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409)关于发展以立体交通为主要举措,有效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建议

内    容: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加大;加上我市临近广、深,“双城”生活大有加速普及之势。然而,我市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却明显缓慢,已不能满足交通流量较大时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现象常有发生。因此,尽快研究解决我市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切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改善城市对外形象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市政府尽快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以有效解决我市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一、东莞市主要路段交通拥堵的基本现状

  (一)交通拥堵发生路段相对集中。交通拥堵集中发生在交通主干道、商业集中、红绿灯设置多路段以及行人和非机动车穿行比较多的路段。比如东城东纵路一带,汇聚了君尚、沃尔玛、地王广场、光辉大厦、世博广场、万达广场等商城,如东莞大道、鸿福路一带,汇聚了市行政办事中心、第一国际、财富广场、市图书馆、环球经贸中心、会展中心等集有全市性的行政、商业、文化等设施。

  (二)交通拥堵发生的时间相对固定。一是上下班高峰期;二是周末;三是节假日;四是特殊天气状况。在这几个时间点,路上的车流量比平时可能会成倍的增加,远远超出道路的实际容量,因此极易发生交通拥堵。

  (三)交通拥堵发生时交通秩序一般比较混乱。一旦发生交通拥堵,车辆驾驶人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再加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随意穿行,导致交通拥堵状况变得更加糟糕。因此,一旦发生交通拥堵,交通秩序往往比较混乱。

  二、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主干路网流量超饱和。以环城路为例,作为市区最重要的快速路,环城路重点路段双向日流量达到10万-14万辆次,早已处于超饱和运行状态。此外,市区主要路口高峰小时流量超过设计流量50%。如黄旗路口高峰每小时通行量7000—8000辆次,远超城市总体规划的5000辆次水平。

  (二)城市功能布局过于集中,路网设置不合理。市区主干道机关、商业、学校、医疗等公共机构过于集中。根据交通部门公布的20个主要堵塞路段主干道,大部分没有立交桥或下穿隧道,就算部分有高架桥的,也是双向甚至单向高架,对舒缓交通压力作用不大,像宏远立交那种比较立体的高架桥少之又少;部分路段的辅道出入口过细或出入口直接连接主道使得车辆切线频繁,如环城路转入松山湖大道、松山湖大道转入环城路和莞樟路转入环城路等路口。

  (三)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幅度大。截至2016年10月30日,东莞市汽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2016年1-10月份新增汽车入户33.2万辆,平均每个工作日入户1400辆。加上我市是广、深、港三地交通枢纽,过境车辆日渐增加,交通压力异常巨大。

  (四)交通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交通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上,交通管控不够科学,精细化程度不够高。城市智能交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五)交通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违法停车现象加剧了路面拥堵状况,尤其是出租车随意停靠候客、上落客,在中心区的主干道和车流密集的路段乱停靠问题严重。


建    议:

  (一)大力发展立体交通,做好城市交通主干道路网络的扩能改造。目前,我市交通拥堵指数位列全国第37位,高峰期堵塞延时指数1.776,人均月堵塞时间成本为484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立体交通比较发达,如没有立体交通,堵车将更加严重。东莞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立体交通欠发达,随着城市的急速扩张、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及节假日旅游高峰期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市不少主干道路已经达到了极限。必须在平面交叉路口建设立体交通,提高通行能力,才是解决堵车的长效办法。建议考虑在最为拥堵的路段交叉口,例如在东莞大道与旗峰路交汇路口、与鸿福西路交汇处以及东莞大道蛤地红绿灯路段通过加设高架桥或者增添下穿通道的方式。同时,参照环城路东莞大道立交桥出入口的道路设计模式来提高路口的通过率。

  (二)做好地铁交通网络的布局规划。不断完善我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多种轨道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加快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轨道交通2 号线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 号线已开工建设的基础上,适时启动3 号线建设,强力推动东莞全面进入地铁时代。

  (三)积极建造人行天桥。在主要路段设立若干人行天桥,封闭整条路段的横穿马路的通道,既保障行人安全,又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

  (四)完善道路中间隔离带建设。例如,在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桥、环城路辅道的莞樟路口等交通繁忙路段架设道路分隔栏,提前将前往不同方向的机动车流分开,避免由于机动车的随意并线、占道造成交通堵塞,加大对路口改造和优化力度,提高道路整体通行效能,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建设。

