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258)关于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的建议

内    容:

  近年来,随着东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力度促进东莞产业升级与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东莞的旅游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为东莞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绿色GDP。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东莞有着巨大潜力的旅游市场,充分结合东莞市山区生态、水乡特色、客家文化等文化分片特点以及新兴的生态农业、工业旅游等规划特色,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促进东莞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从而更好展示城市形象。

  东莞是省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岭南文化与广府文化的代表,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与民俗文化资源,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名胜古迹。截至2013年,东莞有国家A级景区12家,其中4A景区有7家、3A景区4家、2A景区1家,拥有的A级景区数量在珠三角居第三位。但从整体来看,市内高品位的历史人文资源较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缺乏开发与规划,景点资源分散,交通也不便捷,资源整合较差。因此,东莞市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布局旅游资源,坚持全市一盘棋,以长远的眼光,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


建    议:

  一、市委市政府应全局规划,明确东莞市旅游业发展目标,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我市“东山、西水、南海、北江、中城”的资源格局,打造“一心四区三带六枢纽”旅游空间格局,以统筹各镇街旅游资源,优化资源整合、分配,指导各区域完善配套公共设施。

  二、充分挖掘各地区旅游资源,可利用水乡片、山区片、丘陵片的资源优势发展不同的旅游项目,并将诸如桥头荷花节、道滘美食节、东坑卖身节等节庆利用起来,合理统筹以形成多样的特色以适应不同人群。此外,作为东莞市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名城,东莞还可积极探索工业旅游模式。相关部门可考虑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市内外旅行社或其它旅游中间商发展东莞游业务。

  三、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联结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的交通线路、指引方案,精选特色旅游线路,充分利用已有公园、绿道等优质资源,从点到面实现旅游区域的全面覆盖。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东莞城市形象。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旅游推介活动,突出东莞旅游特点和优势,提升东莞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外来客。市统筹各区域、镇街重点宣传地方性旅游优势项目。各镇街制作本地旅游景点、文化宣传资料,通过电视、互联网、报刊、户外广告等渠道广泛宣传,展现各镇街旅游特色。

  五、继续“互联网+旅游”战略。启用“无线东莞”WiFi,实现全市主要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打造“无线”旅游城市。深入实施“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分步开展东莞智慧旅游大数据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支持旅游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拓展销售,鼓励旅游商品企业通过“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

  六、加大力度整顿酒店业、餐饮业,利用东莞星级酒店优势,发展与旅游资源配套的主题酒店,促进传统酒店转型升级。继续提升酒店服务水平,推进商务会展业等吸引外来人员的行业发展,间接带动旅游人口的基数增长。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部门答复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答复内容:

市旅游局:
  《关于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的建议(20170258号)》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背景和机遇作了分析,提出了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较弱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并从整体规划、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宣传推广等角度给予了意见和建议,具有参考意义。根据分工安排,结合部门职能,我局主要从文化资源整合、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对该提案有关内容予以回复,具体如下:
  近年来,我局积极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特征,加快我市特色文化资源整合步伐,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创建了可园、南社-塘尾古村落、逸颐艺舍、龙凤山庄等一批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点,协助寮步莞香文化产业园成功申报了首批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改造升级东莞展览馆、海战博物馆等文化展示窗口,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华南抗日根据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文物遗存数量众多,目前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5处,不可移动文物459处。古迹游是发展东莞特色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依托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茶山南社、牛过蓢明清古村落、石排塘尾古村落、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可园博物馆、袁崇焕纪念园等价值高、规模大且较为集中分布的文物资源,在保护好文物资源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个性和特质,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
  二是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东莞作为岭南古邑,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7项,一些镇街拥有“龙舟之乡”、“花灯之乡”、“乞巧文化之乡”、“曲艺之乡”、“美食之乡”、“游泳之乡”的美誉,围绕这些主题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文化旅游一大特色。我们积极指导各镇街挖掘自身民俗文化特色,打造了麻涌香飘四季文化艺术节、洪梅花灯节、望牛墩七夕风情节、沙田水韵文化节、中堂龙舟文化节、万江龙舟文化节、石龙中华龙民俗文化节、桥头荷花节、东坑卖身节、凤岗客侨文化节、道滘美食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一镇一品,丰富和提升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内涵。
  三是加快莞香文化旅游发展。莞香是近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的特色产业之一。我们通过培育和保护寮步镇的“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支持寮步镇建设莞香博物馆等展示平台和打造牙香街、香博会等市场交易平台,并结合东城的莞香研发生产基地、大岭山与清溪的莞香种植基地,合理地整合了莞香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形成了全局一体化与地域差异化发展的格局,打通了科普、教育、体验、购物等莞香文化旅游的上下游环节,有效助推了莞香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下来,我局将积极配合市旅游局落实文化旅游相关规划及方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推动更多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发展。加强对东莞具有岭南文化特征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对可园文化、莞香文化、客侨文化、民俗文化的整体挖掘和保护,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鼓励文博单位创新思维,探索文物文创产品开发,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


