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115)关于加快建设“产业小镇”,撬动东莞“智造”的提案
  2015年1月26日,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东莞在全国率先推出“东莞制造2025”战略,明确了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目前东莞制造业转型已初露曙光,机器换人、技术嫁接、工业互联网和制度创新等再次激发了制造企业的创新热情。围绕东莞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国家建设一千个特色小镇的方针政策,特建议以建设东莞首个以“文化+科技”为抓手的产业小镇,助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东莞智造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缓解一线城市存在的创新成本高昂、交通拥挤、高房价和人才溢出等问题提供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产业立市,成为国内外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基地。从上世纪80年代东莞主要承接香港纺织、制鞋箱包、玩具等传统制造业到90年代台湾、日韩IT制造业大举进入,东莞逐渐成就了“东莞塞车,世界制造告急”的制造工厂地位。但与此同时,东莞制造业主要位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利润较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来袭之际,欧美订单萎缩和人工成本攀升,大批工厂和企业纷纷倒闭或者外迁,东莞制造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随着欧美国家经济形势的复苏,以及对国内市场的培育,以出口为主的东莞制造业也逐渐走上了复苏之路。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东莞“制造”走向东莞“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会改变。对于制造业而言,除了技术和品质的提高,工业设计的水平提升也是重中之重,不过东莞的工业设计却几乎可以说是白纸一片。
  
建    议:
  一、莞深融合下“产业小镇”的落位

  1.深圳市工业设计服务业的发展与借鉴

  反观紧邻东莞的深圳,目前已经具有较高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度,服务范围面向全国,同时又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设计之都”,基本上已经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以制造企业、设计公司为主体,以产业园区、基地为依托,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协会组织协调为自律,以院校、研究培训机构为人才培养载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设计之都”田面创意设计产业园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国内工业设计领域企业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总部数量最多的创意产业园区,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是以工业设计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建设新型创新集群的典型案例。基于此,深圳逐步形成了“设计产业化、产业设计化、设计人才职业化、设计成果市场化”的发展模式。

  2.建设“产业小镇”,形成设计服务新业态的现实可行性

  自“莞深一体化”的战略提出,政府高度重视莞深两城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加之地铁时代的到来,两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东莞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东莞将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辐射,打通对接深圳资源的“任督二脉”,以实现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第四次经济腾飞。随后,东莞市出台建设“环深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带”等相关政策以发展“莞深融合”的配套服务。在此背景下,打造以“文化+科技”为抓手的产业小镇这一具有前瞻性的项目,将在东莞以集群形式引进设计企业与人才,形成服务东莞智造的设计服务新业态,并以强大的园区辐射力引领东莞本土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

  3.产业小镇的项目定位

  根据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东莞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转型需求,以东莞、深圳双核心驱动,促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以文化+科技为抓手,通过莞深联动和品牌资源整合,引进国内外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领域的优质资源,以创新设计服务(包含工业及广告设计)为特色,以同步建设的创新设计协同体系为依托,超前规划的集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娱乐科技、教育培训、旅游及商业为一体,以创新、创业和智慧化服务为核心的国际化、开放式产业小镇。

  二、产业小镇需要的政策支持

  产业小镇的建设承载着提升东莞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协作能力,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的重任,结合当前的建设与发展需求,我提案政府针对该类型产业小镇实施“一园一策”精准扶持计划,为小镇的改造规划与建设、高端人才的引进与扶持、优质项目的孵化与落位、公共服务平台与创新平台的搭建、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等开通“绿色通道”并明确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以加速形成设计服务新业态和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产业小镇一定能够为“东莞制造2025”战略框架下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做出贡献。
提案者 向帅兵
部门答复

  经信局关于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115号提案回复的函

  尊敬的向帅兵委员: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设计发展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您在提案中提出要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小镇”的建议,我局认为符合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就提案回复如下:

  一、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概况

  (一)创新设计平台成效显著,专业性强

  依托制造业基础,我市工业设计按照产业集聚逐步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产品设计、五金机械模具产品设计、纺织服装设计等不同特色领域,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东莞市已集聚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服务的创新团队和公共创新平台,打造了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东莞国际名家具设计研发院等专业设计创新平台。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共建了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依托广州美术学院共建了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还有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广东岭南创新院等,其中华南工业设计创新院获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业务范围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并建立了相关的众创空间,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培育了中道、布鲁斯、浪尖、金种子、万喜至等一批创新设计领军企业,推动制造与设计产业对接。

  (二)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迅速,特色鲜明

  近年来,我市以文化为特色的园区(基地)发展总体势头良好,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全市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一支特色鲜明、异军突起的力量。全省首家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正式落户我市松山湖高新区,引进了华特迪士尼暨创意服务中心项目;东莞艺展中心年均举办150多场艺术品交易展览活动,营业额超过了3000万元;寮步香市文化工程开发莞香系列产品,探索设立沉香质量检测中心;运河创意公社吸引了建筑设计、艺术生活、创意策划类文化企业近30家,园区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目前,我市已建成联丰创意谷、运河创意公社、艺展中心、塘厦东八音乐创意园区、凤岗婚庆文化产业园、工农8号、寮步莞香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良、规模适中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其中大部分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作,并成功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或项目。此外,东城“33小镇”、万江“泰库”、道滘油画中心、常平珠宝产业园、南方影视主题公园、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也正在论证或规划建设当中,文化产业园区的聚集作用和带动作用逐渐显现。

