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127)关于加快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社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交通出行异军突起,呈现出行人数多、客运需求旺盛、小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等特征。随着轨道交通二号线的建成运行,公共交通出行出现一定改进。但就我市目前情况来看,还需进一步去研究和解决。
  (一)交通出行结构较单一
  公路客运占客运量90%以上;公路货运占总货运量70%以上;组团之间交通以小汽车为主要方式;全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15%左右。
  (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原公交经营体制由于市场化程度过高,主要依靠民营资本投入,经营分散,管理水平较低,加之市里对公共交通发展缺乏统筹,导致线网覆盖率低、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热冷线不均匀、准点率不高、往周边镇街及城乡换乘不便等一系列问题。现东莞市区范围内已建成公交首末站25处,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处,面积小、数量少,远未达到国家公交场站面积要求。而在市区以外的各镇街,公交专用场站更是寥寥无几。另外,各种城市道路资源、管理措施未向公共交通倾斜,公交路权受到挤压。
  (三)轨道交通建设和TOD综合开发进程缓慢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一是建设运营资金缺口大,据对东莞五条线路(城际轨道穗莞深线、佛莞惠线,城市轨道1号线、2号线、3号线)的经济测算,全周期(含建设期与运营期约30年)至2014年动态资金需求达到984.17亿元;2016-2020年,东莞每年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缺口约100亿元。二是TOD实施主体众多,土地统筹难度大,交通接驳、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开发建设进程缓慢。
  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尽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其他行政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明显,但要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便捷,相关部门还须进一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发展。
建    议:
  (一)以轨道交通为重点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落实赣深高铁及其两条联络线的规划建设,加快启动中虎龙城际轨道、莞深快轨规划建设,推进与广州2条城市轨道、与深圳7条城市轨道的对接工作;同时推进与广州、深圳衔接路网规划建设。
  (二)以方式转变为目标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推进1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2号线南延线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启动重点片区中运量公交(现代有轨电车或BRT)试验线规划建设;分区域统筹常规公交,优化线网,大力推进公交站场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轨道站点TOD规划建设,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三)以低碳出行为导向提升慢行交通环境。在空间规划方面,强调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建设完整社区,减少机动化出行需求。在基础设施方面,推进绿道升级,完善城市道路步行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加强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公交站场慢行交通接驳;完善人行过街设施、公共自行车系统、自行车停车场等慢行交通基础设施。
  (四)交通管理机构改革。参照广州、深圳做法,将涉及交通的建设、运营、管理职能整合成立“大交委”,统筹交通管理。关于交通规划职能的划分有两种模式,一是由规划局和“大交委”共同承担,规划局负责统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及其空间布局的专项规划职能(包括综合交通规划、轨道线网规划、道路网规划、公交站场布局规划、停车场布局规划等),“大交委”负责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二是由“大交委”负责统筹全部交通规划相关职能。
提案者 彭晓云
部门答复

  市交投集团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127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发展和改革局:

  转来东莞市政协提案第20170127号《关于加快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涉及我司内容为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经研究,我司答复如下:

  关于提案提及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2016年3月24日市政府已对该问题召开过协调会议(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16〕70号),要求市规划局、市交通局会同市交投集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落实公交基础设施用地梳理和核查工作,各镇街及市有关单位配合;会议还明确,由市交投集团统筹负责全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并牵头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以及各镇街配合。