 
市规划局答复内容:


东规议函[2017]23号

关于报送东莞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第20170258号会办意见的函

市旅游局:
东莞市第十三届人政协一次会议提案《关于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的建议》(第20170258号)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我局十分赞同民革市委会提出的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的建议。目前,东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最新成果已上报国务院审批,《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立足“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城市空间布局,对各个组团的旅游产业发展和布局作出了一定的指引。
中心组团位于市域中部,包括莞城、东城、南城、松山湖(生态园)、茶山、寮步、大朗、大岭山8个镇街(园区)。组团内山水生态资源优越,历史人文特色明显。通过黄旗山城市公园、虎英郊野公园、同沙生态公园、东莞植物园等众多城市公园和生态公园的开发建设,依托茶山南社、寮步西溪、万江下坝、东莞可园、蚝岗贝丘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南城国际商务区、中央商圈和中央生态休闲生态区”三大载体,打造集休闲生态、历史文化、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目的地。
西南组团包括厚街、虎门和长安(长安新区)3个镇(园区),依托虎门威远岛、长安新区、厚街会展等设施,充分利用滨海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建设邮轮港、游艇码头等休闲度假设施;结合虎门近代文化旅游节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同时根据区域休闲需求发展高端商务和会展旅游,打造滨海特色城市休闲和文化旅游带。
西北组团位于东莞传统水乡地区,包括万江、石龙、沙田(东莞港)、麻涌、中堂、望牛墩、洪梅、道滘、高埗、石碣10个镇(港区)。依托水乡片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以水网农田为核心,构建系统的农业开敞空间和优质的滨水空间,彰显岭南水乡地区田园风光核心优势,打造水乡特色发展休闲生态文化旅游。
东北组团包括常平、东坑、桥头、企石、谢岗(银瓶合作创新区)、横沥、石排7镇(园区),依托都市农业和传统村落,发展适合都市需求的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项目,以江边村、邓屋村、迳联村等传统村落为空间载体,强化各镇特色文化节目,从物质、文化两方面重塑埔田风貌,建设具有田园风光的魅力小城。
东南组团包括塘厦、清溪、凤岗、樟木头、黄江5镇,组团内森林生态和动植物资源丰富,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为充分发挥山区环境资源优势,依托清溪的低碳产业基础和塘厦的高档星级酒店配套,联动深圳坪山低碳产业城,发展生态旅游、抗体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休闲旅游中心。
接下来,我局将积极配合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大力支持东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交通局答复内容:

市旅游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民革市委会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目前,我市公交线网设置了两类具有旅游特色的公交线路,分别是“L”字头的旅游专线及“LG”字头的旅游观光线,其中,旅游专线共开通了6条、旅游观光线共开通了1条,有效覆盖了市区、厚街、虎门 、常平、石龙、石碣、茶山、寮步、樟木头、黄江、松山湖等镇街(园区),实现了市内主要客运枢纽与部分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有效衔接。除此之外,我市由城巴、小巴、水乡、跨镇及各镇内(园区)的组成的常规公交线网也已基本覆盖市内主要旅游景点,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的旅游观光出行需要。
  在接下来工作中,我局将持续优化公交网络覆盖,强化轨道交通站点的公交接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同时,据初步了解,目前部分景区公交配套设施较为欠缺,以及配套设施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存在被占用现象,对此,我局建议有关部门及旅游景区运营单位在完善景点配套设施工作中,结合景区的规模及公交运营等实际情况,加强公交首末站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日常管理,保障公交正常运营。


