创新认识,全面定位东江功能

  加强江河流域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景观,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气质、有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例如上海市对黄浦江区域(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广州市对珠江区域(珠江新城)的开发建设以及杭州市对钱塘江区域“钱江新城”的开发建设,这些开发建设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实施“东江旅游”工程开发与建设,对于东莞发展有重大意义和长远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有利于改善东莞城市景观、提升东莞城市形象与气质、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二、有利于展现东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三、有利于打造“山水城市”,实现东江与“黄旗山”山脉遥相呼应的美好生态景观效果,推进东莞宜居环境建设。四、是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切对于改善东莞的城市形象,带动东莞的经济发展,扩大东莞的城市影响力和凝聚力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做好交通规划,完善东江沿江及周边的交通网格铺陈

  利用好东江的水运天然优势,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东江周边乃至全市的交通规划,尤其是地铁的规划要兼顾“东江旅游”工程的需要,让乘客可以方便地换乘地铁,便利观赏沿江的江景,使得工程建成后游客能够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不至于因为交通问题而造成遗憾。

  四、完善东江沿线娱乐场所建设,赋予东江更浓厚的文化意蕴

  完善东江沿江及周边娱乐场所的建设,一方面可以烘托并美化东江景色,防止出现东江孤景无援的被动和单调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东江沿江破败衰落的旧况。强化东莞欣欣向荣的全新气象。

  五、增设旅游船只,完善两岸灯光设施,满足夜游需求

  以广州和重庆、香港等城市为参照,其珠江、长江、维多利亚港夜游等项目,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为这些城市留住客户,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名头。东江在东莞境内里程很长,所穿过的镇街较多且各有特色,如果政府能一盘棋来制定东江旅游规划,其前景不可估量!



提案者 魏龙
部门答复

市规划局:
市旅游局:
      东莞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关于开发“东江旅游”项目,提升东莞新形象的建议》(第20170305号)收悉。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我局非常赞同您提出的全面开发东江,启动“东江旅游”,提升东莞形象的建议。下一步,我局将根据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需求,开展东江沿岸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工作,结合实际尽可能解决轨道交通站点与东江景区接驳问题以支持东江旅游开发项目。


交通局:
市旅游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魏龙代表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开发“东江旅游”项目,提升东莞新形象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目前,《东莞港总体规划(2015-2030)》正在由东莞市虎门港管理委员会组织修编,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评审。根据正在修编的《东莞港总体规划(2015-2030)》,结合《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在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内河河道两岸的适应位置规划有工业岸线和生活、生态岸线。在水乡新城、道滘镇区域内开发各种沿岸及亲水娱乐设施,包括游船、游艇等城市生活、旅游景观岸线。其中,东江游船项目拟充分利用东江资源,美化沿河景观,作为打造城市旅游的新名片。该项目规划建设5个游船码头(停泊点)。
  特此回复


