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098)关于合理使用产科医疗资源,确保母婴安全的建议
内    容:
  我国二孩政策在2016年初全面落地,我市已迎来第一波生育高峰。据东莞市人民医院产科资料统计,2016第三季度年与2015第三季度,产妇住院增加553人,月均增加184人,同比增加16.9 %。2016年第三季度活产婴数3543人,2015年第三季度活产婴数3053人,同比增加16.05 %。据专家保守估计,2016年第四季度与2015年第四季度同比可能增加34 %,约1000左右。
  增量的孕产妇来源于婚龄妇女及存量多年可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后者是生育增量人群。增量的产妇大量集口中在三甲医院分娩,如东莞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在医疗资源没增加情况下,增量的产妇造成产科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时在高女性职工比例的产科,医生、护士、助产士因自身孕产期导致减员。目前,我市三甲医院产科医疗资源明显相对不足,这会增加产妇和母婴的风险,超负荷的工作也对医生、护士、助产士身心健康不利,甚至带来医疗隐患。
  三甲医院产科爆满已成现实。据调查原因分析:1.二孩中>35岁高龄产妇明显增多。2.白领、中产阶层产妇增多,对医疗条件要求较高。3.孕产妇分级就诊、建档制度有待完善。4.预约分娩需正确引导。5.基层产科服务能力有待提高。6.基层医院综合实力,如NICU有待增设及改进。
  从东莞人口结构分析,2017、2018的生育高峰还会持续,或不断攀升。为了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生育服务需求大的重点地区可探索分级建档制度,合理分流,引导孕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选择建档机构;设立孕妇建档服务中心,协调解决孕妇建档问题,让每位孕妇都能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副司长宋莉表示,今年以来在大城市尤其是三级医疗机构产科床位“一床难求”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缓解当前存在的产科“一床难求”、妇幼健康服务资源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一是调整扩增服务资源,二是建立分级建档制度,三是联合互助。目前,省卫计委也正在组织对助产机构的服务能力摸底,下一步将根据服务能力,将助产机构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助产机构接诊正常孕产妇,二级助产机构以接诊正常和一般高危孕产妇为主,三级助产机构以接诊严重高危孕产妇为主。广州、深圳已经实现了孕产妇分级管理和救治,广州市通过微信平台每日发布床位信息,深圳市通过公众网每日发布产科床位动态情况,珠三角大部分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已实现产科门诊预约诊疗服务。为了东莞市民的健康,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引导产妇合理分流到各级医院产科,以确保母婴安全
  
建    议:
  1. 制定“东莞市产科分级诊疗指南”。在东莞实行孕产妇分级管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适应的。探索医院产科服务能力评估机制,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助产技术水平与新生儿救治能力评估,摸索出适合我市产科发展的分级诊疗流程,指导实行产科分级诊疗孕产妇 。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母婴安全的下开展分级诊疗。
  2. 建立“孕产妇风险预警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度。孕产妇风险评估可分正常、轻、中、重、合并传染病五级。在妊娠13周以前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卡),并进行首次风险评估,将中级风险以上的孕妇纳入高危孕产妇进行高危评分,登记上报,对于辖区规定的重症高危进行专案管理、随访。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需转诊至辖区内公共卫生中心或传染病指定医疗机构专科治疗。产科医生应将每次产前检查诊疗内容和孕期风险评估,高危管理情况如实记入产科门诊病历和/或《孕产期保健手册》。并根据每个孕妇的风险评估等级在高危登记册或建档病历上做好相应的标识,动态管理。根据孕产妇风险预警评估级别实行分级诊疗。依托东莞市各医院联手“危重症孕产妇以及新生儿急救网络”,医疗保健机构一旦出现危重症产妇或新生儿,立即组织院内会诊抢救,并直接拨打急救网络管理中心(设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救治热线。由81名专家组成的市级专家组24小时待命,接受急救网络管理中心统一调度,为分级诊疗保驾护航。
  3. 在我市的医院建立“孕产妇建档、预约分娩”制度,可在分娩量超负荷的三甲医院可首先推行,全程了解孕妇健康状况、高危因素评估、孕产妇健康教育,有利于母婴安全,防范产妇风险。
  4. 强化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基层医疗机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三甲医院是一个地域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心。 发挥医保杠杆作用,社保支付的孕妇免费检查项目,由户口、居住地属地医院管理,引导孕产妇就近产前检查、建档、分娩,分流孕产妇。
  5. 加强医院之间合作,病床紧缺时采取约床、救护车接送等措施,有效、及时向邻近医院转诊、分流产妇,确保母婴安全。
  