  一、以用地调查清理工作为基础,研究制定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工作方案。根据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会议精神以及《关于开展全市公交基础设施用地清理工作的通知》(东交〔2016〕182号),由我司牵头聘请专业咨询机构作为技术支持,完成用地清理后续的专业技术处理工作。目前我司正积极推进公交基础设施用地调查清理相关工作,为制定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案打下基础。计划下一步以市规划局牵头编制的《东莞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指引》(目前正呈报市政府审定)为工作指引,结合全市公交基础设施用地调查清理工作,借鉴其他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熟经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方案报相关部门及市政府审定后,再进一步落实我市公交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以松山湖公交综合枢纽为试点,逐步推进交通城市综合体开发工作。以松山湖公交综合枢纽为试点,采取开发周边土地获得资金收益反哺项目建设及运营资金的模式,以实现近期“以商养站”、远期“以商养线”达到枢纽的“建管养运”平衡,解决以往公交基础设施功能单一、土地使用效益不高、建设和运营依靠财政补贴的问题。目前我司已与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达成综合开发意向,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已基本完成投资咨询和分析工作。计划下一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并向市政府及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公交基础设施用地支持和政策倾斜,加快推进交通城市综合体开发工作。

  三、结合公交体制改革,建议市政府加大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统筹整合各镇街现有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特此复函。

 

交通局的回复:

市发改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彭晓云委员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分区域统筹常规公交、优化线路的建议
  目前,我市共有公交运力5260辆,已开通公交线路434条,其中城巴运力870辆,线路72条,小巴200辆,线路16条;水乡5镇公交由东莞市水乡新城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统筹运营,运力307辆,线路28条;全市跨镇公交运力1480辆,线路79条,其中东莞巴士有限公司经营的跨镇公交线路71条,运力1394辆;镇内公交运力2403辆,线路239条。
  下来,我局将坚持因需制宜,广泛听取群众对公交线网的完善意见,密切跟踪市属重点工程、新建道路、大型公共场所的规划建设进展,根据路段、区域交通需求量变化,及时调整、新增公交线路,提升公交系统服务水平以及吸引力。同时,将逐步开展镇内公汽经营期到期后处理方式的调研工作。
  二、关于推进公交场站建设的建议
  结合我市公交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市规划局已完成《东莞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指引》初稿的编制工作,项目就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投融资机制、建设管养机制、落实建设用地、鼓励综合开发等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目前,该《指引》已审报市政府审定。
  特此回复

 

市规划局关于报送东莞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第20170127号会办意见的函

市发改局:
东莞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第20170127号提案《关于加快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交通出行结构单一问题。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以“产业导向”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使得当前我市的交通出行结构以道路交通为主导。面对当前我市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爆发性增长的现状,单一的交通出行结构已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因此,在正在上报审批的新一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中,提出将东莞市打造成“公交都市”、“慢行城市”的交通发展目标。此外,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已逐渐成为我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穗莞深城际、莞惠城际即将建成,城市轨道1号线动工建设,绿道、人行天桥、公共自行车等慢行设施建设,都将对优化东莞交通出行结构、解决东莞交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二、关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我局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在各层次法定规划中严格落实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规划。此外,根据市公交改革办工作分工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指引》,在公交基础设施用地规划、资金保障、建设机制、综合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技术和政策建议,目前已完成并上报市公交改革办报市政府审批。
三、关于轨道交通建设和TOD综合开发进程缓慢问题。为加快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和TOD综合开发进程,我局正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以及当前发展实际,组织编制新一轮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争取纳入正在上报审批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中一并审批。此外,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继续加快推进各轨道交通站点TOD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尽快推进相关站点周边法定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工作。

 

 

  东实公司的回复:

      市发改局:

  第20170127号提案《关于加快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集团作为会办单位,现函复如下:

  一、 关于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我市位于珠三角主要“脊梁”与中部发展带的节点上,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我市交通系统必需为开放式的交通体系、与区域交通系统相融合。因此,起到市域交通骨干作用的轨道交通应与周边城市尤其是广州、深圳合理衔接,实现“外联”便捷。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动与深圳、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对接工作,如1号线对接深圳6号线支线及广州5号线、2号线三期对接深圳20号线、3号线对接深圳11号线等。此外,赣深高铁及其联络线、深茂铁路、中虎龙城际、莞深快轨等规划建设工作也在同步推动。

