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003)关于切实提升社区卫生站服务能力和服务功能的提案
内    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本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 “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但我市的社区门诊制度建立已有近8年的时间,目前还一直只是承担简单的全科医疗服务,并且简单的全科医疗还因为经常性的缺医少药、医疗设施投入不足,导致社区群众不愿来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病;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社保报销比例的差异,但收效甚微。本应是“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沦为转诊卫生站,反而增加了普通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制度的不满,多年来一直为人诟病;基本上每年都有政协委员们针对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入,解决缺医少药、设施不足等等问题的提案,可是相关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越来越被边缘化,离国家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初衷也越来越远了。因此如何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强化社区卫生站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站服务站服务作用已势在必行。
建    议:
  一、增强社区卫生站与大医院的健康互动,提升在非治疗领域的服务能力
  现时社区卫生服务站做的事情就两样,全科医疗和转诊,但因投入限制,导致提升全科治疗能力有难度的情况下,全科治疗的功能越来越边缘化;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高度的融合性,广泛性和便利性,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会医疗保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健康地位,我认为全面落实和提升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是完全可行的,这些方面的服务具有投入少、见效快,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优势的特点;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战争的上上策,在医疗卫生领域如果可以提前预防,通过保健减少疾病,甚至是传染病在社区的发病率,那不也是治疗的上上策吗?事实上现在大医院已经非常重视未病的治疗和开展疾病预防保健的宣传,但三甲等大医院数量有限,且位置一般比较偏远,所以定期开展的健康讲座让群众的参与度不高;但如果让大医院负责讲座内容的编制和提供一定的人才支持,让社区卫生服务站来深入社区进行宣讲,必然能让更多的群众接受到相关的健康知识,从而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避免和减少疾病的产生;同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宣讲健康知识的时候,可以增强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小病在社区是就医率。
  二、理顺市、镇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关系,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现在的转诊只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向镇和市级大医院转,但事实上,后续的康复性治疗转回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病人都是有利的;大医院将后期康复性治疗的病人转回社区治疗,可以为本来就资源非常紧张的大医院腾出部分资源来承担更多的重症病人的治疗,又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资源利用,而病人在家就可以接受同样的康复治疗,更有利病人的康复,这样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更有利于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案者 李毅强
部门答复

卫生和计生局:

李毅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提升社区卫生站服务能力和服务功能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结合我局职能,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情况
2007
年,我市全面启动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坚持突出公益性质,实行“政府办政府管”的管理体制,建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载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逐渐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科学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群众在居住的社区(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基本卫生服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401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8所,基本建成市、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市民步行15分钟可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人数6164人,其中医务人员5074人:包括医生2106人、社区护士1917人、医技人员94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2.32%
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初见成效
经过9年的发展,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排在前列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寮步、大岭山、凤岗、望牛墩、东坑等5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碣、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级家庭医生师资骨干培训基地,石碣、长安、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市级家庭医生师资骨干培训基地。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刘汉海在2016年全国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城市全科医疗组”全国第一名,被授予“2016年全国基层卫生技能标兵”称号,并作为候选人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 基本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刚性就医需求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实行“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将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在指定社区就医点就诊可享受门诊医疗保障待遇的70%报销(门诊抢救除外),进一步规范群众就医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合理的就医秩序。2016年全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数达1706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26.3%;社区次均门诊费用约为76.9元,仅为全市医院次均门诊费用192.739.9%,有效降低群众医疗卫生费用。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促进群众健康管理服务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必然要求。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向全市常住居民提供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等12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60万份,健康档案利用率为62.62%,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为22.45万人,已管理高血压患者27.51万人,已管理糖尿病患者8.47万人,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宣传和义诊主题活动,编印和下发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防病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升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基本公共卫生需求。
(三)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
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发挥家庭医生“社区守门人”的作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切入点,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家庭医生作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载体的功能,为群众提供全程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绿色转诊通道、上门服务等个性化的服务,基本满足群众的健康管理需求,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38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推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的97%。全市共成立了全科医生团队895支,签约群众90.63万人,其中重点人群29.72万人,全市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46.48%,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30.32%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总体来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成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发挥着其作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与群众的期望值仍存在不小差距,服务能力、业务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接下来,我局将紧抓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新机遇,进一步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水平
一是完善和修订我市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根据社区卫生业务发展需求,扩充增强机构功能设置,更新完善设施设备配置,丰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依据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4个全科医学实训中心,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岗医师岗位培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滚雪球式”培训等项目,多渠道培养基层全科医生,着力提升全科医生业务能力水平。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达到3名以上。三是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提高编外医护人员薪酬待遇,逐步实现编内外人员工资待遇相当,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
2016
12月,我市出台了《东莞市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东府办〔2016120),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明确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向上级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提供妇幼保健及老年人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康复及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巩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的作用,全面落实和提升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疾病防治服务。
(三)加强与二级以上医院之间的紧密合作
通过对口支援、专科-全科联动等方式构建服务合作型医联体,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紧密衔接的合作关系;加强用药衔接,确保慢性病和恢复期转诊病人用药的连续性。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流程,健全双向转诊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疾病诊疗和护理指南以及临床路径,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的标准、程序以及转诊指导目录扩大转诊临床路径覆盖面和管理质量。通过各种配套措施,综合运用政策、资金等手段,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专科-全科联动机制,鼓励上级医院出具药物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让群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可以得到上级医院专科医疗服务,大力缓解上级医院过度拥挤的现象,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效益。
(四)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有关精神,围绕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的工作目标,我市自去年底以来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工作,认真总结过去3年我市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东莞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全面推进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构建成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家庭为签约单位,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疾病患者、残疾人、慢性病高危人群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目标人群为重点,按照不同人群需求分期分批制定相应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实行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差别化签约,以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此复。


办理单位 卫生和计生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