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20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市政排水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非常迅猛,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每逢暴雨就“水浸街”的现象却是人民群众挥之不去的痛。据了解,面对市区逢暴雨必浸现象,我市对市区排涝整治也是下了大气力的,2009年以来,东莞已实施了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内涝点已由2009年的53个减少为2014年的23个。但2015年5月份的强降雨天气,特别是5月20日的暴雨,使市区多个地方变成一片汪洋,根据市三防办提供的资料显示,5月20日的暴雨过程中,市区内涝最严重的镇街在南城,有27个内涝点,南城宏一路积水深达到1米;其次是莞城,内涝点也有13个;万江、东城内涝点数量相对少一点,各有4个。市区多个个路段因水浸,交通一度中断。
  经过多年的排涝整治,市区每逢强降雨还是经常出现较大范围的“水浸街”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市政排水基础设施标准不高。据调查了解,我市除部份新城区和新开发区的下水道系统能达到2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外,包括市区在内的其它镇街的下水道系统大都小于或最多达到1年一遇的标准。我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降雨充沛且相对集中。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雨岛效应”的出现日趋频繁,小范围、高强度的暴雨时有发生,有时能达到50年甚至100年一遇的暴雨,暴雨强度超过了我市现行20年一遇的水利防洪设计标准以及1至2年的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再加上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面硬化程度的提高,地表渗水、蓄水功能必然减少,地表水不能及时地排走而产生内涝。
  二、我市早些年铺设的地下排水管网多已陈旧,并存在设计不合理、标准过低、雨污管合一等问题,很多排水管网因各种原因已被损坏或破坏,已降低或失去了排水的效能,积水不能正常排出而形成内涝。
  三、市内运河、河涌等是目前市区大多数排水管网的排水渠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内河涌问题不断涌现。比如:侵占河道现象较为普遍,卡口和断头涌众多,淤积严重,造成运河水位持续处于高位,每当暴雨来袭,排水管网末端出口常受运河外部洪水的顶托而造成排水受阻,进而形成内涝。
  
建    议:
  一、根据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必须提高我市排水设施的排水标准,按新的排水标准改造旧的管网。新建城区、道路的下水道系统的排水标准应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规划并可适度超前,可提高到5年一遇或更高,这样虽前期投入较大,但对我市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也可避免以后管网需要升级改造而可能面对庞大的拆迁工程或对道路开挖而对排水、交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普查,尽快实施管网升级改造工作。须对不合理、标准过低的陈旧排水设置实施升级改造,在旧城改造、道路升级的同时,对地下排水管网做到同步升级,在改造、升级规划过程中,若对地下管网情况不清楚,不掌握管线的具体位置、断面尺寸、埋设深度、管材、建设时间,在规划过程中很难对现状管网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也很难就新建管线与现状管线之间的衔接做出合理的安排,既影响日常的维护管理,又影响规划质量。我市虽从2009年至2011年对主城区地下管网进行过普查,但还不够完善,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市地下排水管网普查,并尽快实施地下管网全电脑化控制,以利于排水管网升级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日常维护管理。
  三、加强市政排水管道、河涌的清淤治理,提高排水效率。须定期对下水管道进行清淤,下大力气进行河涌清淤治理,确保排水、行洪通畅。 河涌治理不单只是市区的事,还需河涌连通的各镇街统一治理行动,才能保证市内河涌整体水位下降,排水顺畅、行洪通畅。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