  二、关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

  在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方面,对于已具备实施条件的交通工程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其建设工作,以期能尽快服务于我市人民;对于轨道站点TOD建设,市相关部门(单位)如发改、规划、国土、相关镇街、东实集团、轨道公司等一贯保持着密切沟通联系,将继续合力研究制定科学的轨道TOD规划建设模式及实施方案。

  三、关于提升慢行交通环境

  在提升慢行交通环境方面,市各职能部门将通过: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场与人行、自行车的接驳条件;改善提升步行道、自行车道、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场等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构建方式合理、环境和谐的慢行交通体系。

  四、关于交通管理机构改革

  关于提案中所提出的我市交通管理机构改革建议,对于如何搭建我市交通管理机构体系、提升我市交通管理水平,我们将在充分调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听取各方意见,积极探索该项工作。

 

发展和改革局的回复:

一、关于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方面
赣深客专是今年国家、省重点推进的建设项目,项目北起江西省赣州市,经我省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至深圳市,其中在我市设置塘厦站,下来我市将全力配合做好沿线征地拆迁以及有关建设协调工作。另外,目前我市已结合全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了赣深两条联络线、中虎龙城际、莞深快轨以及与广州、深圳的城市轨道对接项目前期研究规划工作,主动做好与广州、深圳、惠州轨道交通以及路网对接,全面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二、关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方面
(一)城市轨道是我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主骨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将其作为市政府每年重点工作任务来抓。去年5月,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试运营,昭示着我市正式迈入轨道交通时代。今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尽快与2号线形成“十字”交叉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网络;抓紧开展3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1号线东延线、1号线西延线等线路工可研究,稳定线站位方案,优化完善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二)中运量公交方面,我市正着力开展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和首期试验线的前期研究工作,近期计划在松山湖启动首期线路建设。
(三)常规公交方面,我市现共有公交运力5260辆,已开通公交线路434条。其中,城巴运力870辆,线路72条,小巴200辆,线路16条;水乡5镇公交由东莞市水乡新城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统筹运营,运力307辆,线路28条;全市跨镇公交运力1480辆,线路79条,其中东莞巴士有限公司经营的跨镇公交线路71条,运力1394辆;镇内公交运力2403辆,线路239条。下来,我市将坚持因需制宜,广泛听取群众对公交线网的完善意见,密切跟踪市属重点工程、新建道路、大型公共场所的规划建设进展,根据路段、区域交通需求量变化,及时调整、新增公交线路,提升公交系统服务水平以及吸引力。同时,将逐步开展镇内公汽经营期到期后处理方式的调研工作。
(四)公交站场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市正结合全市公交体制改革工作要求,研究编制《东莞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指引》,具体就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投融资机制、建设管养机制、落实建设用地、鼓励综合开发等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下来,我市将根据有关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三、关于提升慢行交通环境方面
慢行交通对新时期东莞城市转型发展、城市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正在上报审批的新一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中,提出将东莞市打造成“慢行城市”的交通发展目标。我市一直致力于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根据《市区自行车专用道规划》、《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以及《东莞市轨道交通2号线首期工程站点交通接驳设施实施规划》,近年市区及2号线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陆续建成了部分自行车专用道、区域绿道、城市及社区绿道等,对轨道交通2号线除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外的13个站点配置了相应规模的自行车停车场。下来,我市也将组织开展《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及公共自行车规划》,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四、关于交通管理机构方面
为统筹推进我市交通规划建设,根据市政府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制度。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我市在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协调机制内容,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城市交通管理新格局。
目前,我市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召集人,分管副秘书长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交通运输安全、通畅、有序为目标,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交通运输指挥机制;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交通建设工作的决策,统筹部署交通运输建设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区域性、全局性的交通运输问题和困难,拟定维护交通运输秩序的工作措施,研究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协调推进各相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和工作任务,并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工作情况。下来,我市将充分运用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统筹涉及交通运输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切实提升工作实效,努力推动交通发展。

 


办理单位 发展和改革局,交通局,东实公司,市规划局,市交投集团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