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139)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发展产业集群、 预防产业“空心化”的建议

  我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对外开放早、改革起步早、经济发展快。与此相应,碰到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业态也比较早。当前我市企业面临营商环境复杂、负担重、集群程度不高、“空心化”危机凸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营商环境问题不少,企业负担日渐加重。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寒冬大背景下,我市产业升级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产学研结合水平低,人口红利大幅消退,企业融资困难,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一是人力成本持续上涨,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荒等现象,人才流失严重。二是税费成本较高。房地产价格高烧不退,部分厂房商铺租金逆市上涨,企业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比例过重(如公积金缴费达12%,社保缴费达8%),部分地方性税费征收不合理。三是政府扶持力度有限。部分扶持措施执行不到位或脱离实际,中小企业惠及不多。
  二、产业集群程度不高,“空心化”倾向凸显。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服装鞋帽、食品饮料、造纸、家具和玩具文体产业等支柱性产业集群。但这些集群存在一定不足: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支柱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外向依赖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管理粗放。二是产业引导布局不科学。受东莞特殊的“直筒子”行政体制制约,各镇街片面强调“高大全”、忽略“小而精”。如清溪、石碣、石龙、长安、黄江、寮步等镇都致力于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创建了一大批产业园区,但模式雷同较多,缺乏特色,且恶性竞争越演越烈。
  我市产业出现“空心化”危机主要表现在:一是出走易。部分外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向人力成本低地区“转移”现象,纷纷将产业转移至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市场。二是请来难。受到土地资源局限、政策配套不完善制约,高水平企业来莞投资意向不高,引进困难。
  
建    议:
  一、提升企业扶持力度,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一方面,要做到“锦上添花”。大力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如产学研结合、机器换人等,从政策上给予更多帮助,从扶持力度上给予更多实惠,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单打冠军”。另一方面,要做到“雪中送炭”。正视东莞企业出现的“倒闭潮”,从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融资担保、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关怀,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具体做法:一是在税费上,适当减免部分地方性税费。对符合条件企业实行补贴税费奖励,在流转、城建、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等税种及汽车年票、治安费等费用上给予一定奖励性让利,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二是在人力资源上,适当降低部分社保、公积金缴费比例。加大对高端人才引入和本地大学生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补贴力度,突破“人口红利”瓶颈。同时,政府应推行无差别公共服务,在培训学习、文娱活动、返乡交通补贴等方面给予广大企业员工一定倾斜,切实关爱新莞人。三是在硬件成本上,补贴部分企业租金,提高空置厂房复工率,藉此盘活农村集体经济。
  二、科学布局产业集群,预防产业“空心化”。
  一是在产业布局上,要从镇街小组团向区域大组团一体化发展,突破镇街政策壁垒,实现优势互动,劣势互补,资源整合,同时避免同类恶性竞争。二是切实提升基层政府工作效率,推行网络办公和多部门联合办事大厅办公,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营造良好市场氛围。三是建立健全政企联动机制。政府利用多渠道听取企业意见,为产业引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脱离实际的“拍脑袋工程”、“烂尾工程”等不良现象发生。
  

 

 


 

提案者 何思模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