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268)关于改善我市交通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的建议

内    容: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截至2016年10月30日,我市机动车总量达到215.36万辆。2016年新增汽车入户33.2万辆,日均新增入户1400辆。不断飙涨的汽车拥有量与有限道路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尤为节假日与上下班时段,人流与车流汇集,行人通过道路较为缓慢。更有甚者为减少行走距离在非人行道横穿过马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如环城路转入松山湖路口、环城路转环莞快速路口、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等拥堵较为严重,更有甚者堵车十几公里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行。交通拥堵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也会对我市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建    议:

  一、增加立交桥数量与加快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

  建议在人流、车流较为密集的路口增加人行天桥,将人流与车流进行分流。引导行人走人行天桥,不仅可以缓解城区主干道交通压力,还可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在广深、莞深高速、环城路与各主要道路的接驳口进行优化、加宽,缓解进出城市主要路口的交通压力。

  今年5月底,东莞地铁2号线已正式开通,地铁1号线也在抓紧建设施工之中。地铁的开通,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建议大力开发建设地下交通网络,将其建设规划融入到城市建设一体化当中,将地铁与地下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功能相结合,进行统筹开发。缓解地上交通压力,使人流通过地下交通网络进行分流。

  二、改善重点街区、道路的交通环境

  我市市区主干道的商业、学校、医疗等公共机构过于集中造成交通吸引量的高度集中,日常尤为周末、节假日人流、车流较多,加之车位较少,不少汽车就停在各大商场的路口等待停车,使得马路上的拥堵情况更加严重。有的重点道路设置的直行线较长,车辆掉头速度较慢,影响了后方车辆的行进速度。部分街道红绿灯设置不尽灵活,尤为上下班高峰期,有的方向车流大,有的方向车流小,红绿灯配时却没有变化,导致车流大的方向通行效率非常低。据相关统计,目前市区主要路口高峰小时流量已超过设计流量的50%。建议对重点道路在合理的区间设置掉头通道,同时利用好红绿灯资源,根据各道路车流实际情况对红绿灯进行调整,使重点道路车流尽快分流,减轻重点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在政策等方面支持各商业广场停车场的建设,引导社会车辆停靠规划的停车位。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停车费用,以减轻各商业广场的运营成本。

  三、继续加大对乱停乱放和电动车的整治力度

  我市大部分车辆按交通法规进行安全行驶。而在部分路段尤为交通监控空白道路,部分车辆尤为电动车量未按交通法规行驶,不仅给道路交通带来堵塞,而且还引起一系列安全隐患。此外在部分路段,很多车辆乱停乱放给周边居民出行与生活带来不便。建议增加交通警察的道路执勤人数与时间,尤为在交通监控空白地区增加交警,对于未按交通法规行驶的车辆尤为电动车加强管理,及时进行处罚教育,减少道路安全隐患。同时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引导车辆停靠规划的停车位。




提案者 侯庆虎,陈耀华
部门答复

交警支队答复内容: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268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规划局: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268号提案《关于改善我市交通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根据我支队职能,现将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根据提案中的建议,为进一步维护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我支队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通过对市区各功能区位置的分析,配合视频监控及路况巡查,在掉头需求较大的路段设置掉头位;二是通过车流量统计、车辆轨迹分析等手段对路口车流量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对不合理的交通组织形式进行调整。三是根据车流量特点分时段制定合理的交通信号灯配时计划,并根据实际车流量变化对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调整。四是配合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部门对我市停车需求和道路设施进行深入调研,在不影响交通安全、不降低道路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合理施划道路停车位。五是进一步提高路面的见警率、管事率和纠违率,加大对各类交通违法的整治力度,提升路面交通秩序整治精准度,不断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市规划局答复内容:

东莞市城乡规划局
(B):类
东规议函〔2017〕65号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第
20170268号提案的回复

侯庆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改善我市交通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屡创新高,截至2016年12月,东莞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0万量,比去年同期增幅30%。自 2008 年至 2014 年底,东莞市私家车数量由 46.7 万辆增长至 129.2 万辆,年平均增长率约18.5%,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相对于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交通设施供给增长相对较慢,市域主要干道饱和度较高,高峰小时拥堵现象较为明显。 为此,我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我市交通环境。
一、完成综合交通调查及综合交通模型构建,为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提供定量数据支撑
东莞市综合交通调查与交通模型构建项目于2014年11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在全面收集人口、岗位、用地、机动车保有量、交通设施、交通运行等在内的12类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东莞市现状交通运行特征,并利用相关专业软件构建了东莞市综合交通模型。模型能为近期片区、道路及节点交通拥堵治理,区域交通、城市交通战略及规划支撑,道路、轨道、枢纽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停车、交通需求管理等政策、法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二、开展一批专项交通规划研究工作
1、《东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2008年,东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东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规划形成“双环十四射”的主骨架道路系统,构建大容量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题、出租车为补充、信息系统为手段、交通枢纽为衔接平台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2、《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2012年,东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应对区域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快速建设、机动化快速发展、交通政策变化、城市人口构成变化、经济社会转型等一系列发展变化要求,整合既有规划,规划提出符合城市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
2004年形成第一版,规划了4条市域快线,总规模194km。2012年,针对部分线路进行调整,总体规模218km。2017年,在区域背景及城市新的格局要求下,开展新一轮规划研究工作。至今批复建设规模127km,包括1号线一期(望洪站-黄江中心站58.3km)、2号线三期(虎门火车站-长安新区站-长16.5km)、3号线一期(东莞东站-长安新区站51.8km)
4、轨道交通TOD规划
为优化轨道站场土地资源配置,制定轨道站场综合开发规划设计指引。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车站提出综合开发方案。
5、现代有轨电车规划研究
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处在关键阶段,急需提升公交质与量、引导公交出行,然而东莞常规公交发展缓慢,轨道建设未成网络,亟需引入合适的公共交通工具。因此,市规划局先后开展了东莞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东莞市中心区线路详细规划、松山湖首期线路详细规划,并计划优先在松山湖建设有轨电车。
三、推进道路、轨道及枢纽设施的建设
在道路建设方面,推进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东莞段、莞番高速建设;推进环莞快速三期、桑茶快速路 等快速路建设;推进虎门二桥建设,加强与番禺南沙联系;
在轨道建设方面,继续推进穗莞深城际线、佛莞惠城际线、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
在枢纽建设方面,目前建成东莞火车站、虎门站、东莞东站、常平站、望洪枢纽,推动深茂铁路虎门南站、赣深铁路东莞南站等对外枢纽开发建设;继续推动市区西平站、鸿福站、松山湖北站等城市节点开发建设。
四、开展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组织优化工作
2012年,东莞市市城乡规划局开展了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研究,提出了等级提升、通道建设、交通组织优化和沿线配套设施建设等多种有效方法配合,对14条改善道路和16个主要结点均进行交通详细设计,落实6个公交场站、4个公共停车场用地,落实8座人行天桥。目前我局结合社会交通热点、交通拥堵严重的节点和路段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一)东莞大道蛤地路口改善方案已通过市领导小组审定,并移交市城建局实施;
(二)八一路-环城路立交节点改善方案已提交市政府审定,目前我局正在制定近期改善方案,缓解拥堵状况;
另外,市交警支队开展交通拥堵路段“微治理”,通过增设转弯车道、增设中间护栏、查处占道通行、优化路口交通组织等精细化手段,提高通行效率。
道路交通治堵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统一安排和综合治理,而且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同心协心,以期改善交通环境。



办理单位 侯庆虎,陈耀华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