水务局:
市规划局:
      黄贵洪等代表所提的《关于加强主城区“三江六岸”统筹开发的议案》(第20170159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主城区“三江六岸”统筹开发区域涉及的河道有东江南支流、东莞水道、厚街水道、汾溪河、东引运河城区段,包括东城、莞城、高埗、石碣、万江等镇街。我局认为统筹推进“三江六岸”建设,对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将大力支持该区域统筹规划建设。
      二、有关建议
      (一)关于防洪安全
      东莞水道、厚街水道、东江南支流等“三江六岸”沿线涉及的堤防及河段有挂影洲围、东莞大堤、大洲围、金丰围、胜利围、滘联围和东引运河城区段。根据市政府批复的《东莞市水乡河网区水系综合规划(2015~2030)》和《东引运河、寒溪水流域综合整治干流防洪规划》,东莞大堤和东引运河城区段防洪(潮)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余堤围防洪(潮)标准为50年一遇。目前,东莞大堤、东引运河城区段、挂影洲围已达标建设,其余堤段分别由属地镇街负责逐步推进,尚未达标,因此我局建议:一是“三江六岸”建设时,沿岸堤防建设应满足防洪要求;二是在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兴建工程设施时,应根据《东莞市河道堤防管理规定》,将建设方案报我局审查。
      (二)关于供水安全
      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通知》(粤水资源〔2007〕6号),东江南支流区划功能为饮用农用,水质目标为Ⅲ类水。2013年市环保局牵头编制完成的《东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获得省人民政府批复(粤府函〔2014〕270号),在东江南支流上划定了饮用水源地水域保护范围。我市供水水源单一,全市供水量的90%取自东江,“三江六岸”沿线范围内分布市第二水厂、第三水厂、第四水厂、东城水厂、万江自来水厂、高埗镇自来水厂等6个水厂取水口。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我局建议“三江六岸”开发要以供水安全保障为前提,同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完善水源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并加强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旅游局:
尊敬的魏龙委员: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305号《关于开发“东江旅游”项目,提升东莞新形象的建议》收悉。现就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东江是东莞的母亲河,属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江西寻乌县桠髻钵。东江由东向西沿东莞北部边缘穿过,我市境内96%属于东江流域,东江干流在东莞境内长35公里,至石龙进入东江三角洲,分为北干流和南支流,分别长42公里和39.5公里。地处东江下游的东莞,旧城临水而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优质的滨水环境和醇厚的水乡底蕴,曾是东莞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改革开放后受地势低洼、交通不便、投资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水乡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相对落后,西部“水之翼”成为了东莞多年来发展的短板。强化对“水之翼”的培育打造,确保山水比翼齐飞,真正彰显“山水东莞”的独特魅力,是完善山水格局的当务之急、亮点所在。
  近年来,东莞市提出以主城区“三江六岸”(包括东莞水道、厚街水道、汾溪水道、中堂水道等)为试点,以点带面开发东江旅游,特别是万江龙湾湿地片区建设,以此为契机培育打造城市“水之翼”,凸显东莞整座城市“显山露水、两翼提升”的新格局。通过对比水乡地区各水系现有的环境基础、资源基础、工作基础以及市场发展潜力,我们从水系圈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东莞水道、厚街水道、汾溪河三段示范岸线及相关滨水文化商业休闲旅游路线组织的工作构想,串点成线,以线带面,为水乡地区打造精品水岸提供经验借鉴与品质标杆,进一步凸显和提升东莞东江旅游发展的魅力和影响力。
  一、东莞水道示范岸线构想
  岸线以水乡横向南通道为依托,沿线既有可园、金鳌洲塔、文秀坊、森晖古玩博物馆等历史地标,又有华南摩尔生活城、滨江体育运动城、龙湾湿地公园等休闲节点,都市气息浓郁。依托岸线优化工程,以夜景灯光、国际灯光艺术节、欢乐水岸为亮点,以历史地标、文化创意空间、休闲购物节点等为载体,树立都市精品岸线样板。
  二、厚街水道示范岸线构想
  厚街水道西岸串联鳒鱼洲创意文化街区、下坝坊历史文化创意街区、东江之星等项目,东岸加快工农8号、下坝坊二期等项目联动开发,扩展与市区的互动关系。以“一河两岸”项目节点和景观要素为切入点,修复水岸生态基底,打造滨水公共空间,形成一条旅游、购物、休闲、文化相结合的滨水游憩走廊,树立文化创意休闲经典水岸样板。
  三、汾溪河示范岸线构想
  两岸串联万江洲古码头广场、龙舟岛、市民广场、上甲体育公园、渔人码头、雕塑公园等人文景观节点,发挥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优势,秉持“生态修复、环境优先、立足长远、有序开发”的原则,注重修复岸线、改善水生态环境、营造沿河绿色基底。在岸线景观提升的基础上,联动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艺术名师工作室、鸿昌管桩厂三旧改造等项目开发,发展文化传媒、创意创新、电商平台、体验式商业等高端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树立生态滨水休闲商业岸线样板。其中首期工程沿汾溪河北岸,东起蓬庙桥,西至环城路桥,岸线长度约2.3公里。
  三段示范岸线沿线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商业休闲、滨水生态节点和景观要素,通过以水路构建滨水旅游骨架,陆路作为动脉实现景区间的点状连接,慢行系统作为毛细血管实现景区间的网状连接,规划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如下。
  文化休闲旅游路线:鳒鱼洲创意文化街区——下坝坊历史文化创意街区——工农8号、蚝岗民俗文物馆——可园、森晖古玩博物馆、迎恩门城楼——渔家之光驿站、洞宾古庙——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金鳌洲塔、文秀坊、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
  运动休闲旅游路线:该线路主要以滨水绿道为载体,绿道慢行运动与游览沿线景点相结合。主要线路:龙湾湿地公园——滨江体育运动城——鳒鱼洲创意文化街区——万江洲古码头广场——龙舟岛——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金鳌洲——阳光海岸体育公园。
  东江夜游路线:龙湾湿地公园、环城路东莞水道桥夜景——欢乐水岸、阳光海岸体育公园——滨江体育运动城——都市彩虹——新华南摩尔生活城夜景——鳒鱼洲夜景——文秀坊、金鳌洲塔夜景——万江桥、万江洲古码头广场夜景——渔家之光夜景——大王洲驿站。