 
旅游局答复内容: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258号提案建议的答复

  民革市委会: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258号《关于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的建议》收悉。感谢关注我市旅游的发展, 经商各会办单位,结合我局工作职能,现就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一、旅游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一)创新政策供给。2015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东府办〔2015〕19号)、《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东旅通〔2015〕20号)、《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15〕20号)、《关于促进旅游饭店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15〕21号)、《东莞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府办〔2015〕1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东府办〔2016〕85号)、《关于印发〈东莞市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6〕106号)等规划和政策文件,坚持“产、城、旅”一体化建设,规划打造“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城市”,加快推动东莞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最新成果已上报国务院审批,规划立足“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城市空间布局,并对各个组团的旅游产业发展和布局作出了一定的指引。

  (二)落实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加快东莞市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年)》,设立东莞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试行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一共3年。专项资金主要采取专项补助和奖励两种扶持方式,主要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旅游纪念品开发、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绩效奖励、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等项目。2016年完成对旅游产业品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旅游厕所建设、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行社招徕游客等合共103项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的补助共1121.2万元。

  (三)优化创业环境。制定出台创业孵化基地认定、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孵化服务补贴等系列促进创业政策的操作办法。着力推动各类人员在乡村创业,实施小额创业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20万元的小额创业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三年,期限内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鼓励创业者在乡村旅游业或乡村旅游区自主创业。2016年以来(至11月底),全市共向1334人发放小额创业贷款19110万元。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各镇(街)依托发展成熟的园区资源、挖掘闲置的社会资源(包括乡村旅游集聚资源),创建一批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孵化基地(包括专业性的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对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给予创业孵化基地资助和创业孵化服务补贴,并向进驻基地的创客提供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小额创业贷款贴息、入户政策等促进创业优惠政策。

  二、以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打造多元旅游产品

  围绕东莞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结合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发挥“旅游+”融合作用,致力于打造会展游、体育游、乡村游、生态游、水乡游、古迹游、文化游、工业游、健康游、休闲游等“十大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从“大产业、大旅游”的现代理念出发,打破旅游传统边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 传统旅游六要素,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做强旅游产业经济。

  (一)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进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麻涌镇、樟木头镇、清溪镇、寮步镇入选“省级全域旅游”创建单位。打造旅游特色城镇,清溪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常平镇、横沥镇、虎门镇、桥头镇、石排镇、樟木头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道滘镇和桥头镇获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茶山镇南社村、石排塘尾村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旅游产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市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9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3家,位居全省第四。2016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1332.93万人次,同比增长3.68%;景区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4.99%。

  (二)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产品。发挥“旅游+”的渗透、催化、集成能力,推进业态融合发展,规划构建“十大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如森林生态旅游,全市建成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各14个,年接待游客逾2000万人次;力推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共有一定规模(30亩以上)及知名度的农业休闲场所120多个,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超亿元,创建乡村旅游品牌,中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37项;加快莞香文化旅游发展,通过培育和保护寮步镇的“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支持寮步镇建设莞香博物馆等展示平台和打造牙香街、香博会等市场交易平台,并结合东城的莞香研发生产基地、大岭山与清溪的莞香种植基地,合理地整合了莞香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形成了全局一体化与地域差异化发展的格局,打通了科普、教育、体验、购物等莞香文化旅游的上下游环节,有效助推了莞香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培育国方医药九三道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岭南中医药文化体验项目、珍稀药用植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观光旅游项目、东莞清溪扶正堂中医门诊部等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打造国内首部中医药题材的动画片《本草药灵》,推广国医堂旅游养生文化,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入选“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建设单位”;培育工业旅游,目前评选出三批共21家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如中食营科开展工业旅游以来,接待人数同比增长417%,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00%。

  (三)打造民俗节庆文化旅游品牌。东莞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7项,一些镇街拥有“龙舟之乡”、“花灯之乡”、“乞巧文化之乡”、“曲艺之乡”、“美食之乡”、“游泳之乡”的美誉,围绕这些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成为文化旅游一大特色。积极指导各镇街挖掘自身民俗文化特色,打造麻涌香飘四季文化艺术节、洪梅花灯节、望牛墩七夕风情节、茶山茶园游会、石排塘尾“康王宝诞”、 桥头油菜花节和荷花节、沙田水韵文化节、中堂龙舟文化节、万江龙舟文化节、石龙中华龙民俗文化节、桥头荷花节、东坑卖身节、凤岗客侨文化节、道滘美食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一镇一品”,丰富和提升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内涵,充分彰显“每天绽放新精彩”,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东莞”。

