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161)关于对企业加强文化辐射的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期发展最重要的基石,也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息息相关,尤其在东莞,外来人口占据总人口的大部分,而这些外来人口绝大部分都来自各个企业,怎样让外来人员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当中来,对城市建设很重要,对企业稳定发展很重要。
  一是据网络数据东莞外来人口超过630万,占东莞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超过77%;据东莞文化广电新闻网信息,2016年东莞4街区28镇累计组织645项文化活动,但没有专门针对外来人口(即企业员工)的。
  二是工业园、企业所在地缺少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各级政府没有实地的需求考量,仅靠企业自身能力和认知所配备的简单且少量的设施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企业员工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是大量的企业员工生活单调。接受文化活动的渠道少、内容缺乏,企业员工群体素质提升缓慢,生活质量在低层次徘徊,而这个群体又是如此大的体量,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形象,也严重影响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
  四是相当一部分政府层面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缺少效果评估。比如很多村镇的广场文化演出大部分观众是老人家或社会闲散人员,企业员工不知道演出信息。这边在演出,员工在加班,结果是行动做了,但影响面太小,起到的作用很小,变成流于形式的面子活动了。
  
建    议:
  一是应从制度层面对文化资源向企业倾斜,修订相应的制度。企业员工占常住人口如此大的比例,文化资源的分配使用应该有制度保障。这样,政府的资源才能惠及这个体量庞大的群体。
  二是设置企业文化专员。市镇社区三级政府都应配置专职人员,负责组织落实企业文化活动的组织。全市的企业员工有这么大的人数,政府应设置专门的组织和人员来做这项工作,只有配置了组织和人员,把这个事当成重要的工作来安排,进行结果调查考核,那就一定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形成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打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传播正能量,为城市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活力,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打造真正优秀的东莞文化,才能让外来人员真正融入城市建设与生活中来,成为城市的主人。
  三是充分把市镇级、社区级和企业三点一线链接起来,制定年度计划。通过组织企业员工观演、送演出到企业、定期组织社区企业联动活动、市镇联合巡演等多种形式,把企业内部文化活动同市镇、社区有机结合起来。很多政府组织的活动质量都很好,远远高于企业自行组织的活动,要加强文化活动的信息传递,有人提前组织,要充分的让更多的企业员工成为受众,这样才有效果。甚至可以考虑费用共担的方法,让企业负担一部分合理的费用,让各项活动长期丰富开展。
  四是充分用好社区资源,把文化广场变成企业文化活动的主场地,增进交流与融合。很多企业不具备全员活动需求的场地,而很多社区的文化广场却大部分时间闲置,要让各级社区主动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条件支持,各级社区要美化、提升文化广场的设备资源,鼓励并欢迎企业使用文化广场,让社区广场成为真正的文化中心,歌舞不断欢笑连连,在服务企业员工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并且增进当地居民同外来人员的交流和融合,这对于当地人民生活和社区繁荣发展,包括治安提升都是大有益处的。
  五是加强荣誉文化教育,加大对优秀企业员工的荣誉表彰。设定市镇社区三级层面的奖项,定期对外来优秀人员进行奖励,树立榜样标杆,结合积分入户等政策支持,增加外来人员作为新莞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六是结合企业员工生活实际,大力开展年度主题活动和专题栏目,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等传播渠道,对广大企业员工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比如最近东莞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叫《我们的故事》讲述外来人员在东莞打拼的经历,我们看了很受启发和教育,也很接地气。我们应该让文化资源为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服务,宣传的目的是塑造典型---这些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宣传的目的是影响更多的人---更应该制作一些企业员工喜爱的栏目,让更多的企业员工参与其中。
提案者 王健文
部门答复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回复:

王健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企业加强文化辐射的建议》收悉。我们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我市近年来在加强企业文化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制定出台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系列政策文件。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多次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议题进行研究。2014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东莞市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实施办法》(东府办﹝2014﹞93号)。2016年,市委市政府审议并通过了《东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实施标准共27项65个指标,较之国家标准14项22个指标和广东省标准的13项32个指标,“东莞标准”更全面、更细致、更严格,体现了东莞特色。实施标准有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提出的相关标准,更有效地保障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二是组织文化活动进企业,丰富企业员工文化生活。我们以“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为重要载体,大力开展“菜单式”服务和流动服务。通过流动图书车、流动演出队等形式,把企业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配送到企业当中去。我们在每年的千场演出、万场电影活动中,都会安排相当的比例直接配送到企业和工业区,直接送戏、送电影到工人中去。市图书馆的流动服务车也不定期的开到工业区,给工人提供送书到家服务。例如,2016年,我们在虎门以纯集团举办了“爱在东莞——2017年东莞市产业工人新春歌会”表达了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工人的新春祝福。今年4月28日,我们与市总工会合作,举办了“劳动最光荣”五一全市联动大汇演,主会场设在松山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余32个镇街在相关企业设分会场,进一步鼓舞了产业工人的士气、凝聚了产业工人的力量。此外,我市还打造了以“越唱越红”打工者歌唱大赛为代表的打工者文化品牌。目前,“越唱越红”已经由一个镇级品牌赛事发展到省级品牌赛事,每年在全省设9个赛区,辐射全省,并相应地衍生出了打工歌曲创作大赛、打工者文学等群文品牌。
  三是大力推广数字化服务,方便企业员工享受数字资源。充分整合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做好统一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完善网上图书馆、文化馆,着力为广大企业员工提供高效、便利的“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与此同时,以全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主要平台,组织开展数字阅读进企业活动,增加企业员工喜爱的社交、求职、科技信息、技能培训、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数字资源,引导他们使用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
  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制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宣传与贯彻,认真落实省委胡春华书记关于东莞“外来人口占多数的特殊市情,努力探索社会和谐善治的体制机制与措施”的批示要求,力争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为市民提供更高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底线”,打破人群、区域的不平衡,让每位市民可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一是发挥示范企业作用,推动全市企业文化发展。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会,加强宣传推介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广大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根据我市出台的《东莞市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实施办法》,着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资金扶持、资源倾斜、业务指导等切实举措,激发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主动性,推动全市广大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增强人员配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
  二是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搭建企业员工交流平台。进一步有针对性的举办面向企业员工的文化活动,比如,“百场培训”活动中,把企业文艺人才培训纳入培训范围,科学设计培训的课程,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提高企业文艺人才的业务水平。“千场演出”活动中,把企业的优秀节目纳入到演出节目单,让企业员工走上舞台、唱主角。“万场电影”活动中,定时、定点组织开展企业员工电影专场,及时更新片源,让企业员工免费看大片等。
  三是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根据国家、省政策文件要求,按照我市出台的《东莞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东府办﹝2016﹞95号),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在2017年,全市每个镇街都建成一个以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力争2018年,全市所有村(社区)都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激发公共文化活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办理单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