  (五)加大交通秩序管理。通过明晰线路标志标识,为车主提供清晰的行驶指引,如各路口根据实际情况规定行驶路线,通过空中标识牌及地上标志线提前提示,尤其是设置右转弯专用道;对全市拥挤路口和过窄路口的左转车道或者掉头车道进行排查并推广左转车道右移,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设交通监控收集拥堵路段信息,通过优化红绿灯设置、增加候车通道、交警在高峰时段繁忙路口加强交通指挥等方式,使路口通过率进一步提高。

  (六)加大力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共享交通。财政支出应进一步向公共交通倾斜,使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公交车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重点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清理可开发建设的公交场站用地,完善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综合停车场的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无缝接驳。同时,大力扶持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服务,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和减少城市车辆。

提案者 李福新,叶小慧,尹广军,刘宇星,邱国良,张郁葱,朱厚丞,陈慕齐,利沛稳,刘润林,刘锦泉,卢煜光,吴锐文,欧阳忠,李权昌,丁茜,孔敏华
部门答复

交警支队:
市规划局: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409号提案《关于发展以立体交通为主要举措,有效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建议》收悉,根据我支队职能,现将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问题
  今年3月,我支队专门发文要求各镇街交警大队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认真排查整改道路交通信号灯不符合标准、配时不科学、设置不规范以及交通标志标线不符合标准、不明确、不充足、道路隔离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并于每月的23日上报排查和整改情况,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二、关于增设交通监控收集拥堵路段信息的问题
  目前,我支队已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281个视频监控点及52个卡口,能够对实时路况和车流量进行监测统计。我们将路况信息汇总后,通过市区范围内的30个LED诱导屏和电台、东莞交警网、东莞交警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实时发布。此外,我支队还与高德地图在交通信息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利用交通大数据平台提供异常拥堵实时报警、交通情况分析等数据,提高疏导处置工作效率。
  三、关于在高峰时段繁忙路口加强交通指挥的问题
  每天早、晚车流高峰时段,各交警大队均派出警力到各主要路口执勤,特别是城区范围内交通信号设施不完善的路口,每个路口基本都有1-2名警力指挥交通,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勤务安排,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不断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局:
市规划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李福新等委员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发展以立体交通为主要举措,有效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一、为缓解国省道主干路的交通拥堵状况,市政府启动了市主干公路交通堵塞点改造工程,对三条主干公路(莞长路G107、莞惠路S357和东深路S255)共9处堵塞点进行改造,主要通过建设跨线桥或下穿隧道等方式对平交路口进行快速化改造,由市公路局负责实施。目前该项目已完工并通车,大大改善了我市主干公路交通堵塞问题,提高了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国省道的交通拥堵治理研究,我局正开展省道S255快速化改造的前期研究工作,将对拥堵路段或重要节点进行改造。
  二、对东莞大道等拥堵路段平交路口的立体化改造,除考虑高架桥或下穿隧道等方式,建议结合各转向交通量调查与预测数据,因地制宜,对封闭平交路口并增设掉头匝道桥的方式作为比选方案深入研究论证。
  三、建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市财政支持力度。目前我市的财政扶持公交发展政策体系尚未健全、公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交路权优先保障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如不加以解决,将不利于我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建议市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公共交通倾斜。接下来,我局将按照市政府部署,深化公交体制改革,并以2017年5月1日起实施的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为契机,会同市财政、公安、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努力解决当前公交发展问题。


