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328)关于对接广东自贸区,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对接广东自贸区,东莞具有地理区位、产业、港澳地缘人缘等多重叠加利好优势。自贸区本身面积较小,区内空间有限,一些现代服务业和重大项目势必与珠三角的实体经济相结合或向外溢出,东莞毗邻南沙、前海两大自贸区,位置优越;其次,东莞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制造业、外贸出口发达,产业结构较完整,配套资源较成熟,这都与自贸区有很强的产业互补性,譬如生产性服务业可为东莞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金融业可提供金融业务支持等;其三,以粤港澳合作一体化是自贸区的一大特色,而东莞有大量的港资企业,不少是从事加工贸易的,所以东莞港资企业可凭借自贸区的机遇和强大动力实现转型升级。
  广东自贸区的核心是深化改革、创新,本质上是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升级版或标志,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服务自由化,将吸引来自港澳地区乃至是全国、国际的金融、贸易、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大企业总部。
  自贸区的政策、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商机对东莞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对推动东莞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但对接是双向选择的,东莞要享受到自贸区的种种红利,就必须改革、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对接环境。
  
建    议:
  一、创新设计具有东莞产业特色的自贸区对接政策。建议深化东莞外商投资的政策和体制改革,争取破除不利于投资准入、国际贸易、外汇管理、金融服务等政策障碍,赋予企业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譬如在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项目备案制、投资设立、审批、办事等方面进一步放开,由“管理流程”向“政策开放”转移;协调海关、国检、税务、金融监管等有关机构,以“短清单、宽口径、高标准”为目标,创新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投资管理流程方面,可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三证合一”登记审批制度改革,并实行操作网络化、标准化等。
  二、设计可持续推进与自贸区对接的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东莞与港澳、与自贸区合作一体化机制,共同编制合作框架,签署合作备忘录和协议,包括强化政府间合作交流、重大项目合作、跨区域商务合作、跨区域园区共建、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跨区域服务机构建设、检验检疫信息平台共建、金融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和管理,形成政府设计、市场运作、企业主打、社会参与的对接合作机制。
  三、打造与自贸区对接的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议参照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标准,加快推进商事法律、国际贸易秩序和国际通行商业规则的高标准对接,不断完善跨境投融资、外资股权投资、外商投资管理等制度和法规建设,并有针对性地设立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物流、知识产权维护等专业化的司法服务仲裁中心,争取扩大涉港商事合同选择适用香港法律范围,使营商环境规范透明、便利高效。
  四、加快与自贸区对接的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密切关注并汇集自贸区的政策改革、实施细则、配套服务、投资项目、金融业务、外贸出口订单、人才供求等信息,并免费向社会开放,让有意对接自贸区的企业单位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五、加快与自贸区对接的配套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打造自贸区后方的生产、科研、物流、配送、协作、中转基地,探索“互联网+”模式,积极开拓保税仓储、转口贸易、产品展览、服务展示、改装分类、汇兑结算、跨境融资、跨境电商等业务合作,积极融入自贸区的国际供应链,并吸引国际采购组织、国际贸易代表常驻东莞;搭建服务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标准、企业咨询辅导机构等。
  六、整合东莞资源,有重点、有选择与自贸区优质资源和重点产业的对接。建立与自贸区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的沟通渠道,吸引优质项目、优质资本落户东莞;规划产业发展,深化与自贸区的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除了在金融、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加强与自贸区的对接外,高层次人才、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机构、休闲旅游产业也是重要的对接领域。
提案者 钟汉强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