环保局:
市旅游局:
  转来市人大第20170305号《关于开发“东江旅游”项目,提升东莞新形象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东江是东莞市主要饮用水源地。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东江流域污染整治和水质保护工作力度,东江东莞段水质基本达到饮用水源水质要求。
  一、东江水质现状
  (一)东江干流东岸断面水质。2015年东岸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状况属优,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2016年为Ⅲ类,水质状况属良;2017年水质有所好转,1-3月水质均为Ⅱ类,水质状况属优。
  (二)我市东江主要考核断面水质。根据《东莞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我市东江主要有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断面、东石龙南河断面,东江北干流石龙北河断面以及淡水河角尾村断面等4个国考、省考断面。2016年以来,角尾村、石龙南河和石龙北河断面水质均为Ⅲ类,泗盛断面水质为Ⅳ类。
  二、工作进展
  (一)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先后编制了《东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同时分片区组织编制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完善了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顶层方案设计。2016年11月,市委、市府陆续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顶层方案设计。
  (二)全力落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全市饮用水源保护规范化建设前期工作,东江沿线各主要取水口附近已完成铁丝网、围油栏等物理隔离设施建设,并设置了界标和警示标示,各取水口建有在线监控设施,实行24小时自动视频监控。积极推进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上报省水利厅待批复。加快开展江库联网工程建设和联网水库水源保护,江库联网二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初稿编制,同步开展同沙水库、松木山水库污染整治。
  (三)真抓实干,推进基础环境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筹建、在建污水处理工程共有15项;分两阶段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其中第一阶段2018年底前完成建设,全市新增截污管网约1800公里,第二阶段2020年底前新增约1000公里截污管网。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横沥一期技改增容项目正在调试运行;加快简易填埋场整治,凤岗镇中心区填埋场无害化整治土建工程已完成了约95%工程量,常平笑金坑垃圾填埋场垃圾分筛处理设施已正式运营;推进渗滤液无害化处理,桥头大东洲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已完工,清溪罗马和谢岗凹坑垃圾填埋场已安装车载式渗滤液应急处理设施。
  (四)突出重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一是积极推进内河涌整治。2016年下达35条内河涌整治任务到相关镇街,各镇街已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目前有26个镇街(园区)共2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推进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流域各镇2016年计划完成2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全面动工,目前已完成147公里。5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有序推进,谢岗、桥头项目已完成建设。流域内12条污染严重的内河涌,已整治完成3条。三是积极推进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已完成75%总工程量;人民涌综合整治和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已完成56%,三八河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已完成60%,长安环保专业基地A区、B区电镀废水处理厂均已通过环保验收。四是积极推进水乡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2015年以来,对造纸、漂染、洗水、印花、制革、电镀等六大行业进行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已有53家实现关停,另有44家非造纸企业完成了关闭或取消污染工序。2016年以来,继续推动45家企业纳入引导退出,56家企业纳入整治,目前已完成34家退出和47家整治。
  (五)严格执法,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准入要求,严格落实《广东省实施差别化环保准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东莞市建设项目差别化环保准入实施意见》要求,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加强重点流域涉水污染项目准入管理。加快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基本建成6个环保专业基地,入园企业总数达157家。开展环保专项行动,2016年,我市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76678人次,检查企业31207家次。强化水环境监测,开展饮用水源、重点河流、主要水库等定期监测工作。
