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70223)关于全市一盘棋,打造具有东莞特色旅游业的提案

内    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家、省、市都分别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旅游、文化、创新的政策和办法,旅游文化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加强,尤其是作为制造业名城的东莞,发展旅游文化也成为了经济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得天独厚。但是从东莞发展旅游文化的现状来看,“只有星星,没有月亮;只有珍珠,没有项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实现全市一盘棋,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与特色产业资源联动不足,旅游品牌影响力不强。由于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与我市特色产业资源联动不足,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没有形成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叫得亮的品牌,使得东莞以旅游输出为主,旅游消费缺乏纵深,过路客多,目的地客源少,使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偏低。

  (二)旅游文化资源有效开发欠缺。东莞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很多,内涵很深,岭南文化特色突出,但不同程度存在景点分布散、规模小的问题,使得我市旅游产品开发较单一、旅游产业链条较短、资源整合和开发不充分等,可以说没有能够支撑起东莞旅游业的品牌景点、景区,同时,由市统筹整合开发的力度不够,仍处于靠当地镇街单打独斗的格局。比如,石排的塘尾古村落、燕岭古采石场遗址、东江水泥厂旧址、鲤鱼洲等,均是独具特色的资源,但个体发展则体量较小、平台较低,难成大品牌,全市各景点间缺乏统一层面的整合开发。

  (三)各镇街联合开发缺乏方式方法。当前东莞已出台全市旅游发展规划,明晰了各镇街的旅游资源、定位、整合方式等,但各个镇街仍处于“各唱各的戏”、“单兵作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发展旅游文化的合力,还未能产生东莞旅游发展集合效应。比如,石排与茶山的古村落文化体验区,两村早有联合发展之意,却一直缺乏牵头引导,对于如何融合发展与利用,显得力不从心。

  (四)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突出表现为没有开设专门的旅游线路,旅游道路交通指示系统不完善,旅游商品特色不鲜明,不能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需求,特别是镇街旅游配套设施没跟上,比如石排的对外旅游交通网络不完善、与市里其他景点景区连接不畅。

  (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及历史问题多。旅游项目投资效益与商业建设用地相关,但目前普遍存在建设用地不足且镇街内部难以调整用地指标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土地权属等多样的历史问题积重,比如,石排的红石山及塘尾古村落景区项目周边可建设用地较少,东江水泥厂旧址在权属方面还需进一步理清等,既制约景区建设发展的前景,拖慢开发建设的进度,又影响投资商发展信心及意向。


建    议: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旅游业,石排政协小组建议:

  (一)建议结合我市特色产业资源,发展“产业+旅游”融合模式,打造我市特色旅游品牌。依托东莞国际制造名城的产业基础,以工业支撑旅游做强,以旅游促进工业转型,大力发展工业体验旅游,利用工业化的资源,延伸后工业化的产品,把东莞打造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全国一流的工业旅游目的地。比如,石排的东江水泥厂旧址,作为工业遗址,既能融合“产业+旅游”,也能融合“创意+互联网”,打造文化创意旅游基地。

  (二)建议结合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建议由市政府将旅游品牌和旅游名片的打造,列入市重大项目去推进。选择一到两处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比如石排的塘尾古村落、石排的东江水泥厂旧址等,由市政府直接统筹、投资、开发、布局和协调,将景点打造成东莞旅游业的品牌景点,成为东莞的旅游名片。利用大项目,大投资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

  (三)建议我市对特色旅游项目给予倾斜,打破旅游文化项目政策上的瓶颈。针对重大旅游文化项目,可以参照“三重”项目的做法,在招商、用地、税收、证照办理等方面给予特办通道。比如,石排的红石山项目以及塘尾古村落项目在招商过程中正因缺乏用地指标而受限制,建议由市层面根据景区发展实际,对不符合现实发展需求的土地规划、用地性质等进行调整,保障用地需求,有效扩展项目的发展空间。

  (四)建议我市继续加强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开通旅游专线,完善全市旅游交通道路标识系统;建设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研发中心,建设旅游购物街区,培育特色鲜明、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商品;建设特色饮食街,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和餐饮名店,做靓东莞美食品牌;打造具有浓郁莞邑特色的文化旅游节目,提升旅游内涵。同时,建议对旅游景点景区丰富、有意发展旅游产业的镇街在市政道路、景区道路建设等配套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及帮扶。比如,石排镇计划将现有的红石山燕岭古采场遗址景区、塘尾古村落、原东江水泥厂、鲤鱼洲生态岛、海仔湖、潇湴湖以及中坑、燕窝旧村等整合发展,打造为集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但在对外联接的市道路交通网络、地铁枢纽、高速站点、景区之间的道路升级接驳以及基础设施方面还很不完善,希望在布局全市旅游配套设施时,能给予优先考虑。

  (五)建议我市成立专门小组协助解决镇街重点旅游项目存在难题。旅游项目的落地涉及土地权属、用地指标调整、证照办理等复杂因素,若单靠镇街解决,在解决思路、推进办法、决策方面,缺乏成效,建议由市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协调小组,对镇街重点旅游项目的存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给予协调指导,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思路及建议。比如,石排的红石山项目、塘尾古村落项目、东江水泥厂旧址项目的落地推进均受以上问题困扰,亟待解决。



