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333)关于大力发展麻涌旅游业,探索“留得住人”旅游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全面统筹水乡片的都市农业发展,并推动特色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观光休闲耕作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基地,在水乡诸镇中,麻涌拥有华阳湖湿地公园等较为良好的水乡风貌,近年来又打造了“香飘四季”乡村游等旅游景区(点)及渔人码头、创客坊、古梅路美食街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整合农耕、龙舟、水乡风情等文化及历史、人文、环境等资源,培育旅游产业,发展体验旅游经济,打造水乡旅游龙头上具有先天优势。麻涌在结合东莞水乡地区的农业特色,因地制宜,寻找一条具有水乡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品牌效应不强,缺乏“留得住人”的项目。麻涌旅游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呈现点状分布,缺乏整体规划和前瞻布局,除华阳湖等少数景区外,旅游项目主要还是以个体为主,虽然举办了“草莓节”等一系列活动,但缺少清晰的品牌定位,景点分散,特色不明。这导致了来麻涌旅游的游客多是单日游,单次游,“留不住人”成为麻涌旅游的软肋。
  二、发展层次较低,盈利模式单一。目前,麻涌的水乡旅游主要是依托自然田园和个体农场的乡村旅游项目,如休闲采摘、垂钓、农家乐餐饮,大多数还停留在销售初级农产品或者提供基本的租赁服务,经济效益基本上是农业生产收益,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残缺,没有通过与旅游业、商业有机结合,形成稳定增值的盈利模式和体系。而大型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由于受到资金紧缺、设施占地等困难限制,施工进度较为缓慢,尤其是“香飘四季”农业产业园等发展都比较迟缓。
  三、宣传模式和力度有待改进和加强。当前麻涌的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弱,都是各镇村“单打独斗”,主动宣传、向外展示力度不足,不善于整体包装和推广展示。主要靠散客、本地客参与,不能很好成为东莞及广州市区的“休闲后花园”,与周边娱乐休闲设施、大学、大型服务企业也缺乏有机联系,没能通过“人带人”“人传人”等方式进行有效宣传,无法吸引源源不断游客。
  四、后勤配套不足,缺乏资本和人才投入。虽然麻涌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水乡几个镇街缺乏统筹发展,麻涌旅游业地方特色不鲜明,重复发展,与民俗文化特色脱节,单位土地产生效益低,对资金和人才没有吸引力,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的企业往往不愿意投入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市场化发展也就缺乏主体支撑。
  
建    议:
  一、以美食为龙头,打造“揾食来麻涌”品牌。麻涌美食目前已经初露头角,下一步可发挥“美食”带客的龙头作用。相关部门在经营管理和菜品特色提升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用现代经营理念传承品牌文化、树立品牌意识、推动连锁发展,大力支持优质餐饮企业创建品牌,培育“水乡菜系”,进行保护性开发,形成规范化、规模化连锁经营品牌,推动水乡饮食业加快发展,用麻涌菜来代替水乡菜。强化麻涌美食品牌,统一标志、旗帜、行动纲领并通过歌曲、地标美食、美食地图、微电影纪录片等低成本且能引爆高传播度的元素进行宣传,让东莞及周边市民认同“揾食来麻涌”概念。
  二、整合相关旅游元素,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开展深度游和精品游。树立麻涌在水乡旅游业的龙头地位,例如“来东莞,游麻涌”;进一步发展和整合农耕、龙舟、水乡风情及文化、历史、人文、环境等资源,培育旅游产业,发展体验旅游经济,打造水乡乃至东莞的旅游品牌;开发青少年、企业拓展训练基地,吸引珠三角的青少年和企业员工到该区域活动;尝试以华阳湖为基础,开发涉及麻涌全镇乃至水乡的深度游、精品游,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提高水乡旅游综合效益。
  三、创新宣传营销和服务模式。对旅游项目进行整合营销,在凸显自身特色的前提下, 对外树立整体旅游形象;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通过特殊专项比赛(如自行车、微型马拉松等的周赛、月赛)进行宣传,不断吸引人们参与,带动源源不断的游客;制定宣传推广的方案, 统一宣传;创新麻涌旅游的营销模式,如举办“旅游麻涌金点子”大赛,充分利用本地市民、大学生的智力和智慧进行旅游宣传,探讨有亮点、见效快、游客满意的服务模式。
  四、完善配套设施,吸引资本和人才。利用云南城投开发麻涌的契机,发挥麻涌一盘棋的思路,完善镇内交通、住宿、各档次餐饮等配套设施;强化游客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微信或者APP等新媒体进行指导,折扣优惠宣传,投诉反馈;政府可对各种旅游宣传大赛公开评选,给予重奖,在给麻涌旅游造势的同时,也可以招募人才。
提案者 提案委员会,致公党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