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294)关于发挥中医优势应对气候异常的建议
  一、气候异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气候变化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规律变迁的四时五运六气是属于正常的气候,非其时而有其气属于反常的气候,即中医所谓的“贼风”,常能引起疾病,甚至引起传染病的流行,邪风伤人伤万物。
  根据美国MSN新闻网2010年6月22日报道,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提示了气候变化带来的10大类疾病:(1)哮喘、过敏和呼吸道疾病;(2)癌症;(3)心脑血管疾病;(4)胃肠道传染疾病和营养不良;(5)发育异常;(6)心理健康和与压力相关的疾病;(7)神经系统疾病;(8)传染性疾病;(9)传病媒介与动物传染病;(10)热浪致病与死亡。
  自2003年发生非典以来,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频发,传染病局部流行。禽流感、手足口病、基孔肯亚热、甲流等传染病层出不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的改变和气候异常是重要原因。2015年入冬以来,东莞气候异常,冬行春令,特别是冬至节后,暴雨交加,电闪雷鸣,频现“回南天”等反常气候,为传染病的流行埋下伏笔,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二、中医对异常气候的认识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唯有中华文化、中医文化有正风邪风的判断标准。凡病皆有因,疫病,即传染病之因在哪儿?追溯病因是一道世界性的大课题。疫病之因,西医追溯在鸡、在猪、在鸟等动物身上。中医则追溯在反常的时令上,如“春行秋令”、“夏行春令”。
  中医理论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如春宜温而反寒为不及,反热则为太过。以此类推。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
  时分春夏秋冬,风分东西南北,春多东风,夏起南风,秋属西风,冬为北风。
  风向合时,正风也,正风养人养万物。风向逆时,邪风也,邪风致病,时气病也,具有流行性和广泛性。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养生,首先顺应正气,避开邪气,依时而行,《黄帝内经》同时指出,外来的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因素及其致病因素,都是可以加强防范,并能提早预防的。从中体现出中医主张“防重于治”、“治未病”为主的预防医学思想。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春节上班的第一天,即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中医优势造福人民。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致信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值此广东创建卫生强省、中医药立法、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等一系列利好背景下,中医发展正当时。
  
建    议:
  1、加大对中医发展的投入。为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需逐步加大对中医的投入,长期以来,中医不能充分市场化,是体制性、政策性原因所造成的,而不是中医自身原因造成的,应加大投入,使中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多元供给,满足不同需求,分类保障,创新投入机制,规范管理,确保资金绩效。
  2、加强环境气候异常对人体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
  3、引导支持开展中医优势应对气候异常的相关课题研究,同时整合资源,多部门、跨学科协作,打破不合适的限制,突出重点,取得实效,不断推进。
  4、巩固并筹建平台。(1)东莞市中医院为东莞市中医龙头,主要担负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应进一步提高东莞市中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同时加大中医药在防治诊疗过程中的作用。(2)东莞市中医药研究所已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但存在组织架构不齐备等问题,应扶持发展,使之成为发挥中医优势、应对气候异常的平台,成为开发中药新品种、新制剂的平台,成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平台,成为宣传中医理念、培养人们健康生活方式、传播中医文化的平台。(3)加快东莞市国医馆的建设。
提案者 周爱军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