  二、就提案相关问题的回复

  对于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关于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打造产业小镇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我局认为您提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对于您提的相关建议,我市目前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况如下:

  (一)关于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加速形成设计服务新业态和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的建议

  为促进我市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建设,规范园区发展,同时为下来的政策制定和扶持作基础,2015年,我市出台了《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认定、集中管理;对申请认定的创意产业园区实施产业准入目录管理,保障入驻园区企业创意产业类和配套服务类的合理比例;根据我市产业升级需要,鼓励发展设计研发,文化创作和咨询策划三大领域的创意产业,重点发展与工业生产和计算机软件领域相关的设计研发行业,包括工业设计、产品研发、软件开发设计、模具设计、时尚设计、建筑(家居)与环境设计等。出台《关于促进我市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推动我市制造业应用创意设计,强化产业资源对接;出台《东莞市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工业企业应用创意设计进行补助和对重点工业设计机构进行奖励;同时,认定工业设计应用重点企业,对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生产进行补助。2016年,出台《关于实施东莞工业设计应用壮大工程的工作方案》,通过补助、奖励、定额资助、服务券等财政资金扶持方式鼓励和支持全市工业设计应用和发展,助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

  (二)关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与创新平台,打造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议

  在平台建设方面。从2005年起,我市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是东莞创意设计和制造业对接的重要平台。2015年起,东莞杯工业设计大赛调整了工作重点,全面围绕推动产业对接为核心,吸引集聚国内外优质设计资源与我市优势产业形成对接,促进设计与制造融合发展,提升我市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依托产业特色,举办相关应的工业产品设计大赛,如名家具设计大赛、“大岭山杯” 金斧奖中国家具设计大赛、“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等,促进行业交流。目前,我局正在研究创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以及工业设计人才的交流对接。服务平台将整合我市现有优势资源,以人才培养及工业设计管理与咨询服务为方向,加强工业设计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培育我市工业设计相关产业链。

  在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方面。近年来,为适应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我市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并出台了《东莞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于2014、2015年开展了两次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认定,共有5个园区、7个基地获得了认定,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2015年,我们对《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明确以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为重点扶持范围,加大专项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增设对园区内文化创意企业的租金补贴,创新实施与社会投资机构合作扩大融资渠道。2012-2014年度扶持了54个优质文化产业项目,扶持总金额为6876.16万元,并积极协助我市20个文化产业项目获得了国家、省扶持资金共3125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市将以促进制造业与创意设计产业对接为重点,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目标,继续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发展,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强化工业设计平台建设

  加强工业设计平台建设,巩固产业集聚区专业化领域创新设计平台的产业技术支撑能力,依托产业特色,举办相关应的工业产品设计大赛,如名家具设计大赛、“大岭山杯” 金斧奖中国家具设计大赛、“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等,促进产业交流,加快推进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和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的建设,完善充分发挥平台对产业的科技支撑作用,促进我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拓展业务范围,重点做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业务,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支持。接下来,加快创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步伐,早日实现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以及工业设计人才的交流对接。

  (二)强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

  将继续完善产业相关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指导加强创意产业园区调研工作,创意产业园区加强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功能分布,强化孵化功能,为企业提供金融财税、知识产权、项目合作等服务;组织开展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优化重点发展领域,加强对园区的管理和考核,鼓励园区完善管理,积极招商,打造一批创意设计平台,为全市产业提供活力和创意支持,为优秀创意设计企业和人才落户东莞培育土壤。

  (三)强化产业对接

  继续办好DiD Award(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以“服务产业升级转型”为核心目标,围绕“设计资源与产业对接”的重点工作,以我市优势产业为切入点,通过举办“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吸引集聚国内外优质设计资源与我市优势产业形成对接,促进设计与制造融合发展,提升我市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氛围,挖掘和整合现有设计资源,培育发展具有国际水准和东莞特色的工业设计产业,提升设计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展示我市工业设计水平和设计成果产业化能力,扩大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及制造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做好市重点企业工业设计诊断服务,整合我市以及国内外专业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建设工业设计专业服务资源池,以我市、镇“倍增计划”企业为主体,委托池内专业机构分批进行分析诊断,评估企业工业设计产业化现状,提出优化提升路线图和方案建议,促进服务机构与企业更好地对接。

  (四)强化设计应用

  一是提高企业应用意识。通过组织宣讲会、讲座、培训、论坛等活动,强化企业设计引领创新理念,分享国内外工业设计的优秀成果案例和经验,提高企业应用工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选择行业重点突破。选择家具、玩具、消费电子产品等我市的优势行业为切入点,树立和支持一批工业设计应用重点企业,强化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提升产品设计创新能力;继续开展信息化专项资金申报扶持工作,扶持优秀工业设计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一批工业设计应用项目。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办理单位 经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