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020)关于全市一盘棋,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更好展示城市形象的建议
内    容: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一直以“制造业名城”、“世界工厂”享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莞制造业遭受打击,接连出现企业倒闭潮,东莞的经济遭受质疑。2014年东莞的“扫黄事件”后,东莞的对外城市形象急需改善。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剂改善现状的良药,一方面旅游业是朝阳产业,能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本质就是一种服务业,是与外界保持沟通交流的最直接的行业,这有利于重塑东莞的对外城市形象。
       随着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东莞特色旅游业”的概念因时而生。2013年颁布的《广东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的指引下,欠发达的水乡片区的旅游资源被大力开发,其中包括在麻涌镇内构建华阳湖湿地公园、启动古梅乡村旅游路线,清溪镇成功创建广东特色旅游名镇,樟木头镇的客家文化品牌等等,这些佳绩令人欣喜。但立足于全市统筹发展东莞特色旅游业的角度,尚存在一些问题:
       1、特色旅游资源未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突出不明显。所谓“特色”,就是具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旅游业的内容和风格。一方面,作为东莞旅游业重点发展区域的水乡一带, 
具备先天资源条件,但还不具备对比优势,如麻涌的水乡特色资源尚无法与广东省内其他水乡相区别,其中包括中山市民众镇岭南水乡、顺德市的逢简水乡。另一方面,各个镇区的旅游名村的创建存在雷同和照搬的现象。
       2、旅游模式开发力度不足,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目前东莞多数镇区包括重点打造水乡旅游片区,在旅游项目上大多仍然属于生态游玩、故居遗址游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兴盛起来的工业旅游还未在东莞普及。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不缺乏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但是基于工业优势的此类工业旅游产品却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3、“旅游城市”的体现感不强,配套设施滞后。特色旅游业的打造离不开城市的旅游消费环境,对比全国的各大旅游城市如上海、北京、西安,可以发现我市的旅游消费环境有待加强,包括旅游景区的公共卫生间不达标、公共区域的WIFI覆盖不全、出行交通工具单一等诸多问题。
       4、宣传面单一,方式传统,力度较弱。当前东莞的特色旅游景区和项目,主要依靠当地的镇政府自己宣传,在宣传对象和宣传内容上比较受限。另外,在方式上不够灵活,仅依靠张贴广告、微信朋友圈转发,缺乏与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组织的互动,也缺乏通过推动商业合作达到宣传效果的探索。

建    议:
  1.优化重点旅游镇区和项目的规划,注重对比,在差异化中打造东莞特色旅游品牌。加大调研力度,探索差异化发展的模式;挖掘各镇区自身的人文旅游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生态园等项目。
  2、运用“旅游+”的思想,推动旅游项目的跨界融合。让旅游业与工业相结合,整合全市的工业旅游资源,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工业旅游的项目,另外,工业旅游项目可以拿来和学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工业游学夏令营。
  3、借鉴其他城市的旅游的经验,实现“全域旅游”。多与其他旅游城市政府部门交流,投入财政力度改善城市的硬件设施(包括网络、公共场所的配套设施),合理地在市内增加旅游城市的印记(包括街道柱子的宣传样式,在政府官网上增加宣传动画等等)。
  4、充分开发互联网旅游产品,增加与企业、社会团体的商业合作。借助互联网的各方平台如去哪儿网、携程网等推出东莞特色旅游项目;除此之外,政府要充分利用东莞的经商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东莞特色旅游业的对外窗口。
  

提案者 朱志升
部门答复

  市旅游局

  关于对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20170020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朱志升代表:
  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170020号《关于全市一盘棋,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更好展示城市形象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关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现就建议内容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更好展示我市旅游城市形象,我局主动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以“项目强市、旅游富民”的理念发展旅游业,挖掘东莞特色旅游资源,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扩大旅游产业辐射力,提高了东莞的知名度、美誉度,为东莞市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相应贡献。
  一、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我市特色旅游品牌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各具特色。近年来,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旅游产品特点,我局组织镇街挖掘旅游资源,发展差异化特色旅游品牌。其中,中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37项、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东莞市白房子水乡无边(新基)创客基地被认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广东省游学旅游示范基地”3家;龙洲湾都市农业观光园和金谷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获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道滘镇和桥头镇获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市科学技术博物馆、旺牛一号都市休闲(亲子)农场、东莞市养生源旅游景区获评为首批“广东省游学旅游示范基地”。
  二、推动旅游转型发展,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一是向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大力发展旅游实体经济,培育多个旅游要素聚集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实体经济。二是向挖掘旅游消费潜能转型。围绕购、吃、看、住等消费重点,大力开展旅游消费产品。开展了东莞旅游商品评选,重点打造东莞“手信品牌”。积极开发旅游景区演出,推出了中医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三是向拓展高端旅游转型。重点推动我市开展会展、会议、修学、养生等旅游项目。四是向“智慧旅游”信息化转型。以“智慧东莞”十大工程建设为契机,推进我市智慧旅游建设,启动“东莞智慧旅游大数据指挥调度平台”工作,以构建覆盖东莞旅游全行业的基础数据标准为基础,以建设旅游行业公共基础数据库及旅游云平台为抓手,建设东莞旅游大数据管理体系。
  三、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发展环境
  重点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以来共建设6个旅游集散中心,1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强旅游景区、旅游集散中心、交通轨道沿线等场所的旅游厕所改扩建,2016年,全市完成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86座,其中新建50座,改扩建36座。协助旅游景区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安装景区道路标识牌,指导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通过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提升保障我市旅游发展良好环境。
  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是强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工业、商业和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与产业互动升级。大力发展“会展游、体育游、乡村游、生态游、水乡游、古迹游、文化游、工业游、健康游、休闲游”等十大旅游产品,着力创新旅游产品品类,拓宽旅游业态空间,规划打造“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城市”。二是强化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入深莞惠+汕尾、河源区域旅游交流与合作,构建区域旅游品牌和旅游圈。加强与帮扶对象韶关市、云南昭通市的合作,发挥政策优势,实现互利共赢。赴香港举办东莞旅游推介会,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东莞市旅行社行业协会和香港中国旅游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强化旅游市场国际化融合。发挥海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强化了与海丝沿线国家旅游组织和业界的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旅游城市之间合作与交流中的作用。
  五、创新营销方式,强化宣传效果
  一是开展媒体、网络营销。在东莞电视台、东莞日报、阳光网等传统媒介上推出东莞“水乡游”、“古迹游”宣传专辑和酒店宣传专辑;在广州市公交媒体“广州电视台移动频道”投放了“东莞岭南文化水乡特色游”宣传片。二是开展户外广告营销。在我市市区主干道旁明显位置投放大型旅游宣传广告。三是利用国内外展会平台宣传。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广州、上海、昆明、台北、香港、澳门等国际旅游展,在展会上向国内外旅行商、游客宣传推介东莞。四是开展宣传歌曲和宣传口号评选活动。我局与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报业传媒集团进行合作,策划“东莞城市旅游歌曲和城市宣传口号”征集活动,评选出《微笑东莞》歌曲和“智造精彩、莞香天下”口号,提升了我市旅游宣传营销水平。
  旅游业是富民强市的战略性产业。东莞是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岭南文化发源地,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接下来,我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快落实《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更好地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


办理单位 旅游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