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164)关于加快建设智慧东莞的建议

  世界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也就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正在改变世界,已经渗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产业要发展离不开与信息化的融合,同样,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所谓智慧城市,其实就是信息化城市,谁触网在先,谁就获得发展的先机。随着互联网4G时代的到来,加快东莞的信息化建设,尽快建成智慧东莞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2013年1月25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实施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抓好广州、佛山、东莞等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智慧城市建设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在特定历史时刻交汇的产物,对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刺激内需、推动民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当下,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全国许多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纷纷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我市作为闻名全国的制造业名城已经具备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市经信局推出的“智慧经信”工程项目,实现了局机关门禁、停车场、食堂消费一卡通,并实现与全市公交、小额支付等功能兼容;石龙镇也全面启动了“智慧石龙”建设,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市政、应急指挥、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工程;市水务局则启动了对全市水源和污水实时自动采集、监控、报警的“智慧水务”系统。“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已经在我市拉开,通过与厦门等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规模领先的城市进行对比,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建设智慧东莞的顶层设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成果很多,但都是各自为政,缺乏资源的整合与沟通,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智慧东莞”品牌没有打响。

  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等相关部门信息化建设成果初显成效,例如上文提到的环保、水务、城管、教育、卫生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沟通,缺乏资源,缺乏整合。一方面体现在政务领域没有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信息平台,不能提供全面的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服务;另一方面体现在群众可以体验到的智慧城市应用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网站,有的领域甚至还没有形成面向群众的应用,能感受到智慧城市便利和进步的群众面还不够广,智慧城市民生服务范围还不够宽,智慧化民生服务的简易性、便捷性、集中性有待提升。“智慧东莞”的品牌还没有打响,政府部门、企业、市民对“智慧东莞”愿景的认识没有统一,“智慧东莞”建设没有形成合力。

  二、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比较单一。应用推广市场化手段少,效果不明显。

  从我市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多采取财政直接投资建设的方式进行,较为单一,除公共照明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较为成熟外,其他领域还没有购买服务、建设转移、特许经营、融资租赁、商业建设运营等模式的成熟应用案例,这与未来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还存在一定距离,有待探索。由于没有采取市场化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速度不够快,质量不够高,推广的范围小,影响不够大。

  办    法:

  一、成立智慧东莞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智慧东莞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整合资源,分步推进,兼顾全面。

  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在重视技术应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软智慧”能力塑造。智慧城市建设绝不是简单的引用先进技术,将各企事业单位接入互联网、建设网站那么简单,而应该是制度流程上有优化,组织架构上有突破,通过“软智慧”能力的塑造,形成一种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将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有机结合。通过更多的亮点应用来展示智慧东莞的效用,总体建设框架应适合东莞地域文化、经济特点,最大化突出东莞的地方特色和亮点,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在不同阶段选择能够短期形成突破的重点领域,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建设智慧东莞在时间上,虽不能急于求成,但也刻不容缓。

  (一)加强资源整合,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采用项目建设的方式,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智慧城市运营商,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开展智慧东莞市级统一平台建设。重点整合各部门现有信息资源,并适当预留重要领域数据接口,逐步提供全市统一、综合性的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服务。同步开发“智慧东莞”手机客户端、智能信息设备(类似ATM设备的智慧城市终端,可以部署在社区、企业等地址)等多种信息终端,注重用户体验,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利和进步,实现智慧化民生服务的简易性、便捷性、集中性。

  (二)重点选择产业、公共管理、民生服务领域作为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强对购买服务、建设转移、特许经营、融资租赁、商业建设运营等模式的研究,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采用试点建设的方式探索智慧城市新型建设模式。争取做到试点项目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1、智慧产业。以专业镇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智慧产业”应用示范项目。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环节深化应用,加快推进“智慧虎门港”、“智慧常平”建设,打造智慧物流示范工程,引导仓储、运输、配送企业发挥协同作用,降低物流成本。

  2、智慧城管。推广“物联网智能路灯”应用,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政府“0”投资对现有路灯进行改造,大幅节约照明电费和灯具维护费,提高路灯管理水平。大力推动“数字城管”建设。

  3、智慧医疗。试点建设社区医疗信息化平台和调度枢纽,实现集远程医疗、社区医疗资源调度等服务于一体的小区智能医疗服务,探索家庭保健服务新模式。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共用,实现医疗一卡通。