提案者 石排镇政协小组
部门答复

旅游局答复内容: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223号提案的答复

石排镇政协小组: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223号提案《关于全市一盘棋,打造具有东莞特色旅游业的提案》收悉。现结合我局工作职能,就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一、加强整体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2015年我市出台《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东府办〔2015〕19号),明确提出将东莞打造成为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基于东莞“东山、西水、南海、北江、中城”的自然资源格局,以及“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城镇化版图,从“全域旅游”理念出发,构建“一心四区三带六枢纽”的旅游空间格局。重点整合旅游特色资源,组团建设东部森林生态度假区、西部水乡风情休闲区、南部滨海历史文化游憩区和北部古村落文化体验区等四个旅游特色区。以经济带的理念推动东江水岸文化旅游、百里山景生态旅游和狮子洋畔滨海旅游等三条旅游经济带建设。依托重点交通设施,打造石龙、常平、虎门、城区、水乡新城和樟木头等六个旅游集散枢纽。
  在规划引领下,我市重点统筹虎门销烟池景区、威远文化生态旅游岛、沙角炮台景区等资源,以近代史文化旅游为核心主题,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虎门近代史文化旅游区龙头旅游区;打造南社-塘尾古村落群旅游区、下坝坊文化休闲街区、香市文化旅游区、松山湖-生态园旅游区、大罗沙文化旅游区、环银瓶山生态旅游区等六个旅游产业集聚区;落实文化旅游相关规划及方案,将“非遗”项目、传统美食、文化表演等丰富的特色文化内容纳入集约式旅游区域,集中展示东莞文化旅游成果。
  二、挖掘旅游特色资源,开发“产业+旅游”产品
  我市积极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特征,加快我市特色文化资源整合步伐,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和产业优势,积极发挥“旅游+”的渗透、催化、集成能力,推进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会展游、体育游、乡村游、生态游、水乡游、古迹游、文化游、工业游、健康游、休闲游等“十大游”产品体系。例如,会展游方面,出台《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实施意见》,致力于打造“广东国际会议之都”。依托“加博会”、“名家具展”、“漫博会”、“海博会”等大型展会,开展城市旅游营销。工业游方面,出台《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标准(试行)》和《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目前已评选市工业旅游示范点一批。生态游方面,全市十四大森林公园总面积357.58平方公里、森林公园绿道118.1公里、湿地公园14个,接待人数屡创新高。乡村游方面,打造主题为“心心相印”、“马稻成功”、“农夫蕉歌”、津津乐“稻”、“五谷丰登”等创意稻田画幅,举办创意稻田收获日活动,带热亲子游、乡村游、摄影等活动。其中“心心相印”创意稻田获全国休闲农业景观创意金奖,东坑农业园和清溪生态农业产业园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古迹游方面,加强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依托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茶山南社、牛过蓢明清古村落、石排塘尾古村落、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可园博物馆、袁崇焕纪念园等价值高、规模大且较为集中分布的文物资源,在保护好文物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文化游方面,加快莞香文化旅游发展,通过培育和保护“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支持建设莞香博物馆、牙香街、香博会等平台,整合莞香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有效助推了莞香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三、 加强政策扶持,打造旅游品牌
  2015年11月,我市出台了《东莞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东府办〔2015〕109号),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重大项目的范围以及各审批部门“绿色通道”时间要求。为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201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印发<东莞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5〕111号),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旅游纪念品开发等。对旅游景区内、旅游交通线路、旅游步行街区等新建旅游厕所,达到旅游厕所相应等级标准的,每个给予10万元补助;改扩建旅游厕所,达到旅游厕所相应等级标准的,每个给予5万元补助。对新评定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国家3A旅游景区,一次性奖励30万元。已获得奖励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如升级,奖励两个A级的差额部分。对被首次评为全国、省、市“旅游名镇、旅游景观名村、农业(工业)旅游示范点、文化旅游示范区(镇村)”的,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评比中获得国家、省和市级奖项的,分别给予5-30万元不等的奖励。此外,按照我市休闲农业示范点财政奖励有关规定,对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的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旅游业发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完善配套设施,提供优质服务
  我市在常规公交线网中,设置了旅游专线(L字头)及旅游观光线(LG字头)两类具有旅游特色的公交线路,其中,旅游专线6条、旅游观光线1条,这些线路可覆盖市区、厚街、虎门、常平、石龙、茶山等镇,有效串联了市内部分旅游景点及主要客运枢纽,可满足沿线市民的公交及旅游观光出行需要。同时,2016年我市成立了7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为城市旅游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市内旅游资源,定期推出市内“十大游”特色旅游线路产品,并开通了班次相对固定的定时、定点、定价的市内旅游观光专线,进一步为市内和市外游客在我市出游提供便利。同时,协助旅游景区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安装景区道路标识牌,指导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有的镇街也积极行动起来,如茶山镇在南社古村景区外部增设旅游交通标识、生态停车场,完善了游客服务中心,重新设计和制作景区的旅游标识系统,重新翻修景区旅游厕所,设计制作凸显古建筑群历史文化特色的门票、明信片、宣传册等文宣资料,研发特色商品,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旅游业是富民强市的战略性产业,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规划、交通、文化、城建、住建、宗教、经贸、环保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我局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对接,在资源的挖掘提升、旅游服务公共特性、基础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强对接联动,支持和协助各镇街(园区)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总的来说,我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为纲领,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推进我市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感谢石排镇政协小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希望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更好地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办理单位 旅游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