  三、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一)加强旅游平台建设。推动旅行社、旅游景区搭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4月,启用首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同时启动2016“万人游东莞”活动;6月,在万江、南城、横沥、寮步等地的启用5个旅游集散中心和1个旅游咨询中心,为广大游客走进东莞、认识东莞、了解东莞提供一个便利的平台,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自启用至12月底,7个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共发车9057班,其中市内游发车782班;接待游客逾28万人次,其中市内游游客2.4万人次;提供旅游咨询服务逾5.8万人次,派发旅游宣传资料逾18.4万份。推动龙凤山庄影视旅游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樟木头冠和博物馆、龙湾婚庆主题公园、稻香饮食文化旅游区等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我市在常规公交线网中,设置了旅游专线(L字头)及旅游观光线(LG字头)两类具有旅游特色的公交线路,其中,旅游专线6条、旅游观光线1条,这些线路可覆盖市区、厚街、虎门 、常平、石龙、石碣、茶山、寮步、樟木头、黄江、松山湖等镇街(园区),有效串联了市内部分旅游景点及主要客运枢纽,可满足沿线市民的公交及旅游观光出行需要。市内主要旅游景点目前已基本纳入城巴、小巴、水乡、跨镇及各镇内(园区)公交的常规公交线路覆盖范围。同时,我市现有旅游包车企业27家,旅游包车运力678辆,其中,市际包车531辆,市内包车147辆。开启“地铁时代”,成为国内第26个开通地铁的城市,部署96条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2号线实施接驳,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建设。

  (三)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制定《东莞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旅游厕所建设给予资金扶持,补助金额405万元。加强旅游厕所卫生环境、设备安全、文明氛围等方面的督导检查,派出检查人员38人次,共检查厕所136座次。2015-2016年完成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48座,超额完成计划25.42%,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旅游厕所”先进市。

  (四)培育旅游商品。由广东省旅游局指导、广东省旅游协会主办的“广东手信文创设计评选”活动评选出100件优秀手信,我市金麻香蕉、沉香步步糕升、东莞金燕米粉、旗峰腊味、莞香茶和加仁等5件商品入选。举办“首届东莞旅游商品评选活动”,共收到91个商家的126项商品参与评选,产品涵盖旅游纪念品、文化特色商品、莞香系列产品、食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箱包服饰等方面,网络投票阶段共获得82万次的浏览量以及48万次的投票量,活动评选出5个金奖、8个银奖、10个铜奖以及20个优秀奖,并通过东莞时报对获奖商品进行深入挖掘、采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揭开旅游产品背后的品牌故事、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同时,我局通过行业重要推介活动及旅游专业展会,对代表性旅游商品进行推广,提升了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寮步美味系列产品2016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营业额300万元,接待人数及营业额均增长20%。

  (五)发展特色住宿。依托古村发展特色民宿,茶山镇利用当地破旧民房修葺成南社明清古村落民宿,民宿暂分一、二期:一期民宿占地约1万平米,共有客房约50间;二期民宿位于南社明清古村落北门,占地约1万平米,共有客房约30间。麻涌镇孵化创客社区,以新基村为试点,改造农村旧有物业,发展新型民宿产业,以文创带动旅游发展,将餐饮、民宿、乡村拓展、农业生态游等元素注入配套建设,形成兼具旅游与文创形态的新型村落,2016年白房子水乡无边(新基)创客基地荣获“第二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称号。

  四、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一)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强《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等行业标准的宣贯和培训,通过星评创新、技能比赛、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不断提升旅游行业管理。编制印发《关于高星级饭店评定性复核检查迎检准备的注意事项》,指导饭店以最少的整改成本、高效合理的规章程序、规范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举办行业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成才,推动旅游从业人员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合一。近年来在参加全国导游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广东省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了良好成绩。