  4、智慧环保。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环境监测网络“感知环保”工程及其他环保物联网工程,推动环境信息共享与利用,推广云技术应用,提高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能力、监管能力、应急能力、保障能力、行政效能和社会服务能力。

  5、智慧交通。加快实现对城市交通的智能管理。提升车辆识别与跟踪、交通疏导与调度的能力,加快推进交通疏导和信息发布等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改造现有交通视频监控平台,在全市主要交通区域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交通灯的智能控制和路况信息的动态发布。丰富和延伸公交一卡通功能,让市民通过智能卡或者手机就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方便出行,提高市民生活舒适度与幸福感。

  二、加大宣传力度,打响“智慧东莞”品牌。

  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一方面,认真总结智慧东莞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另一方面,利用各类媒体,如视频广告、户外广告、专题报道、微博、微信等,积极推介民生类智慧城市应用,让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方便用、乐于用,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部门答复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TA20140164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市委会:

  提案《加快建设智慧东莞的建议》收悉,感谢一直以来对“智慧东莞”工作的关注与支持!现就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成立智慧东莞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智慧东莞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整合资源,分步推进,兼顾全面”的建议

  (一)目前,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承担了“智慧东莞”建设的日常相关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涵盖了经信、科技、财政等47个有关单位,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我局将发挥好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重点参与协调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挖掘成熟模式,抓好“智慧东莞”建设工作。目前,微软、神州数码、软通动力、中兴通信等国内外信息化领域多家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已经主动与我市接触,都提出了智慧城市市级统一平台建设的意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也邀请各企业提出具体建设方案,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平台建设。

  (二)近年来,我市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先后提出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主题鲜明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成为全省首个省市共建物联网产业基地,还被列为全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4年是全市信息化锐意改革的一年,更是信息化“高水平崛起”的关键一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信息设备制造、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推动实施“智慧东莞”十大工程,争当全省信息化先导区建设排头兵。其中,张科副市长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亲自部署实施“智慧东莞”十大工程。下来,我局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宝成市长提出的关于适当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指示精神,全面推动实施“智慧东莞”十大工程,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示范带动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具体内容如下:

  1.“智慧政务”工程。主要是建设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以及省网上办事大厅东莞分厅。其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要以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为建设目标,提供多样化的数据管理机制,为建立区域的“大数据信息资源中心”提供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撑。通过平台运用,支撑各种跨部门协同应用需求,如商事登记改革、“两建”体系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涉税信息共享等应用,使平台成为区域信息化核心基础设施之一。省网上办事大厅东莞分厅,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体现为民服务。东莞分厅要重在构建协调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深化网上办事服务,面向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提升办事效率,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推进部门并联审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效的政府服务。

  2.“智慧环保”工程。主要是建设环保“6+1”体系,即在基础支撑平台上建设社会智能服务、风险控制、业务智能管理、点源排放监测监控、面源环境质量监控、城市环境视频监控等六大体系。重点打造面向环境治理的监管、预测、审批和应对服务;打造面向企业的教育、引导、污染防治和支持服务;打造面向公众的环保信息发布查询、舆情引导等民生服务,努力实现环保全覆盖。重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手段,面向全市市民和企业提供普惠型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所有监测数据的全市范围内多维度、高时效的融合、分析和挖掘,努力实现环保全智能。

  3.“智慧医疗和教育”工程。智慧医疗方面,建设包括基于健康档案的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基于4G无线网络的120生命急救移动平台、全市传染病监控上报系统平台等6个平台,以及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服务应用等3项应用,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共用、远程医疗、社区医疗资源调度等智能医疗服务,打造社保智慧服务。智慧教育方面,努力建设具有东莞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推进“智慧教与学”工程,在高速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支持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和网上教研,以及学生改变学习模式,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应用平台。