  (六)建规立制,全面落实基层政府责任。全面实施“河长制”。实现主要流域“河长制”全覆盖,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流域污染治理管理责任落实到镇街政府负责人。开展石马河、茅洲河和水乡经济区“河长制”实施情况考核,考核结果在主要媒体进行了通报。建立内河涌“涌长制”。进一步延伸“河长制”环境治理属地责任,由各镇街分管领导或相关村(社区)一把手担任涌长,承担辖区内主要内河涌污染综合治理的地方行政领导责任。
  三、下一步计划
  下来,我市将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我市目前水环境现状和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全力推动我市东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开展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纳污状况调查;全面清理直接排向饮用水源的排污口,不能截污、调污的污染源要全面关闭;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全面完成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
  (二)推进工业废水区域控制和总量控制。完成镇街、园区涉水污染源摸底排查工作。正在拟定工业废水的区域控制和总量控制方案,严格执行差别化环保准入政策。
  (三)大力推进镇、村级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完成全市工业集聚区清单调查。要求有关工业集聚区配套工业污水收集系统、处理设施和在线监测系统,实行污染集中控制、统一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对不符合要求的工业集聚区要提出限期整改计划。建设零星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中心。
  (四)推动内河涌及黑臭水体整治。制定区域内2016—2020年内河涌污染整治计划,滚动实施内河涌整治,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内河涌及水臭水体整治目标。全面实施“涌长制”,建立实行内河涌整治水质目标和建设任务双目标考核制度。
  (五)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升级改造。全力推进15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到2020年,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全面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
  (六)加快推进截污管网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6年下半年开始,力争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基本解决污水直排的问题,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18年底前,全市新增截污管网不少于1800公里,全面完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七)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严格落实省人大有关决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任务,通过省验收考核。深入推进石马河、茅洲河、水乡经济区和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确保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各阶段整治目标按期实现。
  (八)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全市依法依规清理、取缔禁养区内非法养殖业,并建立长效机制,防治非法养殖业反弹。重新划定横沥镇畜禽限养区,限养区内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开展环评。
  (九)健全治水工作机制。由市领导亲自挂帅,担任石马河、茅洲河、东引运河—寒溪河和水乡经济区四大流域的“总河长”,统筹流域水环境治理。建立完善的市、镇、村(社区)三级“总河长”、“河长”、“涌长”体系,逐级考核,分级管理。开展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考核。
  四、有关建议
  东江是我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全市90%以上用水依赖东江,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东江水源地保护工作,实施“东江旅游”工程开发与建设应以东江水质保护为前提。
  2014年11月,省政府批复了《东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简称《区划》),围绕我市东江沿线包括各取水企业取水口、东深供水取水口、江库联网工程取水口等在内的21个水厂取水口(详见附件),划分了太园泵站、市第五水厂、石排自来水厂、石龙黄洲水厂、石龙西湖水厂、市第六水厂、市第三水厂、万江水厂、高埗镇自来水厂、中堂水厂等10个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水域长度分别达22.5、36.8和13.4公里。
  鉴于我市在东江沿线现状取水口密布、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广等特点,东江首要功能定位无疑是供水水源地。建议应尽量限制东江旅游开发建设,有关项目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对水源保护区开发建设的要求。同时,我局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市第二、第四水厂及部分镇级、村级现状取水口的关停或搬迁可行性论证,优化整合东江沿线取供水工程,或可释放部分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空间。


办理单位 旅游局,市规划局,交通局,环保局,水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1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