提案者 张敏,彭晓云,杨小红,周柯
部门答复

市卫生和计生局:

张敏、彭晓云、杨小红、周柯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合理使用产科医疗资源,确保母婴安全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7009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们对东莞市三甲医院目前产科资源的情况分析十分到位,提出的建议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
东莞市2015年活产数为13.3,2016年活产数为14万,同期上涨5.26%。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产科医生851人,护理人员1778人,产科实际开放床位数共2554张,门诊量24596444人次/年,出院人数107218人次/年,年建册孕产妇241452人,全市顺产平均住院2.92日,剖宫产平均住院5.42日。
2012
年为我市孕产妇分娩高峰年,该年全市活产数达16.29万人次。以此为参照,2016年我市全市活产数较2012年有所下降;产科床位数、妇产科医师数相较有较大幅度增加。上述数据表明,目前全市分娩活产数实际上是远较2012年高峰时期为少,而全市产科床位、妇产科医师人数等医疗资源则有明显增加。以此评估,全市的产科医疗资源是相对充足的,基本上可以应对现有的孕产数量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小高峰。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孕产妇就医分流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三级医院,而大部分二级及一级医院的产科医疗资源相对空置。对此我局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引导
从社会层面和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层面加强宣传引导,对外通过媒体宣传说明目前局部出现产科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孕产妇的不合理分流,而非医疗卫生资源的绝对不足,要注意正确引导群众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医院。过于集中在三级医院,反而会导致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影响医疗质量和服务体验。如非存在高危因素,建议尽量在当地镇街医院或社会办医院孕检和分娩。目前,我市的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已较为完善,对突发危重情况,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管理中心可以快速组织市级专家组家进行支援抢救,保障医疗安全。对内要加强生育险政策和分级诊疗制度宣传引导,通过医务人员正确引导孕产妇合理分流,严禁因经济利益原因推诿收治孕产妇现象。
二、推行分级诊疗
建立和完善双向协作机制,倡导孕产妇分级管理。为有效调剂全市产科资源迎接“二孩潮”,建议我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推行的同时也要以产科、儿科为突破口,以建设全市妇幼信息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社保结算管理系统升级项目为契机,结合我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分片区建立双向协作机制,会同社保等部门制定我市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双向协作机制,实施区域化、属地化的管理,合理分流孕产妇,减少和避免出现扎堆三级医院现象。
三、发挥社保调控
调整完善现行生育保险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保险杠杆的调节作用,合理调整社保政策,在充分考虑医院成本的同时合理调整各级医院社保支付比例,促进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性,特别要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正确引导群众首选基层医疗机构产检和分娩,减少和避免基层医疗机构因为经济利益等原因无原则转诊或推诿病人。建议可设定全市统一的生育保险支付标准,逐步放开或取消住院分娩报销比例的限制,超过支付标准或比例的有关费用由孕产妇自费解决,满足孕产妇医疗服务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个性化就医体验。同时,建议可另独立设置病理妊娠社保支付标准,可按普通疾病或重大疾病社保政策实施管理,提高医院救治效率和水平。
四、增加人才投入
改善产科、儿科等科室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实现待遇留人。为有效实施分级诊疗及宏观调控医疗资源,结合三级医院医生职称晋升下乡政策,鼓励三级医院专家定期下乡到基层助产机构执业并纳入职称晋升条件内容,同时二级以下医院为三级医院作出人力补充,互补互换,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促进技术交流,提高全市产科整体水平。因产科危重症抢救对相关科室团队的协同性要求较高,建议可同时实施相关科室如重症医学科、儿科、内科、外科等科室也实施团队式的支援。逐步建立全市一体化的临床检验、影像、病理等诊断平台,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提高远程资源利用率,以利于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
您们提到的“在我市的医院建立‘孕产妇建档、预约分娩’制度,可在分娩量超负荷的三甲医院首先推行”这一建议,我们建议相关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和流程,逐步推行。


办理单位 卫生和计生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