  4.“智慧城管”工程。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力促进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发展,为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快捷化、精细化和长效化创造有利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提升城市竞争力。例如,通过大力推广物联网智能路灯应用,提高市政路灯管理水平。又如,通过建设全民城管公共平台,方便市民即时上报身边发生的城市管理案件,打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靠人民”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5.“智慧镇街”工程。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的契机,以部分先进镇街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城镇信息化建设,示范带动全市各镇街大力推进城镇信息化建设。其中,“智慧东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为方向加快建设;“智慧石龙”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形成良好的智慧城镇数据生态和服务模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智慧常平”以“提服务、抓民生、促消费、育产业”四大主题为主线推动信息化建设辐射经济社会各领域;“智慧松山湖”打造以无线WIFI园区全覆盖、地理信息云平台等为基础层,以数据交换为中间层,以智慧消防、智慧应急等为应用层的多层级、立体式信息化园区。

  6.“智慧交通”工程。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应用,强化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建立起全方位的运输和管理系统。重点建立跨部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交通闭环发展模式;加强交通信息服务,满足政府、企业、公众对交通信息的服务需求,保障出行快捷安全可靠;完善东莞地区交通信息服务产业链,建立政产学研联盟推动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及设备制造业标准化,进一步促进信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实施“智慧交通”工程,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快速协同响应能力,实现交通态势全时空把控,提升拥堵黑点治理水平。

  7.“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主要推动生产过程、生产产品、生产装备、生产服务等“四个智能化”。其中,在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方面,重点推进企业集成制造技术应用、节能和清洁生产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大数据应用,加快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在推进生产产品智能化方面,重点发展智能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电子产品,提高产品智能化设计开发水平。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方面,重点发展智能化和精密化程度高的电气机械制造业。在推进生产服务智能化方面,重点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应用。

  下来,我市将坚持示范带动的做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广成功经验,让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引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生产线;要推广面向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8.“智慧商务”工程。智慧商务重点围绕电子商务展开,帮助东莞的生产制造企业在采购、销售、市场和服务等各环节应用电子商务。引进和培育一批综合性电商平台,深入推进“莞货网上行”,不断拓展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促进物流智能化,扶持龙头电商企业上市,培育国家级示范企业,切实构建起完整的智慧商务服务体系。同时,重点实施智慧社区“商圈”工程,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度“智慧”的购物环境(商圈),通过支持企业围绕居民生活开展购物、教育、家政等民生“智慧商务”,不断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休闲体验,带动和刺激消费。

  9.“东莞手机一卡通”工程。突出解决广大市民各式各样的“卡”过多,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建设“一个平台,五大功能中心”,在“手机一卡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电子账单中心和多应用管理中心,实现多种账单电子化支付及呈现,实现多应用管理和一卡通空中充值服务。同步建设O2O服务中心,发展移动智慧商务;建设信用监管中心,管理信用记录;建设大数据处理中心,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下来,我市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入国内优势企业,开展本地化运营服务。同时,大力加强协调,整合主管部门、现有一卡通公司、通信运营企业资源,争取实现公交刷卡、银行卡现场支付、门禁食堂、金融服务、电子账单、O2O电子商务等应用,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手机一卡通带来的便利。

  10.“无线宽带全覆盖”工程。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智慧城市概念所引领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革命需要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的无线宽带网络,没有无线网络,移动互联无从谈起。因此,我市将依靠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以3G、4G网络为主要承载平台,融合WLAN等无线宽带接入网络,加快拓宽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区域,形成高速接入、安全稳定的接入网络和立体式无缝化的网络覆盖。

  二、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打响‘智慧东莞’品牌”的建议

  一是在今年2月份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期间,利用《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智慧东莞十大工程”,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会后,每天来我局拜访和对接工作、寻求合作的企业络绎不绝,其中微软、神州数码、软通动力、中兴通信等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更是提出了初步合作方案,“智慧东莞”已经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热点。二是擅用行业协会,在“智慧东莞”具体领域开展建设和宣传。例如,今年四月东莞市网络文化协会和杭州市问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出了举办“世界工厂,品质东莞——聚划算大型项目活动”,吸引了中国新闻社等多家媒体到场采访,得到了新浪、凤凰等多家门户网站的持续关注和报道,并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掀起了一股“我为东莞代言”的“正能量”议论话题热潮,活动相关信息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传播覆盖超过了1.5亿人次。三是推动智慧城市展厅建设。积极推动科学馆建设“智慧东莞”展厅,目前展厅建设已经完成了设计和展品搜集的初步工作,正按计划持续推进。

  感谢贵委对我市智慧东莞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贵委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经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