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122)关于引领传统文化走进东莞大学校园的建议

  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应承担起弘扬优秀文化的作用。东莞有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等七所高校,如何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把东莞的高校培育成有文化底蕴的大学,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显得十分重要。
  2015年10月,东莞申报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力争2年内申报成功。对于东莞而言,历史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刻不容缓,高校理应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通过一份针对东莞高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东莞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够重视。在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调查中,仅有1/10的学生认为其所在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足够重视,并积极传承;六成的学生表示其所在高校偶尔会有相关活动举行;还有两层的学生认为所在的高校未见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宣传,所在高校不太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二、学校推广传统文化的形式较单一,没有吸引力。调查发现,当今高校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还是较为单一和枯燥,常常通过“考试”来解决问题,停留在课本知识。有80%以上的成人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与学习成绩挂钩,学习传统文化是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
  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分注重“职业教育”,忽视人格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方面来看,有70%学生认为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报道见诸报端,是学校长期注重学生学业成果而较少理会学生的心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的后果。对此,有90.2%的人表示当今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由于过分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教育和道德修养。
  四、东莞大学生对东莞的历史与文化并不了解。调查中显示,东莞本土高校大学生对东莞本土的历史与文化了解并不深。80%以上的大学生在东莞上大学,但对东莞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并不多,而且缺乏常态化的学习途径。
  

建    议:
  一、政府与高校联手开展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传播“东莞历史与文化”
  放眼东莞,虎门炮台、东江纵队纪念馆等地,均记录着东莞人民在斗争中的付出和贡献,学生在东莞上大学,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有一种氛围感和历史荣誉感,去传递东莞的一份正能量。政府和高校应搭建起传统文化平台,共同去推动传统文化传播。由东莞市牵头,各高校开设“东莞历史与文化”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让东莞的大学生了解东莞的历史和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东莞,服务东莞。
  二、创新形式,利用文化产业、新媒体进行传播传统文化
  国内大形势下,富含中国韵味的武侠动画《秦时明月》和近期电影力作《大圣归来》,这也是一种推广形式创新的尝试。通过文化产业的推广宣传,能起到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宣传作用,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扩大本国的文化影响力,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鼓励大学生拍摄“传统文化微电影”,举办相关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微电影比赛。利用推广传统文化时,应抛弃照本宣科的落后教育手段,通过“微电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微”传播方式,用鲜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传承中创新。
  三、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印发传统文化经典读物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为例,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便印发《弟子规》等经典读物,供学生诵读,将传统文化作为大学新生第一课。在开学典礼或者毕业典礼上让学生行拜师礼,尊师重道,激励学生做守住传统的一代,获社会广泛好评。东莞的大学若在传统文化上有所突破,营造“传统文化莞飘香”的文化氛围,定能在国内高校独树一帜。
  政府引导下,高校应该在弘扬一些传统文化节日方面作出表率。为防止端午节、重阳节、冬至等中国传统节日遭到忽视,东莞高校可敢为人先,别出心裁,为学生开展传统节日宣讲,派发传统节日纪念小物品,组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的系列活动。
  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把“道德讲堂”引进高校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好人格、好心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文化教育,学习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学校不能过于注重“职业教育”,关心学生就业未来固然没错,但大学除了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更是一个培育人格的地方。
  有才无德的青年是社会的“危险品”,以“复旦大学生投毒案”为例,道德和心理教育是大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东莞的“道德讲堂”经常在32个镇街开讲,事实上“道德讲堂”也可以和高校合作,走进大学校园,在大学校园开讲,以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弘扬东莞的历史与文化,助力东莞申报全国历史与文化名城,传递东莞正能量让学生也接受道德熏陶,完善人格。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