市规划局:
尊敬的李福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发展以立体交通为主要举措,有效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建议》的提案收悉。委员们对东莞市交通拥堵问题剖析透彻,各项建议举措紧密联系实际、可行性较高。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力发展立体交通,做好城市交通主干道路网络的扩能改造的建议
为缓解东莞市国省道主干路的交通拥堵状况,市政府启动了市主干公路交通堵塞点改造工程,对三条主干公路(莞长路G107、莞惠路S357和东深路S255)共9处堵塞点进行改造,主要通过建设跨线桥或下穿隧道等方式对平交路口进行快速化改造,由市公路局负责实施。目前该项目已完工并通车,大大改善了我市主干公路交通堵塞问题,提高了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国省道的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交通局正开展省道S255快速化改造的前期研究工作,将对拥堵路段或重要节点进行改造。
关于委员们提到的东莞大道与旗峰路路口,该路口已经预留旗峰路下穿东莞大道的通道;若充分研究论证后,市政府批复同意,即可对其实施立体化改造。东莞大道与鸿福路路口由于轨道交通2号线沿东莞大道穿行以及周边地块开发成熟,难以实现立体化改造。针对蛤地路口的拥堵问题,规划局已牵头组织开展东莞大道-蛤地路节点交通改善工作,多方面论证研究蛤地路口平面化改造方案与立交化改造方案,将提出确实可行的改善措施,解决该交通节点的拥堵问题。
      由于立体化改造耗费较大、建设时间长、研究论证需足够充分才可实施,建议对拥堵路段平交路口的立体化改造,除考虑高架桥或下穿隧道等方式,应结合各转向交通量调查与预测,将平面路口交通组织优化作为比选方案深入研究论证。
      二、关于做好地铁交通网络的布局规划的建议
目前,规划局正牵头开展新一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将结合城市规划及上层次轨道布局,完善我市国铁、城际轨道、市内快轨等轨道网络规模及布局,并强化打造枢纽。轨道交通1 号线已开工建设。规划局目前正组织编制《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首期工程站点交通接驳设施实施规划》,在规划层面积极完善1号线站点配套设施建设。
      三、关于积极建造人行天桥的建议
      2014年,规划局推动东莞市中心区十座立体人行过街设施项目,分别为江南世家人行天桥、南城步行街人行天桥、三元里人行天桥、东泰花园人行天桥、蚝岗村人行天桥、南方科技学院人行天桥、嘉湖花园人行天桥、华南MALL人行天桥、沃尔玛人行天桥、天虹商场人行天桥,于2015年春节前顺利投入使用。
      2015年,规划局向市政府请示在市区建设第二批人行天桥,分别是新建11座,完善1座。具体如下:东城区6个,迎宾路师范附小分校人行天桥、莞樟路下三杞人行天桥、新源路东城体育公园人行天桥、旗峰路新世界豪园人行天桥、莞龙路柏洲边公交站人行天桥、莞龙路鳌峙塘工业区人行天桥;南城区4个,包括宏图路跨环城路人行天桥、鸿福路家乐福人行天桥、南城汽车站行天桥、高盛科技园人行天桥;万江区3个,万江路义乌商城人行天桥、“家汇生活广场”商区人行天桥、东莞添翔服饰研发生产及电子商务中心人行天桥;完善莞城区东纵路沃尔玛人行天桥。
      四、关于完善道路中间隔离带建设的建议
      2017年3月开始,市交警部门正式要求各镇街交警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认真排查道路隔离设施不完善,整改道路交通信号灯不符合标准、配时不科学、设置不规范以及交通标志标线不符合标准、不明确、不充足等情况,并于每月的23日上报排查和整改情况。目前,该项工作目前仍在积极开展当中。
      五、关于加大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
      目前,市交警部门已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281个视频监控点及52个卡口,能够对实时路况和车流量进行监测统计。路况信息汇总后,通过市区范围内的30个LED诱导屏和电台、东莞交警网、东莞交警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实时发布。此外,与高德地图在交通信息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利用交通大数据平台提供异常拥堵实时报警、交通情况分析等 数据,提高疏导处置工作效率。
      同时,各交警大队均在每天早、晚车流高峰时段派出警力到各主要路口执勤,特别是城区范围内交通信号设施不完善的路口,每个路口基本都有1-2名警力指挥交通。接下来,市交警部门将继续加大勤务安排,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不断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六、关于加大力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共享交通的建议
      目前我市的财政扶持公交发展政策体系尚未健全、公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交路权优先保障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如不加以解决,将不利于我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接下来,交通局将按照市政府部署,深化公交体制改革,并以2017年5月1日起实施的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为契机,会同市财政、公安、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努力解决当前公交发展问题。
2016年,经市政府同意,轨道交通2号线旗峰公园站公共自行车系统启动建设。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建设和调试,系统已于2016年12月16日投入试运行。该试点项目覆盖了我市轨道交通2号线旗峰公园站及其周边主要区域,共包括了23个租赁站点,辐射范围达14平方公里,投放1200辆自行车,市民可通过刷“东莞通”卡,或下载东莞公共自行车APP,注册开通功能,实现扫描租车使用。另外,根据市政府批复精神,我局将按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待试点项目试运营管理期满一年后,对其总体情况进行评估,再由规划部门对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技术区及轨道交通2号线主要交通站点进行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研究,呈市政府审定后逐步推广实施。

 

市城管局


办理单位 市规划局,市城管局,交通局,交警支队
网友评价
支持 8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