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270)关于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目前,东莞市每日需要无害化处理的垃圾量已达10000吨。市区填埋场剩余容积有限,受焚烧厂选址困难、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对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是破解垃圾围城危机的关键。东莞自从2011年6月29日正式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主要是在居民小区进行。三年多来,全市共启动了42个分类试点单位,多以住户小区为主,实现了每个镇街至少有一个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32个镇街共有42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共发放分类垃圾桶2万多个,发放到住户家中的分类垃圾袋达500万多个。然而,调查显示,过去几年,42个试点小区差强人意。
  前端收集仍是老习惯,随便投放。试点的社区虽然有分类垃圾桶,但居民生活垃圾依然是随便投放,市民对垃圾分类认识还是非常不足,缺乏分类意识的宣传。
  圾分类收运体系不够完善。在中端运输环节,即便是已分类的垃圾,往往又“合”在了一起,严重打击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的信心和积极性。在终端处理环节,由于相应处理设施缺乏,或因分类成本高、回收品销售不佳等因素,导致一些已建成的资源回收中心倒闭,垃圾最终还是埋掉、烧掉。这种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只是空有形式,实际上仍在原地打转。垃圾分类功亏一篑。
  
建    议: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全民参与为原则,在有条件的社区试点投放分类垃圾桶,逐步推广。按照国家标准根据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的分类,设定2-4个垃圾桶为一组,不同种类的垃圾桶颜色不同(可用绿色、红色、黄色等),并设置明显的文字标识。主要做法是给每家每户免费派发1个厨余垃圾桶,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设立相对集中垃圾投放点(多层小区4栋1个,高层每栋1个),取消原有垃圾投放点,每个相对集中投放点摆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3类收集容器,实行早晚2个时间段定时投放垃圾,在小区主要出入口摆放有害垃圾收集容器。试点给居民发放分类垃圾袋,鼓励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鼓励居民尝试在家中设立分类小垃圾桶。错过投放时间的,居民需要行走较远距离,送到小区垃圾房投放。有害垃圾可随时投放。开始1个月,每个投放点安排1名督导员和1名清洁员对居民投放的每袋厨余垃圾进行检查和指导;第2个月起,由清洁员单独指导检查;居民形成习惯后改由清洁员巡查方式。此模式能对居民每天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分类效果最好。
  普及市民垃圾分类知识,做好源头减量工作推行垃圾分类,首先市民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居民的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收集取得成功的关键。加大宣传力度,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①垃圾处理,认识很重要。加强宣传,可通过讲座、社区交流、张贴、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过程、方法等,形成系统的环保认识。②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居民代表座谈会,进行现场咨询等措施,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收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③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市民的环保教育,除了加强青少年教育外,还通过公布环境公报、垃圾处理公报,赋予利用可回收垃圾生产的产品以特殊标志和荣誉,强化市民的环境意识。④环卫部门要统一收集、运送不同类别的垃圾,这是保障居民环保积极性的重要环节。逐步鼓励、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环卫部门分类收集,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整体的提高环保意识。
  可引入民间力量,由当地政府免费提供场地,企业赞助设备,非政府组织提供垃圾分类培训、处理等等。北京等城市已经在试点由政府购买民间的垃圾分类服务。垃圾分类之路,东莞可尝试放手让民间组织和社会大众去做。比如东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开展的“用心循环回收,播洒有爱种子,绽放绿色花朵”环保项目;到小学开展的“资源垃圾分类与人类存亡”科普讲座等等。
  作为政府主导的一项工作,垃圾分类中,政府加大垃圾处理的投入力度、完善垃圾分类运送体系、加大相关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进来,都是必须的。
提案者 胡西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