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146)关于关注慢性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建议
  疼痛是人们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直接影响生活质量,疼痛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有不少人因痛致贫。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人数高达8000万,慢性腰腿痛已成为中国医疗资源负担排名第三的疾病。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每天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当中,有10%的患者第一主诉是疼痛,而且14%的疼痛患者出现低龄化现象,例如20-30岁阶段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逐渐增加。
  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就诊舒适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让一切的诊疗都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无痛化医院是国际趋势。200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第227号文件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
  目前东莞市的无痛医院建设远远落后各大城市,主要表现:
  1、手术后镇痛率低。如东莞市人民医院每年完成2万余例手术和麻醉,仅有5000多例行术后镇痛治疗。市三医、市五医、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厚街、大朗等各镇街大医院年手术麻醉接近1万例,术后镇痛的比例也不到40%。大部分的手术患者术后饱受疼痛折磨,有的发展为慢性疼痛。
  2、医院开展的无痛项目及比率低。如无痛打针穿刺,无痛分娩、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很少医院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开展的比率不足20%(广州珠江医院达80%以上)。
  3、专业的疼痛学科发展不均及落后。大量的慢性疼痛患者未得到专业的及时治疗。东莞市人口数量达800多万,按照全国30%的比率,则有24万多的慢性疼痛患者,但是得到专业及时就医的寥寥无几。
  东莞市疼痛治疗的发展状况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主要原因为:
  1、观念问题。疼痛是病,要治不要忍。
  2、经济问题。目前社保覆盖面基本不含无痛项目。
  3、技术问题。首先,专业的疼痛医师数量有限。其次,医院硬件状况不容乐观。拥有独立病房和病床的疼痛科屈指可数,全市除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疼痛科达一定的规模(60张病床)外,大多数医院疼痛科还仅仅局限在门诊,而且多数为麻醉科医师兼任。
  
建    议:
  1、加强推广无痛医院的建设。舒适医疗、无痛医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这一方面做得最好是佛山市人民医院,卫计局可以安排各医疗单位前去参观学习,适当地投入一些人力,协调管理,倡导各医院建设无痛医院。

  2、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疼痛知识宣传,知道“疼痛要治不要忍”。 建立疼痛沙龙,有医师、患者、企业等团体组成的病友会,多次聚会,普及疼痛知识,共同探讨除痛心得,介绍新的治疗进展等。治疗疼痛的重要性要普及到基层民众。如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疼痛科,2010年起科室设有椎间盘学校,每月有一节针对病友的腰腿痛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可以借鉴学习。

  3、放开医保限制,适当满足患者的无痛需求。对于确实有无痛需求的患者,至少允许其自费消费,而不计入医院的自费比率。

  4、构建疼痛联合体。目前我市疼痛开展最好的是市第五人民医院疼痛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疼痛临床教学中心。可以以市五院为主体,联合其他各医院疼痛科,定期培训,采用医疗合作方式为患者诊疗,做到一人有痛,全市支援,让全市各医院疼痛科更快地发展,令更多的疼痛患者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部门答复

社保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146号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致公党市委会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关注慢性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建议》(提案20170146号),经研究,我局作出如下回复: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关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以下简称“三大目录”)等相关规定,三大目录并未规定无痛治疗项目不予支付。我市也严格执行三大目录规定,只要是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药品、材料或诊疗项目均可按规定比例支付。对于不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药品、材料或诊疗项目参保人有权自费消费,自行支付相关费用。是否有必要对参保人进行无痛治疗,应当从参保人实际需求出发。至于自费比例的控制,只是我局按职能对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行为实施管理的一个参考指标,这一指标的设置主要是出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避免个别医疗机构出于利益考虑诱导参保人过度医疗或进行不必要的高消费,从而保障参保人利益。

 

卫生和计生局的回复:

致公党市委会: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注慢性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7014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无痛技术发展的背景
疼痛是医学上的一个具体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健康的影响较大。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伴随疼痛的感受,而就医过程中患者还要承受诊断或治疗带来的痛苦。据报道,西班牙曾对15家较大医院1675例患者的调查显示,疼痛患者的比例为48.5%,而住院期间患者的疼痛比例达62%。国内,华西医院曾对3248例住院患者调查显示,40.7%的患者入院时有疼痛,22.4%的患者入院后新出现疼痛,住院患者疼痛的总发生率为63.1%。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医疗条件和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还是医疗水平发展尚不平衡的中国,都有众多患有疼痛的患者。
199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St.Lue医院率先制定了一项营造无痛环境,改善医院患者疼痛控制的计划,即“Toward a pain free hospital”,他们呼吁要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建立一个无痛医院,以解决患者目前的疼痛现状。这一计划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响应,此后无痛医院及无痛技术获得 WHO泛太平洋分支机构的官方支持和国际疼痛协会的协调下迅速向全球其他国家扩展。
二、我市疼痛治疗的开展情况
(一)疼痛专科设置。2007年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疼痛科”成为一级诊疗科目。2010年1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成立疼痛科,设有两个病区,一个治疗室,床位共62张,目前该科每年平均接待住院病人约1400人次。科室采取一体化服务,门诊由专科导诊员做好院前服务、电话随访;住院期间,专职治疗师评估病人情况及提出治疗方案,由专职护士从生活照料、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康复锻炼等全方位护理病人;出院后根据病种阶段性电话随访,部分特殊病人,由管床医生、治疗师、护士一同前往进行家庭随访,帮助病人尽快融入社会工作生活。该科室还组织医生、治疗师、护士定期进行“椎间盘健康”等健康宣教讲座,增加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加强保健意识。市第五人民医院疼痛科的成功经验,已推广到全市各二、三级管理医院。目前,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厚街医院、东华医院等13所二级以上管理医院已相继成立疼痛专科。
(二)开展无痛检查及手术。目前我市二级以上管理医院均已开展无痛检查或治疗,包括无痛分娩技术、无痛人工流产技术、无痛内窥镜检查、手术术后自控镇痛技术等,为广大市民免去检查或治疗带来的痛苦,也为麻醉和临床各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三)推进癌痛规范治疗。为改善癌痛患者就医体验,促进癌痛管理的发展,我局在2016年6月24日组织召开“东莞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工作会议”,印发《东莞市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全市三级甲等医院设有专门收治肿瘤患者的相关科室应达到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要求;鼓励全市镇街医院及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积极按照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标准和要求参加创建活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2016 年7 月19日我局组织全市各镇街医院肿瘤科、疼痛科及相关临床医生、护士、药剂及医务的相关人员参加“东莞市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培训班。通过开展我市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改善癌痛患者的生存状况,推动肿瘤疾病的分级诊疗,提高肿瘤患者在市内及镇域内就诊率。
 三、无痛医疗技术发展的下一步工作
我们希望将您们所提出的建议与东莞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争取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我市现有的医疗资源,从而推动东莞无痛医疗事业的较快发展。
(一)重视疼痛专科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条件和水平也显著提高,但面对无痛医疗服务的需求,医疗资源仍严重不足。虽然市内大型医院的麻醉技术和设备硬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出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基层医院尚未有疼痛科或疼痛门诊的建制 ,现有麻醉科室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少规范化人员培训和体制建设。积极引导各医院重视麻醉及疼痛专科学科建设和管理,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鼓励有条件医院申请市重点(特色)专科或省重点专科,从而以点及面,全面提高各临床学科技术水平。
(二)重视疼痛专业人才培养。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起步较晚,从事疼痛或麻醉专业的人员有限。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麻醉科医生约10万人,如按照欧美国家每万人2.4个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 30万到35万名麻醉医生。麻醉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困扰我市医院麻醉及疼痛专科学科建设的普遍现象。鼓励全市各医院结合自身情况,聘请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对专科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秀人才,提升专科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同时对现有疼痛或麻醉专业人员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合格、技术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才能保障无痛技术的持续发展,将充分利用我市现有资源加大疼痛专业人才培养。
(三)加强无痛技术知识宣传。目前广大市民普遍对无痛医疗技术缺乏认识,不了解无痛技术是否成熟,对麻醉药具有排斥心理,认为一旦用了麻醉药,就会对身体产生坏影响,从而不愿接受无痛医疗技术。各有关医疗机构可积极与媒体合作,通过不同的信息平台向社会宣传无痛技术知识,提高大众的对无痛技术的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无痛技术的选择意愿。

 


办理单位 卫生和计生局,社保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