  (二)推进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做好《旅游法》宣贯工作。联合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成员单位,加大旅游质监执法和旅游市场巡察的力度。对非法经营、零负团费、欺客宰客、无证导游带团等问题进行查处。2011年至今,发布旅游消费特刊、提示9则,处理旅游有效投诉863起,结案率100%,处罚违规旅游企业4家,取缔违规旅游企业1家。时刻绷紧“安全弦”。元旦、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重点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查,2011年以来检查旅游企业共765次。针对汛期和暑期等季节性特点给旅游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要求各镇区及各旅游企业切实抓好汛期暑期安全生产工作。

  (三)提升旅游行业文明。开展“品质旅游、伴你远行”、“旅游服务质量月”、“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组织旅行社推荐“品质旅游”参考报价线路,开展“广东旅游质监志愿者”推荐活动。重点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广大游客、尤其是组团出境游客做到文明旅游,抵制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在媒体刊登文明旅游公益广告,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文明旅游和文明创建信息,2016年向旅游企业派发了文明旅游宣传折页20万份、文明旅游宣传海报4800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海报3000张、旅行社行业行为规范宣传板500份、文明如厕宣传板500份、大型游乐设施安全常识宣传海报1000份。开展“东莞市文明旅游形象大使评选”,策划东莞文明旅游形象大使风采展示及文明旅游志愿者大型宣誓活动。

  五、开展旅游营销,提升旅游城市美誉度

  (一)积极策划活动。利用“中国旅游日”活动平台,开展古村文化游、水乡风情游、工业体验游、生态休闲游及“深莞惠+河源、汕尾”、莞韶城际互游活动,活跃节日气氛、丰富市民的出游。发动全市旅游企业推出惠民便民措施、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依托“漫博会”、“莞马”推介“十大游”,并以“莞马”为契机,策划“迎莞马 游东莞”系列活动,设立马拉松旅游专线,发动A级景区提供优惠活动。

  (二)利用国内外展会平台宣传。举办3届海丝博览会旅游文化展,其中2016年共有涉及到43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家参展商参展,在旅游文化展区旅游洽谈采购的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超过650人次,意向采购金额达人民币30亿元。承办2016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活动,并以此为机对东莞进行宣传推介。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广州、上海、昆明、台北、香港、澳门等国际旅游展,在展会上向国内外旅行商、游客宣传推介东莞。

  (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深化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太平洋岛国、东盟、中亚、西亚、南美等地的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2016海外侨团中青年骨干研习班,增强海外侨团骨干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加深对中华文化和东莞文化的认识。结合“深莞惠+汕尾、河源(3+2)”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深莞惠河汕、穗深莞惠汕联合推介活动,持续推进“万人互游深莞惠河汕”活动。做好兄弟城市交流接待工作,2016年以来,接待了茂名、梅州、韶关、昭通、钦州、玉林等推介团,两度赴中山市分别开展行业交流和调研工作。巩固港澳地区市场,组织市旅游协会、市旅行社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市旅游饭店协会、相关镇街、部分旅游企业代表赴香港举办“不一样的东莞”旅游推介会,共探“一带一路”旅游新方向,共商旅游合作新模式,共同促进旅游品质互惠、产业共融,推动两地旅游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举办东莞旅游(深圳)推介会,邀请深圳和香港旅游同业参加,东莞市旅行社行业协会和香港中国旅游协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会后邀请香港同业赴我市麻涌、寮步、茶山等镇开展踩线活动。

  (四)开展媒体、网络营销。举办宣传歌曲和宣传口号评选活动,我局与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报业传媒集团进行合作,策划“东莞城市旅游歌曲和城市宣传口号”征集活动,评选出《微笑东莞》歌曲和“智造精彩、莞香天下”口号,提升了我市旅游宣传营销水平。在东莞电视台、东莞日报、阳光网等传统媒介上推出东莞“水乡游”、“古迹游”宣传专辑和酒店宣传专辑;在广州市公交媒体“广州电视台移动频道”投放了“东莞岭南文化水乡特色游”宣传片。开展户外广告营销,在我市市区主干道旁明显位置投放大型旅游宣传广告。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开展宣传,2013年至今,我局官方微博共发布微博4969条,粉丝数超过57万;官方微信推送了1854条信息,用户数超过3.6万。



  

办理单位 旅游局,市规划局,交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