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194)关于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将我市打造为创客之城的建议
  2015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次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李克强总理指示,要在中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东莞市长期以来以制造业闻名、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主要依靠外向经济和投资驱动实现高速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资源能源负载过重、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我市产业人口红利和出口红利大为减弱,以政府投资拉动增长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可以预见推进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将成为工业4.0时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在创新创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如《东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东莞市高校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申报评审办法》以及相关贷款扶持政策,也创建了不少孵化平台,如电研院、工研院、中科云智等,成效有目共睹。但相比较北京、深圳、杭州等创新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地区,我市创新创业对创客、草根关注仍然不够,缺乏典型的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如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36氪、深圳的柴火空间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是支持和鼓励大众创新创业的意识仍需加强。东莞作为外向经济为主的城市,民营经济、草根创业的发展水平、规模和活力都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结合本市产业特征,进一步激发草根活力,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得到及时支持,让创业的动力更强、创新的活力更大、发展的空间更广,需要进一步摸索和加强。
       目前我市的创新创业补贴、贷款扶持政策等,均只面向本市户籍人员,且办理手续比较困难。而我市外地人口比例大,创新创业意识相对本市户籍人员更强,而这一群体却不能享受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
  二是开放式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市联合多家知名大学创办了多个高科技孵化平台,在打通各个环节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尝试。然而针对大众、“草根”这一新型创新创业群体,我市尚缺少类似中关村的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多数情况下,创客和创业者既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合作伙伴、投资人,也不知道到哪里取得需要的信息;投资人也不知道到哪里能找到项目,创客与合作伙伴、投资人之间缺少一个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影响了从创客到创业的质变。
  三是配套政策扶持、宣传、落实力度有待加强。我市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顶层设计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虽然我市陆续出台了基金扶持、补助、贷款政策,但这些创业政策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创客和创业者不了解相关政策,会使我市流失一批好人才、好项目,制约了大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建    议: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对大众创新创业的组织、引导和支持职能。“草根创新创业”是一种新的经济行为,我市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个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地位作用,结合各镇街区域产业特色,积极拓展个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着力打造多层次的创业融资服务体系、多形式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个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从而激发创业热情、挖掘创新潜能,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二是搭建大众创新创业的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要紧密结合大众创新创业的特点,在现有高端孵化平台的基础上,鼓励创客空间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要素供应、成果孵化、金融担保、风险投资等各项服务,做好创客与天使投资的对接,推进“创意”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良好保障和有力支撑。
  三是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政策聚焦力度。优化现有创新创业政策,形成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和扶持范围。可将扶持范围从企业扩大到东莞各高校,鼓励成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培育中心,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培育大学生创业基因。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系统的、有规划性的扶持政策,集中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
  四是加大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可适当放宽创业贷款、补助等条件,简化办理手续,拓宽政策覆盖面,如非户籍创客等,让真正想创业、能创业的人能快速有效的获得政策、资金的支持。
  五是营造富有活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系统,可结合区域产业特征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创业街”。可开展“众创空间”示范工程,率先认定一批“众创空间”,推出一批叫得响的创客品牌,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实现大众创新创业的燎原之势;建立起包括知名大企业、高校院所、 新型创业服务器、创业金融、创业文化等在内的完整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大大众创新创业的宣 传力度,讲好创业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东莞创业的氛围、青年创业的激情、城市创业的潜能;举办“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等新理念培训班,普及新理念,营造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推动创 新的浓厚创业文化氛围。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