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162)关于助推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
  东莞建城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16年底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旨在通过申报和创建活动,传承东莞的历史文脉,提升东莞的城市魅力,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市政府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规划和措施,为相关申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不遗余力的对外宣传也达到一定成效。广大民众是有关政策措施的最终执行者,也是我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成功后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动员全民参与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积极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并使之贯穿该项工作的始终,为我市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建    议:
  一、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为申报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首先要为广大民众与决策层之间搭建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使民众及时了解、反馈申报工作中的相关情况,便于民众参与其中。
  一是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通过户外广告、宣传标语、手机炫铃等,进一步加大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力度。积极通过政府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载体,及时反映申报工作进度和存在的困难,同时开辟专栏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全民共创。
  二是举办各种活动营造氛围。现在是一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年代,我市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市民参与其中。如:举办“我眼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微拍大赛,让市民用手机视频、照片讲述自己眼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对获奖作品通过网站、报纸、专题展览等形式加以展示,形成二次宣传效果。对于特点突出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虎门销烟旧址,可以结合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开展相关纪念活动,突出其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在带动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对东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挖掘民间文化资源,为申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材料和各类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纷繁复杂,难免会有疏漏,仅仅依靠档案和地方志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市民是我市历史沿革、城市发展和变迁过程的见证者。因此要深入挖掘散落民间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有益补充。如:建立民间申报平台,并通过开展类似中央电视台“寻宝”活动,对能代表我市经济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历史、民俗特征的文化资源进行征集、筛选、考证、建档,并将相关资料纳入我市的申报材料中,为申报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深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东莞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都已订立了总体规划、保护方法、保护原则等。但保护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市文化遗产众多,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必须有广大市民的参与。
  一是普及相关知识。建议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这个契机,通过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免费开放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认识我市的文化遗产,以及文化遗产的宝贵性和不可再生性,激发广大市民对保护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自觉性、责任感,
  二是培育民间组织。要拓展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渠道,充分发挥民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如:法国“城墙联合会”是群众性团体,以保护和修复古迹为宗旨,组织年轻人义务参加古迹修复、保护工作。我市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培育类似的民间组织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开展相关活动,这不但提高了参与者的历史文化敏感度,也增强了民众保护的意识。
  三是开展全民监督。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充分尊重市民对文化遗产的知情权、监督权,让市民成为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员,通过不断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真正成为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公共事业。
  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
  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是确保全民积极、主动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措施。对积极配合我市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亮点打造的个人和社会组织,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市财政可以每年划拨一定的津贴作为奖励。此外,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保护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的投入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资本的引进和激励机制,通过减免税收、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由此真正做到全社会参与。
  总之,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和保护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广大民众基础,依靠合理的全民参与机制,才能把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