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178)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党的十八大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列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教育信息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2012年12月底,教育部正式开通了“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预计到2015年即可基本解决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

  从具体实践来看,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基础通信设施条件已较为成熟,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提供了硬件环境;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资源共享提供了较好的软件环境。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为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有必要统筹和协调各方资源、力量,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标准,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资源平台的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并逐渐将受惠人群由学校师生延伸至普通市民,促进我市的全民教育和终生学习体系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

  办    法:

  一、完善城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经济较落后的镇、街、村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可充分利用国有通信企业的现有网络,解决当地校园的网络接入问题,力争尽快实现“校校网络畅通”,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加快我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优质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各类教育资源平台逐步向公众开放,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建设。

  教育信息化必须鼓励和带动多方参与和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护的良好氛围,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应考虑从产业政策、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研究出台相应措施,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优质平台为依托,调动一批教育、科技相关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开发与推广、硬件条件相对落后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等工作。

  三、加大教育系统各环节信息化的应用力度。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体系架构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停滞、落后,都会导致整体推进效果“事倍功半”。应加大教育系统各环节如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等对信息化的培训和应用力度,加强对教育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研究及推广,以用促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并积极开展教师职前、职后相衔接的远程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快构建“基础教育云”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教学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云平台、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围绕 “云课堂”为核心开展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并将“班班通”、“未来教室”试点项目与“云课堂”、“微课”有机结合,尤其是投入少且操作简便、易学实用的“微课”模式更加值得推广。

  加强名校、名师特色化建设,为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网络精品课”和“网络精品微课”工程建设,汇聚每所学校优势和学科的优质资源,通过教学资源云平台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优质资源覆盖所有学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扩大优质资源效率,促进市区、镇街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发展。

提案者 程发良
部门答复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第20140178号提案的答复

  程发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进“教育信息推进工程”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主要围绕教育部提出的“三通”工程和教学资源建设进行,积极推进东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项目,依托云技术支撑,建设东莞教育云数据中心,打造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4月,我市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规模试点单位”,进一步加快推动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 升级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的网络提速项目,实现了教育城域网核心的迁移,教育城域网互联出口带宽大幅提升,学校连通到教育城域网并升级到百兆,网络各方面的性能和稳定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共有600多个单位接入教育城域网,基本覆盖全市公、民办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

  (二) 实施优质教学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目前,全市公办学校已经全部实现教学平台进课室,师生使用的计算机配备充足,建设了优质课堂自动录播系统,包括建设优质课堂视频资源和知识点微视频、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并逐步通过名师课堂、网络协助教研、资源应用、空间应用等应用,推动个性化自主学习和研究性主题学习,扩大名师辐射范围,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与信息化能力建设

  制定和明确中小学校教育技术人才队伍的配置标准、岗位设定和职称序列,为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队伍成长提供政策支持。加大优秀人才引进,优化在职教师队伍,建设以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信息技术教研人员为骨干,信息技术以外学科教师紧密协作的专业化队伍,完善支持服务体系。结合专业发展不同需求,为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岗位培训、业务进修、课题研究、校际交流、外出学习考察等提供多层次支持。近三年坚持以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校本培训共同推进的原则,全面铺开各级各类师资培训工作。其中远程培训项目有: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培训、普通高中职务培训、PBA项目培训和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等,共培训130500多人次。计划2014年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规划,信息化教育人才的培养将逐步常态化、规范化。

  二、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

  未来的5~10年是我市教育信息化从基础建设、应用普及转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信息化从量的积累到全面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转型期。我市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发展个性化特色教育为目标,用信息化带动东莞教育现代化,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管理、应用和服务,形成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和实施能力建设,全面建设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学校,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为推进东莞教育科学和谐、公平、可持续领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到2020年,我市教育信息化要达到国内一流发展水平,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教育信息化“变革与创新”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工作:

  (一)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薄弱学校和民办学校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实现教育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我市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机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本地特色化、优质化、形象化的优课微课资源,并逐步通过名师课堂、网络协助教研、资源应用、空间应用等应用,推动个性化自主学习和研究性主题学习,逐步建成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提供按需定制的资源推送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和网上课程服务。

  (二)开展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建设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开展国家平台试点工作,探索和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新机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教育服务平台统一规范,统一用户,系统互联,将全国其他地区的优质资源同步到我市区域平台。建设区域平台接口规范,实现与录播系统、优质资源精品资源、教学管理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学生学习服务系统及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连接。今年内开通全市教育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综合学习空间,全面实现“人人通”,让优质资源通过移动终端延伸到课室、家庭,让名师教学通过网络延伸到薄弱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三)建设特色应用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探索,我市将借鉴其他地区的建设经验,建设符合现在、未来教学业务发展趋势的综合教学管理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学生学习服务系统等,实现教学活动、交流互动、考核分析智能化管理,逐步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信息化应用;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培养、交流、知识管理,为教师终身学习和日常教学教研工作服务;实现分类提供符合学生角色的各类应用功能,包括微课视频学习、师生互动、在线作业等,帮助学生了解薄弱环节、透彻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四)稳步实施“智慧教育”工程

  2015年至2017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建设具有东莞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实现教育信息化融合阶段发展到教育的真正变革。目前,“智慧教育”工程已经列入市政府十大“智慧工程”项目之一,为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智慧教育”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智慧教与学”工程

  “智慧教与学”是智慧教育工程的核心内容,其内涵是建设大量优质资源,在高速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支持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和网上教研,以及学生改变学习模式,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应用平台。建设和充实优质教学资源库,开发国际化课程学习平台与课程,构建“全球化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特色、优质教育应用,开发适合东莞教师的网络精品课程,用于教师职前、职后相衔接的远程教育与培训。

  2.“智慧管理”工程

  “智慧管理”的内涵是借助云技术和移动终端,扩展行政办公区域,可以随时随地处理政务,可以随时监测教育动态。建设全市教育协同办公系统,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规范化。应用云桌面技术,支持高效安全的移动办公。 建设教育监测和决策系统,采集教育各种基础数据,动态分析教育状况,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建议。建设面向公众的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立教育部门网上服务大厅,简化市民办事流程,为市民提供网上继续教育服务,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3.“智慧校园”工程

  “智慧校园”的内涵是建设各类学校管理平台,借助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监测校园动态。建设电子校务系统应用。包括党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宿舍管理等内容,实现校内事务处理数字化、智慧化。建立校园安全应用,建立对校园、校车、食堂等安全全方位的安全、可信、实时、高效监控体系,实现与公安、交警、卫生等各部门联动监控,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建设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采集学生学习的过程数据,实现智能化的评测、预测、预知、预警、干预和指导,帮助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在校情况并适时给出干预,达到个性化培养学生的目的。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心,望今后能继续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献计献策,共同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 


办理单位 东莞市教育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