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124)关于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打造“健康高地”的建议
  公共卫生服务是东莞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东莞市因城市发展提速而产生的公共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现实问题,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大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构建东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东莞公共卫生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东莞公共卫生的服务现状

  (一)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5万人,排全省第3位;医院102个,排第3位,其中三甲医院8个,排第4位;床位2.7万张,排第5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45个,社区卫生机构398所,覆盖率达10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3个;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24万台。

  (二)医疗服务总量增长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总人口1315万多人,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数达6251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21%,其中社区首诊增加108%;入院人数达88.5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29%,其中社会办医院增加60%。

  (三)居民健康水平较高。2015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8.6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为4.29/10万、2.32‰,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5%。

  (四)医药卫生改革有亮点。率先建立起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行平价药包;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医养结合工作被选定为国家级试点;二级管理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

  (五)医疗服务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推行医疗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出台我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成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构,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实施违法违规执业医疗机构“黑名单”公示、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等制度,加大打击非法行医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力度

  二、东莞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卫生计生服务资源供给总量不足。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东莞部分医疗卫生资源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床位数分别排第10位、第8位、第16位,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仅2.62人,全省倒数第二,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9人。公共卫生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优质人才短缺,是当前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面最大的短板。对照“卫生强省”指标,我市分别还有9300 名执业(助理)医师、1.17万名注册护士、6600名公共卫生人员和1500名全科医生的引智缺口。全省105个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项目中,我市只占其中4个,在广东省医学会担任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的我市专家只有6名,没有人员担任主任委员;执业医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者3596人,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8%(全省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占比17.5%)。人才流失趋势加大,仅2015年,全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就流失175人,其中包括31名高级职称人员,新招录74人,只有12名具有高级职称。

  (二)公共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和结构不合理。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市三分之一的医疗机构集中在中心组团,一半的三甲医院在东城、南城。从功能定位来看,国家重点专科少,专科医院不足;独立的医学检验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及医养结合机构都还是空白。从床位配置来看,大型综合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一床难求,而社区病床、医养结合病床还是空白。从诊疗服务构成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仅占41.7%,8个三甲医院用占全市0.34%的医疗机构数提供了占全市18.6%的门(急)诊服务。儿科、产科、精神科专科医生都有结构性的缺口,尤其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和其他专科的床位不足,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问题较为突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享受的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

  (三) 养老机构结构性的缺口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长,老年人“医疗、养老、护理”的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凸显。我市现有户籍人口约191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万,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4.9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将持续增长,非户籍常住人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随子女常住我市的老人。近年全市的养老服务业虽有长足发展,但大部分养老机构都侧重于集中供养生活照料,能为患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还是较为空白。
  
建    议:
  (一)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全面需求调研。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对东莞人口结构、疾病进行摸底与分析,精准了解不同群体的分布及在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结合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对今后5-10年的人口结构及各群体在医疗卫生计生方面的具体需求进行预测。在调研需求结果基础上,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供给措施。

  (二)完善公共卫生机构设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在第一人民医院和谢岗医院经验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模式;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选取部分医院探索发展为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探索出一条合适东莞特色、发展的医养结合道路;鼓励社会力量以众创、众筹等方式开办名医工作室、医生集团、护士集团,为医护人员下基层、进社区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更好的执业平台,满足市民个性化的医疗健康需求。

  (三)构建集成、互通、共享的卫生计生服务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要依托智慧东莞和智慧医疗项目,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一中心三平台”(全市卫生计生数据中心,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信息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医生联盟等。
提案者 杨小红,张敏,彭晓云
部门答复

卫生和计生局的回复:

杨小红、张敏、彭晓云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打造“健康高地”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7012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6年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东委发〔2016〕10号),提出要着力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以强基创优建高地为抓手,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增效、共享,努力建成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集群;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公平地分享改革成果,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
一、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近年来,市医改办、市卫生计生局、市医管中心先后组织赴上海、苏州、杭州、厦门等地考察学习分级诊疗经验,重点学习了分级诊疗的发展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财政补偿、社保调控、价格机制以及医务人员人事编制和薪酬分配等先进做法。明确了我市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的思路,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诊分治为突破口,制定完善相关疾病诊疗护理指南和临床路径,并实行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的标准和程序。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发挥医保对群众就医行为的引导作用。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立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和急需领域医疗服务制度,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
二、规划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
东莞市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通过片区统筹、特色发展,共筑我市繁荣,“分区统筹,强心育极”的空间发展策略,与我市医疗卫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十分契合。市卫生计生局、市医管中心相关领导多次到石龙、常平、麻涌等镇街实地调研构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可行性,拟对应建设成5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和6所区域性中心医院。遴选优质镇街公立医院升级改造成为片区区域性中心医院,补齐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短板,有利于全市医疗资源均质化;部分镇街公立医院可转型为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与区域性中心医院错位发展和互为补充,逐步形成多元化医疗供给格局,更有利于分级诊疗。
   三、大力促进社会办医
我市着力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就医需求,又促进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改善和提升,推动了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激发了医疗机构发展活力。至2016年底,东莞市共有医疗机构2468所,其中社会办医疗机构1924所,社会办医院50所,占全市医院总数的52.1%。康华医院和东华医院先后通过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成为三级甲等综合民营医院;东华医院消化内科、康华医院整形外科获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大力促进社会办医发展的同时,结合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统筹管理,促进社会办医资源的整合,推动社会办医疗机构提升内涵品质,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四、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发展
东莞市是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2016年6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发展司等来莞调研医养结合工作,现场走访了樟木头社卫中心、黄江康湖养老院等;市卫生计生局、民政局、社保局会同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到石龙、长安、东坑等镇街实地调研,研究探索医院内开设医养结合病房、养老院内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和养老院合作、新设置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激活医疗机构存量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解决好无需住院的一般疾病老年人的医疗护理相关工作,推动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调研成果,我局起草了《东莞市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初稿)》。目前全市设有医养结合病房的医院有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50张床位、东莞康华医院30张床位、东莞塘厦莞华医院20张床位、东莞康怡医院5张床位。有5所护老院和敬老院设置了门诊部、诊所或医务室等医疗机构。我局今年批准设置东莞康湖护理院,拟开放床位50张,正在筹建中,东华医院、光华医院等社会办三级医院正筹备医养结合病区。
五、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以集成、互通、共享为原则,建设“一中心三平台”(全市卫生计生数据中心,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三大数据库,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和综合业务管理信息互通共享。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和个性医疗。创新智慧医疗、智慧健康服务模式,发展居家健康监测等服务项目,建立区域检验云平台、病理云平台、影像云平台,建成1所智能化护理示范医院。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联合建设、运营托管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全民健康信息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产业。探索药品零售行业服务新模式。


办理单位 卫生和计生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